胡雪岩语录:一个真正的商人,应该是一个有信之人。生意做完之后,该亏则亏。亏的是银子,赚的是感情。
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中,那个琵琶女由于年老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做妻子,但那个商人却只看重钱财而不看重感情。有一天,那个琵琶女去买茶,等她回来的时候,商人独自走了,把她一个人抛弃在了船上。
在阿拉伯的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奸商的故事,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城里有一个奸商卖肉总是缺斤短两的。一天,阿凡提又来买肉,他又少给了阿凡提半斤多肉。阿凡提气得来找他质问:“喂!你怎么又少给了我半斤肉?”
“不可能,我这杆秤是独一无二的准星秤。”奸商争辩道。
“那好,就请你用这杆独一无二的准星秤称一称你的良心吧!”阿凡提说。
又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
阿凡提到一位奸商的店铺来买黄油,对奸商说:“我想买与上次一样的黄油,如果没有那种黄油我就不买了。”
奸商高兴地说:“太好了,您对我的黄油评价如此之高,我真荣幸。”
“不是这样,有位巴依老爷要到我家来做客,我不愿意他再来,因此我才要买你卖的黄油。”阿凡提回答说。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商人就没有什么好印象,“无商不奸”,这是人们对商人的看法,认为商人为了钱,什么奸恶的手段都能使出来,就像发阿凡提的故事中一样,那些奸商不是缺斤短两,就是所售货物质量很差,或者几个人一起合伙做生意赚了钱,为了分红不均而打得头破血流,一点感情也不讲。
但胡雪岩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胡雪岩的意识里,朋友之间一起做生意,可以自己亏银子,但是不能亏感情。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发展起来了之后,他开始把眼光瞄准了生丝市场。因为当时中国的生丝很受洋人的喜欢,出口量很大。于是,胡雪岩从阜康钱庄调出几万两银子,和南浔镇上的生丝大户又是自己的朋友的庞二合伙做起了生丝生意,同时入股的还有漕帮首领尤五、洋商买办古应春、湖州“户书”郁四。
经过一番千辛万苦之后,这笔生意做成功了。胡雪岩他们把生丝从浙江等地收购回来,运到上海,再转手出售给洋人,赚了十八万两银子。钱尽管是赚了不少,但是,过程也不简单。胡雪岩为了做成这一笔买卖,与洋人讨价还价,同时,在收买人心、拉拢同业、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也可谓绞尽脑汁、精心筹划。更有甚者,胡雪岩他们的生意正做得好好的时候,却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庞二的一个大伙计朱福年想搞垮胡雪岩,从中作梗,破坏他与洋人的关系。为了对付朱福年,胡雪岩、尤五、古应春、郁四、庞二等人一起出动,大费一番周章才把朱福年收服了。
赚了钱之后,大家就一起分红,按照胡雪岩的原定计划,大家一起分红之后,他能分得一大笔钱,这就可以还清他当初开钱庄时欠下的债务了。本来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好的,但是朱福年一跳出来,他的希望就落空了。因为他们这次做生意,合伙关系太复杂了,有漕帮,有洋商买办,每个地方都要去打点送礼,开销太大了。为了收服朱福年,涉及到了很多的人和方面,这些也都是要分红的,因为人家为了你的生意也出了力。
但胡雪岩还会不会和这些伙伴分红呢?分,当然分,哪怕是钱不够分,也照样要分下去,这就是胡雪岩当时的决定。于是,他把一笔笔钱分了下去。等胡雪岩分完所有的钱之后,他发现还少了一万多银子不够分,于是,他不得不从他自己的阜康钱庄里又拿出一万多银子来,分给那些人。所以,这一次成功的生意,胡雪岩不仅分文没有得到,原先的债务没能清偿,而且还拉下一万多银子的亏空,实际上甚至连账面上的“虚好看”都没有,等于是白忙活一场。
刚结完帐,胡雪岩也感到不快,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那么多的艰辛,不但没有分到红,而且自己还要搭进自己的老本。但没过多久,他也就释然了。因为他的原则是可以亏自己,但是不能亏朋友,答应了别人的事,必须照办,若失信于人,下次难有成事之可能。尽管自己亏了许多的银子,但是却用这些钱买到了许多的人情,这些都是用钱换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