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语录:商机抓住了,就能带来滚滚财富;抓不住,财富就会从你身边悄悄蹈走。
所谓商机,就是商业经营的机遇。商机无论大小,从经济意义上讲一定是能由此产生利润的机会。商机表现为需求的产生与满足的方式上在时间、地点、成本、数量、对象上的不平衡状态。旧的商机消失后,新的商机又会出现。没有商机,就不会有“交易”活动。所以不管哪一种产业,只要抓住了商机,就能赚钱。
而问题是商机都是稍纵即逝的机会,抓住了就可以成功。而如果抓不住的话,以后就不会再有那样的机会,就会与成功交之失臂。所以,在商机到来时,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便能准确地抓住它们。
胡雪岩十分重视对商机的把握,他知道兵贵神速,而商机也在于神速。
当太平军和清政府把战场扩大到东南一带的时候,太平军沿着长江大举进攻苏杭,本来这些地方是盛产粮食的地方,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而战乱一起,老百姓都逃命去了,哪里还有心思耕种呢,所以,在这一带地区,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了,当年的良田变成了荒地。同时,兵荒马乱的时代,人们只顾着逃生,熟稻在田地里也无人收割,哪怕是收割了也因为战乱的问题而无法运出去。此外,官兵与太平军在这一带必定有一场恶战,到时候谁拥有了粮食谁就能成功。
于是,胡雪岩就认准了,现在是做粮食生意的时候了,因为他和漕帮的人很熟,尤五就是他的好友,漕帮是掌管水运的,又有势力。而胡雪岩运粮食是卖给官兵的,而不会卖给太平军,这等于是在支持官兵,这样一来,就会得到官兵的支持,那么漕帮运送粮食的时候,沿途就会有官兵的保护了,也就不会再怕太平军来抢劫了。
因此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从阜康钱庄调出几万银子出来,到上海买来一批粮食,运到杭州卖给官兵,于是胡雪岩为自己打开了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广阔前景的天地,他的资本迅速得到增长。
买卖粮食体现了胡雪岩对于商机的敏锐性,那么,贩卖军火则更能体现他的这种眼光与“钱眼里翻跟斗”的能力。
太平军在与官兵作战的过程中,总是吃洋枪的亏,于是,他们也想用洋枪来装备自己,这样就不怕官兵的洋枪队了。因此,太平军在上海订购了一批洋枪,有500支,由于数量巨大,洋商一时没有这么多货,打算从国外运来。所以现在太平军与洋商也只是口头协议,到时等洋枪运到上海的时候再交货。但从上海到杭州有一段距离,路上又有官兵把守,所以,太平军要想把这一批洋枪运到杭州也非易事。自己运送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太惹官兵注意了,于是太平军找到当地的青帮,因为青帮和漕帮一样,在水运方面有一定的势力,请求青帮替其运送这批军火。太平军也知道,替自己运送军火,要是被官兵截住的话,必定是死路一条。所以,太平军开给青帮的运送费也不低。
一次,胡雪岩从青帮中人高老三的口中得知青帮要替太平军运送这批军火,胡雪岩觉得赚钱的机会来了。因为他早就听说上海的一家钱庄由于给李鸿章的“常胜军”置办军火而大发其财,从那时候开始胡雪岩就对军火生意垂涎三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凭空知道了这条消息,正可捷足先登,虎口夺食,把这笔生意夺回来自己做。
若对一般人而言,绝对不敢去冒这风险。但胡雪岩却当机立断,决定大干一场。事不宜迟,他立刻赶往王有龄府宅。王有龄听完,高兴地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刚才抚台黄大人召见我,商议要海运局拨一笔款子购置500支毛瑟枪,以加强浙江绿营兵的装备。我正愁派谁去经办,你若有兴趣,我便应承下来。”
胡雪岩用心一算,毛瑟枪每支约50两银子,500支需要25000两银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码可获利3000两。他立刻应允,请王有龄开了一张3万两银子的官票,然后收拾行装,雇了一只小火轮,连夜奔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