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应对形势要随机应变(1)
    胡雪岩语录:犯法的事,我们不做。不过,朝廷的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做,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时局是千变万化的,秦朝末年,黄巾军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建立汉朝几百年的安定之后,又出现了天下大乱的情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据蜀称帝,孙权占据东吴,也称王,天下又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后的一千多年,战乱──安定──战乱──安定,一千多年的王朝更替就是按照这一条规律来的。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时局都在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中,人类所能做的也就是按照这种变化来随机应变。

    在商场上也一样,风云际会,刚刚还是万里无云,一会就变成狂风骤雨了。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种变化是坏的,也是好的,坏的方面表现在形势的变化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好的方面则表现在形势的变化也会带来发展事业的契机。而关键就在于生意人能不能懂得依据形势而随机应变,去发现自己的机会。精明的商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随机应变,而且还能在这种随机应变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来赚大钱。

    胡雪岩就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

    钱庄开办的目的就是低利率吸收存款,再以高利率贷出去,这中间的差价就是钱庄的利润,这就好像是今天的银行一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也是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

    所以胡雪岩才会想办法凭借王有龄的官场势力来打理过往的县、府的银子,因为这是官家的银子,是不要利息的,那么胡雪岩再把这些银子放出去,那么就是全赚了。但是把这些钱贷给谁呢?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为胡雪岩提供了机会。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国家一片混乱,太平军所到之处,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仕宦乡绅,都携带着金银细软开始逃亡。在东南地区一带,逃哪里去呢?这些人的首选之地就是上海,为什么?因为上海是通商口岸,里面有很多的洋人在经商,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请求各自的政府用坚船利炮保护着这个地方,所以,哪怕上海周围的地区都受到太平军的占领或攻击了,但是上海却仍然安然无恙。于是这些人就把上海作为了他们逃跑的首选之地。

    但是,这些人来上海之后,就碰到了一个问题。这些人在原籍的时候,依赖祖宗留下来的田产,靠收租过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奢侈无度,从来不知道节俭为何物。他们来到上海之后,他们就没有田产了,也不能收取租税了,但是他们挥霍无度的习惯还是没有改过来,加之上海灯红酒绿,十里洋场,花钱的地方更多。于是这些人坐吃山空,过不了一年半载,所带的钱全部花光了,这时候,他们又不能回原籍去,因为太平军还占据着他们的家乡,但是又要在上海生活,那怎么办呢?只有向当地的钱庄借贷。在一般人看来,借贷给这些人肯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因为这些人不是本地人,等太平军一失败,他们就能回原籍了,到时候你想找他们要钱都要不到了。

    但是胡雪岩却并不这么看,当别的钱庄都不敢向这些人放款的时候,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就敢向这些人放款。因为他认为,只要以这些人的田产作抵押就行了。因为田产是一些不动产,等太平军一失败,这些人肯定就会回原籍,因为那里有他们的田产,他们可以再像以前一样过着靠收取租税过活的生活,他们不可能放着这些田产不要,而为了躲避这些债务而跑到外地去,这些田产相对于这些债务来说,要多得多。所以以这些田产作抵押,那么也就不怕他们不还钱了。从这一次的贷款中,胡雪岩大大的捞了一笔。

    当官兵开始收复杭州的时候,胡雪岩就感到太平军的日子不多了,于是他想太平军官兵一定会想办法隐匿财产,而把这些财产吸收到阜康里来,肯定是一笔大收入。于是他和信和钱庄的张胖子筹划怎样吸收太平军的这一种私财。可是张胖子却不敢做这笔生意,因为他认为太平军兵将的私财,按朝廷的说法无论如何应该算是“逆产”,本来在朝廷追缴之列,接受“逆产”代为隐匿,可不就是公然违法?但胡雪岩却认为,犯法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做的,但做生意要知道灵活变通,要能在可以利用的地方待机腾挪。比如朝廷的王法本来是有板有眼的东西,朝廷律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不越雷池一步,这就是守法。而朝廷律例没有说的,我也可以按我的意思去做,王法上没有规定我不能做,我做了也不能算我违法。他的意思很清楚,不能替“逆贼”隐匿私产,自然有律例定规,做了就是违法。但太平军逃亡兵将决不会明目张胆以真名实姓来存款,必然是化名存款的。朝廷律例并没有规定钱庄不能接受别人的化名存款。太平军逃亡兵将额头上又没有刺字,既然是化名存款,谁又能知道他的身份?既然不知道他的身份,又哪里谈得上违法不违法呢?于是胡雪岩根据这一形势的变化做成了张胖子不敢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