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语录:商人的商德就是要给竞争对手留活路,也不抢同行的饭碗。
楚怀王让屈原制定宪令,令尹子兰嫉妒屈原,屈原草稿还未写完,令尹子兰看见就想夺走,屈原不给,于是便到楚怀王那里告黑状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楚怀王大怒疏远了屈原,最后屈原只好跳河自杀。
李斯与韩非本来是同学,其才学不如韩非,对韩非常嫉妒。后来,李斯在秦国受到重用,做了丞相。可是秦王却喜爱读韩非的著作,并将韩非看作是自己的老师和知己。韩非到了秦国之后,本想借老同学李斯的光,一展自己平生的抱负。然而李斯深恐韩非受到重用而冷落了自己,竟然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并派人送毒药给韩非,逼其服毒自杀。
这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文人相轻就是指文人之间互相轻视,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这种轻视最后就变成了嫉妒,于是才有令尹子兰的告黑状、李斯对韩非的陷害。
跟“文人相轻”相类似的,就是生意场上的同行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妒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置对手于死地。但胡雪岩却认为,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王有龄被派任湖州知府的时候,是在四月下旬接到任官令的。于是他身边的人就劝他赶快去上任,因为端午节快来了,现在去上任的话,就能拿到端午节的“节敬”。所谓“节敬”就是指过节的时候下属送给上司的孝敬之礼。清代的官场,由于黑暗腐败,红包回扣、孝敬贿赂公然行之,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一年三节,每节都要给上司孝敬,称为“节敬”。对于官场中人来书,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浙江自古以来就是膏腴之地,而湖州就更加了,所以,这一地区的“节敬”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就更多了。因此,王有龄一接到派任令,他的下属们为了讨好他就劝他赶快上任。
但是王有龄却来征求胡雪岩的意见,到底是现在就去上任还是等端午节一过再去上任呢?胡雪岩认为应该端午节过完之后再去上任,因为依据他的观点,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但要是把朋友得罪了就麻烦了。加之王有龄又不是湖州府的第一任知府,在他之前还有前任,人家在那里混了这些久,好不容易有“节敬”拿了,却要调走了,王有龄是朝廷任命的湖州知府,现在去上任,去拿“节敬”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对于王有龄的前任来说,是不给他面子,尽管人家现在奈何不了你,但保不准什么时候人家有机会了,就会落井下石,到时候吃不了就得兜着走了。况且你是新上任的湖州知府,将来拿“节敬”的日子多的是,也不在乎这一次。送对方一顿“节敬”,对于自己来说,也没有损失什么,却给了同行面子,也没有抢同行的饭碗,何乐而不为呢。
胡雪岩在帮王有龄的时候是这样的,他自己也时时刻刻把“不抢同行饭碗”作为自己的做事准则。
胡雪岩看到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各地纷纷招兵扩军、开办团练以守土自保,尤其是江浙一带,直接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特别是自杭州失守后,人心惶惶,防务亟待加强,更是大办团练、扩充军队,有了兵就要有兵器,因而各地急需大批洋枪洋炮。胡雪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决定充分利用自己在官场的关系,大做军火生意。
于是,胡雪岩要古应春给官府写了一个说贴,官府同意胡雪岩做军火生意。当时的军火生意包括洋枪和洋炮,但终其胡雪岩的一生,他都只做洋枪生意,没有做洋炮生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浙江有个跑局,专门负责制造火炮,负责人是曾经做过嘉兴县丞的龚振麟。胡雪岩认为,如果他买进西洋炮,由于西洋炮威力大,质量好,必然要顶掉浙江炮局制造的土炮,因而也势必侵害炮局的利益,引起炮局的妒忌。他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会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影响,大肆挑剔买洋枪洋炮的弊端,反对浙江购买洋炮洋枪。如此一来,不仅洋炮买不成,恐怕就连洋枪也买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