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语录:做生意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显著增加,那么,此时的英国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商品出口地。尽管它的殖民地已经扩展到各大洲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但是拥有广大国土的中国却还在英国的商品销售范围之外,于是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广大商品倾销地。
尽管一直以来中国都和英国在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而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却十分受欢迎,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同时,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英国为了扭转这一逆差,于是从其殖民地印度走私鸦片来中国。由于吸食鸦片会上瘾,故中国历代亦严格控制其入口。清廷于雍正年间已明令禁烟。但鸦片贩子不顾禁令,贿赂清廷官吏,勾结国人,在广州附近的零丁洋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由于走私鸦片利润甚丰,鸦片走私来华日益严重,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1839年)间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令英国出超,并反使中国入超。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的外流量达六百万两,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出现通货膨胀,令清廷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流毒甚广,从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毒者一天比一天多,危害中国国人身心健康,军队也吸食鸦片,身体变得虚弱,失去作战能力。
为了禁止鸦片继续危害中国,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这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直到1842年才结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地为通商口岸,于是,来华的洋人越来越多,和中国人做生意,其中,仍然以丝、茶为主,经由上海外销的江南丝、绸,在整个上海“洋庄”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同治、光绪年间仅江苏镇江就以丝、绸“行销于欧、美、日本者,岁入数百万”。
面对这种情况,胡雪岩认为和洋人做生意肯定能赚钱,而要想更加赚钱的话就要垄断市场,由于丝和茶是洋人所最需要的,那么就做生丝生意吧。要怎样才能垄断市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囤积生丝,但囤积生丝有很大的风险,需要的本钱太大,并且洋人做生意非常狡猾,表面上与你讨价还价,不断地与你周旋,暗地里又去寻找其他的门路。有些商人因为资本有限,急于将货物脱手,便杀价出售手中的货。这就增加了生丝生意的风险,不但与洋人的生意没有做成,自己的货又砸在手里。因此,销“洋庄”既要有雄厚的资本,又要敢于承担风险。
这时的胡雪岩尽管钱庄开得红红火火,因王有龄的关系代理湖州来往的公款,湖州的公款本来就要解往省城杭州交付“藩库”的,但是胡雪岩打算先垫支一下,买丝到杭州变成现银之后再交付“藩库”也并不为过。如此一来,死钱变成了活钱,把它作本钱为己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同时,加上阜康的几十万现银存款,钱尽管也不少,但距囤积生丝垄断市场的财力则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怎么来解决款项的问题呢?
于是胡雪岩想到了联合同业来囤积生丝。但是做生丝生意的人这么多,一人一条心,怎么去联合呢?这就显示出了胡雪岩的高明之处,首先他联合丝业巨商庞二,然后召集全上海的所有丝商,订立了一些规定:丝行也像茧行一样,定一个价,以这个价为标准,和洋人做生意不能低于这个价,洋人愿买就卖,不愿买也不降价。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以这样的一个价格首先卖给同行,若是这样的价格不肯卖的话,那就可以在胡雪岩的阜康钱庄贷款,只要以这些货物作抵押就行了,等货物脱手之后再还。假如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人要把自己的货杀价卖给外商,那就一定是暗地里收受了外商的好处,吃里爬外,自贬身价,那么丝界的人就可以联合同行和他断绝往来。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在同行业中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