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游戏的魅力(1)
    小游戏解决大问题

    呱呱三岁时,要去医院打预防针。我带着呱呱刚走进医务室,就听到几个小孩已经在大哭。因为我和呱呱在家里事先说好,今天打一小针防止生病难受,呱呱点点头表示他会接受这一小针的疼。

    轮到呱呱打针时,护士看着呱呱一脸镇定的样子说:“真是个男子汉。”

    听了这句话,呱呱似乎更觉得自己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一针。可打针毕竟是有疼痛感的,当针管刺进呱呱皮肤的一瞬间,呱呱“啊”地叫了一声,我说:“呱呱感觉到疼了,是吧,和妈妈一起数数,妈妈保证,呱呱数到20的时候,就打完了。”我起了头,小声地数着数字,呱呱也开始数,不一会,针打完了。

    呱呱看着我说:“妈妈,还没数到20。”

    我说:“那我们接着数吧。”数到20,呱呱似乎也忘记了刚才的疼。

    走出医务室时,还有好几个孩子还没有打针就在大喊大哭,呱呱看着同伴如此哭泣,问我:“妈妈,他们是不是和我打的针不一样?”

    我说:“一样的,不过他们有些害怕打针吧。”

    回家的路上,呱呱一直闷闷不乐。我想,大概他还在想医院里的同伴和打针的一幕吧。

    晚上,我和先生商量一下,和呱呱一起做个游戏,让呱呱扮演医生,我和先生扮演要打针的小朋友。当我们告诉呱呱时,呱呱说他要穿上医生的衣服,说完就去找白色的衣服,还要找针管。我给呱呱解释,我们这是个游戏,道具和衣服都不会和医院的一模一样,只需要模仿医生就可以了。呱呱穿着自己的小衬衣,戴着一个小帽子,他找来爸爸的领带做听诊器,然后一板一眼地坐在桌子前。先生这时候假装哭泣着找医生看病,说自己肚子疼。

    呱呱拉着先生的手,让先生躺在床上,然后拿着“听诊器”开始检查“病人”的肚子。呱呱去医院看病的次数并不多,但他模仿的医生惟妙惟肖,一会拍拍“病人”的肚子,一会要“病人”张开嘴。这时候,我发现呱呱完全投入在这个角色中,他比我和先生都要认真。

    接着,呱呱对“病人”说要打针,“病人”一听打针就“大哭”(这节是我和先生设计的),呱呱劝道:“打针一点都不疼的,我上午才打过针,你看。我给你打一针,病就好了,以后肚子肯定不疼了。”

    说完,呱呱拿起“针管”,学着医院里护士的样子,先用棉花球消毒,再扎针。先生一开始假装大哭,当呱呱打针的时候,先生不喊叫了,呱呱说打完了,先生说:“医生,你打针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疼,不过一会就不疼了。”呱呱开心地笑了。

    当轮到给我“看病”时,呱呱问我哪里不舒服,我说头疼,他就用小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用手电筒看我的嗓子,他还学着医生的样子说:“你发烧了,我给你开药,你不用打针了。”

    过了一个小时,呱呱还沉浸在游戏中。等呱呱摘下口罩时,他说:“医院里的叔叔阿姨挺辛苦的。”

    我说:“是啊,他们给病人治好病,让大家都健健康康的。现在不用怕他们了吧。”

    呱呱说:“嗯。我以后也要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看病,他们肯定也不用怕打针了。”

    看来,这个小游戏还让呱呱瞳得了为伙伴着想。

    游戏在成人看来是不真实的,可是儿童则是全神贯注的投入游戏中,他们在游戏中认真地扮演着每个角色,他们遵循着游戏中的任何规则。在游戏中,他们是放松的,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这些有益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获得规则,也可以让他们从游戏中获得些许道理。

    一说起孩子们的游戏,一些爸爸妈妈总是不自由地想说,这些游戏是幼稚的,是逗孩子们开心的。事实上,儿童在幼儿时期,自发地参与到游戏中,游戏活动就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爸爸妈妈轻视或者阻止孩子的游戏活动,自然会引起孩子的不开心。

    有一年夏天,一场雨过后,我带着两岁的呱呱到小区里散散步。呱呱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就跑到土堆上,开始玩起泥巴。原来是一堆沙土。呱呱美滋滋地玩起来,我说呱呱别坐在地上。呱呱全然不顾,小手不停地用力抓沙土,一边抓,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要盖城堡。这时,我想起来,原来是呱呱这几天听了我和先生给他讲的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城堡有着极大的魔力,可以阻挡任何妖怪的入侵。我想呱呱要建造的城堡只在他心里。

    过了一会,邻居的一个大妈看到呱呱在玩沙土,问我怎么让孩子这样玩,这太脏了。

    我说:“没关系的,沙土回去洗洗就没事了。呱呱玩得正高兴呢。”

    呱呱一会的工夫,就垒起了两面墙,突然呱呱转身好像在找什么,跑到我跟前说:“妈妈,我要回家拿我的铲车(儿童玩具)。”我说:“妈妈陪你回去拿吧。”呱呱说:“妈妈,我自己回去拿,你在这里帮我看着我的城堡,好吗?”看来,呱呱这个城堡主人给我下达了命令。我答应了呱呱的请求。

    很快,呱呱就把他的“工具”搬来了,小铲子、小铲车,他用铲子使劲挖,然后挖出一个洞,在旁边又垒砌出一圈的墙。“城堡”竣工了,不成规则的沙土堆就是呱呱的杰作。我走到“城堡”前,耐心地听呱呱在给我讲:“这是门,这是国王的房间,这是墙……”呱呱流露出的自豪,让我突然想起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玩具》:孩子,你整天坐在尘土中玩着一根断掉的树枝。我微笑地看你玩着那根折断的小树枝。我忙着做账,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地累积数字。你看我一眼,也许想着:“多傻的游戏,把整个早晨都给浪费了!”孩子,我已经忘了专心致力于树枝与泥饼的艺术了。我追寻昂贵的玩具,收集大批的金银。你用随手所得创造了你欢乐的游戏,而我却耗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在我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上。我在单薄脆弱的独木舟上挣扎着要渡过欲望之海,而忘却了我也是在游戏。

    是啊,在这一个小时里,呱呱是无比的快乐,而我的脑海中则不断地出现着工作中的事情,我浪费了这些时间,不仅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越想越复杂,而呱呱则不同。我拍了拍呱呱身上的沙土,称赞呱呱和他的“城堡”,呱呱说:“妈妈,这里是你和爸爸的屋子,这里是我的。”说着,呱呱指给我看,我想,这一刻,呱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和幸福。

    在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喜欢幼稚的游戏,喜欢没完没了地玩积木,喜欢玩泥巴。有的妈妈干脆指着孩子的鼻子说,这个不许玩,那个不许玩。我的一个同学告诉我,小时候他就喜欢用泥捏各种东西,结果一回到家,妈妈就把这些“泥巴玩意”扔了,说不许再玩这些脏兮兮的东西。他说,现在就是想玩泥巴,也还会记得妈妈的那句话。如今,我这个同学会开玩笑地说,小时候多玩些泥巴,说不定现在就是雕塑家了。其实,我想告诉他的是,他儿时的任何作品都是艺术品,因为孩子的想象最自然,最美,出自他们手里的任何作品都是这世界上最天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