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夫人举袖拭干眼泪,笑道:“没什么,娘就是,就是有些舍不得你……”
李若茹放下手中的活儿,依偎在母亲怀里,双手环抱住母亲说道:“我也舍不得娘。”
兰若夫人紧紧地抱着女儿,将脸颊在李若茹的头发上不断地摩擦着,母女两人就这样相互依偎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李若茹才从母亲的怀抱中挣扎开来,说道:“娘,我走以后你和爹爹要好好照顾自己,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担心,我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你们不要担心。”
兰若夫人用手抚摸着女儿清秀的脸颊,连声说道:“会的,会的,好的,好的……”却说不出别的话来。
李若茹说道:“娘你若是没事,就先回去吧,我想一个人待着。”
兰若夫人说道:“那好吧,娘就先走了,有时间再来看你。”
李若茹嗯了一声,看着母亲起身离开,突然伏在床上抽泣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李府便开始张罗跟如是山庄联姻的事,这件事对整个江南武林来说是一件大事,但由于李府和如是山庄竭力封锁消息,是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李府之所以如此急于将女儿嫁出去,当然是为了对付摩罗门,可让人奇怪的是,这些日子以来摩罗门并没有动静。
李若茹给心远做的第二件衣服也即最后一件衣服已经做好七天了,可是心远始终没有出现。李若茹坐在自己的床头怔怔地望着旁边缀着金线的一袭玄色衣衫,用手在上面轻轻抚摸着,就如同在抚摸心远的面颊。
在偌大的李府之中,所有的人都在忙,李千霸忙着将女儿嫁出去,这样自己便有了对付摩罗门的靠山。李刚是李府生意上的执事人,掌管着李府大大小小的商号和生意,所以也忙得不可开交。李石当然也没闲着,在“碧仙翁”的帮助下他将李府中的防务重新整饬一新,而且还制定了三套备用方案以为不时之需……
又过了两天。九月初八。黄道吉日。
如是山庄来迎亲的队伍来到了李府,三请四清之礼过后,李若茹便霞披凤冠穿戴妥当,哭着拜别父母兄长,然后便踏进了从如是山庄而来的花顶大轿。
兰若夫人看着女儿所坐的大轿渐行渐远,终于消失不见,刚停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如是山庄坐落于杭州西湖之畔,因汪家先祖的“如是剑法”而得“如是”之名,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年了。如是山庄的三代庄主唤作“汪剑清”,汪家世代单传,汪剑清虽然年逾七旬,但膝下只有一子,便是如是山庄的少庄主汪明奇。如是山庄是江南的名门大户,虽无商贾之名,但却有商贾之实,尤其是汪家的“如是剑法”更是独步江湖,一百年来冠绝江南,吴山越水之地无人能敌。
此次汪李两家联姻,汪剑清自然知道李千霸是何用意,但他不惧与摩罗门为敌而坚持这么做,除了让儿子取得江南第一美女为汪家传承子嗣,当然还另有深意。如是山庄一百年来能够称霸江南而屹立不倒,除了“如是剑法”在武林中的震慑作用,汪家历代庄主为人处事的手腕和非凡的洞察力也是原因之一。
如是山庄派去迎亲的队伍总共有三百五十人之多,加上李府送亲的人数,两家合起来差不多有四百多人。这四百多人离开李府之后一路浩浩荡荡地走在从绍兴前往西湖之畔的道路上,刚开始时倒也顺利,可行了一个时辰后,道路两旁突然有两骑人马迎面驰来。李刚和如是山庄的管家汪通并骑走在最前面,李刚见来人俱是劲装结束,不由得心中一动,和汪通对望了一眼,说道:“汪大哥,有情况了,咱们得小心点才是。”
汪通在如是山庄做了三十年的管家,识人无数,最是精明能干,当然也看出了一些苗头,点一点头说道:“大公子所言甚是。”说着话转头对身后一个仆人打扮的少年说道:“吩咐下去,叫大家提高警惕,保护好少夫人的安全。”
那少年在马背上躬身应了声是,拉马回头到后面传话去了。
汪通回过头来对李刚说道:“依大公子之见,刚才那两骑人马是什么来头?”
李刚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汪大哥可看出了些什么?”
汪通摇一摇头,说道:“这两人虽然身着劲装佩带兵刃,但俱都是一般江湖武人的打扮,实在是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也许只是过路的人,大公子不必太过担心,就算是有人要来挑衅,咱们这三四百号人也不惧了他们。”
李刚听他这么一说,心中略感安慰,回头向后看了一眼,见跟在自己身后的人果然一眼望不到头,顿时便放心了不少,笑道:“汪大哥说得是,李家和如是山庄联姻,量也没人敢来生事。”
汪通说道:“大公子这么想就对了。”
李刚点一点头,在马背上挪动一下肥肥的身子,说道:“吴山越水之地有一个传言,说汪大哥一柄长剑神出鬼没,是如是山庄中除了老庄主之外在剑道上造诣最高的行家名手,小弟若是得能有幸一睹汪大哥舞剑的风范,定然终生无悔。”
汪通听他如此夸赞自己,心中十分高兴,但脸上却仍然十分谦恭,说道:“大公子过奖了,如是山庄中除了老庄主,自然是少庄主的武功最高。我只是一介仆人,虽然承蒙庄主不弃用心栽培,但论到天资悟性,却和少庄主差得太远,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同日而语。”
李刚说道:“汪大哥过谦了,虽然少庄主年方弱冠便天纵英才,在小一辈人物中崭露头角,但终究年纪小了些,在功力上略有欠缺。汪大哥当年仅凭一柄三尺长剑便扫平孤山十匪,提得贼首归,这件事江湖上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小弟虽然平日里只专心商贾之事,对武林轶闻所知不多,但这件事却了解得十分清楚,每每念及,都会对汪大哥的英风侠姿向往不已。”
李刚从小便浸淫于生意商贾之事,对贾人的心理所知甚多,而商贾之间的日常往来颇多溜须拍马、阿谀逢迎之词,李刚对此早已谙熟在胸。他虽然不通江湖事务,但此时即兴发挥,驾轻就熟地道出汪通当年之事,不但用词委婉,达意更是十分巧妙,汪通听在耳中,乐在心里,顿时便去掉了对李刚的芥蒂之心,说道:“大公子严重了,我对大公子的为人也是十分钦佩,今日相见,果然有陶朱公的风范。”
陶朱公是吴越之时越国的文大夫范蠡,范蠡不但有韬略之谋,更有经济之才,辞官后几度聚宝天下,富可敌国,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之人顶礼膜拜的财神偶像,在江南素有“商圣”之称。李刚听得汪通如此赞赏他,不由得大为欣喜,一时间两人惺惺相惜,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且说李刚和汪通一边策马徐行一边说着话,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面一阵风尘扬起,又有两骑人马迎面而来,从迎亲的队伍旁边疾驰而过。
等得两骑马过去,李刚忍不住问汪通道:“汪大哥,你看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盗匪派来的探子?”
汪通哈哈大笑两声说道:“大公子不必担心,区区盗匪还不敢在如是山庄的头上动土,也许是赶急事的路人,若是探子,岂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刺探?”
李刚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点了点头,说道:“汪大哥说得是,想当年孤山十匪都挡不住汪大哥手中的三尺青锋,有汪大哥在,我一切都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