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里甲带着各村的男人们,看着已经漫到堤坝大半截的河水,看着这河水不停奔腾着往东哗哗的淌,一个个神经也绷得死紧。
如果是往年,像这样大的水已经差不多要漫出堤坝,而他们也开始踏上逃往高处的路了,如今还能一直坚持着,是他们的县太爷这些日子不停督促人们加高夯实堤坝的结果。
只希望这堤坝今年能守得住吧,虽然他们按照往年的经验,夏收过后就没种多少地,但毕竟还是种了一些的,如果堤坝能守住,不但他们的收成能守住,甚至他们都不用拖家带口的逃难去了。
如果能不逃难,谁愿意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就这样,天天奔波在河岸边的沈景城眼见的黑瘦了下去。老天爷也还算开眼,没在他任职的第一年就发洪水,将近两个月,随着雨季悄悄无声的过去,河里的水位也渐渐落了下去。
从看到水位下落的第一天,坚持在河边的人们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河边紧绷的气氛也渐渐有了笑声,几乎是沈景城巡视到什么地方,都有人笑着向他打招呼。
沈景城虽然认不全这些人,可有人打招呼时,他也会点点头。
又是半个月过去,随着老天已经不再动不动就下雨,漫上堤坝大半截的水慢慢退回到河道里,守在岸边的各村村民也欢天喜地的回家准备秋收了。
沈景城回到衙门难得的好好睡了一大觉,第二天起来就给顾锦写信,顺便向朝廷递上折子要求今年的税粮留存在本县,用于秋后修建堤坝。
归德府知府接到沈景城的折子,很痛快的就把折子递往京城。
难得余河县今年没有发大水,他也是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余河县一发大水,难民几乎就是朝府城来,他是管也得管,不管也得管。
而如今沈景城只是要留存税粮而已,又不用他出银子出粮食养人,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再说,沈景城好歹是老皇帝亲自指派的,再加上那余河县秋粮他也有数,总共没多少的东西,实在没必要为难人。
沈景城这边一切进行的很顺利,沈家坳那边也结束了学习游水的日子,开始了监督沈家坳和沈家村秋收的生活。
沈家坳除了山下的一些田地之外,主要产的是山上的各种水果,品相好的全部运去京城和江南一些繁华的都城,品相一般的就运到沿路各个沈家店铺里批发售卖,剩下那些长歪了的小果子,或是有磕伤、碰伤,果子上带疤不好看的,就雇村里的妇人做成各种各样的果脯。
而沈家村那边就单纯的是大片的田地,这里的新任粮长,是第一批跟她和沈景城来这里落脚的一户比较有实力的人家,如今同样在沈家村居住。
新任粮长临去京城时,还特意上门请教去拿堪合时的程序。
这些顾锦虽然知道,但拿堪合的衙门具体位置她不甚清楚,便给沈景城写了封信。沈景城也很快就回了信,信中把所知道的几乎无一不详细的写了个清清楚楚。
接到信,新任粮长再三道谢后就战战兢兢的踏上了去京城的道路。
而因为这是沈景城第一年不在青山县看顾收成事宜,顾锦便又留了下来,一直地里的所有庄稼入仓,地里种上了冬小麦,缴完赋税之后,她才带着孩子和顾绣再次启程前往余河县。
如今天气已经渐冷,临走时顾锦还特意拉了一车自家山上种的姜。
这姜是当年她和沈景城在沈家坳里的山上发现的,知道这东西能驱风御寒,她便年年留下一些种子,专门种来留到冬天用,如今那些姜地已经扩散的二亩地大小了。
往年都会有药铺来人专门来收这些姜,价钱还不低,而今年,因为沈景城冬天要修堤坝,她便全留了下来,一点也没卖。
身为女子,虽然她从没服过徭役,但也知道冬天修堤坝是个苦差事,河边风大,往往一个北风刮起来,就能把人冻得透透的,几乎年年服徭役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受了风寒而要了命。
而有了这些姜,这样的事情就能避免很多。
当然,她也不是单纯的心善,更不是不心疼失去的银子,但做这事是她的丈夫,她就只能尽量保证人们不要生病,不要因为修堤坝的事情再出了人命,让这明明是在做好事的男人,最后落个人们哀声怨道的结果。
然而,顾锦想到了很多,在见到沈景城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
县衙后院,顾锦看着瘦了一大圈,也黑了一大圈的沈景城,差点都要不认识他了。
“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天天往河边跑,可不就成这样了”沈景城笑着把她拥在怀中,长长呼出一口气。
虽然他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可心里总是觉得空落落的不踏实,如今见到顾锦,他整个人好像瞬间就圆满了。
就在这温情时刻,被顾绣抱在怀里的小佑平见他娘抱住了一个黑人,忽然嗷一嗓子就嚎了起来,哭着的同时还不停的往外窜。
“哇哇哇”
他的娘啊,怎么可以抱别人
顾绣被他忽然的一窜吓了一跳,连忙把这熊孩子死死抱在怀里,生怕他一下子窜出去跌个狗吃屎,毕竟这事也不是没发生过。
顾锦这里听到孩子的哭声,连忙从沈景城的怀里退了出来,去接顾绣怀里的小佑平。
“这孩子最近认人认的厉害,除了我和阿绣谁都不让抱。”顾锦一边把孩子抱过来,一边朝沈景城好笑的抱怨着。
沈景城看着这个七八个月,胖的快跟个球似的奶娃儿,眼里都是惊讶。
怎么才三个月不见,这孩子就整个大了几圈,竟然还胖的跟个球似的
小佑平见这黑人老看自己,一颗脑袋立刻埋进了顾锦的怀里,两只小肉爪死死的抓住顾锦的衣服,只露出两只黑溜溜的眼睛,悄悄的看向沈景城,眼神警惕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