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章 临行
    返回次主屋后,王荇舒一口气,王大郎耳聪,抚摸一下他的发顶,问“从这件事上,你学到什么”

    “学到阿姊的细心,阿姊只去过那葛妪家一次,就知道那家人都是懒的。还学到一家人就该把知道的事说出来,一个人防备,不如咱长房一起防备。”

    王葛把阿弟揽到腿上,对阿父说道“人穷不能志短,家贫不能犯懒。那家人懒得连院中杂草都不拔,就是去做佃户,也种不出租子来。”

    王荇担心道“那她再想嫁三叔咋整”

    王大郎一笑“不可能了。”

    王葛“嗯”一声,“那家人要是一开始相中的是三叔,兴许还真能成。如今既然被咱长房拒了,岂能两桩姻缘往一家里凑那不是搅家宅不宁么大父母不会应的。”

    如王葛说的,大母回绝了此事,葛妪未再托人来说。

    仲秋一过,秋温降的格外快。

    村西乡兵营地的草棚全盖成茅屋,隶臣妾也都领到御寒的草席。

    今年的案户比民,贾舍村的百姓不必赶往乡所,直接在乡兵营地中临水亭的草屋前进行户簿案验。

    案比这些天,识字、会写、写字还特好看的桓真,总算在乡兵里大展志气,任溯之都不大数落他了。

    王葛一家过来时,核验的比别家都快,桓真只将各人的岁数修改,将王葛的面貌特征中加了四字“面白”、“手粗”,其余未动。

    “王匠童,”他叫住王葛“乡所让我等通知你,匠工考试的名额,县里已经通过,这是过所证明,我已看过,没什么问题,你保管好。”说完,他却略过王葛伸来的手,将过所证明递给王翁。

    王葛没在意少年的恶作剧,欢喜的向他揖礼道谢,挽紧阿父、跟在大父母旁边离去。

    王荇已经学了好多规矩礼仪,给桓真揖了礼,才拨拉小短腿追上阿姊他们。

    桓真重新坐回席,用秃了毛的笔杆戳一下旁边自制的蛋壳不倒翁,开始案验下一户村民。

    两日后,又是桓真教王荇读书的日期,他过来时,王葛正在院里制竹简。说起制竹简,王葛以前还真不知道,需得将竹条在火上烤出水分后,再刮去青皮,将靠近内壁的那面打磨。

    桓真告诉她,这道程序叫“汗青”或“杀青”,更利于书写,也便于留存防蛀。

    王家每间屋只有一个窗,是嵌墙、直棂制式的,透光极差,无法长时间在屋里读书。随着天气转凉,坐在院里的桓真、王荇腿下都垫了褥子,但没过多会儿,俩人还是都吸囔起鼻涕来。

    王蓬喂完鸡,回次主屋时羡慕的看着从弟,不像往常那样爱犯困了,他干脆坐门槛上,有时看从姊削竹,有时听从弟诵书。

    大父告诫过家里人,从弟读书时,不许靠近、更不许打扰。王蓬能做到听话,倒也不认为大父母偏心,可小孩子心里的羡慕、委屈、自怜,哪能忍住呢

    王葛过来瞧眼阿父时,先瞧见的就是王蓬在无声抹泪,脸蛋都让风吹皴了。她暂时没管这孩子,进来里屋,阿父正摸索着将她制好的竹简用麻绳编册。

    竹简均为一尺长,编三道绳即可。

    “虎宝”王大郎听到动静,悄声询问。

    “阿父,冷不冷”

    “我不冷,你看看阿艾,她刚睡着。”

    王葛已经看了,被子盖的挺好。“阿艾没事。”

    说完,她重到门口,把王蓬牵进来,小声劝他“看你伯父,看我,我们也都没机会跟着虎头读书。难道就因为这样不过日子了么”

    王蓬抹泪“我也想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

    “所以一直哭就能知道怎么写”

    王蓬一听这话更委屈了,搂住王大郎告状“伯父,从姊不疼我。”

    王大郎拍着他哄他。

    王葛看一眼王艾,没被吵醒,放心的继续低声道“从姊要是不疼你,会把你拉进屋哭么你看你脸皴的。阿蓬,你想识字是好事,就凭这点就比那些只想玩泥巴的孩子强。”

    “嗯真、真的吗”王蓬一抽一搭的问。

    “真的。你现在的心思,就叫有志气,凡是想读书识字的人,必须得先有志气。然后就是不怕吃苦,不能假装不怕吃苦,而是要做到让大父、大母都觉得你真的不怕吃苦。”

    “再、再然后呢”

    “就可以读书识字了。”

    “啊”王蓬一惊讶,赶紧又捂嘴,继续抽泣着问“这么容易那我怎么、怎么才能让大父母,觉、觉得我不怕吃苦哩”

    “每日早起倒尿盆、收拾屋;照看好阿妹,让你阿父省心;平常多去主屋打扫,给大父母捏肩捶背;吃饭时长辈先吃你再吃,吃完不能立即回屋,得跟虎头一起收桌;再就是每日翻翻羊粪,打扫庭院、茅房,不能只喂鸡。”

    王蓬越听越害怕、眉头皱成一团,最后连忙摆手“从姊,伯父,我不想学自己名字了,我知道自己叫王蓬就行了。”他扒住窗棂往外看,正瞧见那桓郎君拿竹尺抽王荇的手心,立即打个哆嗦,心道读书好吓人,从弟真可怜。

    进到九月,各家各户开始采苇絮备寒。

    王葛即将离家,先将大父母、阿父旧棉衣里的苇絮换成新的,再多给虎头缝了两身替换的。而后想了想,还是给桓郎君也缝制了一身棉襦,嘱咐虎头,如果桓郎君有棉衣就不用给他棉襦,也不要告诉人家这事。

    以前薅贾地主家的羊毛太少了,她将这点羊毛和苇絮掺一块,给大父母各制双新棉鞋。

    至于她自己,去年的棉裤褶、棉裲裆均小了,就用一些零碎布头拼接,将苇絮填的厚厚实实。还多制了两双护膝,双层葛布的头巾。

    匠工考试时有条规则“不能如厕”,她有些犹豫,是否缝个尿不湿。因为天越冷,人容易越憋。

    就这样一边准备、一边等待,终于到了要出发的日子,也正是每年征缴田租的时候。近半个月根本没有去县城的人家,也是巧了,王竹那边,托张菜阿母的娘家捎来口信,说是受了风寒,想回来,王三郎就匆匆忙忙去沙屯了。

    这种情况,就算王葛留在家里都忙不过来,哪肯再让二叔送她。她背上铺盖行囊,再次独自出门,朝大父母、阿父、虎头、二叔挥手道别。

    除了家人,视线中还有忙忙碌碌的修路者,熙熙攘攘的畜车,震耳欲聋的夯地声。

    新路已经修到家门口了。

    她眼角湿润,踏上前方。前方,是属于她王葛、王南行的匠工大道待她归来,亦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