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章 三更合一
    见顾凝宸明白了,康熙就笑道“这会儿你就不担心江南几家印刷工坊会亏钱了吧他们跟京城这几家还不一样,不少工坊还有自己的书铺。”

    这印刷工坊出的书直接送去自己名下的书铺去卖,钱都不必跟别人分,钱都是实打实进自己的口袋,就更不可能亏了。

    顾凝宸轻轻点头,看着这些书册都有点选择障碍了。

    毕竟每本都差不多,还一样的精美,真是让人完全选不出来。

    康熙扫了一眼,就直接拍板道“既然选不出,那就派人跟他们说一声,所有人都能定下,就看能不能接受低价卖书。如果不能,那就算了,朕也不会怪罪。”

    因为顾凝宸是不疑先生的事,宫外是不知道的。

    这次康熙牵头让江南印刷工坊参与进来,就是他喜欢算数,不想看一本不错的算数入门书因为印刷不利被埋没。

    加上不少外地大臣写折子隐晦提起这本书,很想和孩子一起拜读的样子,康熙才会亲自过问此事。

    外地的官员们只觉得康熙是体恤他们,看过折子后居然真的帮忙问起此事,自然感激不已。

    江南几家印刷工坊的人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只感慨皇上是真的喜欢算数,这点小事都亲自过问了。

    至于康熙派人问了书不能高价卖,让更多人买到的事,所有印刷工坊都答应下来,还一起商量了一个价格。

    这个价格不至于低到不值钱的地步,却也不算高。

    穷书生攒一攒,还是能够得上,也不至于让印刷工坊真的倒贴钱去印,起码成本能持平。

    他们把这个价钱呈上去,康熙看过后微微颔首道“这价钱确实公道,太低了反倒叫人看轻了。”

    真的一文钱能买一册书,谁敢买,不怕这书有什么问题,才会那么便宜吗

    光是纸钱都不够了,反倒不能显出这本书的价值来。

    顾凝宸是想更多人能读这本书,康熙却琢磨着绝不能叫人觉得这书不值钱。

    于是价钱定下了,跟江南几家大的印刷工坊合作的事也确定好。

    这些人都等不及回去,直接派人写信快马加鞭让工坊先做起来。

    活字先做好,版面准备妥当,很快就能开始印刷。

    康熙对江南几家印刷工坊的举动十分满意,这事自然越快越好,要拖拖拉拉的,他就得换人来做了。

    顾凝宸倒是好奇,康熙每次选的都是最大的印刷工坊,小工坊都没有考虑进来,是担心他们的质量不好吗

    康熙听到她的疑惑,就点头说道“不错,小作坊到底工匠少,人手不多,也做不出多少书来。量少了,这书定价不高,他们就要真的吃亏了。”

    大的印刷工坊,因为财力雄厚,家大业大,哪怕有库存压着,依旧还能运转。

    小工坊就不行了,只要书压着卖不出去,很快就要做不下去。

    而且量大能薄利多销,量少那就只能亏本,一直亏也是要做不下去的。

    顾凝宸点点头,发现康熙对这些商业上的小经营尤为熟悉,也清楚小工坊更容易资金链断裂,很难经营下去。

    她双眼亮晶晶看过来,康熙微微一笑。

    他自然没跟顾凝宸提起,她要印书,自己也得事先了解一番才行。

    不然要印刷工坊把书做得不够好,毁了这本好书,那也毁了顾凝宸的心血。

    拖尔弼和王谈把关过,再有康熙亲自把关,顾凝宸这本书自然万无一失。

    顾凝宸后来从拖尔弼那边才得知此事,也没料到康熙如此上心。

    不过对她的事,康熙就很少不上心了。

    江南几家印刷工坊加入进来,算数书的印刷量就上去了。

    在江南一带卖得飞快,只是几家工坊更大,又早有准备,扩大了工坊还招来更多人手,印量节节攀升,甚至还能稍微送一部分去京城来卖。

    这让京城三家印刷工坊很不是滋味,也卯着劲拼命印刷,怎么都不能被比下去。

    他们你追我赶,印刷量更大了,买到的人就更多。

    甚至还有托友人帮买然后寄过去的,不过书哪怕印得多,买的人更多,很多都买不到。

    拖尔弼之前跟天南地北的友人借书,一看印刷量上来了,也就赶紧买下不少,给那些曾经给他借书的人寄过去。

    他也不好落下一人,还特地做了个单子,按照单子来寄。

    这一算,拖尔弼才发现不得了,他曾经借过书的友人何其多,几页纸的名单都写不下。

    他顿时又觉得这些友人极好,那么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珍贵的书借给自己。

    如今拖尔弼自认女儿添补的算数书十分出色,自然要跟友人们分享。

    连带题册他也一并买了,每人送上一套。

    拖尔弼手头没以前那么紧了,还直接跟印刷工坊买书,买的又多,工坊就给打两个折,算下来要便宜一点,然后一批批送出去。

    不少友人托人买书没买到,没料到竟然收到拖尔弼寄过来的书,顿时感慨这书痴果真值得结交。

    之前借过书的友人,不少得知拖尔弼的女儿得了圣心,自己也平步青云,如今都做到正二品的内务府管事大臣,未必还跟以前一样。

    哪想到拖尔弼不但跟以往一样,这得到什么好书,立刻就给曾经借过书给他的人分享了。

    他们稍微一打听,从品级高的大臣,到品级低的芝麻小官,只要借过书,拖尔弼都一视同仁。

    每人都是一套两本,一本是不疑先生的算数入门,一本是王谈的题册。

    他们自个看也行,给家中启蒙的孩子看亦可以。

    不少人直接写信来感谢拖尔弼,他摸着胡子十分高兴。

    王夫人听说后,对王谈说道“拖尔弼大人真是个念旧重情的,那么多书,一套价钱不多,加起来就不算小了。”

    这还没加上寄送的费用,虽然用了驿站,稍微比派人特地送去要便宜一点,但是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王谈笑笑,他没跟自家夫人提起,拖尔弼这费心送书,一来当然是感激友人当初愿意把自家的孤本借给他誊抄。

    二来嘛,他这必然也是在炫耀自家女儿的书

    哪怕未必有人知道,但是不妨碍拖尔弼想让所有人都看看定贵妃写的书了

    康熙听说这事也跟顾凝宸提起,好笑道“难得拖尔弼这次大方,朕稍微算了算,他这至少送出去小几百本书了。”

    她听得咂舌“皇上,阿玛送出去那么多的书了吗”

    拖尔弼这是把印刷工坊半个月印的书全买走了吧,钱袋还好吗

    顾凝宸琢磨着要不要让人送点银票回家,免得拖尔弼一大方,回头一看发现钱袋空了,那就欲哭无泪了。

    不过当初给拖尔弼借书的大多是同僚,也有偶尔碰过面的官员。

    小几百本送出去,拖尔弼不得结交了几百个官员,被御史知道后不会跑来弹劾他结党营私吧

    顾凝宸有点忧心忡忡,犹豫一会,凑到康熙耳边小声问了。

    听了这话,康熙搂着她忍不住笑了起来“爱妃放心,朕没有多想。”

    王谈都能看出来,康熙哪能看不出,拖尔弼到处送书,不就是炫耀这书是顾凝宸写的吗

    哪怕只是添补一番,却也把这本书的脉络整理得非常清晰好读。

    而且添补的字数比手稿还要多,说是她写的书也没错。

    估计拖尔弼当初没想那么多,觉得别人曾经借书给他,这次就回赠一下,哪知道把借书之人列出来会那么多,只能硬着头皮送。

    总不能送这个不送那个,彼此要认识的话,那就尴尬了。

    然后他就越送越多,根本停不下来。

    康熙昨夜听暗卫禀报,拖尔弼最近把石竹斋刚印的书全买走了。

    石岚起初只觉得他要买,买的估计不会太多,二话不说就答应,让工匠印好后就给拖尔弼送。

    后来石岚发现拖尔弼这买的越来越多,直接把半个月内工坊印出来的书都买空,这才不得已阻拦,苦笑着让他去别家买。

    不然熟悉的书铺都卖没了,正等着新印出来的上货,哪知道空了,这两天正跟石岚哭诉呢

    拖尔弼能怎么办,只好跑去另外两家买,把人家半个月的又买空了,于是哭的就变成这两家合作的书铺。

    康熙实在好奇拖尔弼究竟借过多少人的书,就让暗卫偷偷去他家看看名单。

    然后发现拖尔弼每次借书誊抄后,都会在书页写上借书人的名字,免得忘记了别人的慷慨。

    于是拖尔弼这次赠书,就在藏书阁一本本翻书,把别人的名字记下。

    花了好几个晚上才完成了一小半,他写的名单就越来越长,赠书的人就越来越多。

    康熙对拖尔弼的藏书阁究竟有多少书都感兴趣了,琢磨着下回要不要跟他提一提,让人把藏书阁的书都借回来重新誊抄一遍,放进翰林院的藏书阁

    拖尔弼不知道康熙开始惦记自己的藏书,手里的名单越来越长,他都开始惶恐了,忍不住找好友王谈聊聊。

    这可怎么办,皇上不会怀疑自己结党营私吧,原来他借过那么多人的书吗

    王谈听得又是羡慕又是好笑,拖尔弼这人缘真不错,这些年居然借过那么多人的书了吗

    偏偏那么多人都借了,实在不可思议。

    可能拖尔弼这人书痴的名声太响亮,人又实诚得很,才叫人心甘情愿借出心爱的孤本了。

    王谈想想自己对友人十分挑剔,所以熟悉的人不多,跟人更是很难深交。

    但是他跟拖尔弼打交道没几回,居然渐渐走得这么近,还成为关系极为不错的好友。

    王谈回想了一下,也感觉十分不可思议。

    他就跟拖尔弼建议道“你写折子跟皇上说一声,让皇上心里有数。你说明白究竟为何赠书,都是赠与什么人,送的是什么,说清楚就好。”

    其实要真是结党营私,谁会这么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吗

    顾凝宸的顾虑压根就没有出现,御史看到后一个个安静如鸡。

    加上拖尔弼回头真的写折子,在里面详细说明了赠书的缘由,连名单都送上来了。

    看得康熙忍不住感慨,拖尔弼还真是个实诚人,就是老实过头了。

    但是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实诚人,起码都不必担心他私底下胡来,反而做事坦坦荡荡。

    拖尔弼过了明路,这才放心继续赠书。

    就是进度越发慢了,因为三家印刷工坊都哭着求他买少点,让书铺那边能上点货,不至于还没上就被他买空了。

    书铺掌柜都来哭了几回,拖尔弼只能悠着点儿慢慢送,还先给没送的友人写信解释了一番。

    还没收到赠书的友人一看拖尔弼来信,一个个心里还是很舒坦的。

    毕竟其他人陆续收到,这些人也给拖尔弼借过书,没收到总归心里有点难过。

    拖尔弼还特地写信来解释一番,让他们又是高兴,又是哭笑不得。

    毕竟拖尔弼把京城三家印刷工坊都买空了,逼得人家工坊和书铺的管事一起来哭,也是够够的了。

    不说各地官员和读书人买书,传教士们也买了。

    传教士让仆人跑了好几趟,最近才买上。

    几人一看,不约而同聚在一起,讨论起这本书来。

    白晋的算数最好,他看过后对其他人说道“这书只算是入门,但是写得极为详尽。如果不是宫里那位政事繁忙,我都要怀疑这位不疑先生正是那位。”

    徐日升从宫里出来,听见后摇头道“怎么可能,那位皇上十分勤政。早上这天还没亮就去上朝,下朝后去御书房议事,然后才去后宫。”

    最近拍卖会上出现那么多新鲜玩意儿,全是那位皇帝想出来的,他又不是有好几个脑袋,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写书

    白晋想了想也觉得是,而且这书要浅显很多,显然不会是康熙写出来的,他不由感慨道“我来之前只觉得这边没什么人会算数,实在可惜。如今看来,不久之后就会有许多人会了。”

    其他几个传教士却不怎么赞同“算数此道又不是看看就会了,如今这书刚上,很多人就是因为宫里那位皇帝喜欢算数,才会一窝蜂去买。”

    但是买了未必会读,读了未必就会,也可能买回去就当个门面,放在书架上十分好看而已。

    这个传教士曾经过几个城镇,还被一两个喜欢西洋东西的乡绅请到家中做客,就见过这些乡绅大字不识,书架却摆得满满当当。

    那些书一本比一本新,一看就知道从来没翻过,就是当门面用的,于是他这时候才有此一说。

    白晋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没有反驳,心里却不怎么赞同。

    传教士大多都是贵族出身,不管表面如何,心里还是十分傲慢。

    尤其他们刚从西洋过来,只经过那么几个地方,见过几个人,就认定这边的算数发展不如西洋,以后也不会如何,就实在太狭隘了一点。

    不过这位传教士刚到京城来,没见过宫里那位皇帝几次,会这么想也是理所当然的。

    白晋还记得当初进宫是因为康熙召见,想要他们这些传教士说说算数。

    当初他们过来,就是为了跟这边的皇帝打好交道,当然没人不乐意。

    但是白晋说完后,还以为这位皇帝会有很多疑惑,甚至许多听不懂的地方,需要他们慢慢解释。

    再花费个一年半载,跟他们学习的进度差不多,这位皇帝都算是快了。

    然而这位皇帝听了一遍,很快低头写了一遍,然后问他们几个有没缺漏的地方。

    白晋接过后看完,当时的震撼到如今还记忆犹新。

    他在写信回去给法兰西国王的时候,就提到这位皇帝不但记忆超群,而且对算数有着不一般的天赋,甚至能用“可怕”二字来形容。

    国王的回信也是让白晋不要得罪这位皇帝,而且耐心跟对方好好打交道。

    白晋看了下周围,徐日升跟他对视了一眼,两人有默契,明白这个新来的传教士从此之后就不能带进宫里去,免得连累他们,坏了在康熙心里的印象。

    其他几个传教士也是差不多的心思,唯独这个新来的被蒙在鼓里,过了好一阵子才发现自己被孤立,想要控诉,就被同国的传教士捂着嘴直接打晕拖上西洋海商的船。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已经被送回家去了。

    这点小插曲,康熙从暗卫那边知晓,并没往心里去。

    西洋人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各人的立场有所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暂时都不敢得罪他。

    没有眼色,不会来事,还可能惹麻烦的传教士,都不必康熙出手,其他人就会率先让对方彻底不再康熙跟前出现。

    他就是稍微有点遗憾,都没个理由发作这些传教士,榨出点油水来。

    康熙摸了摸下巴,被顾凝宸带着,他真是越发像奸商了。

    不过国库被充盈了大半,如今后宫要重建太和殿,建造新宫殿宁寿宫,再就是大戏楼,花费如流水一样。

    虽说拍卖会那边源源不绝有金银送进国库,但是本地拍卖会每月一次,西洋人的拍卖会更是三个月一回。

    哪怕每次拍卖后的金银数目巨大,可惜建造宫殿消耗得更快。

    康熙正琢磨此事,就有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送了过来。

    他打开一看,居然是施世纶的折子。

    施世纶在折子里提到盐井挖掘顺利,井盐的产量也很稳定,他新上任的地方,盐价逐渐降了下来,连带周边的盐价也有所松动。

    但是其他地方的盐井负责的盐商并不愿意降价,还觉得施世纶与民争利,把他气得够呛。

    也不知道上回施世纶发现了什么,一有问题就知道直接写密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康熙手里。

    顾凝宸去外头看了后边院子种的土豆和红薯,如今苗已经长大,再过阵子应该就有收获了。

    她进来的时候心情不错,却见康熙皱着眉头看手里的折子,转头就示意金桂去泡一壶菊花茶来。

    康熙看着被顾凝宸放在手边的茶杯,闻着熟悉的味道,嘴角就微微一弯“朕也没怎么气着,就是心里感慨这人贪心不足,还迂腐得很,不愿意接受新东西,还不乐意别人接受。”

    他转手把折子递给顾凝宸,她低头扫了一眼,就伸手抚平康熙的眉头“皇上还说不生气,这眉头都快打结了。不过皇上确实不必生气,不愿意往前走的人,总归会被落下的。”

    闻言,康熙笑着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理。”

    他低头沉吟了一会,这些盐井除了小部分是官府接手,大部分都在当地大家族手里。

    他们一代代继承这些盐井,如今是联手一起反对。

    施世纶人单力薄,面对那么多的盐商,明面上可能没事,暗地里就未必了。

    他压低了盐价,其他盐商不乐意,可能会使人对当地的那个盐井动手。

    能动手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比如破坏那个挖盐卤的机器,比如在煮盐的地方动手脚,让人吃了那些盐之后突然病了,甚至死了人,那施世纶真的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哪怕什么都不动,就雇个人被一群人抬去医馆,大闹一场,让当地所有人都误会施世纶的盐井有问题,那产出的井盐就没人敢买。

    他光是随意想了想就有这么多的办法对付施世纶,还让施世纶毫无招架之力,足见施世纶的境况有多糟糕和危险了。

    康熙当机立断,一边派暗卫去搜集证据。

    不必说,这些盐商手里就不可能完全干净的,以前他因为战事的缘故,没能腾出手来整治这些人,如今就得仔细计较了。

    另一边他也派人去保护施世纶,虽说施世纶学武多年,但是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而且双拳难敌四手。

    康熙不想施世纶这样难得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就因为几个盐商而丢了性命,那就太可惜了一些。

    他安排下去,不久后暗卫就传来密折,居然不是一封,而是一个小箱子。

    箱子上了锁,李德全小心翼翼打开后,把里面的密折都取出来摆在康熙面前。

    康熙看得很快,转眼就看完手里十多本密折,全是关于那些盐商的。

    他知道这些盐商不会太干净,却没想到如此胆大包天。

    为了抬高盐的价格,这些盐商让自己的盐井产出达到一定数量就停下,不乐意产出太多。

    要多了一点,他们就私下高价卖给西洋人。

    毕竟要是卖给当地之人,哪怕守口如瓶还是会露出破绽来,凭空多的盐从哪里来,一查就能发现。

    但是卖给西洋人就不同了,他们很多作为传教士,身份颇为超然。

    因为康熙多次召见几国传教士的关系,各地官员对传教士都十分客气,守卫们也就不会严格检查传教士身上和马车带的东西,就能蒙混带出去。

    有些人甚至不是传教士本身,而是西洋商人派伙计穿上传教士的服装,然后把这些井盐带出去。

    本地的盐售卖是有数量限制的,大多本地都不够,所以是不卖给外地人,更别提是西洋人了。

    西洋商人帮着送去别的地方,就能翻好几倍卖出高价,甚至能说是漂洋过海来的好盐。

    因为他们西洋人的面孔,就迷惑了不少人,以为真是从西洋带来的盐,好奇心之下,不缺钱的人家就买回去尝尝鲜。

    有钱有闲的人家总归不算少,西洋商人辗转几个地方出手,根本就没人察觉这就是普通的井盐。

    哪怕有人发现了,但是西洋商人一般一个地方就卖一次,吃亏了的人根本找不到西洋商人,也只好作罢。

    各地消息又不灵通,这边被骗了的人也无处申诉,告诉另外一边的人,于是那边的人继续被骗了。

    甚至盐商把最次等的盐卖给西洋人,价格却抬高到跟一等盐一样。

    西洋商人还能再翻倍卖,谁都没吃亏,这门买卖就一直持续下来,直到施世纶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

    当地的盐价低下去了,西洋商人当然不愿意吃亏,就要跟盐商讨价还价,把价钱压下去。

    盐商于是就分成了两派,一边觉得价钱低点没什么,毕竟原本就是不怎么值钱的次等盐。

    一边却舍不得之前那么多的钱,活生生压下来,就少了许多,压根不乐意降价,还对施世纶就恨上了。

    后边不乐意降价的,西洋商人二话不说就跟前面的做了买卖,然后火速离开。

    气得后边的没能出手,连少了很多的钱都飞了,对施世纶就更恨,也就暗搓搓准备找他的麻烦。

    可惜盐商们那点计谋被康熙早就预料得一清二楚,甚至连手段都想了好几种。

    果然盐商打算采用最后一种,毕竟施世纶也明白他们很可能对自己这边出产的井盐动手。

    这盐是百姓的命根子,卖掉后换成的钱都是一家子的花用,如果被动手脚,所有盐分不出哪里不对,就只能彻底废掉,损失就大了。

    所以施世纶让侍卫日夜轮流巡逻,任何陌生面孔都不能靠近。

    百姓得知可能有人对井盐动手,比施世纶还紧张,让不能做工的老人小孩白天到处走走,看到陌生面孔就立刻呼喊巡逻的人过来。

    守卫和百姓两边一起严密巡视之下,盐商的人压根不能靠近,就只好让人服下药,一群人抬着送去街上最大也是人最多的医馆去闹了。

    早有暗卫潜伏在医馆里面,假装是其中一位大夫,一看见这群人就迎了上去,急急把脉后,没等这群人闹腾起来,就率先打断道“这人中毒了,快把人放下,老夫手里正好有一颗解毒丸,就怕毒性太大,这药丸可能救不了人。”

    假装躺着的人听后就不淡定了,差点就要跳起来。

    毕竟盐商让人假装吃了施世纶的井盐后不舒服,吃了一颗药丸后脸色惨白,人也浑身没力气,好像真的病了一样。

    如今竟然是中毒,他就彻底假装不下去,一副虚弱的模样睁开眼睛“还请大夫救我,不管能不能救,让我试试”

    那一群跟着来做戏,准备嚷嚷的人面面相觑,这是真中毒了吗

    他们是继续按照盐商的吩咐嚷嚷,还是给这人先解毒

    中间有个是盐商的心腹跟着,就怕中途出什么意外,这意外不就来了

    他赶紧拦着暗卫道“胡说,我兄长如何是中毒,分明是吃了施大人那边产出的井盐才变成这个样子父母双亡之后我们相依为命,没了兄长我以后要怎么过啊”

    “兄长”被他死死抱在怀里,挣扎着想起来,可惜手脚绵软没力气,愣是没挣扎开,心里越发恐慌。

    他果真不该收了钱去陷害施世纶,这报应不就来了吗

    那一群盐商好歹毒的心,竟然真的要自己死了嫁祸给施世纶

    这人就是个无赖,只要给钱什么都肯干,这次也不例外。

    盐商还再三保证这药就是看起来孱弱,对身体无碍,给的钱又足够多,无赖才接了下来。

    但是要命的事,他就不肯干了,都没命了,收到的钱还怎么花

    无赖挣扎不起来,更是慌张。

    好在暗卫大叫着“你这样他要透不过气来了”,逼得这人终于松开一点,无赖才拼命挣扎着喊道“我不是他的兄长,是盐商让我来的”

    抱着他的人没料到无赖居然这时候反水,一把捂住无赖的嘴巴,可惜已经太晚了。

    无赖这一喊用尽了力气,围观的人不少,一个个都听见了。

    他们一听是盐商让人来的,说的又是施世纶负责的井盐有问题,在场的又不是傻子,立刻明白这是盐商的阴谋

    只要这脏水泼在施世纶身上,他手里那些便宜的井盐自然就没人买了,不就便宜了那些抬高价格的盐商了

    百姓早就因为买不起盐的事发愁,好在施世纶横空出现,皇上又开恩,特意送来图纸,让施世纶这盐井挖得更深,还更快挖出不少盐卤来。

    他这井盐用一个大机器挖,日夜不停,挖的数量多,价钱就下来了,让当地百姓都买得起。

    周边百姓听说了,都纷纷带着钱去买。

    如今要被这盐商闹上一场,真如愿了,他们以后岂不是更吃不起盐了

    一时百姓满脸不忿,就要上来把这些盐商派来的混蛋揍一顿。

    还是医馆的大夫劝道“老夫已经叫人报官,让差役把人带回去审问就好,别是混乱中让谁趁机逃走就不好了。”

    那个捂住无赖的人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准备趁乱离开,哪知道被暗卫假扮的大夫戳破,顿时恼羞成怒。

    他转身就要扑向这个“大夫”,想着自己被带去府衙,很快也会被盐商捞出来,还不如趁机教训一下这个总是坏事的大夫。

    其他百姓一看,吓得想要阻拦,却已经来不及了。

    暗卫却轻轻松松避开,然后一手劈下,就把人劈晕,对周围百姓解释道“老夫平日打拳养生,手上功夫还不错。”

    百姓这才放心了,又见官差过来绑人,却有些担心他们被带走很快放出来,医馆的大夫就危险了。

    毕竟盐商到处打点,要不是如此,也不会一直没被人发现私下卖盐。

    那么多商人来回跑,中间还有西洋人,就那个发色瞳色如此显眼,不是瞎子都能看见,能不闻不问,不就是盐商打点得足够妥当吗

    康熙也想到这一点,早早就让人把当地官员控制住了,把附近巡查的钦差调派过去主持,等新官员上任再接手。

    所以一群人以为没什么事,就是去府衙走个过场,脸色都比较轻松。

    然而他们到了地方,抬头见一个陌生的官员在上头,一个个都懵了。

    这谁,原来的知府大人呢

    可想而知,换了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非但把人扣下审问,拿着口供后,就立刻派差役去抓拿那几个盐商。

    康熙想到盐商私下贩卖,那些盐虽然等级不高,数量却不少,却都是没有交税的

    这等于盐商从他口袋里抢钱了,让康熙如何能忍

    不但把盐商拿下,还把那些西洋商人也拿下了。

    拿下之后,康熙收到不少密折禀报此事,看完都气笑了。

    这些西洋商人,有些是真的,有些居然是本地商人假扮的。

    本地商人雇佣西洋人,装作西洋商人的样子去骗当地盐商卖盐,然后转头再高价卖出去,赚了大笔差价。

    顾凝宸顿时觉得这些本地商人的脑子挺好使的,就是聪明都用在歪心思上了。

    他们还知道让人来假扮西洋商人,如果东窗事发,就很难查到他们身上去。

    任是谁都不会从西洋商人那边联想到本地商人身上,他们就能逃过一劫了。

    但是很明显,本地商人没能逃过去。

    这次牵连极大,盐商、西洋商人和涉及的本地商人都一窝端了。

    他们被抄家充公,绞尽脑汁赚的钱,转头都进了国库。

    除了财产之外,盐商代代继承的盐井也归到康熙手上了。

    他派人建造挖盐的机器,立刻开采,彻底把盐价压下来。

    当地百姓十分感恩,为此还送万民伞进京给康熙。

    顾凝宸也是第一次看见万民伞,颇为好奇。

    她以为万民伞上面就是一万个百姓留下的签名,伞很大,然后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如今顾凝宸看着面前的万民伞,伞是大,但是上面一看就知道绝不会有一万个名字。

    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红色手指印。

    康熙见她好奇就解释道“很多百姓不识字,能写上名字的该是当地的儒生或者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余下不会写字的就会摁上手印。”

    这才是真实的万民伞,要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证明只有识字的书生等人写下,甚至可能是有人专门把当地所有百姓的名字写上去,瞧着好看而已。

    写上去的名字,不代表拥有名字的人知道,或者愿意被写上去。

    但是手印就不一样了,是一个个百姓亲自摁上去的。越是摁得凌乱,越是真实。

    顾凝宸看得出康熙的心情很不错,他让人把万民伞收入私库,好好保存起来。

    这些都是百姓的心意,自然得好好留存,多年后指不定能得到许多万民伞,让后世人瞻仰。

    如今天儿热了,殿内有好几架风扇,四面八方徐徐来风,浑身的燥热都散了不少。

    因为顾凝宸的身子骨不算特别好,康熙在重华宫就没用冰,穿着轻薄的常服,额头还是会出汗。

    她就劝道“皇上也不必太顾忌我,我这身子骨比以前好多了,用冰也是可以的。”

    反正风扇也就对着冰块吹,让风更凉快一点。

    大不了顾凝宸离得远一些,不会被吹到就好。

    康熙哪里舍得她离远了,而且风扇吹不到,哪怕她不怕热,还是会难受“无妨,这点热朕还受得住。往年要用许多冰块,却也凉快不到哪里去。”

    他低头看着地图,跟顾凝宸道“朕打算入秋的时候,天气凉快,办一场围猎。”

    一是跟蒙古那边的关系重新联系上,免得生疏了。

    二是能带着顾凝宸出宫走走,别是一直闷在宫里。

    三是如今没有战事,也不能让八旗子弟太松快了,怎么都要把骑射练一练。

    要是一个个表现太差,康熙就得让他们加训了

    两人正说着,那边李德全就递了话进来。

    “皇上,京城典当铺那边,说是西洋人让侍从送了物件过去想要典当出金银,他们确实不敢收下。”

    顾凝宸听得一愣,西洋人这拍卖会上的钱都花光了,都需要典当身边的物件,那么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