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章 三更合一
    顾凝宸这个建议,康熙回头跟内阁大臣商议的时候也提了。

    大臣们纷纷赞同,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既维护了朝廷的体面,还给灾民送去温暖,捐钱的乡绅们又得了刻在石碑上的体面,简直是一石三鸟了。

    听闻又是定贵妃的主意,索额图都麻木了。

    不过这个法子是真的好,如果朝廷直接跟这些人要钱来帮补一二,那就太掉价了。

    但是石碑刻字这个光荣的事拿出来,既体面,又不必朝廷多说什么,多的是一窝蜂来的人。

    谁家没几个拐着弯的远房亲戚,大臣们一时心里都盘算了起来,是不是该稍微提前通风报信一下

    顾凝宸知道后就好奇道“皇上既是知道大人们会去给自家亲朋好友通风报信,不打算阻拦一二,以示公平”

    康熙握着她的手,让人坐在自己的身边,慢慢解释道“你想想,这件事要直接公布天下,那一下子来的人就太多了。不知情的还以为朝廷在大肆敛财,有心人一宣扬,这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她一听,顿时明白了。

    这事不好明面上直接到处说,不然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这朝廷究竟差多少钱,他们这是得去捐一点还是把家产全捐了才行

    别是捐一点不满意,回头吃挂落,他们就是送钱找罪受了。

    但是大臣这些亲朋好友,以前自然得过这些大臣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相信必然是好事,当然直接就带着钱来了。

    而且他们也有其他亲朋戚友,这都不需要朝廷多宣传,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这些人的数目不多,钱财却不少,最不缺这个,就缺名声,简直是目标客户了。

    完全不需要多筛选,精准就找到这个目标客户出来,顾凝宸看着康熙,也想知道他这脑瓜子究竟怎么做的,怎么那么厉害

    见她盯着自己,康熙就笑着问道“怎么这样看朕,如此有什么不对吗”

    顾凝宸就摇头道“不是不对,而是太对了。这样一来,灾民重建宅子的钱想必很快就够了。”

    毕竟石碑上只写了名字,又是按照先后顺序排。

    这样一来还有个好处,就是彼此之间大部分是不知道对方究竟捐了多少钱。

    要是按照捐款数目排序,那么上下之间的人如果不认识,打听一下也能知道。

    但是打乱了顺序,上边的人可能就是先了一步,未必比自己捐的多。

    他们要去打听,得知上边或者上上边的人捐的比自己少很多,估计就要郁闷了。

    还不如不打听,按照顺序来,毕竟后边的人也可能捐的比自己多,却在后头呢

    又因为打乱,没写数目,这些人哪怕彼此稍微打听,也不可能估算最后朝廷得到的捐款总数究竟多少。

    只要户部不泄露消息,除了康熙就没多少人知晓,也避免有心人得知这个数目十分庞大而开始指指点点。

    捐款多了少了没人知道,这时候朝廷也不会讲究账目透明这种事。

    当然,这所谓透明是不对外公开,却不等于真的完全不透明让人胡来。

    钱到手了,必然要落在实处,确确实实用在灾民身上,而不是被官员们中饱私囊,挥霍掉了。

    就跟康熙预测的那样,来的人不算少,却也不多,捐的钱款彼此之间都不大清楚。

    一个个到顺天府那边登记,把名字和户籍都写上了,免得跟别人重名了,地方又含糊,名声落在别人头上,那就白捐了。

    前面一人登记名字和户籍,后边一人收钱,点算后登记在册。

    一人一页,后边的人想看前面的,也不可能偷看得了。

    院子还是前面一人进,人却是从后边另外一个门出去,然后另外一个人才进去,可以说是秘密守得严严实实,前后人根本碰不上面,也就不可能互相打听了。

    捐钱的人也乖觉,明白这时候带金子银子太不方便,直接就换成银票送来。

    捐的银钱点算后就转到户部那边再核算一遍,没问题后,王谈就把总的账目送到康熙手里。

    康熙看后微微颔首,吩咐工匠按照捐钱的顺序把人刻上去。

    这些捐款自然不可能直接就分到灾民手上,毕竟要有人全花掉了,却没用在重建房子上,回头还来闹腾想多要一份怎么办

    又或是家中一人偷偷拿走了,余下的人又怎么办

    再就是如果灾民们拿着钱,也得买各种木材来重建房子,买的人一多,木材的价格肯定会上升,到了他们手上原本够用的钱就会不够用了。

    毕竟供不应求,木材不够卖,价格肯定会上去。

    倒不如户部统一把这笔钱一起去大批量买木材,一次性买,反而价格还能往下压一点,比灾民自个买要划算得多了。

    买下这些木材一次性用船只从大运河送上来,虽然路上有花费,但是数量大,船只一次也能装载很多。

    比起灾民单买几根木材的价钱,运输费用平摊之后反而要划算。

    王谈真是省钱小能手,小算盘在手,哪个商人都别想在他这里占便宜

    当然王谈也不会占商人的便宜,该给多少就给多少,但是当自己是冤大头,那就不可能了

    这价格被王谈杀了下去,商人都要苦笑了。

    不过这价格其实商人也没有亏,只是赚得没有平日多。

    但是量大,积少成多,他还是有赚头的。

    王谈看不过商人那苦哈哈的表情,瞥了他一眼道“这些木材要好,别给我送什么乱七八糟的坏木头来。要你这次办得好,回头宫里有采买木头的差事也能先考虑你。”

    商人一听立刻不苦着脸,点头哈腰一个劲夸赞王谈杀价杀得好杀得妙,王谈听得都快要翻白眼了。

    不管如何,价钱谈好了,商人又盼着办好这差事,以后也能做宫里木材的供应商之一,麻溜就派船队送木材上京。

    灾民抓紧时间重建房子,免得秋天或者冬天的时候要冷了,他们还没建好房子,就得挨冻受累。

    顺天府还派差役四处巡逻,免得有小偷小摸抢了各家建房子的木材。

    那都是命根子,但是四周都热火朝天在建房子,也就很容易疏忽,被人钻了空子偷去木材。

    之前就曾发生过一次,好在那家人警惕,立刻大声喝住,正好有巡逻差役经过,联手一起把几个偷木头的无赖扭送去大牢。

    康熙知道后大怒,让顺天府之后都派差役分开几队,日夜巡逻,才杜绝了此事。

    要是巡逻的时候遇上家里只有老弱妇孺,建房子不太利索,差役还会帮把手。

    百姓很是感激这些差役之前还帮着救人,他们经过的时候,看差役热得满头大汗,都会让得空的小孩子打几碗水送过去。

    差役们受宠若惊,倒是更加认真巡逻,彼此的关系就比以往更亲近了一些。

    康熙还另外下旨,家中有兵丁曾参与平三藩的,还格外关照。

    平定三藩后,有些兵丁直接留下驻守,并没有回京来,有的就已经葬身在沙场,再也不能回来。

    京城这些外地驻守和已经去世的士兵,在京城里住着的就只有年轻的妻儿和老迈的父母。

    另外还有从战场回来,却落下残疾的士兵,顺天府都会特意派几个差役时不时过去帮忙建房子。

    几个高大的差役帮忙,这建的房子就比其他人要快得多。

    不过邻里倒也不嫉妒,毕竟这家男丁去当士兵到前线,也是九死一生。

    有的在外地驻守,有的虽然活着回来却落下残疾,有的已经葬身沙场。

    如今这特别的照应就是兵丁用命拼回来的,朝廷感激这些兵丁在平三藩时候的奉献和牺牲,所以多照顾点又怎么不对了

    其他人如果有余力,也会帮着这些只剩下老弱妇孺的建房子,自然建的就更快了。

    随着百姓热火朝天重建家园,这地动的阴霾仿佛就这样慢慢散去。

    余震越来越少,后来渐渐就消失了。

    一座座新的房子建造了起来,似是原本那场大地震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百姓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来,他们免了赋税,田地能重新种,朝廷还赊了种子,只需要来年丰收的时候还回去一成就行。

    如果来年的收成不好,也可以缓一缓再还。

    送种子的小吏一遍遍很有耐心解释,收到种子的百姓一个个满脸笑容,不用担心来年收成不好还不回去该如何是好。

    未免有人钻空子,收成不好缓一年后需要还,如果还是还不上就加收一成,每年增加。

    要是一直不还,而且当地收成还可以,其他人都已经陆续还上的情况下,那么官府会通报此事,把人名和村落都写在公布栏上,让邻里一起监督。

    什么时候还上,什么时候才换掉公布栏。

    人可以不要脸,但是总要活着。

    要每次出去都被人指指点点,这就有点过不下去了。

    再不要脸的人都不敢赖着不还,这也算是后手了。

    如果实在脸都不要了,官府也只能把人收押,然后发配去做苦力来偿还。

    一般人还不至于不要脸到这个地步,百姓都兢兢业业努力耕种,希望来年收成好一点,足够还上,免得给朝廷带来更大的负担。

    拆掉了损毁的房屋,百姓还把家当都翻出来了。

    能用的农具和家具就继续用,不能用的修一修用,实在修不了,劈了当柴火烧也行。

    王谈也要抓头,这批种子又是一大笔钱花出去了。

    偏偏有些粮商还想坐地起价,气得他立刻禀报康熙。

    康熙二话不说就把这些粮商一窝端了,正好他正缺粮食缺钱,这些冤大头就直接送上门来了,这时候不顺势动手还等什么时候去

    粮商也懵了,感觉皇上完全不按理出牌,还把自己赔进去了,他们还得了抄家流放一条龙服务。

    其他粮商吓死了,再也不敢胡乱涨价,稍微涨一点之前还去官府那边哭一哭,实在是收上来的粮食比以前贵,粮价不涨一点,他们也要活不了。

    官府的人听后,只写进折子递上来,让康熙做决断。

    康熙派人查明后,得知各地卖粮确实高了一点点,却比不上粮商提价的零头,转头让人跟海商买粮,让粮价大幅度降低。

    这下粮商都不敢不跟着降价,不然他仓库里那些粮食就要卖不出去了

    海商大量的粮食进入市场,冲击可想而知。

    而且康熙还给海商一个优惠,每次港口上谁送来的粮食最多,就能直接进拍卖会。

    如果本人已经进拍卖场,就可以另外带一个人进去。

    这下海商送粮食过来就更疯了,他们能进去拍卖场的就不多。

    哪怕能进去的,再多带一个人,谁家没几个亲近的亲朋戚友

    再就是他们哪怕不带亲属,把这个名额转手卖出去,也是个无本生意,谁不乐意呢

    于是海商拼命买进粮食,先是从东南亚那边进的多。但是那边买的人实在太多,然后没剩下多少,他们就转而跑去欧洲买。

    海商也聪明,他们当然不会直接跟欧洲那边说因为大清遇上地震了,缺粮食,所以才会过来买粮。

    两边离得远,一般都靠海商来传递消息。

    这次海商聪明了,压根就没有递消息过来,也不算故意隐瞒,就晚一点说而已。

    不然要欧洲那边知道大清地震缺粮食,不把价钱抬到天上去才怪了

    海商大老远跑过来,可不是只当个搬运工,而且欧洲抬高了粮食,他们中途运输需要费用,也会有损耗,过去的价钱自然也高,大清不收了怎么办

    再就是大清给了许诺,他们带去的粮食多,最多那个人就能进拍卖会。

    这么难得的机会,谁愿意错过啊

    海商们彼此之间默契都没跟欧洲那边提起此事,然后一个个各显神通,跟各国熟悉的贵族打交道,开始忽悠对方卖领地里的粮食。

    他们还送不少稀罕礼物过来,虽然送的贵重,让海商有点肉痛,但是能买下很多粮食,那也值得了。

    果然这么一疏通关系,贵族大手一挥,让领地的百姓卖了不少粮食。

    海商给的价钱公道,百姓也愿意卖。

    他们一个个村庄去收,每个村长知道村里收了多少,就不清楚隔壁村的。

    十个八个村庄收的粮食分别送上船队,就连贵族都不知道海商究竟买了多少。

    不过贵族也不在意,反正海商给钱了,又送了礼物,这门买卖对他来说没亏,自然也就不在意了。

    这时候谁熟悉的还关系好的贵族多,领地也大的话,谁就占便宜了。

    有个大海商之前买卖做得不错,就是差了临门一脚能进拍卖会,垂手顿足很久,如今终于大展神威,收了一大堆的粮食。

    他都不敢休息,怕被人捷足先登,转头就让船队匆匆出发送到大清这边来。

    他这船队带回来的粮食数量,不止惊动了户部和王谈,还惊动了康熙。

    实在这数量太大了,王谈派户部的人亲自去点算了好几遍,确实数量上没有差错,而且粮食在海上保护得不错,损耗很少,基本上都能直接送仓库里用。

    康熙知道后,大手一挥,也遵守承诺,直接就让这个大海商进拍卖会了。

    其他人一见皇帝如此守信,虽然遗憾比不过这个大海商,然而大海商进去了,其他人的压力小一点,不也有机会了

    毕竟康熙承诺的是四个大城市的拍卖会,这去掉一个,另外还有三个名额啊

    顾凝宸后来没帮着算,不过陈女官还是去帮忙了,听她提了提,都开始怀疑欧洲那边的粮食是不是都要被这些海商给搜刮一空了

    海商们热热闹闹买了一通,等入秋,欧洲那边秋收的时候还买了不少。

    不过他们买的太多,终于引起贵族的注意。

    等秋收的粮食被买掉一半,贵族们终于察觉不对,也得到了大清这边大地动的消息,气得要命。

    但是海商这时候提前接到消息,立刻溜之大吉。

    贵族派人想拦住这些海商,可惜船队已经出发,他们只能在岸边恨得咬咬牙。

    康熙得知后还跟顾凝宸开玩笑提起此事来“欧洲那边以往的陈粮买掉了,新粮也买空了一半,今年冬天就要难过了。”

    他们想学着海商,去其他地方买,会发现白跑一趟。

    周边都被买光了,东南亚也给买得差不多。

    东南亚那边不傻,他们一年两熟,上一茬全卖掉,第二熟的时候就坚决不卖了。

    当然他们作为殖地,当地的负责人贪财卖掉一半,另外一半是万万不敢动的。

    余下一半多得上贡,剩下那么一点就是他们一个冬天和春天的口粮,都是救命粮,当然不敢卖。

    哪怕他们真敢卖,也卖不出多少来了。

    不过欧洲再怎么缺粮,也不至于缺到贵族头上,所以虽然有点懊恼此事,并没有真的气得要派兵打过来的程度。

    康熙又对顾凝宸冷哼一声道“沙皇之前还派人来给朕送信,问朕需不需要粮食。虽然俄国种植的粮食不多,给我们卖上一部分还是可以的。”

    他比划了一个数字,顾凝宸忍不住微微睁大眼,忍不住也跟着冷哼道“沙皇未免太没诚意了,就这么点粮食,却敢狮子张大口要那么多的银钱,这也太过分了。”

    虽然沙皇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居然还能给他们一点点粮食,也是够够的了。

    沙皇估计以为大清这次受灾严重,尤其在京城和周边,粮食大受影响。

    粮价必然波动厉害,加上要赈灾,对粮食的需求很大。

    他们这时候怎么能不坐地起价,落井下石

    尤其沙皇还记着仇,上回要不是康熙的骚操作,也不会让他和贵族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

    沙皇十岁登基,还差几年才能亲政,如今跟贵族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如何能不恨

    这时候见康熙狼狈的样子,他能不派人来嘲笑一番,顺道卖粮食抢钱吗

    康熙直接就拒绝了沙皇的要求,还跟俄国的使者笑着道“多谢沙皇的关心,咱们不缺粮,放心吧”

    俄国使者只以为康熙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回去禀报沙皇,后者也是这么觉得。

    他想着过段时间,康熙那边撑不住,肯定会求着自己卖粮食,那时候就不是如今这个价钱了

    然而沙皇等啊等,一直没等到康熙派人来,心里就纳闷。

    偏偏康熙之前因为山贼的关系,加强了边境线的巡逻,如今守得密不透风,沙皇那边压根不能轻易派人过来打听消息。

    想要知道什么,只能从互市小城那边传过来。

    但是康熙不想让他们知道,那么互市就不会传出什么消息。

    等到最后,沙皇才从一个嫁到法兰西的旁边得到消息,康熙出的馊主意,把欧洲那边的粮食都快买空了

    沙皇咬牙切齿,难怪康熙说不缺粮,人家还真的不缺

    他还以为能落井下石,哪知道康熙还有这等操作

    偏偏旁边会写信来,就是因为海商买的粮食太多了,他们如今过冬的粮食就不是特别够用。

    于是就想碰碰运气,跟俄国这边买一点,手里头宽绰一点才能安心。

    沙皇看在旁支的份上就点头了,只是给出的数目并不多。

    因为俄国的天气太冷,种植的土地虽然不算少,但是能种的时间很短。

    大半年都在极冷的天气里面,种什么都要死,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种一茬,收成自然就不多。

    旁支收到回信,也清楚俄国的粮食不多,能卖这么多给自己就已经不错了,于是欣然同意了这次交易。

    哪知道法兰西其他人知道了,欧洲其他国家也知道了,跟沙皇有那么一丁点关系,或者跟贵族有关系的人都纷纷写信到俄国来想买粮。

    这就让沙皇犯难了,他之前卖了一次,后边这些人不卖也不好,卖了俄国的粮食就不够了

    他左右为难,愁得不行,最后只能把不能得罪的人列个单子答应卖一点,其他地位不高的就只能拒绝了。

    这就让原本跟沙皇关系有点微妙的贵族,有些对他就更为不满意了。

    怎么别人能买,他们的亲戚就不能买,沙皇是不是对他们有意见,区别对待了

    欧洲那边的人对沙皇也不满了,最后沙皇低价卖了不少粮食,却没得到多少感谢,埋怨却很多,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沙皇顿时后悔刚开始轻率答应了旁支的姻亲,都觉得对方是不是康熙派来,专门给他挖坑的了

    康熙得知沙皇的为难,好心情地让李德全送来一壶酒,跟顾凝宸碰了碰杯。

    看见沙皇倒霉,他就十分高兴。

    顾凝宸不敢贪多,只喝了一杯,康熙却接连喝了两杯才放下,笑着道“这次之后,俄国和欧洲那边很难能联手起来了。”

    她听着就笑道“何止如此,俄国区别对待几个国家的贵族,这几个国家之间也开始有些不对付起来。”

    以前你好我好大家好,谁都不缺什么。

    但是如今就不一样了,开始缺粮食了,谁能买到谁就更厉害。

    偏偏有的国家贵族a到了,贵族b却买不到,两人身份差别还不大,就是姻亲差了点。

    欧洲贵族互相联姻,关系盘根交错。

    俄国的区别对待,也让这两边贵族的关系微妙了起来。

    康熙微微颔首,又说道“朕打算让船队再次出海,这次去欧洲那边,就按照沙皇给出的名单。他把粮食卖给谁,朕就让船队把货物卖给谁。”

    顾凝宸看了他一眼,这招够黑的,简直是给沙皇的伤口上不但撒把盐,还又插了一刀。

    想想船队送货物过去欧洲,只给沙皇名单上的人送去名单,其他人肯定疑惑,你们怎么只做他们的买卖

    船队的人就能无辜回应沙皇只给这几个人卖了粮食,肯定是他们财大气粗,做买卖尤其爽快

    他们还可以顺道哭穷,因为大地震的关系,这次带来的货物更多,想要换更多的银钱,自然只能奔着大主顾去了

    至于那些人心里怎么想,怎么个不满意,那就跟沙皇说啊

    他们这些做小买卖的商人,就只会跟着大人物走

    大人物卖给谁,他们就卖给谁

    顾凝宸光是想想,都觉得那些欧洲贵族既没能买到粮食,还要被船队背刺一下,对沙皇的恨意估计都要翻个一倍,这仇恨值都要飙到最高了。

    船队把仇恨值一波推出去,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各种无辜。

    然后他们还把买过粮食的贵族隐晦夸了一下,这些贵族买东西的时候能不更爽快吗

    这个主意自然好得不能再好,顾凝宸就是担心工坊那边因为大地震停工了,船队急着出发的话,康熙这边还能让人带货出去卖吗

    毕竟最值钱的货物,就是工坊出产的御糖、时钟和玻璃摆件,这才是大头。

    没了这两样,对欧洲贵族的吸引力恐怕没有那么大。

    康熙听见顾凝宸的担心后就摇头道“朕原本想着今年船队就暂时不出去,等明年再说。只是地震过了七天,工坊那边的人就要求开工。”

    起初住在工坊里的人自然害怕,但是余震越来越少,没那么频密之后,他们就开始大着胆子出去收拾一番。

    把倒了的东西扶起来安置好,坏了的就修一下。

    幸好机器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只倒下了一些,缺了点角什么,不影响使用,叫他们放心下来。

    他们给家里人报了平安,家里人都没什么事,住得远一些的就更没问题了。

    于是工坊的人就寻思着还是开工,虽然康熙那边派人承诺,他们继续住着也是能包吃住,不开工月钱还是照样给。

    但是不干活就收钱,工坊都是勤快人,很快就坐不住,纷纷找管事,说要重新开工。

    管事禀报了康熙,后者派人去工坊那边检查了一番,受损并不严重,地动的影响不大,工坊里的人都没受伤,只有几个被东西砸了一下,已经大好了。

    于是康熙就同意工坊重新开工,工坊里原本惶惶然的人也重新有了主心骨,开始干起活来。

    他们不少亲朋戚友就在京城周边,得知皇上又是开仓,又是派人帮忙百姓重建宅子,耗费巨大,就想着怎么都要尽快开工,卖掉这些货物才能换来钱,给皇上减轻一下负担。

    不然那么多粮食,那么多木材,还给百姓分了种子重新种地,这全是钱啊

    工坊干得热火朝天,比之前的效率还高。

    他们把人分成两组,日夜不停,交换来休息,愣是把货物产量提高了一倍,质量却没有任何问题。

    也是因为货物比以前还多,康熙也明白国库压力大,王谈愁得一天天直掉头发,才会重新考虑今年让船队再次出发,没拖到明年去。

    其他商人也是纷纷认同,他们上一年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次自然想要跟。

    而且想跟的人比去年还多,船队不够,那商人就自个准备船只,浩浩荡荡想在入冬之前出发了。

    正好把培训了大半年的那些人一并带上,过去欧洲那边物色地方开小吃铺面,也是个赚钱的营生,还能顺道打探消息。

    船队过于庞大,水师就需要出动更多。

    康熙考虑了一下,只让一半的人出发,余下一半在半年后再次出发。

    一来考虑到安全问题,水师不可能护得住这么庞大的船队,到时候有船只出什么意外就不好了。

    二来也是海域边境线的问题,不可能为了挣钱,让水师几乎全部出动,有什么事就来不及回来救援了。

    一半人要留下,商人们还是很遗憾的。

    为了公平起见,康熙也是让人采用抓阄的形式。

    当然有些货物不好长时间保存,商人提前写清楚缘由,也会先放进船队里面。

    但是这一次出发的人,明年再次出发的时候就要把机会让给没去过的人,如果还有余下的位置,才会重新考虑他们。

    这样很公平,商人们都没有异议。

    于是船队再次浩浩荡荡出发,这次水师提督依旧带队,他去欧洲有经验,也不需要海商再带路,上次已经一边走一边把路线图画了下来。

    不过水师提督也没有过分自信,依旧用重金请了两位对这条路线极为熟悉的老船员上船,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康熙也给了水师提督一大笔钱,让他能在欧洲买下适合的铺面位置。

    如果价钱能够压得更低,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挤出这点钱来,已经尽了王谈最大的努力,再多是真的没有了。

    水师提督拿着这笔钱感觉肩膀沉甸甸的,保证一定找到物美价廉的好铺面。

    康熙还怕水师提督压力太大,回头找不到这样的铺面会难过,宽慰了一二,只道他尽力就好。

    后来水师提督还真是找到这么个地方,他跟着布莱一起来跟欧洲贵族做买卖的时候。

    布莱顺口一提,对方直接就把自己名下的铺面地契送了过来。

    布莱如今经过一番训练,又游历了一番,身份不同了,眼界也广了,更会来事了。

    他哄得贵族们心花怒放,送来的货物又极为符合贵族的心意。

    尤其一位贵族的妹妹就要出嫁,正缺一个让人惊艳的嫁妆。

    布莱早就打听好了,出发前从商队那边精心挑选,送来一顶珍珠皇冠。

    上面用了一百零八颗珍珠,每一颗都是一样大,而且光泽极好,还圆润得很,十分漂亮。

    这个作为嫁妆,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珍珠不算大,这价钱不贵,贵的是挑选一样大和色泽好的珍珠,都需要人慢慢挑选。

    不过这对采珠人来说不算什么事,这顶皇冠又是特意挑选过来,原本就打算找个好主人卖个好价钱。

    这时候布莱用三寸不烂之舌,愣是哄得贵族用翻了好几倍的价格把皇冠买下来作为妹妹的嫁妆,还对布莱感激不已。

    知道他打算做个小买卖,是做吃食,于是直接就转了个铺面过来,连钱都没提过。

    等离开后,水师提督对布莱都要刮目相看了。

    两人回到住处后,水师提督忍不住问布莱道“这珍珠不算罕见,皇冠是用鎏金做的,这贵族眼睛不瞎,知道价钱大概多少。”

    所以这贵族怎么忽然傻了,用好几倍的价钱买下这顶皇冠

    布莱就解释道“提督大人,因为值钱的不是皇冠,而是妹妹的嫁妆。”

    皇冠可以不够值钱,但是也足够稀罕。贵族用几倍的价钱买下来,这皇冠就值钱了。

    皇冠值钱了,妹妹的嫁妆值钱,她的身价就上来了,去了婆家,嫁人后也有了面子。

    水师提督一愣,立刻提笔记录下来,打算回头禀报康熙,这布莱还真是人才,对贵族的心思简直拿捏得死死的。

    布莱拿到店铺后,去了地方,居然是个十分繁华的位置,就在十字路口上,周边都是店铺,卖衣服首饰居多,并没有卖吃的。

    正是适合他们,贵族夫人们逛累了,还能进来坐坐,喝茶和尝小吃。

    店铺装修得很好,只需要后边再搭个厨房就足够了。

    搭厨房的时候,布莱还带着小礼物适时去跟周边店铺的人打招呼,告诉他们,自己这个店铺卖的是什么。

    听见跟他们卖的货物不一样,周边店铺松口气之余都很好奇。

    布莱带的小礼物就是刚出炉的土豆条,虽然一盒子不多,只能尝个鲜,也能给店主们尝尝,当做免费宣传。

    这个他还是跟着康熙学的,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土豆条,就能得到免费的宣传,何乐而不为

    果然其他店主吃过后赞不绝口,甚至都迫不及待布莱的新店面尽快开张。

    当然他们也试探着布莱的口风,这么好吃的东西,原材料究竟是什么。

    毕竟切细了,又放了很多食材进去,已经分辨不出原来的味道来。

    布莱只笑笑,说道“是一种很有趣的作物,极为少见,所以价格方面也会稍微高一些。”

    他没说具体多少,但是店主们都明白肯定不便宜。

    不过能在最繁华的街道上开店,自然不可能价钱低下去。

    要是太低了,贵族们可不愿意进去吃,这不是掉价吗

    但是他们没想到,布莱那么大胆,价钱高得吓人。

    虽说也不至于贵族吃不起的地步,却也让贵族不可能每天都吃了。

    水师提督也惊讶布莱居然敢上这么高的价格,却见他还让一个生面孔的混血儿去郊区少人的地方专门收土豆。

    土豆收了之后再送去另外一个地方,布莱直接买下了一个工坊,然后请了不少附近的女工来削皮切条。

    之后再把土豆条包装起来,遮得严严实实,送到店铺后边的厨房里面。

    这样一来,外边的人不清楚食材究竟是什么,收购土豆的事也不容易泄露出去。

    水师提督把这些都写下来,船队回去的时候直接呈上给康熙。

    店铺刚起步,需要人盯着,布莱这次没跟着回来,而是留在那边。

    康熙看过后,还让顾凝宸看了看。

    顾凝宸觉得这位叫布莱的小伙子之前没什么特别,只是语言十分出色,如今看来在经商方面也是无师自通。

    也不算无师自通,布莱看过康熙的操作,于是也自学了起来,还学得挺不错的。

    康熙对布莱也十分满意“看来那边的事交给他来办,能够事半功倍了。”

    他也不贪心,这次只在一个地方开一家店面,看看情况如何。

    等这店铺走上轨道,办得有声有色,布莱再去其他国家物色别的店铺也是绰绰有余。

    而且手上积累一笔财富,才能在别的国家买下不错的铺面来,毕竟不是谁都跟那个贵族如此大方,说送就送了。

    不过布莱当时也是碰巧遇上这贵族的妹妹要嫁人,送的礼物最合适,这种运气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现。

    有钱在手,总归能物色更适合的店铺。

    水师提督还留了几个侍卫给布莱,免得他单打独斗,遇上不讲理的,就要上拳头比较合适了。

    说真的,此事还是有风险的,加上船队一走,真出什么事,布莱就要一个人想办法,哪怕多几个侍卫也就是多几个打手而已,未必能帮着想出解决的方法来,全靠自己了。

    船队这边还是很顺利的,宫里的修缮也十分顺当。

    工匠日夜轮流不停上工,把损毁比较少的宫殿先修缮起来。

    总不能让贵人们一直住在外边的空地上,夏天还能凑合,入秋后天儿渐渐凉了,就很难继续凑合了。

    先把损毁不大的慈宁宫修缮好,让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重新住进去,嫔妃也带着孩子们暂时住在这边。

    另外乾清宫和东宫损毁也不严重,工匠很快也修缮好了。

    一个个宫殿修好,嫔妃陆续住了回去,这场大地动的阴霾算是彻底过去,大家又终于回到原来的日子。

    重华宫两边受损十分严重,顾凝宸之前带着众人跑出来之后,两侧的偏殿都崩塌了一半。

    幸好人跑得快,才没事,不然被压在下头就麻烦了。

    尤其偏殿的书架很重,如今全倒了下来,真有人在,被压在下面,只怕要凶多吉少。

    毕竟书架是实木,书的数量也很大,重量叠加起来就相当可怕了。

    因为重华宫需要大修缮的缘故,康熙就把顾凝宸留在乾清宫,于是重华宫放在最后来修,先把其他嫔妃的寝宫修好了,才修重华宫的。

    顾凝宸心疼自己那些书,只怕被压在下头,又下了几场雨,这书是不能要了。

    康熙就安慰她道“翰林院那边损坏不大,等重华宫修缮好,回头再让人把誊抄好的书送过去就是了。”

    顾凝宸喃喃道“那都是皇上送给我的书,就这样毁了,实在叫人心疼。”

    康熙就握着她的手笑着道“这有什么,朕给爱妃再送一次就好了。”

    听了这话,顾凝宸才重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