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员外家那可是万安县当地有名的乡绅,城内好多绸缎庄都是他家开的。据说这李郎君为人极挑剔,都过及冠之龄都不肯成婚。
宋大夫问“会不会是搞错了”
虽然在他心底桃夭是最好的孩子,可毕竟她望门寡的名声在外,没道理人家会叫她去相看。
张氏也不知道,“兰子做事一向稳妥,她既然叫去,必定是有她的打算,咱们还是先想想怎么跟桃夭说。就怕她不肯去。”
正说着,拎着满满一箩筐槐花回来的桃夭从后院回来。
他二人立刻住口。
桃夭没有察觉异样,热情上前同张氏打招呼,“我还说吃完饭去婶儿家里叫仲和大哥帮忙带些米面回来。”
宋大夫道“别总是麻烦别人。你跟着你仲和大哥进城一趟去买些米面,扯两件布做衣裳。”
张氏也接茬,“你赶紧收拾一下,中午吃完饭你仲和大哥来接你。”
桃夭惊讶,“这么快,那我现在去把晒好的草药收拾好。”
张氏见她走了,朝东屋方向努努嘴,悄声道“我看里面那人倒与桃夭十分相配,要是与桃夭做个赘婿,也省得咱们哄着她去城里给人相看。”
宋大夫心里一动,也忍不住朝东屋望了一眼。
可那人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哪里肯给他们这种穷苦人家做赘婿。
桃夭收拾好草药,宋大夫已经摆好饭。
桌上搁着三碗澄黄的小米,三碗奶白色的鱼汤,鱼汤上面还浮着红色的虾肉,一条蒸好的一没有头的鱼。
还有一碟子咸菜同一碟子蒸槐花,算是极丰富了。
桃夭把鱼肉跟虾挑出来搁到莲生娘碗里。
可莲生娘却不肯动筷子,眼睛巴巴望着东屋,“莲生为什么不跟我们一块吃”
桃夭哄道“阿娘忘了莲生哥哥腿受伤了,我已经把饭送进去了。”
莲生娘端着碗起来,“那我去东屋陪他一路吃,不能把他一个人丢在屋子里。”
宋大夫生怕她又闹事,给桃夭使了个眼色,“有桃夭陪他就够了。对吧,桃夭”
莲生娘这才作罢,笑眯眯看着桃夭,“乖孩子,去陪你莲生哥哥吧。”
桃夭只好端着碗站起来。
她在树下徘徊一会儿,打算等莲生娘吃完再回去,谁知一转头便瞧见莲生娘正直勾勾望着自己。
桃夭立刻道“我这就去。”
屋子里,正在吃饭的谢珩听到门口有动静,抬起眼睫,见小寡妇捧着碗站在门口怯怯望着他。
谢珩放下手中的筷子,问“有事”
桃夭磨蹭着走过去,踞坐在与床齐平的矮几旁,咬了咬红艳艳的唇,拿眼角偷偷瞧他一眼,“我怕先生无聊,特来陪先生吃饭。”
谢珩神色淡淡,“我看起来像是很无聊”
桃夭面不改色撒谎,“像”
不等他说话,她只当他答应了,立刻坐过去开始吃饭。
谢珩盯着她正认真吃饭的模样,最终没做声,待吃完,习惯性道“撤了吧。”
桃夭抬起眼睫,拿着一对清澈如水的乌眸傻愣愣望着他,“撤什么,往哪儿撤”
谢珩抿了抿唇,“我吃饱了。”
“这样啊。”她眯着眼睛笑笑,开始收拾碗筷。
这时屋外响起马蹄声,桃夭知道赵仲和来了,问谢珩,“先生可有什么东西要带”
正在看书的谢珩沉思片刻,“劳烦大嫂帮我打听一下近日姑苏城内可有大事发生。”
桃夭虽不明白他为何要问这个,可从前莲生哥哥在时也总是与她谈论一些国情,是以觉得读书人大多关心这些,立刻应下来。
她收了碗筷去厨房,刚好碰见赵仲和这时进了院子。
赵仲和瞥了一眼东屋,想起张氏叫他帮着打听的人,问“那个捡来的人就住莲生屋里”
桃夭颔首,低声道“正在看书呢。”
身为多年的捕头,赵仲和对待事情总有着十二分的小心,他小心走到窗口前往里望了一眼,随即愣了一下。
他本以为阿娘见识少,不过夸大其词,没想到那人真有她说得那般好。
桃夭这时已经回屋拿了东西出来,笑,“仲和大哥我可以了。”
赵仲和的马车在一个时辰以后驶进万安县街道上。
桃夭见沿途街道几乎一尘不染,就连街道两旁的乞丐都几乎不见了,心中觉得有些奇怪,便问赵仲和。
赵仲和道“是长安的贵人南下巡视,郡守生怕这些乞丐碍了贵人的眼,要求肃清。县令只好把乞丐暂时安放在城外。”
怪不得。
这时马车停下,桃夭抬头一看,竟是县衙角门。
不等她说话,赵仲和笑,“你兰子姐姐听说你今日进城,非要见一见你不可。”
赵淑兰成婚以后一直帮衬自己,桃夭觉得确实该去打个招呼。
赵仲和这时已经上前敲门。
很快便有门房应门。
门房一见是赵仲和,正要请安,见他身后还站着个体态风流的小娘子。
小娘子十五六岁年纪,云鬓堆积,肤白若雪,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淡绿襦裙,却难掩倾城之色。
甫一见到这样一个神仙妃子似的人物,门房看呆了眼。
直到赵仲和不满瞪他一眼,他才回过神来,连忙引着两人往后衙走,
一行人走了约一刻钟,才到衙门内院。赵淑兰早已叫了一个丫鬟在门口等着桃夭。
赵仲和交代桃夭两句,便去衙门了。
小丫鬟领着桃夭穿过一道水廊,在一个花团锦簇小花园停下,道“我们夫人说让您坐等片刻,她随后就到。”
约坐了一刻钟,赵淑兰还没到,桃夭见园中一棵海棠开得极好,情不自禁走到海棠树下,正看得出神,突然听到月门传来动静,还以为是赵淑兰来了。
谁知一转头,一着月白色圆领袍杉,生得斯文俊秀的年轻郎君不知何时出现在水廊上,正呆呆望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