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幕的出现对于楚国而言简直就像是遭遇了灭顶之灾。
自楚庄王问鼎中原以来,楚国人都以为楚国依旧是诸侯国间最强的那一个。
可如今听了女子之言,他们才恍然想起,楚国似乎真的不如从前那般强大了。
听说秦法严苛,商鞅在时不知多少人遭了难,可秦国确实是因此强大起来了,难道他们楚国不可以进行改法富强吗
无数还在路途中的楚国年轻一代心急如焚,他们巴不得插上翅膀现在就飞到郢都,向大王请愿,楚国唯有强大起来方能对抗秦国。
熊槐被屈原搀扶着坐回王座之上,他捶了一下自己的胸口,仍觉一阵钝痛。
“屈卿,此女之意,寡人是要客死于秦”他的结局竟会如此悲惨吗
“不会”屈原很坚定,“不去秦国,何以客死秦国”
他并不知巨幕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但既然此女既然预示日后之难,他们尽力避免便是,单就此而言,此巨幕的出现不算坏事。
尽量避免她说的事,应当可行。
屈原满是担忧地看向巨幕中的女子,女子如此年轻貌美,却又懂得那么多,说起话来亦是条理清晰,不管从哪个方面,都很难不信她的话。
楚王被俘,屈原着急不已,想着应当立即去将楚怀王救回来,然而众臣们却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楚国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有一个领导大局的人,这时朝堂之上就分成了两派,一派如靳尚等亲秦派支持子兰暂代国君之位,而另一派则认为应该赶紧将远在齐国的太子熊横接回来。
熊槐的心随着女子的话更凉了。
若是楚国上下齐心,自己当真回不来吗
更叫人心寒的是,这些人竟都不曾一试。
熊槐靠在王座上,双手揣袖紧紧交握在一起以缓解自己此时的愤怒与悲痛,可即便他百般掩饰,殿中众臣们也多少察觉出一点他的情绪,个个都不敢正面看他,只能更加认真地盯着巨幕,企图从女子口中找到些补救之法。
子兰也是屈原政治生涯的拦路虎之一,其最大的原因可以用屈原的一句话来概括,“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1所有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是清明的,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就被流放了。在整个大环境下,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那些人自然容不下屈原,彼时的屈原一向与子兰不睦,这次当然亦是如此。
秭归到郢都的水上,时不时地有小船经过。
一叶竹筏之上,两个年轻人手中握着竹竿,气愤不已,竟是一时连划船的动作也停了。
“欺人太甚”其中一人将竹竿狠狠一扔,竹竿没水,顷刻不见。
“诶”另一人没能拦得住他,紧紧抓住自己手中竹竿,说道,“待到郢都,我二人去拜见屈左徒,日后随他做事,他便也不算一人了。”
“善哉”
咸阳宫内,嬴驷领着众人坐在一处一同观看巨幕,旁边唤了许多官员记载女子所言之事。
唯有年仅十二岁的嬴荡在边上半蹲着,两手各拎着一桶水,不停地冒汗。
两桶水于他而言,本也不算什么,可这么多人看着他受罚,又如此蹲着,还得担心父王责怪自己,心中一急便觉得这两桶水如同千斤一般。
而嬴驷身边却坐着他的弟弟嬴稷,嬴稷下首还坐着方才巨幕中提到的芈八子。
女子温婉大方,坐在那处不卑不亢,听到了那样的消息也没有得意忘形,众臣都对她印象不错。
此时也不难看出大王更看重哪位公子了。
“好好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嬴驷大呼,“惜哉如此英才竟不是我秦国之人”
偏偏听那女子所言,应当也是无法招揽的,可惜可惜
“诸位且说说我秦国当如何吸引人才啊”
嬴驷现如今已经知道了这巨幕是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心中不免有些愤愤,如此不是叫诸国防着秦国吗
虽然有了巨幕必定可以振奋军心,叫敌军士气大减,但若他们都联合起来,现在的秦国还真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现如今他身边虽也有些人才,但却大大不够,若是能吸引些人才入秦,再将之留下,必定使秦国壮大
“大王,这女子方才谈及人才之时提到齐有稷下学宫,楚有兰台,此二者确实帮他们吸引不少人才,不若我等效仿一二。”
樗里疾乃嬴驷之弟,现为秦国右更,他平时便足智多谋,嬴驷对他也较为信任。
然而嬴驷还未回话,却已有了反对之声。
“此言差矣,我大秦迟早一统天下,何苦向手下败将学习”
樗里疾轻笑一声,“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更何况是三国。”
嬴驷曰“善”
遂下令即刻修筑学宫,引才纳士,不在话下。
经过朝臣激烈讨论,最终在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熊横即位,任子兰为令尹。
楚顷襄王即位后,屈原每日劝说新王将楚怀王从秦国接回来,然而此时秦国又派兵攻打楚国,楚国每每不敌。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潜逃回楚却以失败告终。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楚怀王在秦国离世,终得归楚,楚举国悲痛,恨秦入骨,秦楚断交。各诸侯国也以为秦国不义,纷纷疏离。
“屈爱卿,寡人定不犯如此错误”
熊槐心痛,平日里屈卿说话难听,但他也信屈卿之才,可他又确实更爱听靳尚等人的奉承之语。
可即便直率如屈卿也未曾如幕中女子这般言语。
熊槐也明白,以往若真有人如此说,自己定会大怒不再任用。
如今看来听谏虽难,但却也少不得。
屈原行礼,“得君如此,楚必大兴”
“诶。”熊槐抬手制止想要附和的众人,道,“往后此奉承之言不必再说。传令下去,日后楚国上下,上书谏言者,赏”
众人虽惊讶大王的改变,但自然都无异议,只应唯。
屈原见他如此,安心不少,若大王保持,想来楚兴也并非不能。
幕中放出缓缓哀乐,众人齐齐看去。
楚怀王的死对屈原打击巨大,虽说楚怀王曾因听信小人之言不信他,但最初楚怀王也是他的伯乐,他效忠大半生的君主就这样死了,让屈原更加厌恶当初劝说楚怀王去武关的子兰。史记中提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3彼时屈原的地位大不如前,子兰知道他怨恨自己,便让上官大夫去顷襄王面前说屈原坏话,屈原遂被流放。
熊槐气得全身发颤,他并未去看还跪在殿上的子兰几人,该算的账一个也跑不了。
还有自己的儿子竟那般不争气。
“传寡人令,重选太师太傅,前往兰台授课,宫中公子与众学子同堂而学。”
众人皆是一怔。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啊”有人劝道,“公子肩负楚国重任,岂能与常人同座”
熊槐冷哼一声,“尔等还不明白仅凭一人就能担起整个楚国吗尔等”熊槐气急,缓了片刻方道,“寡人之意已决,尔等若有异议,辞官归野罢”
“大王英明”屈原忙附和,看来大王是真将女子所言听进去了,楚国有救矣。
“大王英明”
国家不幸诗家幸,屈原亲眼看到楚国在自己面前一步一步走向末路,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将满腔愁绪诉诸笔端。不过他此时仍旧没有放弃楚国,亦没有放弃楚国国君,他希望有一天楚王能够回心转意再次任用自己。
然而他却再也没能等到这么一天。
“痛矣”
郢都城内的百姓们听到屈原这结局,愈发悲痛。
他们的左徒大人竟就这般凄凉离去,如此爱国爱民之人,如何会是此下场
悲矣,痛矣
又有人自发来到楚宫外请大王重用屈左徒。
守卫的士兵们今日已经见了几批百姓聚集于此了,还从未见过如此状况,又连忙前往宫内报信。
这些聚集的人有信巨幕女子的,也有觉得女子是妖的,各说各话却都是在为楚国忧心。
他们力量弱小,只能寄希望于楚宫里的一群人。
公元前278年,白起率领秦军攻破郢都,楚国被迫迁都,屈原带着满腔愁绪抱石自投汨罗江,一代天才文人永远留在了他深爱的那片楚国的土地。
轰隆隆
楚国人只觉脑中天雷滚过。
原来,在不久的将来楚国竟连国都都保不住了。
郢都城内陷入一片恐慌。
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久之后将会被敌人所掠,这该如何是好
楚殿内,众人也都是如遭雷击。
熊槐咚咚直跳的心仿佛停了,随即猛地揪痛起来,“屈屈卿”
屈卿,我楚不能亡啊
“大王”屈原大喊道,“快快传疾医”
“真是大快人心”
嬴驷一拍身旁的嬴稷,笑道“吾儿英武,寡人甚慰”
“只是这白起乃哪家孩子”
堂上无一人能答。
嬴驷也不恼,此人在秦国能有如此功绩,自己不去寻他,他自己定然也会主动投诚,不急。
临淄。
齐宣王田辟彊越发怀疑自己的决定。
派田婴前往楚国,到底是对是错,这楚国看着势大,未免败得太快
自己若与楚国联盟被秦国记恨可如何是好
可若不与之联盟,秦国一一击破各国,待他壮大,攻齐也是必然,届时齐国恐难以与之一战。
田辟彊表情凝重,重重叹息一声,“来人,备笔墨”
他要亲自书信与赵燕诸国。
合纵
需得合纵以抗秦
而韩魏赵几国也早派人往临淄而来以求合盟。
屈原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也让屈原的作品带着浓浓的悲情意味,接下来就和家人们聊聊屈原的作品。
根据西汉刘向编订楚辞中认为屈原的代表作一共有二十五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十一篇和九章九篇,共计二十三篇。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离骚。
离骚全篇2000多个字,如此长诗可谓是前无古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此诗所作年代不可考,司马迁曾两度提及屈原放逐所作,对此后世之人也都认可,但具体是作于楚怀王时期流浪汉北,还是楚顷襄王时期被流放江南,有很大的争议,在这里三月认同第三种看法,或许是始于怀王时,成于顷襄王时。
关于“离骚”二字的含义没什么争议,司马迁史记记载“离骚者,犹离忧也。4”东汉史学家班固也曾言,“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5”总结来说,离骚二字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含义就不难推出此诗作于屈原后期了。
现在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作。
幕中女子说完,她身旁又有文字随了悠扬的音乐悬浮期间,正是“离骚”二字。
而后女子清脆的嗓音响起。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6
诗句随着女子的朗诵一句一句交替出现在巨幕之上。
一时间,九州大地所有的人都沉浸在了这首长诗之中。
先时还不服屈原之作到后世竟能与诗经相匹敌的各国文人这时也默默地为之震动。
真是一首绝美的诗篇啊
便是那些不曾读过书的农民也被诗中韵律所吸引,每当听到他们熟悉的草木时,那些农民总会挑挑眉想起植物的形态,而后对此诗更加疑惑了。
楚宫内,众人也都能听到这些美妙的句子。
楚怀王刚刚转醒,耳边便传来“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7难道我会害怕招致灾祸吗,我是怕国家败矣
不觉又是一阵痛心疾首。
越往下听越是悲伤不已,连带着殿内众人也都感伤起来。
屈子大才啊
屈子大才,各诸侯国众人也都如此以为,有如此才能又忠心于主,多好的人才啊
听到这些诗句,屈原心中涌出千愁万绪,他开始相信这就是自己所写,除了自己,没人能写出如此合自己口味的诗句,此真乃吾作
他自豪却又因诗中情感而心伤不已。
若能改变楚国命运,他愿自己从未作此神诗矣
诗歌很长,但众人沉浸其中却觉得很快就听完了。
许多文人又开始自我膨胀,这诗虽好,可或许就是因为它长才能与诗经并提,若自己写出一首更长的那不是轻易超越此诗
乱曰已矣哉吾将从彭咸之所居8
“从彭咸之所居”楚王挣扎着从榻上坐起,“屈卿不可,不可啊”
“怎可从彭咸之所居”
“楚国无你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