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臣民都觉得神仙会讲盛唐时期的名将名臣, 但后来精卫所言却是让他们始料未及。
精卫都说了更喜欢美强惨
先来说中唐时期的名将郭子仪1,安史之乱能被平定, 郭子仪功不可没。
听到神仙这要点评的名将居然是自己, 郭子仪当即愣住,而诗仙李白听到好友居然在名将之榜,并不觉得惊讶, 只是抬起一盏酒向好友恭贺。
但郭子仪心中却是有着些许不好的预感,毕竟精卫更为喜欢何样的名将名臣, 这听着如此之多的历朝历代名将名臣, 便是也有一定的了解。
自己不会也落得凄惨下场吧明明他已经在朝堂之上很是明哲保身了啊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原本处于守孝期间的郭子仪被朝堂夺情启用,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 成功收复河北、河东, 后拜兵部尚书。
唐肃宗至德二年,郭子仪在潼关进攻敌将崔乾祐,战败的崔乾祐退保蒲津。后唐军夺取永丰仓, 打通潼关到陕州之道。叛将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弑杀后,朝廷欲大举进攻, 只是唐军在与叛将安守忠交战时失利, 郭子仪聚集余部, 退守武功,被降为左仆射。
在安史之乱的八年里, 郭子仪又和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
但在唐肃宗乾元二年, 郭子仪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已经是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听到神仙又提起安史之乱,就知道自己又得被骂了。
只希望这一次不要骂的太惨,毕竟他当皇帝对大唐也是有贡献的,不能够只因为一场安史之乱就把他的功绩抹去,一棍子打死他
唐玄宗李隆基在心里嘀嘀咕咕,却丝毫不敢说出自己的心中不满。
毕竟人总是要死的,这万一死后变成鬼,再被神仙算账就完蛋了
想到这一点,太上皇李隆基看儿子唐肃宗李亨的眼神就满是期待和鼓励,只希望儿子作为新帝能延续他开元盛世的繁荣,使得神仙不再追究他弄出安史之乱的过错。
而且杨玉环已经被送回寿王府继续做寿王妃,那李林甫和安禄山也已经被处置,怎么看都不应当再发生安史之乱。
左思右想好一会儿,终于把自己安慰好的李隆基当即决定要去梨园弹琴奏乐欢快些许当然这肯定是要听完神仙这一课之后再去,否则李隆基都担心会晴天降下雷霆来惩罚他。
但李隆基哪里知道,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其实在历史上也做过许多昏庸之举,只不过有他这个后期昏庸淫乐的父亲在,却是也显得眉清目秀起来。
果然还是货比货该扔,皇帝比皇帝该死。
唐肃宗乾元元年八月,郭子仪因在黄河边击败叛军和擒获叛军安守忠献俘至京师,进封为中书令。但后来唐肃宗诏命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只是因为有安禄山这一位叛国谋反的节度使在前,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都开始变得喜欢猜忌多疑,唐肃宗李亨也不例外。
唐肃宗使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再重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并不设立元帅。而唐肃宗走出的这一步坏棋,最后也称为唐朝灭亡的祸端。
大多数皇帝重用宦官,无非是因为觉得宦官无妻无子无后代,于是便认为他们是一把极为趁手的杀人工具。可似乎每一位皇帝都不曾想过,这没有任何亲属也就意味着宦官这个群体是没有弱点的,而没有弱点的人,当他掌有权势之时,必定就是会比有弱点之人更为疯狂。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就算没有子嗣后代能继承皇位,那不管是收养还是过继,亦或者干脆立一个傀儡皇帝,自己再做摄政王,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巅峰
反正就算是失败了,也就是没了一条命,总之就是不亏。
对比起敢于摆上全部赌注去豪赌一把的宦官,武将有着亲眷部署,有着列祖列宗,有着无数的弱点,岂不是更适合为帅为将你们凡人皇帝都看不透这一点,所以才会不断的重蹈覆辙。
当然就如同是文武百官中有坏人一样,宦官也分好坏,比如那个陪着明末崇祯皇帝一起殉国的宦官王承恩,那就是一个忠臣。
闻言,崇祯皇帝立即就拉着自己最为信赖的王承恩说是要给他赐国姓“朱”。
王承恩朱承恩立即涕泗横流感激不已的跪谢皇恩浩荡。
对此文武百官都不曾有意见,毕竟这都是老朱家的传统了。
是不是真的被大明皇帝宠信,那就得看有没有被赐国姓。
只有那些直接或者间接死在宦官之手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余、唐肃宗李亨、唐宪宗李纯和唐敬宗李湛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仪态的微笑。
这可得怪我父皇母后丞相否则朕怎么会就轻易的被宦官给害死
不管是否曾经有过重用宦官去压制群臣念头的皇帝,在听到精卫此言,都立即把“宦官不得干政”给加到祖训里去,更甚至有的皇帝默默看着密密麻麻的祖训,最终用“宦官不得干政”替换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
毕竟这七堂课听下来,聪明点的都知道这些神仙都颇为不满历朝历代尤其是宋明清三朝女子地位过低的情况。
那要如何讨好神女,又或者是不让自己的朝代不落后于秦汉唐,各位皇帝也算是愁眉苦脸苦思冥想了许久,最终或被贤能皇后给提醒,或被有才能臣子上疏,或是皇帝自己想明白。
反正最后随着女子缠足这一陋习的废除,女子地位也跟着有明显的提高。
至少在生出女婴之后,稍微有能力养得起孩子的,都不会像以前那样直接丢弃,而是想着能讨好神仙,顺便也积点德,便留在家中养着。
虽然比起家中的男婴地位还是难及,可怎么也不会再被狠心溺死,或者是丢弃在荒郊野外被猛兽吃掉。
刚开始唐军方面的战斗都很是顺利,只是在乾元二年二月,史思明从魏州来援安庆绪,三月史思明率军奋战,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和史思明交战,双方被杀伤人数相等。
鲁炅中流箭,郭子仪率部在后,未来得及布阵没突然大风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近在咫尺却看不清任何事物。唐军与叛军皆为大惊,各弃兵仗辎重,唐军向南、叛军向北溃败。
当唐军各部相继引还,郭子仪也退保河阳时,观军容鱼朝恩嫉妒郭子仪战功赫赫,而自己未能获得功赏,于是便把相州之败的责任全部推给郭子仪,并在唐肃宗李亨面前进谗言,使得唐肃宗对郭子仪生疑。
五月猜忌不断的唐肃宗李亨便把郭子仪召还京师,并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帅。郭子仪的兵权虽然被夺,但仍以大局为重,中心于朝廷。
唐朝长安。
正在唐肃宗李亨面前进谗言的鱼朝恩“”
因为之前就听到神仙说鱼朝恩心怀不轨,此时只是随便听听,正在琢磨何时把鱼朝恩杀掉的唐肃宗李亨“”
之前还不知道自己要倒霉,现在已经知道自己要倒霉,但在有神仙的透露更可能不会倒霉的郭子仪那、那就还是先感谢神仙吧。
其实这相州的风沙肆虐也怪不得任何人,毕竟那是有天上神仙前来观战,只不过后续来了一个关系不太好的神仙,交谈两句之后便当场打起来此事对于郭子仪来说,就是无妄之灾。
刚刚才明白那场可怕风沙起源的唐朝众人“”
正在愁眉苦脸的郭子仪“”
连有些尚且眷恋故国的叛军将士亦是目瞪口呆,但在稍微反应过来他们居然亲身经历过神仙交战场景虽然不曾亲眼看见,但至少是在场了。便是不由自主的变得十分激动起来。
有些在意识到他们领头将军看不见神仙的天幕时,便心生投奔故国的想法,不过就这样投奔回去也是有点难办,可如果是带着叛军首级回去,岂不是能当场加官进爵
从三国张飞被下属深夜潜入营帐杀死,然后再被砍下首级拿去当投名状一事中得到启发的叛军将士们,深深感觉自己的想法很高明。
而如今他们只需要多找一些同样聪明之人来合作便可。
此事也甚是简单,经常仰望天空和时不时惊叹失色的便是同道中人了。
感谢神仙给他们洗心革面的好机会
对于神仙致使凡人交战一事,精卫只是随口一言,面上也没有多少愧疚之意,那就更别说是补偿了。
唐肃宗上元元年,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依旧因为心中猜疑而将郭子仪留在京师。国有名将而不用,相当于让千里马当家禽,使明珠蒙尘,此举当是很有昏庸之君的风范。
被神仙出言讽刺的唐肃宗李亨“”
看来得尽快把郭子仪将军派到战场上去打仗,还得万分信重,给元帅的职位。
毕竟这可是神仙亲自说的忠心名将,谁不用谁就是蠢货而朕绝对不是蠢货
上元二年二月,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神都洛阳。
突然听到洛阳再次被叛军攻陷的洛阳众人“”
同样很是惊恐的唐肃宗李亨“”
他现在、立刻、马上就把郭子仪派去前线打仗
“郭公啊你可得把洛阳守住啊那些叛军真是狼子野心罪应当诛大唐可就都靠你了”
被赋予重任的郭子仪“”
从坐冷板凳一下子变成万众瞩目且深受爱戴的名将,郭子仪觉得很是压力山大。
不过再怎么压力山大,也比坐冷板凳强。
而且为将者,本来就是要以为大唐战死为光荣
比起在这朝堂上勾心斗角装傻充愣,郭子仪还是更为喜欢战场上的冲锋陷阵。
尤其是居然还有神仙喜欢观战,这可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好事情这往后将士们打仗可就得更为卖力,军心和士气都无需再担心矣
郭子仪的想法也是大唐许多人,甚至是历朝历代众人的第一想法,特别是重文轻武的宋朝,那些个自持身份清贵的文臣更是忍不住立即就去寻个武官习武。
也不是说要投笔从戎,就是想要做点能讨好神仙的事情。
“就是想要做到唐朝的文臣带兵打仗且要打赢的程度有点难,不过我等也不是要跟武将争锋,强身健体亦是不错的。”
“朝堂已然是文武并重,也不知那些武将会不会嫌弃我等文臣”
“以前都是仰着头看武将,现在要低头求人,实在是有点难办”
“既然难办,那你就别和我争这位武将师父行不行”
“嗯,自然是不行”
“原来最好的武臣已经被官家给请进宫去指点武艺了。不是我们官家何时学过武不都是只会吟诗作对的吗指点武艺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不过这个理由很不错,我们得学习一下,毕竟文人的矜持还是要有的。”
“朝中的武官就快被挑完了”
“我刚才什么都没有说最后一位武官大人是要当我老师的”
“”
郭子仪的一生都在屡遭谗言和诋毁,而那些唐朝皇帝,不管是唐肃宗李亨,还是唐代宗李豫都对郭子仪猜疑忌惮。若是能出一位明君,安史之乱早就能平定,而不是持续八年之久,使得无数唐人受战乱祸害,更不会有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悲剧发生。
郭子仪不仅再复长安,还抵御吐蕃来敌,只是唐代宗始终猜忌郭子仪,更是在唐朝和吐蕃交战激烈之时,因为听取谗言把郭子仪给调任回朝。
唐代宗大历九年二月,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朝见皇帝,谈到吐蕃强大时,流涕不止,便上表乞骸骨,但唐代宗不允。
大历十四年五月,唐德宗继位,郭子仪再被调回朝廷,进位太尉,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至此郭子仪所领使职、副元帅等皆被罢免。
一连三个皇帝都不行,都不能识得千里马,倒是显得大唐气数已尽。
听到这,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都不免露出一个心虚的神情,不过他们都觉得自己会改正。
于是郭子仪又被起复了,而这一次因为担保他的是神仙,余生都不曾再遭受猜忌。
拜托这可是由精卫担保的忠臣名将,朕就算不信父皇太子群臣,也得信郭元帅
后来吐蕃再犯唐朝,唐德宗任命郭子仪率军击敌,只是这一次将士们再也等不到他们的将军出来带他们冲锋陷阵了。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享年八十五岁。唐德宗哀悼悲痛,罢朝五日。朝廷群臣前往悼念,在出殡葬礼上,唐德宗御驾来到安福门,哭过其丧,文武百官皆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
郭子仪的一生参战无数,戎马一生,功勋卓越。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史书称赞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和郭子仪一个时期的各位臣子“”
他们也好想知道自己的史书上的评价啊求神仙也说说他们吧
贞观时期的君臣难道最难过的不应该是他们吗明明他们也很值得被神仙点评的他们是真的不介意听课听个三天三夜。
谁不想听就别听啊别耽误他们名留青史
只是不管贞观时期的君臣多么着急,精卫还是觉得贞观君臣的威武霸气是后世人尽皆知,实在没必要再说。
南宋,杭州。
国破家亡的悲痛,李清照是感受最为深切的女子之一。
此前因为出了金人女子和靖康之耻的事情,皇帝连着臣民都得南渡逃难保命,过于低迷的朝局尚且暗流涌动。
而在高官府邸,富商之家,甚至平民瓦屋里,男子的抑郁愁闷都对着女子倾泻,那缠足也随之被普及,连颠倒黑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随处可见。
那些曾经会在她屋子外面玩耍欢乐的小女子皆是不见,往日她曾经和闺中好友去溪边亭中参加酒宴,顺便划船游玩,甚至还于划船之途忘记回家之路的往事就像是昨日发生。
但最后李清照看得更多的还是宋人日益麻木不仁的悲痛愁苦面容。
其实他们皆是被迫离乡背井的游人,故乡在何方故人在何处梦中惊醒时,只余泪两行。
李清照只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同那过了夏日的花朵一般,要在这阴沉雨天中枯萎零落。
她看不到丝毫的希望,因为众人皆在饮酒浇愁,却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已经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国事已难问,家事也不敢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逗留。
有一日,有一位孙姓朋友带着她的十岁小女儿前来拜访,李清照考验几句,发现小孩儿十分聪慧,便心生喜悦,说小孩儿应当学点东西,并许诺道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结果小女儿脱口而出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当场倒抽一口冷气,直觉一阵眩晕感袭来她不明白有才学的女子为何会是多余的而且还让这个十岁稚儿避之如蛇蝎。
就像是此前听闻邻居有妻为其幼女缠足,她听闻那幼女惨叫悲惨瘆人,便心生不忍前去劝阻,然后就得到了一顿痛骂。
无非是说女子不必关心国事,也不用著书立说,更不可传道授业,现下缠足女子于成亲结姻上有利,便是得跟着缠足。
更有甚者知晓李清照前半生境遇之人嘲讽道,说她李清照学富五车,词动京华,晚年却是比一寻常老妇都要凄苦悲惨。
因而觉得才学对于女子皆是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得嫁人生子。
如此的絮絮之语和怪异目光使得李清照感觉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一望无际的黑暗深渊里,一种可怕的悲凉孤独袭上她的心头。
当李清照茫然的行走在杭州深秋的枯萎落叶上,愁上眉头更在心头的李清照慢慢吟出这首凝聚着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让李清照料想不到的是,就在自己吟诵完声声慢之后,居然天幕就降临在南宋的各处地方,并给她的人生,或者应当更准确的来说,是给所有的宋人带来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更让李清照激动的是,自己居然会抽到神仙赐予的浮生若梦仙酒。
那一瞬间李清照知道自己掌握到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的选择。
不待朝廷派人来寻她,李清照自己就露面了。
这一次宋高宗赵构并没有在马不停蹄的逃跑,于是李清照也没有再错过这次的抉择。
李清照选择把这一小坛浮生若梦仙酒进献给皇帝,而她索要的报酬就是让皇帝准许天下各处开放女子学堂。
李清照自己也回去杭州开了一个女子学堂钱自然也是南宋皇帝赏赐的。
毕竟就像是神仙感叹的那样,宋人也许不是每一个都很富裕,但宋朝皇帝肯定是最富裕的人。
与其把这些钱上贡给金人,还不如拿来造福天下可怜的女子。
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唯有读书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
而李清照要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给天下的女孩儿都多一条人生之路走。
李清照对于神仙的降临是十分感激的,因为不管是废除女子缠足,还是能得到开女子学堂的机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仰仗着神仙。
即便只是只言片语,却都比所有铮铮铁骨的宋人去那软骨头完颜构面前死谏来得简单。
李清照家宅附近的邻居从神仙那里知道这位才女的厉害之处,当即就厚着脸皮带礼上门请罪,然后还要把家中已经不再缠足的幼女第一个送到女子学堂来读书。
至于那些曾经诋毁辱骂过李清照这个寡妇的人,也是没过多久就亲自上门认错请罪。
李清照很清楚他们也许只是害怕被神仙厌恶,又或者是害怕被朝廷清算,反正大多不会是出于真正的觉得自己错了。
但最后李清照都选择一笑泯恩仇。
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些人的家里也有女孩儿。
若是她拒绝原谅,又或者是横眉冷对,怕是受苦受罪的还是那些女孩儿。
此时的李清照很清楚自己的余生需要做些什么,她也努力在坐着。
当她看到那个曾经拒绝她的小孩儿红着脸被母亲送过来读书时,李清照就知道一切都在改变。
岳飞岳元帅被从大理寺中放出来,那完颜构也主动禅位给太子。
宋朝真的在慢慢的变得焕然一新。
而这一次,必然是在朝着很好的方向改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