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8. 洪武极限逃生 第七个直播视频:精卫……
    张居正在针对大明王朝的改革是十分全面的, 在财政上,张居正实行清仗天地、推行一条鞭法,赋役皆以银缴, 使得周寺积金七八百万两;而在军事方面,张居正则是重用戚继光和李成梁等名将镇守北边, 并用凌云翼和殷正茂等人平定西南叛乱。

    还在为第四次征战而烦恼不已的朱棣当即两眼放光真是有钱啊

    若是这些钱能给他这个祖宗用就好了绝对要把蒙古给打到老家去,让他们也学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歌舞乐技。

    永乐大帝又是羡慕,又是感伤的叹了一口气,只恨不得天上能掉钱下来, 让他一下子体验到一夜暴富的感觉。

    但此时的朱棣并未想到, 自己的这个想法, 很快就会看到希望。

    这个一条鞭法的田赋制度是华夏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使得赋役的项目和征收过程简化,还促使赋役合一,出现摊丁入亩的趋势。其实这个一条鞭法最早是出现在嘉靖十年, 但嘉靖皇帝那样怠懒朝政的行为,显然就是对一条鞭法并无兴趣。

    不过一条鞭法还是由陶谐在江西实行,很快便取得成绩。后来姚宗沐在江西, 潘季驯在广东,海瑞在应天, 甚至是别的官员在其他地区实行,皆取得一定成效。

    尤其是清官海瑞所在的应天府的江宁、上元两县, 在实行一条鞭法之后, 便从此役无偏累, 人始知有种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买田,乡间贫民始不肯轻弃其田矣, 真正做到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的盛世之举。

    各朝各代的皇帝听到神仙所言的这个一条鞭法如此高效,当即就双眼发光,恨不得此时就求神仙再仔细讲讲一条鞭法具体是如何施行。

    而精卫也不曾辜负众人的期望,很快就简略说一下一条鞭法的内容和优点,比如能够改变混乱不堪、严重不均的赋役现状,还减轻百姓的不合理赋役负担这一点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听明白了,并且欢欣鼓舞的期待着皇帝陛下也能实行一条鞭法。

    “这个一条什么鞭子好啊那大明朝能用,俺们的大秦也该用”

    “对咧对咧,咱们的陛下可是英明神武的帝王,肯定会用一条鞭法的”

    “”

    “王公,要不我们不搞方田均税,直接搞一条鞭法吧”

    王安石“”

    这些人是觉得适合明朝的东西就一定适合他们宋朝吗也不看看宋朝是个什么光景敢那样子抢皇亲贵戚等等的田地,怕是他王安石都得再罢官回乡下种地。

    更严重些,指不定官家都得换个人来当

    想到仁宗之后的宋朝皇帝是个什么情况,心志坚定的王安石都不由自主的颤抖几下像宋徽宗宋高宗那样的昏庸君王,谁碰上谁倒霉

    就算现在他们顶头上的官家变了,可只要变得不太过分,那就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毕竟大宋实在是没什么好运气,皇帝那是一代比一代糟糕,若是遇到一个不那么糟糕的,还是多珍惜为好。

    心有戚戚的王安石很快就被宋仁宗叫去询问一条鞭法是否可行,面对官家极度兴奋且跃跃欲试的神色,王安石只觉得头疼。

    还好神仙很快也细数了一条鞭法的不足之处。

    一条鞭法虽然有着能限制官吏舞弊贪污和使得百姓能有更多时间去从事农桑等等益处,但因为一条鞭法所实行的赋役没有固定征收总额的规定,所以还是给官吏横征暴敛留下可乘之机。

    但总归还是瑕不掩瑜,若是能使用得当,国强民富那是必然的,政局也能因此而稳定。

    而张居正同样也在吏治上下令狠功夫,那就是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使得大明政局为之肃然。

    张居正的一生确实也让其曾祖父希冀的那般光宗耀祖,同时张居正还使得大明王朝国服强兵,使得朝廷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从此明朝便在朱祁镇和朱厚熜两度重创下焕发生机。

    只是这样的生机来得艰难,却消逝得十分之快。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的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明神宗朱翊钧为张居正辍朝,赠上柱国,谥号文忠。

    听到神仙说张居正死后得到“文忠”这个顶级谥号时,明神宗之前的诸多皇帝臣子都不明白为何神仙会觉得张居正很可惜。

    明明这张居正已经走在臣子的巅峰时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再要往上走,那可就是皇位了。

    而且五十八岁也很不错了,毕竟很多人在而立之年就死了

    即便是强大如秦始皇,也是只活了四十九岁

    秦始皇嬴政“”提朕早死一事,是想要夷三族吗

    如果历史进展到张居正死的那一天为止,那也算是一个圆满结局。但历史显然要残酷许多,因为在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就弹劾潘晟,而明神宗朱翊钧也很是干脆利落的让潘晟致仕。

    潘晟作为张居正生前极力推荐的重臣,他的致仕就意味着张居正已经失去皇帝的宠信,同时也在给朝野上下发出一个暗示,那就是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到了。

    于是朝中言官很快就把矛头指向已经去世的张居正,

    明神宗朱翊钧的动作很快,又或者应该说,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明神宗朱翊钧下令对张居正抄家,并削尽其宮秩,迫夺张居正生前所赐玺书和四代诰命,更是将张居正以罪臣的身份状示天下。

    张居正的家属或饿死或流放或病死,连张居正本人的尸首也是差点惨遭开棺鞭尸,若非朝野上下议论声过大,百官中有诸多人劝阻,怕是张居正估计都会被挫骨扬灰。

    除此之外,张居正在世时所用的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斩首,有的罢官,反正就是基本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而张居正所推行的一切国策,都在张居正死后,被充满报复心的万历皇帝全部推翻,致使刚刚焕发生机的大明王朝再次落入谷底。

    从这一点来看,万历皇帝朱翊钧并不是一位明君。

    还在努力为大明社稷效命的张居正闻此言,当即便愣住,可以说张居正此时双手双脚都在发冷他可以接受万岁对他的一切清算,可为何要罪及家人还如此冲动行事,把所有利于国家利于万民的贤才忠臣和良策都给罢免取消

    张居正根本不明白自己何处被万岁如此仇恨,居然是到了这等可怕的地步

    无力去在意周围文武百官看过来的异样目光,张居正第一次怔愣的望着皇位之上的新帝但只有十一岁的新帝却只能眼神中带着信任和怯弱的回视张居正一个不明所以的微笑。

    这样信任的目光往日只会让张居正觉得为国为民为君肝脑涂地死而后已都可以,但现在心神大乱的张居正却看到皇帝眼神之中的害怕和畏惧。

    张居正不觉得自己会做任何欺君之事,那为何皇帝会害怕,甚至是畏惧他

    张居正不明白,但精卫可以给张居正解释。

    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恶意和仇恨如此之大,皆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是张居正作为一个直言不讳且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对待年幼的万历皇帝,一向都是极为严格,;第二则是与李太后有关,万历皇帝幼时不爱学习读书,还十分顽劣,于是无可奈何的李太后只得用威严肃正的张居正来吓唬年幼的新帝,久而久之,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就留下极为深重的幼年阴影。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张居正没死之前,万历皇帝都是对张居正极为信任和敬重,可一旦张居正死了,一个死人是不可能让一个皇帝再害怕畏惧,于是积累多年的报复便倾泻而出。

    小万历,没有你的老师张居正的严格教导,你是很难成才的。难道你是想要当一个死后会被你太祖曾曾爷爷扒皮的昏君吗在朱祁镇死之前,怒火无法发泄的朱元璋只能日日暴打朱祁镇他爹他爷爷他祖父。生出一个逆子,又没能及时教好,可是要遭殃的。

    朱祁镇他爹明宣宗朱瞻基“”

    朱祁镇他爷爷明仁宗朱高炽“”

    永乐大帝朱棣“”

    六月也该飞雪了

    妈了个巴子,他现在就把朱祁镇这个该死的逆子给掐死

    还有你母后都是骗你的你老师张居正可不敢也不能打你,所以你记恨错了

    对神仙的解释半知半解的万历小孩“”

    难道真的就是母后骗他的

    这一刻,还没有长歪的小万历只觉得自己被全天下欺骗了要不是谨记老师说的皇帝要有皇帝的威严样子,他一定要委屈到嚎啕大哭。

    而第三个原因就是作为一个皇帝,小心眼和报复心那是肯定很强大,尤其是当他还掌控着天下权力,那报复起来,具体就参考于谦和张居正的结果。

    朱元璋杀李善长、傅友德、蓝玉、冯胜和胡惟庸,朱祁镇杀于谦,朱翊钧苛待张居正,朱由检杀袁崇焕,你们老朱家想要不亡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在洪武那个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死后的时期,基本就是一个危险逃生地。

    不过除了傅友德是真的倒霉,遇到发疯的朱元璋之外,蓝玉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冯胜有谋反嫌疑;胡惟庸意图谋反;而李善长是推荐的胡惟庸这个谋逆之臣的人,再加上居功自傲的行为踩在朱元璋的暴脾气上,于是就都死了。

    还在兢兢业业为大明王朝办事的李善长“”

    被神仙亲口认定就是倒霉的傅友德“”

    有点谋反苗头的胡惟庸“”我命休矣

    年纪轻轻意气风发还在征战的蓝玉“”

    我蓝玉可是大将军常遇春的妻弟,还是太子朱标的舅父,天生就是跟皇上一样坚定的太子党,我怎么会死呢

    就算是李善长和傅友德他们都死了,那也不该轮到他啊

    毕竟他可是和皇上沾亲带故的,而且四处征战,军功无数,怎么就要被杀死

    皇上你无理取闹不讲情义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