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9. 第二十九章 给吕雉直播刘盈之死 二合……
    刘肥还能怎么办

    老老实实留在未央宫, 跟着刘盈开始种地。

    别说他胖,这活儿其实他比刘盈还熟练,刨去头两天荒废多年有点手生之外, 很快就比刘盈干得又快又好。

    连身上的赘肉都眼看着少了点, 变得结实起来,没那么虚乎乎地晃荡了。

    刘盈看着他大汗淋漓地帮着自己挖土豆整地, 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哥, 你放心,母后只是让人接你的儿子们过来, 如今长安城汇集天下名士,在这里能受到的教育肯定比在齐国好”

    “我知道。”刘肥抹了把汗, 真挥汗如雨,反过来安慰刘盈“刘濞都没事,我家那些个奶娃混小子还能有什么事不过小十三的名字,我看得另起一个了, 就叫土豆好不好”

    “好吃好种还高产, 能让百姓不再饿肚子, 真是好东西啊”

    他给小十三起名雄渠,是因为今年他原本准备修缮一条“雄渠”, 以解齐国的洪涝和灌溉、运输之苦。

    如今他的封地齐国,境内其实包括了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地盘,黄河下游整个都在他的辖区之内,就算有平原沃土,海湾良港, 也挡不住洪涝之灾。

    早在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管仲就曾经在齐国修筑“齐渠”沟通淄水和济水,并筑堤防洪, 修建水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变水灾为水利,将姜太公开国时的泄洪盐卤之地,变成了丰沃千里的平原,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齐国争霸的基础。

    然而后来历经战国纷争,齐国灭亡,昔日的齐渠早已无人修缮清理,加上黄河泥沙俱下,到齐鲁平原严重沉积,导致齐渠淤堵,洪水冲毁水库堰塘,昔日的水利又成了水害不断的灾区。

    刘肥也是在曹参担任齐国相国后,得知昔日齐国还有齐渠这样一个好东西,才在他的建议下,准备今年开始大干特干,重修齐渠,甚至给新生的十三子都起名为“雄渠”,其雄心勃勃,可见一斑。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年他被召入长安,太后赐毒酒一杯,若不是刘盈替他挡下,太后不得不打翻毒酒,免得害了刘盈,那他当场就中毒暴毙。

    尽管如此,他吓得半死,赶紧献出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封邑,又表现出对太后和鲁元公主的敬意尊崇,这才得以脱身。

    只是经此一役,刘肥再没了雄心壮志,渠也不修了,马也不养了,老老实实龟缩在自己的封地,没几年就过世,甚至比刘盈还早死了一年。

    而他那些儿子,先是长子刘襄差点跑去长安跟刘恒争夺帝位,结果因为舅舅凶残,被怕了外戚势力的群臣驳回,悻悻而归,后是几个幼子长大后被刘濞忽悠着搞什么“七王之乱”,结果一个都没活下来。

    那时候他早死了也就算了,如今人还活着,就从天幕直播剧透了未来之事,真是让刘肥糟心到极点。

    未来那个世界没修成的雄渠,看来现在也不成了。

    倒不如把雄渠改成土豆,种土豆,好吃好种还高产,挺好。

    至于儿子将来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字从刘雄渠变成刘土豆而抑郁,关刘肥啥事,他从小到大被叫“肥肥”,长大了人如其名也就罢了,小时候饿得吃土瘦成猴一样还被叫“肥肥”的时候,那心情谁知道

    赖名好养活,说不定改成刘土豆,小十三这辈子就不会再犯错英年早逝,这不挺好嘛。

    听到大哥给儿子的改名理由,如此理直气壮,刘盈也没意见了。

    “大哥能如此想,甚好。至于齐渠,大哥不妨亲自跟母后谈谈,母后应该会答应。”

    “啊”刘肥呆呆地看着刘盈,修渠跟太后去谈这个弟弟莫不是也想坑他

    从古至今,水利工程都是件劳民伤财的大事,就是因为这事儿投资巨大不说,短时间内还见不到成效,就很容易出事。

    想当初韩国故意送郑国去秦国当奸细,怂恿秦王修郑国渠,就是号称“疲秦之计”,打着消耗秦国财力物力人力的主意,可没想到,郑国渠成就了八百里秦川粮仓,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粮草基础,而韩国的阴谋暴露,引起秦王震怒,后来出兵灭韩,可以说是赔了郑国又折兵。

    刘肥自己修渠,都得想了又想,因为开国之初刘邦要求休养生息,减少徭役赋税,就是因为前秦后期完全是因为大量的工程消耗民力物力,严重影响到百姓的生产生活,最后那些民夫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刘邦立国之初,再三强调减少扰民,也的确坚持了十几年。

    而且他将各地豪强世家都搬到到了长安,为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都城也算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儿时总是被自家老爹吐槽不如大哥勤劳能干,被骂做没出息、以后不知道会不会饿死的刘邦,在登基为帝后还特地给老爹炫耀“现在你看谁更有出息大哥当初就比我多十几亩地,我现在可是坐拥整个天下的男人”

    刘太公能怎么办,除了夸他,当然少不了让他也带携一下兄弟们。

    终于得到老爹“认可”的刘邦,或许还有一点点当初跟项羽“烹父分羹”的歉疚,答应了老爹的要求。

    前脚才削除异姓诸侯王,后脚就大肆分封刘氏诸侯王,名义上的郡国并行,实际上朝廷掌握的地区还远不如诸侯王。

    在这个生产力和运输能力都十分低下的时代,政令出京就走样,更不用说还要从诸侯王那过一道手,大汉天子们给百姓减了又减的田赋,都便宜了诸侯王和豪强地主没。

    可普通百姓要交的人口税和徭役却一点儿都没少,甚至还因为多一层管理,又多了一重负担。

    他们不光要完成朝廷定时定量的徭役,还得完成诸侯加征的徭役和赋税,故而随着时间推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连人头税都交不起的时候,可不是连孩子都不敢生了吗

    刘肥当初想修渠,还想着是自力更生,现在去跟太后“聊聊”,万一太后以为自己是想卖惨打秋风,找借口回齐国,一个不放心,赐他一杯毒酒,连坐下家里那群小崽子,岂不是出口成灾,全家都要无了

    哪怕太后现在对他再“慈祥”,他还是忘不了当初淮阴侯是怎么死的,还有三弟哦戚氏如意,那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千万惹不得

    刘盈对他的怂样无可奈何,“算了,你不敢说,那我替你去说。修渠又不是什么坏事,怕什么”

    刘肥只能呵呵傻笑。

    修渠当然不是坏事,可问题就怕惹起太后疑心,以为他明修齐渠,暗里不知要干什么“大事”,加上那天幕预言他的四个儿子要谋逆作乱,让他怎能不怕

    小心无大错,不作不会死。

    不过,当刘肥帮着刘盈收完这块地,清点着今天的收获,对那沉甸甸的土豆满怀希望,盘算着如果自己种土豆,以后是不是就有吃不完的各种土豆饼土豆泥烤土豆炸土豆就忽然接到个小宦官前来传召,说太后有请,顿时吓了一跳。

    他赶紧去冲洗了一下,换上正式的亲王礼服前去觐见太后。

    太后虽然没有对他提过什么要求,但他并没有像如意那样仗着刘盈保护就跟人同出同进同寝同食,自以为是得到保护,实际上是在找死。

    他只是在刘盈宫中备了两套衣服,一套干农活用,一套礼服专门用于觐见太后或者参加宴会。

    虽说他读书不多,学识浅薄,可从小到大的经历,已经让他对这位嫡母的敬畏刻在了骨子里,绝不敢穿的随随便便去见人。

    这次吕雉是在天禄阁召见刘肥的。

    一进去,看到她身后一排排的书架上,摆着满满当当的新书,不再是以往的竹简,而是用最新的元纸抄写,一眼望不到头,刘肥就觉得眼晕了一下,赶紧跪下行礼。

    “儿臣参见母后,母后万安。”

    吕雉并未叫他起身,而是低头看着案上摊开的书卷,念道“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二曰沟渎不遂于隘,鄣水不安其藏,国之贫也。三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注2”

    刘肥一脸懵,完全不解其意,呆呆地看着她。

    吕雉抬眼对上他呆滞的学渣专用表情,轻哼了一声,道“这是齐国当年的相国管子所著的立政一文内容”

    “立正”刘肥犹豫了一下,站起来,艰难地站直身子,“儿臣这就站直了”

    吕雉看着他笨拙的动作,忍俊不住,笑道“你个憨货,哀家说的是管仲写的文章,哪里是叫你站直了”

    “哦”刘肥一听,赶紧又跪下,“儿臣错了。”

    “罢了罢了,你起来吧”吕雉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既然想重修齐渠,怎么连管子的书都没读过”

    刘肥抹了把汗,惭愧地说道“儿臣大字都认不得几个,哪里会读书。修渠之事,还是因为今年开春大旱,可一入夏就洪涝,百姓种的地都被淹了,儿臣就想着,若是能修条水渠,引走洪水,以后或许就能避免这些灾祸”

    说着,他偷偷抬眼看了看吕雉,小声说道“至于什么管子还是孔子的,说的话儿臣都听不懂,曹相跟儿臣说起时,儿臣也没记住”

    他越说越心虚,越说越小声,到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母后若是要儿臣读书,那儿臣回去就读书,不管是孔子还是管子,儿臣认不得的,就让人多读给儿臣听几遍就是。”

    吕雉盯着他半响,最后才叹了口气,说道“你能明白事理,比读多少书都有用。”

    “管子曾在度地一篇中说过,水、旱、风雾雹霜、瘟疫、虫作为五害,其中水害最严重注3。立政中就说,若是沟渠不通,洪水漫溢出堤坝,就会导致国家贫穷。”

    “你虽然没读过管子,但看到了,能想到,也有心去做,就已经胜过那些空读了许多圣贤书,而不懂稼穑之艰难,百姓之疾苦的官员们了。”

    “哀家且问你,若是让你重修齐渠,多久能修好需要花费几何以后又要如何保障渠道畅通,不再淤积漫洪”

    刘肥愕然地挠挠自己的后脑勺,苦恼地说道“儿臣不知。儿臣只是想着尽力去做,多久能做好,曹相也没跟儿臣说”

    吕雉白了他一眼,说道“曹参没把你卖了数钱,还真是你运气。”

    刘肥憨憨地一笑,不好意思地说道“父皇以前就说,儿臣也就这身肉,卖了能值几个钱。曹相比儿臣有钱,自然不会卖儿臣。”

    吕雉看着他那张胖乎乎的脸,一双眼被挤成条缝,还在努力保持讨好的笑容,有点笨拙,也有点怂。

    “你去计相那边,求两个懂得算筹的,跟你一起回齐国,再寻访以往齐国做过水官或水工的,算好了账,再开始修渠。不要懵头懵脑地想到什么就去做,这修渠不是小事,需算计得当,择农闲时为之,不可耽误了百姓耕种农时,好事反而成了坏事。”

    她殷殷叮嘱了许多,刘肥却听得呆住了,良久,方才问道“母后这是让儿臣回齐国修渠”

    吕雉脸一板,寒声说道“你自己的封地,要修渠,你不去,还想着让盈去吗”

    “没有没有儿臣不敢”刘肥吓得噗通一声跪下,就差指天发誓,“儿臣绝无此意,儿臣怎么可能劳烦二弟劳烦陛下替儿臣修渠”

    “没有就好。”吕雉没好气地说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待你那几个儿子送来太学读书,你安置好他们,便赶紧回去做事吧。”

    “儿臣遵命”

    待刘肥走后,鲁元公主才天禄阁的东侧厢房里出来,扑在吕雉面前的书案上,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大大哥真是有才,管子孔子若是知晓,不知会不会掀起棺材板出来敲他脑袋。”

    吕雉摇摇头,“不可对圣贤无礼。”

    “是是是,儿臣失言。”鲁元公主忍着笑,看着书案上的齐国地图,上面赫然是齐国的水路分布,从淄水到济水,再到黄河,齐鲁平原本不缺水,却因为地势低平,无遮无挡,这春旱夏涝,水漫河堤都是常事。

    吕雉叹道“可惜当年齐桓公有管仲,而如今哀家却无人可用。”

    “管子云凡治国者,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

    “要富民,必举六兴注4,开荒种地,盖房修路,兴修水利,疏通商道,轻徭薄赋,扶危济困”

    “这些都是大贤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可是真正想要落到实处,又谈何容易。”

    “鲁元,如今有天幕相助,群臣尚算齐心,可大汉百废待兴,要做的事还很多,切不可因些许进步便得意忘形。”

    “刘肥虽然学识浅薄,但品行尚可,还记得儿时疾苦,知道为百姓做点事,既有此心,你便不可取笑于他,明白吗”

    鲁元公主惭愧地点头说道“儿臣明白了,是儿臣一时忘形,以后见了大哥,会向他道歉的。”

    “那倒也不必。”吕雉淡淡地说道“为人君者,固然要礼贤下士,也要记得恩威并重。既要施恩于人,又不可让人轻慢怠上。”

    “齐王的几位公子入京后,便由你去安排他们入学吧。”

    “喏”鲁元公主应了一声,又忍不住说道“儿臣已将休书给了张敖,儿子归他,女儿归我,以后嫣儿便随我姓吕。”

    吕雉点点头“你让宗正记入族谱便是。嫣儿也让她去太学读书吧。”

    太学讲堂分了十二个等级,以十二地支为名,从开蒙幼学到大学,分属幼学、社学、中学、大学四大学院,前来申请求学的学子年龄最小的不足五岁,年龄最大的已过半百,人数逾万,可谓惠帝二年第一盛事。

    吕嫣如今九岁,却不愿在510岁的幼学院读书,申请去考社学,夺得1013岁社学魁首,令一众男儿瞠目结舌,其中有好几个都是她的表兄弟和表侄表外甥。

    她不光自己去读书,还带着长安功勋世家中的小姐妹们,都跟着一起去求学。

    大汉初年的男女大防之说尚未兴起,如今又是太后当政,眼看着再走完三请三辞的流程,太后就要正式登基称帝,甚至大有可能会封皇太女而不是皇太子。

    就让群臣没法再忽视家中女儿,不趁着这个机会将子女送入太学读书,与未来的皇太孙皇太孙女打好关系,那以后何来从龙之功

    就连皇子皇女们都去太学读书,他们也没法再摆起架子关起门搞什么私学私教,敝帚自珍。

    毕竟,以往世家勋贵垄断知识,和秦朝的挟书律一样,都是将知识垄断在上层,杜绝下层的晋升之路。

    而吕雉如今要广招天下人才,还要逐步推行郡县制,削减诸侯封地,就需要更多读书识字的人才,不可能再让这些贵族们垄断书籍知识。

    正好鲁元公主的造纸坊也正式投产,元纸的产量迅速提高,跟着也有人研制出了第一块雕版印刷,从一页页抄书到雕版刻印,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昔日只能一对一或者少数人享受的教育,如今终于可以大范围开展。

    如此一来,原本那些需要被刘邦派兵强压着迁入长安的豪强地主和六国贵族遗民,现在都后悔没早来,甚至还纷纷修书去信给昔日的亲友,告知长安盛事,邀请他们来长安定居。

    那些一开始只是来看热闹,不相信朝廷在废除挟书律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修建柒藏书万卷的太学书阁,广招天下学子进修读书。

    待他们到了长安,亲眼目睹太学讲堂开学的盛况,又看到了天降光幕的“神迹”,得知若干年后,大汉会因诸侯横征暴敛,朝廷削藩而引起“七王之乱”,震惊之余,更对如今朝廷的新政大感兴趣。

    这些学士们大多是经历了秦末战争和楚汉之争,多年战乱之后,终于得到和平安稳的生活,亦想展露才华,谋得一官半职。

    在以前若是不认得什么权贵人物,寻常读书人是根本找不到机会入朝为官,只能通过给一些贵族和高官做门客,得到赏识之后,才有机会被举荐为官,一展抱负。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春申君等人甚至有门客三千,从者如云。

    就连韩信当年,也是到处自荐求官,还屡屡遭挫,险些丢了性命,若不是萧何大力举荐,再三挽留,也没有机会成为一代军神。

    至于成也萧何败萧何之事,就属于命运的捉弄了。

    而这些学子到了长安,入太学之后,方知只要在太学通过考核,表现良好者,直接可以被朝廷选官,无需他人举荐,顿时都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就开始参加考核,来一展自己的才华。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先帝刘邦和惠帝刘盈,乃至当今太后,都推崇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故而一个个都先将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跃跃欲试地准备在第一次考核中一鸣惊人。

    当然也有人注意到,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昌,计相张苍,是这次的主考官,知道今年才颁布的汉九律,就赶紧通过关系找人抄了一份,包括对先秦律法都对照着学习了一番,自觉揣摩上意无碍,这才胸有成竹地踏入考场。

    等他们打开考卷,看到上面的考题时,都不禁愣住了。

    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注5,请以当今之事,论之。

    绝大部分考生都懵了,听说先帝和皇帝太后重视老子,丞相们注重儒家和法家之学,就算是张苍兼修算学,可最后你们考试,居然考管子的内容,这是故意的吗绝对是故意的吧

    只有刘肥使劲地擦了把汗,默默地在心里说与我无关与我无关,绝对不是我提醒太后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