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75.武.贞观精神正统继承人.则天
    在自古以来被命名为男性赛道的皇位争夺赛中夺冠, 武皇的阻碍无疑巨大。

    即使大唐是北周走来的,经历百年的动荡,吸纳了少数民族豪放不羁的血脉, 拥有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但这并不构成武皇登基的必要条件。

    这仅仅是武皇登基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切都得靠她自己努力。

    仙幕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此人登基, 万人瞩目。

    长孙皇后嘴唇紧抿, 心情沉重, 道“需要打败朝廷中肉眼可见的对手, 更需要突破内心的认知, 打败肉眼看不见的规则。”

    她需要藐视旧秩序, 建立新秩序。

    她甚至不仅仅代表着她自己, 她会被认为是千年来,千万女性的代表。

    就如同她这个皇后一样, 皇后之尊,天下之母, 唯有谨言慎行, 才能让天下女子不被轻视。

    这代表或许不是她们自己想代的, 但世间之人绝对会赋予她们这份代表。

    李世民紧握长孙氏的手。

    总觉得媳妇儿现在心情有点沉重。

    牵手手。

    而万众瞩目之下。

    武曌这个皇帝能够受到后世许多人的推崇, 可见她当得是合格的,甚至在很多人心中,某程度来说她还是优秀的。

    就是那种即使有些人觉得教材纯属胡说八道武周乃乱政, 也不得不承认,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 下启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1」

    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武皇之威,普照显庆五年660年到神龙元年705年的华夏大地,激励此后千年无数女性崛起。

    “掌权四十五年”

    李世民牵着长孙皇后的手惊叹, 道“吾掌权都未三十年,此人就已掌权四十年了。”

    一时间,他不知该说小儿子废物还是说这周皇厉害。

    李世民眼中出现感兴趣的色彩。

    一个能打破千年顽固认知的人,一个未知的新帝。

    这人的意志力得多坚强啊。

    其他人的兴致不逊于李世民。

    他们很好奇这女子能走多远。

    这其中,在场的皇后、公主和不在场的宫妃、世家女、农家女们更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光听名头就能激励吾等,无法想象此人为帝若优异,得多激人。”

    她们眼中异彩连连。

    期待值拉满。

    四十多年的掌权生涯,这人做到了皇帝应该承担的一切了吗

    掌权四十五年,实际上武皇登基为帝才十五年。

    那为何说她掌权四十五年呢因为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登基后,独自统治的时间只有十一年。

    之后,显庆五年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

    整个大唐进入了660年683年为期二十三年的二圣临朝时期。

    683年690年的七年预备称帝时期,690年705年十五年的武周时期「1」。

    那个在贞观十一年初入皇宫就锋芒毕露,说出狮子骢肥壮任性无人能驯,当逐步以铁鞭击之,铁棍敲首,匕首割喉驯服的十四岁姑娘,在这个掌权时期表现得心狠手辣,但能治国「1」。

    关注到解决李家遗传病风疾刻不容缓还不到两秒,在场的诸人就不可避免的被仙幕展示出来的女娃子吸引到了。

    “此事虽小,但能见之志。”

    “以小见大,此女今后行事心狠手辣但能决事。”

    长孙无忌总结“此人行事风格真不像李家人。”

    是的,在场诸人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李家皇帝行事,太上皇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包括第三任皇帝李治,性情中其实都带着非常明显的仁。

    虽不知真仁假仁,但表现出来的总归是仁善之帝。

    但这人的表现

    魏征“倒是与秦皇汉武一样心狠。”

    这人执政的行事作风不知是不是也会延续这种风格。

    如果真是这种执政风格的话,在场的官员们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脊背发凉。

    秦皇的军国统治,汉武的告缗酷吏,都不是好想与的。

    想赢皇帝争夺战,先赢皇后争夺战,那年被认为不可能立为皇后的小妈武则天登基后位,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心尖尖。

    被誉为成功男人身后,更优秀的女人,光环满天飞的女人,武则天从不输人。

    皇帝生病,皇后顶上。

    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开始接触朝政。

    武皇这个有魄力的皇后,从未喊苦喊累。

    并且,在上了两天班之后,她惊奇的发现,苍天呐,她这班啊,竟然能比李治上的还好

    在场臣子“”

    一个在后宫蹉跎了十几年的女子执政,能比皇帝培养多年的皇子好

    我们不信

    臣子们不信,但还处在荆州府的小武则天对此则深信不疑。

    她眼中神采飞扬,脑中已经幻想出自己未来若能执掌天下为民请命的激动场景了。

    “虽不知这女子是武家的哪一任女子,但观仙幕之语,此人为皇也做得了明君。”

    小武则天并非体会不出仙幕所讲的武皇就是她。

    她体会出来了,甚至觉得此女子就是她,毕竟在场的婢女只能看到此女子名为周皇,只有她能看到这女子真名为武则天。

    但仙幕没有肯定地说她就是武则天,她怎能随意认领。

    即使如此,也掩盖不住她内心大大的期待。

    她期待自己也能如武皇一般创下基业。

    如果

    如果这人的文治武功也厉害的话,她甚至想同这人比肩,甚至超过她。

    班上的好,升职快,很快的,上元元年674年武皇就与李治并称天皇天后。

    直接在文治武功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政治上为皇帝进谏文治十二事;掌权后由上至下推进农业生产,在农业为本的古代国策上玩出自己的花样,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地方官吏重要考核标准,升奖田畴垦辟之人,罚为政苛滥之人,光修缮或新建的水利就有一百五十多处,甚至还延揽农学家,集百家经验,编撰兆人本业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1」

    经济上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

    军事上平定营州等内乱,还有吐蕃、突厥等也先后臣服,归降武周。收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安西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1」

    “ 尚可。”

    李世民矜持道。

    他的那个坑爹三儿子应该也可以做到。

    其他臣子看李世民这么反应了,立刻附和道“确实确实,只是合格水平而已”

    虽然他们别扭得想承认,此女子确实做到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一切。

    不过

    “确实是尚可,无甚惊艳之处。”

    “对呀,平平无奇,不足为奇,华夏历史将近五百位皇帝,一半都能做到这些事情,所以周皇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称不上优秀。”

    在场的臣子们惋惜,有种期待值被拉到天上,但却不上不下之感。

    “不对。”萧瑀觉得不对,“也不是半数的皇帝都能够做到。”

    他道“备受称赞的文景二帝,中兴宣帝所做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并非尚可。”

    萧瑀觉得自己的同僚们真爱自欺欺人,直接掀开同僚们的鹌鹑布。

    “实际上这些要是全部都能做到,明君这个称赞,也是当得起的。”

    房玄龄申请加入掀鹌鹑布行列。

    房玄龄“许多君主可做不到让吐蕃、突厥臣服归降,所以这周皇,确实可撑得上治国之才名头。”

    就是他很不爽,吐蕃、突厥到周朝竟然再次叛变壮大,安西甚至一度流入外邦之手。

    一群叛逆仔。

    不过他也能理解,吐蕃在高宗时反叛,突厥趁李唐改朝换代之时独立,再正常不过了。

    被这么一说,臣子们心中更不是滋味了,明君吗好像也可以,就是要承认这人是明君会有些勉强啊。

    裴寂是真觉得这女皇也就这样子“如果此女皇只有这点本事,顶多就是普通明君吧。”

    当然,武皇最令人交口称赞的不是上面这些,毕竟上面这些很多皇帝都能够做到。

    武皇真正被人称赞,并且令人敬佩的是

    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她与太宗一样敬重直言敢谏的臣民,如魏征那种人在的治下定能活得如鱼得水。

    广开言路,随时接纳天下表疏。

    面对臣子的进谏,武皇能采则采,不能采也无虞。

    即使谏官们有时情绪激动,偶有言语冒犯,有容人之量的武皇也是加以宽容,免予追究。

    不似李治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无人敢谏,在武周一朝,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1」

    仙幕展示出在武皇时期的一件事情,一个叫骆宾王的人写了一则讨武曌檄。

    众人凝眼看去,第一眼就皱紧眉头了,因为上面的话皆非好话。

    其中所讲的伪临朝,秽乱春宫的话他们自己代入一下就想生气了。

    更别说什么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鬼话。

    然后他们就见仙幕展示出来的武则天见了却毫无怒气,果然如仙幕一开始所言那般加以宽容,只夸这人所写之言有如贯珠,事昭理辨,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惋惜这人有如此大才,却流落不遇。

    在场的臣子“ ”

    这熟悉的画风是怎么回事

    刚刚还觉得无甚惊艳的裴寂等老人一时间呆楞,这周皇若是能够做到与贞观一致,那还能说平平无奇吗

    众人的视线默默地看向李世民。

    萧瑀幽幽“陛下,这难道就是您流落在外的正统继承人。”

    这行为熟悉到他们觉得这人就是另一个太宗,一比一复刻他们陛下的纳谏之策。

    李世民“ ”

    好巧啊,诸位爱卿,吾也有这种感觉。

    进谏可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明君手下定然多谏言,但他的亲儿子一朝在抱怨无人进谏,亲儿媳一朝直言敢谏蔚然成风。

    这是怎么回事

    “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1」

    再接下来的执政生涯,她学起了圣君优秀模板李世民用实践证明正确的治吏之策。

    执法必严,严格考核州县官吏。

    违法必究,不论官位高低,贪官王枉法者一律严惩不贷。

    听着这些话的臣子一阵头晕目眩,只觉得更加熟悉了。

    这是透彻灵魂的熟悉感啊

    众臣子“不止纳谏风格像陛下,就连治吏之策也像陛下”

    李世民嘴角上扬,只觉得对这个之周皇又多满意了一分。

    他们这些先辈不怕后代学,就怕后代不学这人善于学习并能实践出来,实在优秀

    李世民在开心的同时有些可惜,可惜这人不是他李家的种啊,要不然冲这份学习能力,这继承人,他满意

    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皇陛下在治吏方面可不是一比一复制粘贴贞观一朝的治吏之策,她有自己独特的发明,还不止一项。

    纳谏方式有创新。

    制最早的铜匦,这个集未来检举箱、报冤盒、意见盒为一体的东西,武皇陛下早早的就做出来了。

    这个铜匦,谋求仕途者可投之、言朝政得失者可投之、有冤抑者可投之、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可投之。「1」

    广纳贤才的进贤机制有所创新

    旧的臣子不满她武皇又如何,她自己寻找人才。

    创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糊名等制选才,许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才能,重贤爱能「1」。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1」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勇有谋,多智略,精于内政。

    当政四十余年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可以说是盛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吾错了。”要不是将军的尊严在,尉迟敬德可以当场表演一个滑跪。

    李世民“ 朕也觉得错了。”

    方才是谁说此人与他李唐的君王不像的是谁

    这人于内政上的所作所为 ,明显才是他李世民的正统继承人

    短短的几句话,他看到了一个于踩在贞观肩膀上的明日之星袅袅升起。

    广纳贤能,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广开言路,明察善断,有容人之量,有知人之明。

    和高宗一朝的后期对比有点惨烈,这是什么儿媳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亲闺女

    李世民惆怅,悲伤怎么就不是李家人呢。

    魏征怕气不死李世民,惊叹道“周帝的许多政策,吾朝也有可借鉴之处”

    李世民“ ”呜呜呜,是的。

    造铜匦,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糊名等制,哪样不是他们可以学习的

    魏征“糊名防止营私舞弊还科举以公正。殿试帝王亲躬策士,天下学子真以天子为座师。周皇此举可谓是完善了科举之法。”

    让寒门子弟有更多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魏征好似看到许多寒门学习在科举中冒头。

    长孙无忌思索了良久,赞同道“臣思索良久,其中的试官之法,也适用于吾朝”

    “召集全国搜罗人才,进可被动选举,退可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自举。辅之殿试糊名,皇帝亲自制举、策问。”长孙无忌越想越觉得此女大才。

    成绩优异者,破格录用,任以要职试官,试官,多好的一个东西啊。

    “虽然存在范围过广,人数过多,不免有滥竽充数之辈浑水摸鱼之险,但瑕不掩瑜,大体是绝佳之策,能寻找出许多才识之士与治国能臣。”

    甚至其所创的武举制也可借鉴。

    仙幕上就列举出周皇在其中所找到的治国能臣,像什么狄仁杰、裴行俭,他们虽然并不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但也知道这人名能够出现在史料中,定然也不是什么无名小卒,定然也是治国能臣。

    李世民肯定道“此人确实可说是治国大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善用人之术。”

    李世民看得更远,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仙幕表面说的那般。

    门阀无需这些进贤途径,所以周皇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起来的人才背后,所扶植起来的多是寒门和庶族地主官僚,是能够与门阀打对台的势力,是被她这个伯乐提拔起来的千里马,忠于她的千里马。

    这人在打击门阀。

    这不是李世民瞎想,而是他在仙幕介绍这些史料的时候在这其中还看到了一些周朝的骚操作,

    修订氏族志,诏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

    虽然史料中记载的这点他也在进行,但终归是还没有完全做到。

    不过并不妨碍李世民觉得这法子很好。

    他都已经可以想象到一堆庶族官僚升士族,未来的门阀士族冠冕皂隶,混为一谈。

    到那时,旧门阀士族与新士族为利益相斗,互相制衡,朝廷渔翁得利。

    “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李世民暗想。

    李世民想到这更痛苦了,想直接给自家嫡三子换脑子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可能,最可能的就是找到此女子,加以重用。

    其实仙幕所介绍的周皇并不只是所说的这些,还有更多的是直接放史料。

    比如这中间就夹杂着周皇精史籍诗文,广涉文史,说到她本身也是颇有诗才,精于书法的才女。

    无奈他们现在只想看关于对方在文治武功上的功绩,对这些文化上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

    不过

    “此人广修百家典籍,倒是值得借鉴。”李世民道。

    李世民也是个喜爱修书的修书狂,但他喜爱的是修史。

    但自从仙幕说道他们家有遗传病后他突然对修诸子百家史有了非常大的兴趣。

    他看到这周皇修的所谓华夏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突然觉得修诸子百家文学突然也不赖,还有那个华夏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文馆词林,不正适合幼儿学习

    “到时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教化百姓,不可不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武皇陛下的登基史也并非一帆风顺。

    因王皇后于萧淑妃内斗而有幸拉入王皇后阵营入宫的小妈,身份几乎难以见光。

    怀有身孕还要与另外三人相斗。

    拼搏到二品昭仪之位,独木的她要作为三方阵营后宫妃嫔以及她们背后的势力互相争宠,谗毁。

    一朝不慎,是比回感业寺当白发尼姑更可怕的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与天斗,与地争,与人相残。

    在王皇后和萧淑妃斗得难舍难分之时

    传言中武则天舍弃长女安定思公主之命换取王皇后被弃。

    积蓄外朝政治力量,拉拢利益同盟李治陛下。

    废王立武,改立皇后。

    一击毙命。

    直接就让王皇后,萧淑妃身后的关陇集团,以及围观但话多的长孙无忌、褚遂良这等的元老大臣傻眼狗带。

    仙幕展示出一个小视频。

    视频中标注王、萧等关陇集团的小人气急败坏,头顶大字王皇后的后台可是我们,你胆敢改立皇后我也不干了

    另一个头顶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名头的小人更是气到满脸通红,头上的大字一颤一颤的小李过分了,太宗时期的小小五品才人竟敢拉上后位,王皇后必须留下,她在吾在,她走吾走

    视频最后,大写的一言为定,双喜临门作为结束语。

    元老大臣和关陇集团集体下线。

    众人的视线唰的一下子看向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长孙无忌蒙了,只觉得今日起猛了眼瞎了。

    他死了。

    仙幕上清晰的显示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诬谋反,唐高宗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抄没长孙家家产,近支亲属流放为奴,削去长孙家中人的官职和封邑,流放黔州,其后长孙无忌直接就被奸佞小人逼到自缢而死,享年六十三。「1」

    主要的不是他死了,他还是因为谋反而死被逼自缢而死,而妻儿老小

    皆为奴婢。

    其他人也处在惊讶当中。

    房玄龄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长孙无忌的下场实在可怕他道“无忌,你 你未来竟然和这个女皇有如此多的渊源。”被诬谋反。

    诬之一字,很玄妙。

    这人和周皇的缘分是虐缘,和唐高宗的缘确是狡兔死走狗烹之缘。

    臣子们不怨周皇陛下,因为长孙无忌并不是周皇的人,甚至还是周皇的政敌。

    他们只是不解为何成年的李治为何会纵容周皇用此种荒唐的理由陷害长孙家。

    长孙家可是他的外家,是铁板钉钉的李治党。

    一时之间,在场的臣子无论大小,都有种飞鸟尽良弓藏之悲凉感。

    曾经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最终落得满身谋反的脏污,被逼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双眼通红。

    他前面其实就算了下自己的生死年月,周皇为后时,自己应该正活着。

    原先就好奇过自己应该不会允许此等女子为后,毕竟王皇后与他长孙家虽然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但自己的观念定然无法忍受这种出生极差的皇后。

    没想到结局在这里等着,他果然去世了。

    因为诸多同僚都是病逝,他原以为自己也差不多,未曾想竟然死在一女子手中。

    还死得如此凄惨,更连累到了家中老小。

    长孙无忌面色复杂的看向长孙皇后怀中面色一片惨白的小李治,半响说不出话来。

    他默默地对着李世民跪下,无声委屈。

    能说什么,他不能说新皇做的不好,毕竟新皇想要掌权,打击他长孙无忌,敲打门阀世家,顺手打击下他长孙家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加顺手的活儿。

    但

    这可是他长孙家千口人的性命啊

    此次下跪李世民可不敢受,连忙起身准备宽慰几句。

    大舅子可是自己留给小儿子的铁杆班底,怎么就给大舅子废掉了就为了个女子值得吗

    仙幕仿佛感受到了此时殿中的沉闷和尴尬,默默放起来一个小视频,视频中讲的就是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以及相对应的史料。

    看到史料,在场本还在为兔死狗烹而悲伤的臣子们差点把自己梗死。

    他们无语地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大人,你这是自己求死吧”

    “嫌弃自己活得太过滋润你就直说,新皇登基都二十多岁的人了,你怎么什么都管”

    本心疼兄长的长孙皇后也气笑了。

    兄长不愧是兄长,前头占满了便宜才有后面的灾难临头。

    被一群人怼的长孙无忌“ ”

    只见上面的史料中完完全全展示出了李治登基之后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

    李世民驾崩以后李治顺利即位是真,但没掌权也是真,若问为何没掌权,自是因为亲舅舅长孙无忌霸权,在朝中只手遮天。

    太宗陛下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可飘了。

    不满长孙无忌的朝臣被解决一波,不满的长孙无忌的皇亲国戚再解决一波。

    二十一岁登基的李治就像幼主一样权不出皇宫,二十岁的人,活得像是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幼主一样没有自主权,甚至就连太子人选也选不了。

    长孙无忌浑身一震,耳边再次回荡起当年妹妹劝诫自己放权的话。

    他直接不假跪了,“啪”地一声来个五体投地跪。

    “陛下臣愧对陛下”

    长孙无忌哀嚎,泪流满面。

    什么狡兔死走狗烹,未来的自己明显是找死嘛竟然敢把三省六部中不满自己的人全部清洗了,如果不是准备自己登基,那等新皇能挣脱牢笼了,那一定会死啊

    起身到一半的李世民 呵。

    原地半蹲,直接落座。

    李世民原先还不懂为何李治要杀长孙无忌,毕竟长孙无忌应该是从头到尾的李治党才是,但是现在看明白了。

    作为一个平等爱子的父亲,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帝王,李世民知道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帮新皇度过权力交接最动荡的前六年。

    所以这些臣子,是他留给李治的。

    但他也没想到在他贞观朝沉稳的大舅子在他死后那么疯狂啊

    废王皇后是彻底扫清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势力和霸权元老的开胃菜吧

    李世民欲言又止“辅机 ”

    随即无言,拍了拍老兄弟的肩膀,此刻无声胜有声。

    长孙无忌羞愧难言,怎能忘记贞观元年,自己以盈满为诫,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时的谨慎呢

    危机不仅仅来自外朝,枕边人也不是好相与的。

    比如身边的政治盟友偶尔心血来潮想要想露两手废掉武则天,试图进行一番“我说话还好使吗”的实验。

    不过还好在写废后诏书的过程中,武则天培养的眼线发挥作用。

    不用废太多力气,紧急赶来的武则天一通苦情戏表演就解决了问题,李治感动又恐后怨恚,一句“上官仪教我”

    “废后”的事情作罢,危机解除。

    于是这场李治脑中出手意欲废武则天为庶人,上官仪兴致冲冲附和“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的闹剧,以上官仪背锅,被以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的罪名坑掉了全家作为结尾。形成了一个经典的卖队友闭环。「1」

    正好就在殿中的上官仪面色铁青。

    他累迁至秘书郎,专门起草诏谕,没想到起草还起成了谋逆大罪,这罪还让他全家处斩

    一个只有他受伤的世界

    上官仪恍惚,无法想象家人全都被害的场景。

    上官仪的表现众臣子看在眼中,他们知道,真正的心寒从不大哭大闹。

    他们看到一个软弱的帝王,朝令夕改也就罢了,还甩锅臣子,害了臣子一家子,无法撑事儿。

    视频版的冲击甚至比文字版的冲击更加强大。

    李世民看仙幕展示出来的儿子操作看得目瞪口呆。

    这件事情可比长孙无忌被杀严重多了严重点可是会让皇帝失人心

    他现在算是知道了。

    为什么出现过他这种亘古罕有的雄主,还有被仙幕无限夸赞的第一治世,李唐王朝还能在嫡三子死后第七年就立刻完成废帝到登基的一系列过程。

    改国号,改皇姓,建新家族七庙。

    神奇的三世之后几乎亡国。

    臣子们好似死了一样,没有文死谏,武死战,李家人像样的拥护者一个也没看到。

    如果皇帝是这种皇帝,那就不奇怪了。

    一个善权术而无人格魅力的皇帝。

    李世民握住长孙皇后的手,看着李治,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治现如今也不敢在长孙皇后怀中当鹌鹑了。

    和兄长一起站得比谁都直。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帝王可善用权术,但须知,唯有视臣如手足的人杰才能吸引臣子臣服。”

    良久,李世民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长孙皇后压下自己的失望,沉声道“皇帝擅权术与臣子们玩心眼,终归只能归于末流,不能与臣子同心协力,共创伟业。”

    她这个儿子光看永徽的文治武功确实不失为明君,但还是优柔寡断,少了担当。

    所有的轻松背后实际上都标注了代价,为人主想要逃脱责任,哪还能有与贤才共舞的机会,贤才只会能躲多远躲多远。

    勇敢背锅,好处大头口头上先分给手下之人的人主才能获取臣子们发自内心的信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双手握在一起,两人对视,只觉得头疼,三个嫡子怎么各有各的缺点。

    李治不知所措,诺诺不敢言。

    李世民看他这样子就生气,受不住地指着长孙无忌他们道“贤才皆非蠢类,如玄龄、敬德、克明、辅机、玄成等贤才皆是人精,玩起心眼一个个比朕多,你若想与如此贤才共创伟业,唯有真心相托才能换取真心,仙幕所言之行无异于自掘坟墓,你可知”

    李治着急忙慌地点头,一大波危机感直接向他砸来,他直接小跑下去上官仪身边赔罪。

    小小的人儿明明现在没有犯任何错误,却还要为未来的行为背责,本来委屈的上官仪话都不敢多说什么了,两人互相说着赔罪话。

    就是小李治在与上官仪推让着还抽空悄咪咪地望向被来父亲点名的房玄龄等人。

    父亲就这么点出这些臣子的目的,他们不介意吗

    被李世民点名的房玄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对看过来的李治露出一个核善的微笑,一点都没有追随李世民的原因被李世民看出来,甚至点出来的危机感。

    毕竟他们亲爱的陛下说的都对不是吗

    尉迟敬德跃跃欲试,看小李治还算懂事,还有可拯救的余地,终于忍不住对小李治说道“殿下,陛下说的没错”

    小李治看向尉迟敬德的双目中闪耀着求知若渴的光芒。

    房玄龄赞同,回忆“当年陛下还是秦王,对是否政变犹豫不决,置自己与微臣们的安危于不顾,当时臣与克明杜如诲可是连陛下召见都不敢奉。”

    尉迟敬德回忆起往昔,惆怅“臣当年甚至直接与陛下说准备逃身荒野草泽。”

    什么侍奉秦王,爱谁谁去

    长孙无忌“ ”

    有点不喜欢这个小外甥,但

    未来之事就少计较点吧。

    长孙无忌幽幽“当年吾也如此说。”

    李治的小脑袋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但片刻,熟读史书的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关于贞观政变的记载中确实写了他舅舅曾经的话。

    长孙无忌也不藏私,直接说了“当年敬德等人之言秦王殿下弃之不理,无忌便与殿下说吾也会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

    君视臣命如草芥,臣视君如枯枝烂叶,无外乎如此。

    李世民“ ”

    虽然知道很丢脸,但李世民不得不对李治点头“当年祸机垂发,但朕犹豫不决,晏然不以为忧,辅佐之臣立刻散去。”

    “不假。”

    那是一段,现在想起来也想哭的岁月。

    母逝父嫌,兄弟相残,臣子背离。

    还好,有个长孙氏常伴左右,而当他做出正确的抉择后,臣子们也不顾危险,追随于他。

    听到老父亲也曾有这种不光荣的时刻,小李治终于扛不住哭了出声,嗷嗷地冲过去抱着李世民就是一个痛哭流涕“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当改”

    本来只是过来凑热闹的他最后竟被批的最厉害李治委屈,李治准备多改改。

    李世民哭笑不得,抚着幼子的后背,也知道这孩子的委屈。

    “此乃未来之事,谁也不知是否真实发生,谁也不知未来到底如何,治儿没错。”

    李治更委屈了,但是他还是被批了

    不过小李治却知道父皇的这话水分很大,因为就连童稚都知道仙幕讲的都是他们能够合理推衍出来的东西,这些就是未来。

    李世民摸着小儿子的头。

    “亡羊补牢尤未晚。”

    声音很小,像是对自己说,也像是对小儿说。

    仁孝之主,并非贤明之主,君主弱势,臣子强势,才只能卖弄权术。

    这三个孩子的性子,还能补,还能补。

    当然,很多时候枕边人解决了,臣子们的问题又会来。

    比如上元二年李治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武皇让她摄政,却因宰相不允而停议。

    武皇得知后便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形成一大波独属于她的北门学士势力。

    武则天,古来君主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武皇乃真千古未有之忍人。

    武则天绝不是一个善茬,能人,能忍,心又狠。

    “她要是善茬,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她要是善茬,从太宗逝世后,就已香消玉殒感业寺了。”

    这是所有人的唯一的想法。

    从前面这样听下来,他们只觉得这人真的拥有一流的权谋与文治。

    李世民“从锋芒毕露,说出狮子骢肥壮任性无人能驯,当逐步以铁鞭击之,铁棍敲首,匕首割喉驯服时,就当知晓这人就不是什么好惹之人「1」。”

    思想之无畏、智谋之敏俐、心性之顽强、胆识之过人、手段之狠辣,不用细究,也知非凡。

    长孙皇后现在无比欣赏这个女子。

    长孙皇后“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而直自帝自王,其智过人。还知人善任,权不下移,堪称女中英主。”

    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长孙皇后心中激荡。

    很想

    如果她生活在周皇的时代,就可以欣赏这人的风采了。

    我们无从知晓十四岁入太宗宫中的武皇陛下,为何蛰伏十二年的五品才人之位无所寸进,毕竟这是历史没有记载的部分。

    但我们能知晓,当她从感业寺出来那一刻开始,她在历史上出现的形象就是一个会忍的能人。

    一个把个人权位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强人。

    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对她攫取最高权位稍有妨碍的人,一概以无差别的狠辣手段处理。

    嗯是的,武皇很狠。

    狠起来连亲生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孙子孙女的性命都能置之于不顾。

    更别提被冤杀的李唐宗室、朝廷大臣,在她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了。

    在场的众人“”他们眉头紧锁,直视仙幕上那些话。

    “此人竟然如此心狠”

    他们还以为这人某种程度上算是有仁,没想到是把亲生儿子、女儿、儿媳、女婿、孙子孙女都灭了一遍

    比他们陛下还狠

    不愧是被仙幕评为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的人。

    李世民倒是接受良好,虽不忍心自己没见着影子的孙儿、曾孙可能遭受不测,但同为帝王 能理解。

    在这个时代,亡国昏君也罢,千古明君也罢,谁手中没有几滴亲缘的心头血。

    伴随权力斗争的,历来都是腥风血雨。

    胡亥的自断宗室断子绝孙,汉武帝的自绝三代,还有他

    亲如手足的同胞兄弟不也血刃了吗

    在皇帝竞争上岗的这条赛道上,不择手段才能上位的狠辣之辈比比皆是,端看有没有能留而已。

    这人在男尊女卑之地以女子之身成长成临朝称帝的唯一女皇帝,难。

    用小人夺权,用君子治国,并且还能做到最后的收天下民心,创下不逊于华夏历史大半皇帝的功绩,更难。

    此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狠点,又如何

    非凡人成就非凡事,用非常手段,打破正常运行的男权社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狠点,不如何。

    复杂的人性,即使是他,也无法做成完美无缺的皇帝。

    大部分人的受益,总会有些无辜之被牺牲。

    此刻,李世民很淡定,并且能感同身受。

    不过从唯物主义史观出发看待武则天,大多数人都得肯定她对客观历史的推动作用。

    但在很多人看来武则天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听了满脑袋周皇多厉害的众人脑子还没从周皇的优秀当中脱离出来,听到仙幕这话人都还懵懵的。

    “文治如此优秀,武功还是合格的帝王还有不足之处”

    不需要特别强调,他们心目中这个人就是帝王。

    他们把仙幕之前的话囫囵再想一遍。

    李世民“难道这人的毛病就是心太狠”

    其他人觉得很有可能,他们一开始不就说了,这人和李家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表现得少了一丝仁。

    不过在后续的观察当中,好像也不是,文治吏治能成功的帝王,少不了仁。

    所以缺点是太狠还是实际上有贤臣阻止周皇登基,然后一下子就被砍了

    普通人看待事物的目光,会着眼于用普通人的情感角度去看,即使这人是历史人物。

    所以在很多普通人看来,他们认为武皇作为妃嫔、妻子、母亲、祖母,无疑是不合格的。

    狐媚之辈、不贞、不忠、不孝、不仁、、残暴且疑神疑鬼。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狐媚偏能惑主。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1」

    武则天身为太后当守贞洁,晚年耽于享乐,养起面首,种种秽行,不可胜言。

    牝鸡司晨,不如在家相夫教子。

    这些是他们贴在武皇身上的标签。

    本以为这些人会说出什么高大上话的李世民“ ”

    本以为缺点会是什么文治武功不合格的臣子“ ”

    本来对周皇就有亿点点好感长孙皇后“”

    哪个傻缺说了这种话

    长孙皇后冷脸,终于发声道“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周皇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怎就深怪”

    都做了皇帝了还要求贞洁她们唐朝寡妇都可以再嫁更何况是太

    呃,太后貌似不行,不过皇帝可以她肯定

    李世民惊诧地看向长孙皇后,他家媳妇儿竟然生气了

    活久见。

    长孙皇后横了李世民一眼,她自然会生气,为这女子千幸万苦成就帝业,但后世的之人只看到她牝鸡司晨,当守贞洁。

    不见周皇才智胆识治国大能,尽关心这无关紧要的贞顺节义。

    长孙皇后从不认为女子就应该完全遵从三从四德中的妇道,在她看来,女子若有才智胆识治国大能,怎能困于一地

    长孙皇后“呵。”

    李世民自然支持媳妇儿的想法,毕竟这也是他的想法,一时间,李世民只觉得天凉了,女官可以立起来了。

    嗯,他绝对不承认是觉得三个嫡子好像有点蠢,想看看嫡女是否为可造之材。

    反正只要是与皇后生养的崽就都有机会

    他们认为武则天乃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三流的军事。

    国家频岁出师,所费滋广,百姓虚弊。费用入不敷出,有损无益,怨旷亦多。

    西戍疏勒等四镇,极为凋弊,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武则天登基后时时紧绷,女皇登基乃首例,异姓女皇登基更是难以想象,更别说她是以权谋为根基登基的异姓女皇。

    所以武则天的权力危机感极其重。

    她对内得防备李唐宗室和旧朝故臣的复仇,对外,突厥和吐蕃趁着李唐权利交接,再次骚操作频频。外邦的兔崽子们也不消停。

    那时,均田制逐渐瓦解,府兵制逐渐消亡。内忧糟心,权力斗争火热,程务挺、王方翼等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接连遭遇不测。

    对外战争是什么对外战争直接瘫痪,频频失利。

    安北、安西全部被弃。

    武将们第一时间手痒。

    程咬金咬牙,只觉得突厥与吐蕃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道“贞观元年陛下权利交替之时也是突厥寇边,欲趁中原权利交替之时分一杯羹。”

    最讨厌的是,还真被他占到便宜了。

    武将们自然都想到了这个,并且对武周前期发生的这些事情表示理解。

    就是理解还是挡不住惋惜。

    “可惜了当年幸苦打下的安北和安西。”

    “当年基建不绝,在此投入的金银也是极多。

    “最可怜的当属当地百姓,环境凋弊,生活水深火热,还得忍受外邦侵袭。”

    虽理解这是权利交替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还是恨不得穿进里头的周朝替她打战。

    万岁通元年,契丹寇陷冀州,攻陷营州;唐军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圣历初,突厥率众入寇妫、檀等州,攻陷定州,攻陷赵州,掠赵、定两州男女万余人,所至残害,杀刺史官员,焚烧百姓庐舍,不可胜纪。「1」

    武攸宜、王孝杰等人在这几年的讨伐可谓是无任何成绩,均大败而归。

    边境战况告急,危机四伏,太宗高宗时期所拥有的对外碾压式打击不再。

    仙幕短短的几句话,在场的臣子们就看懂了整个周朝的军事水平军事向内收缩,对外战争失利较多。

    “难怪创武举。”武将们的眉头皱得死紧。

    尉迟敬德看得也是心急“这些将领和吃干饭的一样,没一个能打的。”

    房玄龄上前就是一个敲头,“怎能如此说,不知全貌不作评价,怎能把祸全部放在将领头上。”

    粮草如何,兵力如何皆未知晓,说这些徒增烦恼。

    尉迟敬德所言可不仅仅是他一人的想法,而是多数武将们的想法。

    看着就很气人

    不过,作为一位有抱负有能力的皇帝,武则天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在称帝数年建立绝对权威,掌握绝对权力之后,那些曾经欺辱过她的外邦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不会放过。

    积极收复失地进行时。

    仙幕这话就像是速效救心丸一样给予在场的臣子们一剂强心。

    不顾皇帝就在身边,直接喊着让他们打起来了。

    李世民自然不会介怀,因为他也想喊。

    他祖宗的,安西、安北丢失也就算了,突厥和契丹这两个狗玩意儿竟然寇陷冀、营、妫、檀、定、赵六洲,更别提仙幕没有提到的其他洲县了。

    有志气,干翻它

    686年丢安西四镇,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694年唐军攻破连年侵犯唐朝边境的突厥,破吐蕃勃论赞刃三万余人;695年王孝杰出兵攻打后突厥十月,其中的默啜遣使归降武周;696年用郭元振离间计,使吐蕃君臣互相猜忌,其中赞婆举部来降 ;700年唐军攻破突厥十六座城池,唐军六战皆捷;701年吐蕃与后突厥联合进犯凉州,郭元振调集秦中大将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吐蕃不战而降,屈膝请和,献马、黄金、牛羊不可胜数。「1」

    从高宗时期到武周执政前期丢失的大唐疆域已收复大部分,让那个高宗时就堵塞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从此藩镇肃清。

    大唐恢复国力,蓄势待发。

    此刻,掌声雷动。

    “就得这样子”

    “大唐的皇帝就应该有大唐皇帝的霸气”

    这一刻,没人不觉得周皇是外人。

    这一刻他们为这个大唐有这个周皇而骄傲。

    只要能够干过外邦,给予百姓们安居乐业,都是好皇帝

    “虽然军事没有陛下强大,但丢失土地非她意,乃前期对外扩张过速必然带来的水土不服。乃中原王朝权利交替外邦的野心不死,乃异姓女皇登基的权利不稳。不过咱喜欢她后期收复国土之姿态”

    程咬金嫌弃地看了一眼对方,“这怎能和陛下相比较,咱们陛下的武功可是千古难寻,此人的军事水平放在历史已经算是很好。”

    他们的陛下,可是仙幕盖章认定的杰克苏、六边形战士,怎能相比较这不是欺负人嘛

    想了一下,程咬金修改,“算是非常不错,给这些皇帝军事成就排名能排行前列了”

    李世民笑得开怀,虽然此人不是他李家的后代,也不是挂着唐君的名号,但他也如同臣子们一样为此人感到骄傲开心。

    “胜败乃兵家常事,周朝前期丢失部分本就是边境争议之地,中原文明核心地界从未被威胁,已是极好。后期后来居上,能收复周边不羁外邦,可见其军事才能不下于历朝贤能之君。”

    一时之间,在场的大多数君臣眼中喜爱值爆棚,都是对这个周皇的欣赏。

    在荆州府的小武则天更是激动得直接在榻上打滚,实在是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前面的吏治让她心生绝对好感,但后面的军事收复国土部分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

    就喜欢看这种打击外邦,收复国土的部分

    等小女孩平静下来,她眼眶竟然有点儿微红。

    她理解这人的不容易。

    作为千古唯一的女皇帝,前期自然无法全力对外征服。

    武姓入主李唐,形同篡位。

    前期她得把精力放在提稳定异姓女皇上位的正统性,维护武周政权的稳定性上面。

    还有那些复杂的世家大族。

    小武则天异彩连连,小声呢喃“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你长成了我意料之外的大人。

    “你比我想象中的优秀。”

    石破惊天,你长成了千古以来的标杆性人物。

    小武则天她知晓未来的路可能会走得比已知的未来更难,但她不惧。

    因为她要比已知的她更强大

    那 武则天的一切真就那么完美吗

    其实吧,武则天一直以来被诟病的最为强烈的并不是她的私德,也不是她的军事实力,而是吏治。

    开怀的诸人现在表演一个呆滞定型。

    “仙幕方才不是已经介绍过吏治了,那吏治水平甚至可以和我们贞观一朝比肩了,怎就被诟病了”

    李世民连带着臣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而此刻荆州开怀的小武则天脸唰的一下子就白了。

    小家伙紧张地拽紧怀中的枕头。

    有种不好的预感。

    很强烈。

    是的,吏治,前面我们可以看出,武则天的吏治水平是预备预与李世民比肩的,甚至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新出很多新型人才招商方式的。

    那为何武则天的吏治才是被千年来诟病得最为严重的呢

    此刻,殿中的每一个人呼吸急促,想破脑子也想不出为什么原先表现得那么美好的吏治还会有被诟病的地方。

    是仙幕的标准太高还是

    这其中有他们不知道的情况。

    李世民紧张得手指蜷缩,他重视吏治,自然知晓吏治的重要性。

    吏治不佳则国不宁,百姓生活崩溃。

    他原以为这人的治下除了军事一片祥和安乐

    因为

    武则天奉行酷吏政治。

    整顿吏治、严惩贪污是好事;设置铜匦,鼓励群臣上书言事是好事;广开言路,下情上达的好事。

    但

    滥用酷吏,冤杀者众多。

    就不是好事。

    酷吏政治,是为唯一一个武则天被抨击,但是武则天迷们难以说出反驳理由的抨击点。

    “酷吏”众人心中一跳,多么熟悉的名字啊,熟悉到没有一个臣子敢相信,这玩意儿竟然会出现在他们唐朝。

    “这不是就是汉武帝后期使用的玩意儿吗”

    有记性好的人反应过来了。

    他们想起了汉武帝一朝备受后世嫌弃的酷吏政治。

    人人皆如惊弓之鸟,人人命如草芥。

    那是由上至下的官、民不聊生。

    “不会吧不会吧”

    在场的许多臣子一时之间如同火烧屁股一样紧张。

    “难道她也想汉武帝一样提拔酷吏以压权臣和反臣”

    众人双目圆瞪,力求不放过仙幕上的一字一句。

    李世民突然想到仙幕前面说的被杀的李唐宗室。

    如果只是普通的吏治环境,李唐宗室绝对不会被残害,但若是酷吏政治

    李世民呼吸紧促,身为另类前朝,李家宗室

    危矣。

    以告密制开始凡属告密之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泼皮无赖、农夫樵人,告密者国家供给驿站车马和五品高官的餐饮费,武皇皆亲自接见,臣下不得私自审讯。「1」

    武皇很大气,所告之事若属实则破格升官,若妄言妄也不问责

    别具一格的纳谏方式,和汉武帝的告缗制度效果有得一拼。

    于是此举一出轰动全国,四方告密者蜂起。

    告密制所衍生出来的酷吏政治能够最大程度的排除异己,打击旧门阀士族,彻底打破李世民也无法脱困的关陇贵族垄断的百余年朝政。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打击不赞同异姓女皇登基的朝臣。

    酷吏政治,稳定了这个千古唯一一例的异姓女皇登基的统治。

    但最为可怕的就是这些酷吏。

    无本买卖最吸引的不是贤才,而是心怀鬼胎的小人。

    生性残忍的周兴、朱南山、来俊臣等20位小人蜂拥入京,接连告密,掌管制狱,成为武周一朝最为残暴的酷吏。

    历史评价这段历史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1」

    武皇统治的十几年时间,酷吏和他们培养出来的徒子徒孙散布于大唐各地,他们用鼠目觊觎着大唐角角落落上的人与事物,对大唐进行着360度无死角的恐怖统治。

    无论百姓有罪或无罪,无论宰相和臣子才能是否突出,无论将军知不知名,是否为国家不可动摇之军神。

    还有李渊与李世民合起来的三四十多个儿女,以及皇子皇女身后的百子千孙。

    数以千万计的大唐子民陷入地狱。

    罗织之狱,天下涂炭。

    那是一个就连后妃公卿交臂就戮的时代。

    那是一个人命不如草芥的时代。

    一个陷入恐怖统治的时代。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