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3章 第 163 章
    打发走了秦知, 新元商社又迎来了新的访客。

    这次来的是王春岚一家。王家人跟随新元商社的货船成功撤离了海西州,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苦头,但总算全须全尾地回到了大雍。

    看到在码头上翘首企盼的女儿, 王老头眼圈一红,忍不住老泪纵横。

    不容易, 太不容易了

    王老头抹眼泪。

    在马拉维拉港的时候, 他都以为自己这条老命就要搭在牢中,再也没机会见女儿一面

    想起几个月前儿子带回来的讯息, 岚丫头让他们回大雍看看。当时他要不那么固执就好了, 至少一家人能安安稳稳度过最危险的那段时日, 也用不着在大狱里遭那么多罪

    老头悔不当初, 可当他安稳地坐在货船上,远眺硝烟四起的马拉维拉港, 看到从城中逃出来的居民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他又觉得自家能得东家的搭救格外幸运。

    听说东家是个英俊的年轻人,一开始王老头难免想得多了些, 以为这是自家闺女在东海郡的相好。

    可真见到了高文渊本人, 王老头马上死了之前的念头。毕竟他家闺女虽然称得上一句“清秀”, 但距离“美艳”、“漂亮”这样的字眼还有很大的距离。高东家英俊高大, 家资丰厚又自己有本事, 怎么看都不是他闺女能配得起的。

    救命之恩,那就只能结草衔环以报答了。

    “不用,我们商社不买人”

    金弼一脸尴尬地跟王老头解释。

    “我们是正经经营的商社,不搞人牙子那一套,签卖身契那都是前朝的旧俗了,现在可不兴这个了。”

    “噢这样。”

    王老头也有点尴尬。

    他自诩在海外见多识广,可对于故土的印象还都停留在家中长辈的描述中。

    王家几代以前就渡海去了马拉维拉城, 保留的也都是业朝的旧俗。原本以为大雍还是百年前的模样,谁知在青州一下船,他就被这不下于马拉维拉港一样的热闹场面震慑,差点在女儿面前丢了大脸。

    知道家人过来,王春岚已经提前租好了房子,位置虽然不算最繁华,但胜在安静宽敞,容纳一家子人足够用。

    看到房子的时候,王春平的妻子瞪大了眼睛。

    “玛丽,这都是你挣下的”

    王春岚不好意思地摇头。

    “不算挣下,是赁的房。我在青州报馆找了份工作,最近过来青州的海西商人不少,他们的太太很喜欢大雍的织物和刺绣,布庄会需要临时的翻译,我平时也做些短工。”

    “还有啊嫂嫂,大雍这里不兴叫洋名,你叫我春岚就行。”

    “噢,好嘞。”

    王嫂子应了一声,喜滋滋道。

    “我的本名叫薛玉桂,我也让人叫我玉桂。”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不错珠地盯着周围的街路,只觉这青州城安逸祥和,与战火连天的马拉维拉港简直两个世界。

    而且这里的人长得和他们差不多,走在人群中也不会被异样的视线注视,这让经历过外城清洗的薛玉桂格外安心。

    然而更让她惊讶的,是城里竟然有不少妇人都外出务

    她以前以为只有像小姑子这样留过洋的女人才有机会出门工作,做的也都是给西洋人翻译这样的活计。

    没想到这青州城中,一大早竟然就有不少妇人形色匆匆地出门。薛玉桂好奇地打听了一下,发现竟然都是早期赶着上工的,做的活计还都五花八门,说的半点都不当回事。

    “东头的大娘子是在器皿坊,西边第二家的两个闺女都在罐头作坊,最厉害的还是咱们隔壁的儿媳妇,据说人家进了制药场,一个月回来一次,赚的可多啦”

    在青州呆久了,薛玉桂很快适应了青州人的思维模式,也不觉得女人出去干活赚钱有什么不好了。

    以前在马拉维拉港,移民们遵循的都是前朝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夫人大都深居简出,社交也仅限于自己的圈子里,轻易不让庶民看到自己的模样。

    现在回到大雍,看久了城中妇人英姿飒爽的模样,薛玉桂觉得十分羡慕。她也想像小姑子那样自己赚钱养家,不用手朝上跟男人要钱,说话都比别人硬气。

    何况王家现在的境况也不景气,积累的家财都留在了马拉维拉城,一家人能出来就算天之大幸,家计暂时全靠王春岚一个人支撑。

    “哪有让小姑子养家的道理”

    薛玉桂跟王春平念叨。

    “人家自己赚的将来都要带走的,女人家攒点私房可不容易,咱们都有手有脚的,不能靠个小娘子养”

    她说这话除了替王春岚打抱不平,其实也有试探丈夫的意思。

    她也读过女子学校,她也会说海西话,她也想出去干点活计。

    哪怕她不能像小姑子那样找个报馆,在布庄或者码头干个临时的译文也行啊噢对了,她还会做点心她在女子学校的烹饪课是优等,也许她可以在城里开一个小店铺

    王春岚对嫂子的想法非常支持,还建议她去东海制药厂或者火药坊门前开食间,那边的坊工收入搞,出手也比别的地方阔绰。

    她是知道薛玉桂的手艺的,嫂子最擅长做各式糕点,西洋的传统的都很精通,说不定还真是一条能走的路。

    唯一的障碍反而是家里的男人。

    王老头一向是有点固执的,之前守着前朝的规矩不撒手,在家中也讲究纲常伦德那一套。

    她丈夫王春平受老头影响,想法和亲爹差不多。这爷俩之前是想着要报恩,早就做好了卖身给东家的准备,也不出去找活计赚取家用,一家子全靠小姑子王春岚支撑,时间久了;两个男人都有点抹不开脸。

    “嗐,你再等等,听说东家很快就要回来了,咱们总不能不讲恩义。”

    “谁说我不讲恩义”

    成亲以来,薛玉桂第一次跟丈夫呛声。

    “东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当然没有二话,但在此之前,咱总得把生计支撑起来,不能靠着东家过活,哪就不叫报恩,叫东家养活”

    “我都想好了,我跟春岚借点本钱先出一个小摊子在制药场门口。那边的人吃住都在里面,但休沐日可以出来。我就等着休沐日过去摆摊,赚点嚼用也能减轻家里负担。”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蓦地放软声音。

    “家里两个娃娃呢,爹的身体才好一点,正是需要补用的时候。咱们是长房,总不能让小姑子养家吧。”

    她这样说,王春平就不吭气了。

    其实他心里也不是没想法的,身为长兄自然要支应门庭,负担一家子人的吃饭问题。

    妹子虽然不说,可手朝上跟人要钱的滋味哪里是个爷们受得了的,他早就想出去找份活计了。

    可是偏偏,老爹咬死了要卖身报恩,一心一意等着东家安置,他做人儿子的劝不住也不敢劝。

    他只能靠着典当度日,可原就是从海西洲逃难回来的,回来值钱还被关进了大牢,身上值钱的东西也没剩多少,现在妻子说要去摆摊,他拿不出银钱也没底气阻止。

    半晌,王春平叹了口气。

    “那你小心些,置办材料的粗活我来做,咱们别让爹知道。”

    到底还是松了口。

    于是夫妻俩的小点心摊子便这样悄悄经营了起来。

    一开始也没敢多做,只挑了薛玉桂最拿手的几样试水,谁料反响十分热烈

    就像王春岚说的那样,东海制药场的场工们都很有花钱的,尤其在场内吃住,日常花销都省了下来,一旦出门就很想大肆采买。

    制药厂门前的街路两侧都开了店铺,俨然媲美阳坡老街,各色商品琳琅满目。

    王家兄嫂的点心摊子原本摆在不起眼的地方,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生意上门。可巧就巧在前一天是发薪日,场工手中格外宽裕,休沐日出门回家的人也格外多。有人从街头逛到街尾,见那里有家新开张的点心摊子,便好奇地围过来打听。

    “这是什么点心啊闻着怪香甜的”

    “是甜的还是咸的我爷奶的牙口不好,我想买些软点给他们带回去。”

    西洋点心的风格十分鲜明,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人买了一块试吃,结果惊为天人。加之这些点心的模样十分新奇,很快就被制药厂的场工们抢购一空,还有不少没买到的主顾,连连询问薛玉桂什么时候再来,他们下次一定要多买些。

    “下个休沐日也来,还是在这颗榕树下头出摊”

    薛玉桂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在马拉维拉港做富太太的时候,这些银钱连买件蓬蓬裙都不够,却是她辛苦了一天一夜赚来的血汗钱,拿在手里格外踏实

    她都想好了,留出一周的嚼用,剩下来的都投进去买材料。下个休沐日,她一定能卖出比今日更多的点心,把摊子一点点做大,还掉饥荒再买个店铺扩大经营。

    她薛玉桂,要做东街第一家西洋点心铺子,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