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溘然长逝, 天幕外的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唏嘘,然而还未等他们来得及讨论,天上的景色如风云骤变, 原本属于江南的景致尽数被取代。
明意的声音在天幕中响起。
这一年是南宋绍兴十年,这一年, 抗金名将岳飞挥师北伐,接连收复郑州、洛阳,而后拿下朱仙镇,金军闻岳家军至无不闻风丧胆, 北地的百姓箪食壶浆奔走相告,皆在盼望岳家军一举收复失地,结束金人统治下暗无天日的生活。
天幕上, 在听闻岳家军屡次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后,北地的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这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许多百姓眼含热泪, 面上却挂着久违的笑容,非亲历者,无法体会他们这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狂喜。
不少青壮年为了响应岳家军北伐,纷纷加入了当地的义军,如此一来, 岳家军与民间力量里呼外应、前后夹击,一时之间, 抗金的力量呈现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
这一年, 岳飞以五百骑兵大破十万金兵,完颜兀术弃城遁逃,北宋都城开封眼看就要被收回。
这一年, 远在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在秦桧的挑拨下,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催岳飞班师,随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定下死罪。
天幕上,接到消息的岳飞最初觉得荒唐到不可置信,待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最愤慨的不是自己要枉死,而是整个岳家军的拼死战绩都将化为泡影。
“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已逝,军中将士、北地百姓皆哭声如雷,直言抗金无望。
南宋复国的希望在短短两年之内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跌宕,像一束流星,随着岳飞被冤死而逐渐销声匿迹。当气壮山河的岳家军失去了天才将领,主和派粉墨登场,一时之间再次占据了朝堂上风。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鲁大地,济南幸府,辛赞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孙儿。
这是辛赞在金朝为官的第十个年头,亦是他忍辱负重忍气吞声的第十个年头。当初靖康之难,他因为家中人口众多来不及南渡,为了保全府中上下的性命只好屈辱地成为金朝的官员。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有朝一日王师北上,破碎的金瓯能回归完整。
他把自己的一腔夙愿寄托到了这个刚出生的孙儿身上。
这个小儿哭声震天,体格强健,背部骨骼状若青牛,辛赞想到历史上骁勇善战的名将霍去病,他期待自己的孙儿有朝一日也能金戈铁马收复故土,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故而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弃疾”。
“去病”、“弃疾”,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辛赞对这个孙子的重视了。辛弃疾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辛弃疾可以说是他祖父亲手抚养长大的。辛赞骨子里带着复国的志向,在教育辛弃疾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书,是以辛弃疾从小便文武兼修,小小年纪便学了一身卓绝的武艺和剑术。
天幕外,看到此处的士大夫都有些意外,修习剑术乃侠客之举,如今的上流人家都认为武学粗鲁,他们还从未见过哪家的孩子从小这么教育的,不过天幕上说国快亡了,他们是不是从明天开始也让子弟们学个武以备不时之需
于苏宅端坐的李格非还未从女儿悲惨的遭遇中缓过神来,便又看到了山河破碎的惨状,一连串的冲击让他太阳穴跳个不停,谁说预知未来是好事差点愁死知情人。
苏轼的关注点还停留在岳飞被处死这件事上,还未发表意见,便听闻宫中太后急诏。苏轼摆摆手招呼学生一起去,路上一边走还不忘嘀咕怎会有君主冤死替自己打仗的将领呢脑袋被驴踢了
天幕上,辛府后院。
一少年手持银剑利落挥出,而后果断劈落、横扫,一系列招式似行云流水,个回旋下来,如风的剑气震起了院内的落叶,于低空飘摇起伏。
“好剑法”辛赞在院中立了片刻,并未打断孙子每日的晨练。
“祖父。”辛弃疾抱剑而立,板正的身姿如庭下青松。
祖孙都是性格直率之人,彼此之间说话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辛赞直接挑明了自己的来意“乡举之后,论理当去燕京考试,燕京乃金人心腹之地,你当真决定要去”
少年辛弃疾双目炯炯,语气坚定“此去燕京,并不为考取功名,孙儿想借着此次机会勘察燕京的地势和金人的军事情况,以便为而后抗金做准备。”
天幕中的辛赞哈哈大笑,并不觉得孙子小小年纪有如此想法过于危险,反而亲切地拍着孙儿还显青涩的肩膀嘱咐道“好小子那你定要多加小心,祖父在家等你的好消息”
明意适时插了一嘴补充一下,这一年的辛弃疾十四岁,因为他从小关注军事理论,此次去燕京勘察敌军情况记下了自己的许多见解,在二十五岁那年结合自己几次燕京之行,辛弃疾写了著名的军事论著美芹十论,虽然赵构有眼无珠不喜欢他这本论著,后人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将“美芹”作为了爱国忧民、感伤山河破碎的代名词。
123又到了熟悉的环节,你的十四岁我的十四岁好像不一样
喵呜霍去病十八岁封侯,老辛你加油
丐帮帮主楼上,赵构那蠢东西又不是汉武帝,老辛再怎么加油也不会封侯的
天幕外,高太后替自己捏了一把汗造孽啊,这是作了多大孽才会被后人骂成这样,如今天幕把这些事吐露出来,她一介妇人,真的能改变大宋的命运吗
天幕上,少年辛弃疾一路北上,亲自目睹了被金人占领的大好山河。
听祖父说,开封汴京原本是这世上最富贵繁盛的去处,可他如今来看,传说中的烟柳画桥市井烟火全部不复存在,金军南下不过二十余载,开封府已经是一派荒芜,触目所及断壁颓垣,让人心生凄凉。
然而最刺痛他的是那些来不及南渡的老百姓。
金人简直是在像对待牲畜一般对待大宋的遗民沿路的百姓大多衣不蔽体,终日承受着饥寒交迫的折磨,稍有逃跑意图,又会被捉回来一通毒打。
辛弃疾暗中攥紧了拳头,总有一天,他要亲手结束这一切
天幕外,汴京城的百姓们傻眼了,如果他们没看错的话,天上的那些破败屋宇是自己家没错吧那照这么算来,那些跪在地上乞食的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还能忍
自靖康之难以后,北方的民众发现南宋朝廷指望不上,便陆陆续续组织了民间的起义军用来抵抗金人的侵略。辛赞在辛弃疾二十一岁这一年去世,临死也未曾看到山河一统,这一遗憾深深刺激到了辛弃疾,在祖父死后,辛弃疾率领两千人组建义军,正式举起了抗金的大旗。
天幕上,青年辛弃疾登上高台振臂高呼,言语之间慷慨激昂,在场的听众纷纷云集响应,立志要追随他杀敌报国。
初出茅庐的辛弃疾率领两千义士加入到了耿京麾下,耿京的起义军在当时颇有威慑力,然而作为一军统帅,耿京却十分欣赏偏爱这个名叫辛弃疾的后辈,当即任命他为掌书令,负责掌管印信。
然而这差事还未做上几天辛弃疾便被好友狠狠背刺,一名叫义端的和尚仗着和辛弃疾交好偷走了印信,耿京大怒,要将辛弃疾按军法处置。
“给我三日,若不能将印信追回,提头来见”
说罢,辛弃疾走出营帐,利落地翻身上马,在众人的视线中打马追了出去。
月黑风高,灯火如豆,烈烈西风在地上卷起尘埃又抛下,四野一派寂静。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番宁静。
只见不远处有一人单枪匹马提剑奔来,身上的黑袍与夜色融为一体,坐下的银鞍却露着清冷的寒光。
飒沓的剑法如同流星洒落,义端几乎还未来得及反应,整个人已经便被辛弃疾生擒在手。
“辛兄别杀我别杀我我知道你的原形,你是大青牛转化来的是不是饶我一命,而后定当为你做牛做马”
“你倒会编。”辛弃疾冷笑一声,从义端身上搜出印信,干脆利落地斩下了他的首级,又提着一颗血淋淋的头打马往营帐的方向赶去。
正是因为这次千里追印章,耿京越发觉得辛弃疾英勇过人,是以当耿京的义军想要和南方朝廷取得联络时,首先便选了辛弃疾做使者。
123还联络啥啊,直接反了赵家的江山做皇帝不比啥都强
喵呜楼上巧了不是,赵家皇帝也是这么揣度起义军的。
天幕外,刚赶到皇宫的苏轼差点被这天幕上的两条评论吓得绊倒。
坐在高太后旁的宋哲宗小脸迷茫,看向祖母“皇祖母,这天幕怎知晓赵家皇帝在想啥的,他们真的会推翻赵家的江山吗”,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