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百五十七章 杀抵君士但丁堡
    承顺四十二年五月十七日,奥斯曼帝国达达尼尔海峡,十多艘大楚帝国海军云集在这个狭小的海峡内。

    这支地中海舰队里坐镇中央的乃是大同级巡洋舰常州号,前头还有护卫舰来安号,宜兴号。

    不过打头的并不是这三艘大吨位的战舰,而是两艘三十四型浅水炮舰,地甲四号,地甲五号。

    这两艘标准排水量三百八十吨,满载也不过四百多吨的浅水炮舰,看似个头小,远没有三艘远洋战舰那么庞大,但是却顶在了最前方。

    因为三十四型浅水炮舰是大楚帝国里少有的采取全面防护的战舰,防护力非常优秀,能够硬扛着敌人的滑膛炮岸防火力抵近炮击。

    之前大楚帝国海军在伏尔加河入海口的阿斯特拉罕战役里,就使用过三十四型浅水炮舰用来打击敌人的江防炮台,效果非常好。

    今天也一样,这两艘浅水炮舰硬扛着奥斯曼零星的岸防火力的反击,直接靠近到只有大约六七百米左右的距离,使用其一百毫米舰炮炮击恰纳卡莱的岸防火力。

    这个过程里,时不时还有奥斯曼人打出来的实心炮弹,乃至土制榴弹的炮弹落在这两艘浅水炮舰上或附近,但是却没有给这两艘浅水炮舰造成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但是大楚帝国海军浅水炮舰打出去的一百毫米炮弹,却是成片成片的摧毁着奥斯曼人的简陋防御工事,并大量杀伤他们的人员。

    随着两艘浅水炮舰压制了敌人火力,后头的三艘大吨位远洋战舰也开始进入河道中央,获得射界后对敌人进行炮击。

    一时间,大量的炮弹落入恰纳卡莱的防御工事上,其岸防炮台更是遭到了覆盖式的毁灭打击,奥斯曼人的岸防炮组成员大量伤亡,剩下的也逃命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海峡北岸的大楚帝国陆军的野战炮阵地上,也开始隔着海峡对恰纳卡莱进行炮击。

    此地海峡不过一两千米宽而已,陆军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乃至七十五毫米山炮都能够轻易的跨过海峡,对对面的奥斯曼人进行炮击。

    规模庞大而密集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六个多小时,楚军打出去的炮弹在热气球的引导下,几乎摧毁了每一个发现的军事目标。

    整个炮击范围除了奥斯曼人的前沿防御工事阵地外,还包括看似远离战场,隔着好几千米远的仓库,行政建筑,兵营等等。

    等到了下午时分,楚军的指挥官们通过十多个密切观察敌人动向的热气球反馈,得知前沿的敌人阵地都已经被摧毁,在这些地方也看不见活着的敌人之后,海军陆战队的一千多人才开始在南部开始登陆。

    不过为了避免登陆的时候阴沟里翻船,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还是很谨慎的选择了在恰纳卡莱南部大约五公里外的地方进行登陆,而不是直接跑到人家城市登陆。

    这万一对面奥斯曼人藏起来几门火炮,哪怕只是轻便的臼炮之类的,在楚军登陆的时候来上那么几发炮弹,就有可能造成一定数量的陆战队士兵伤亡。

    为了避免伤亡,海军方面自然不会瞎搞,反正也不着急,在远一点的地方先登陆上去,然后慢慢往北边打就是了。

    等到傍晚时分,海军陆战队一千多人,包括其携带的各种重型装备,包括自身所属的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两门步兵炮。

    还有一个临时抽调过来的一个炮兵连,配属了六门七十五毫米山炮,以及一个两百多骑规模的骑兵连都登陆完毕。

    由于已经到了傍晚时间,楚军也不打算冒着风险搞什么夜间攻击,而是就地巩固了登陆场范围之后就停止了继续前进。

    但是登陆部队没有在晚上发起进攻,不代表楚军会在今天晚上闲着,这一天晚上,海军工兵部队将会紧急根据当地原有一个小港口进行扩充,搭建出来一个可以临时停泊大型船只的港口出来。

    同时仆从军扶桑第十三师的两个营兵力也会在夜间进行登陆。

    为了攻占恰纳卡莱,不算战舰,楚军一共调集了三千多人的地面部队兵力,主力乃是海军陆战队的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一个骑兵连,此外还有扶桑第十三师的两个步兵营。

    而这些兵力在经过以个下午又一个晚上的登陆行动后,悉数登陆上岸。

    第二天一早,简单休整了一夜的海军陆战队开始向北发起进攻这种进攻没啥好说的,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乃是二十五型连发步枪,又配属了迫击炮和步兵炮,单纯该营本身的火力就非常强悍。

    同时还得到了一个七十五毫米炮兵营的支援。

    强大的火力,足以摧毁任何敢于正面抵抗的奥斯曼人军队。

    仅仅用了三四个小时,海军陆战队就把战线直接推进到了恰纳卡莱城,而城内的奥斯曼人守军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撑死了也就只剩下几百人残兵败将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接下来海军陆战队依旧没有进城去亲自搞清剿作战,而是让扶桑第十三师的两千兵力入城负责最后的清剿战斗。

    入城打巷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零散

    的战斗很容易导致伤亡,楚军正规军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亲自跑去打这种巷战,而是会让仆从军来承担巷战任务。

    之前的一系列欧洲作战里,正面攻防战结束之后的城区清剿作战,基本都是由仆从军所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楚军口中的巷战其实和后世人说的巷战也不太一样。

    一方面是当代土著国家的城市建筑都不咋地,绝大部分城区建筑都是木头建筑,石头建筑其实很少的,更别说什么钢筋水泥建筑了,没有良好的巷战地形基础。

    这意味着这些土著城市的建筑扛不住楚国人的炮火,土著守军想要打巷战的话,他们连藏身作为依托的坚固建筑其实都找不到多少。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占据主要因素的因素,那就是打巷战其实对通信,组织能力、军心士气乃至后勤补给能力等等要求都比较高,不是你想要打就能打的。

    战五渣军队打野战的时候几百人几千人聚集在一起,打起正面进攻之类的问题还不大,但是你敢让他们打巷战,你就要做好兵力一散出去,立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准备。

    就算士兵不跑路,但是当代的通信以及组织能力也不行,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指挥,让零散兵力进行相互的配合,最后的结果说好听是打巷战,说不好听就是分散出去,让他们各自为战。

    所以当代楚军口中所谓的巷战,和后世的巷战不是一个概念准确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战,更多的是清剿敌人的零散溃兵。

    当然,这种清剿作战也会遇上抵抗,大多是零星抵抗,极少数是有组织的抵抗,因为地形过于复杂而也会让己方出现一些伤亡,但是整体可控,伤亡数量不大。

    但是既然有仆从军可以当炮灰用,楚军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用正规军去打,能避免正规军的伤亡总归是好事。

    然而如果没有仆从军可用的时候,楚军也不会畏惧巷战,该用正规军打还是用正规军打,并且打起来比仆从军凶猛多了。

    之前的伏尔加河的两场战斗,即阿斯特拉罕战役以及察里津战役里,楚军因为没有仆从军一起作战,所以都是用正规军打一系列的战斗,包括巷战,甚至参战的还是楚军里最为精锐的甲等战备师呢。

    东欧方向的作战,之所以没有仆从军,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交通等因素,楚军在中亚方向虽然也有两个殖民地国家,即哈拉汗国、希瓦汗国。

    但是楚国人在这一方向的殖民政策,和在其他海外地区的殖民政策不太一样,因为临近中亚两河省本土,因此在这一地区里的殖民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掠夺,更多的还是不断的侵吞土地,持续移民,扩大控制区为主。

    多年后的今天,这两个殖民地国家实际上国土面积已经大幅度缩水,只剩下少量临近莫卧儿帝国,波斯王朝的一些土地还留存着。

    按照这么个局势继续发展下去,这两个殖民地国家迟早得完蛋,彻底成为大楚帝国的一部分。

    就和原时空俄罗斯人持续南下中亚,最终控制了这些地方一样。

    楚国人在这一地区里的扩张策略,其实和俄罗斯人的扩张策略差不多,并且还要更加激进一些。

    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楚国人也没有在上述两个殖民地国家里招募士兵组建仆从军存在着比较大的叛乱风险。

    而楚军也不可能大老远的从其他地方调集仆从军过来,再千辛万苦的运输几千公里送到东欧前线去。

    因为维持仆从军作战也需要大量的火车运力的,在西部铁路如今都还是单线铁路,在前线战争爆发后,运力非常紧张。

    在运力紧张的当下,楚军更倾向于把铁路运力都用于保障战斗力更加强悍的正规军,尤其是甲等战备师这种精锐部队上。

    以有限的火车运力得到更大的战斗能力。

    如此也就导致了楚军在东欧地区里作战,是没有仆从军协同作战的,作战任务都只能让正规军来承担。

    伤亡自然有,但是战斗力却是非常强悍,推进速度也更快。

    可以说有得有失。

    然而在欧洲地区作战,楚军却是有大量仆从军可以使用的。

    既有跨海运输调集来的印度军团三个师,还有扶桑军团一个师,此外楚军还在欧洲当地招募了数万仆从军正在训练,已经组建了欧洲第二十三师、二十四师、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一共五个师,其中大部分还在训练,已经成军的两个师,目前被派往了北非以及西非地区执勤。

    必要时候,楚军实际上还能够从欧洲地区里再抽调三个欧洲师参与奥斯曼地区的作战。

    只不过现在还没到那时候而已毕竟虽然已经打起来了,但是大楚帝国可没有对奥斯曼帝国进行正式宣战,也没有打算发动大规模战争直接灭掉奥斯曼帝国。

    对于楚军而言,目前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顶多只能算是一场军事冲突,只要奥斯曼人服软,放开黑海海峡的通行权,再把那些什么沿岸炮台都给撤销了,

    然后割让黑海北部的土地,那么大楚帝国方面也能见好就收。

    这也是为什么只派了大约万人兵力进攻黑海海峡,而不是一口气就调来好几万兵力过来的缘故。

    因此楚国人就没想着现在直接灭掉奥斯曼帝国。

    然而即便是只有万人规模的兵力,也是打的奥斯曼人节节败退,根本就挡不住楚国人在海峡方向的进攻。

    承顺四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大楚帝国仆从军之扶桑第十三师的两个步兵营分两个方向杀入了恰纳卡莱城,经过一天激战后,全歼了城内的残敌。

    有数百名奥斯曼人守军想要突围逃亡,但是刚出城没多久,就被外围的海军陆战队直接歼灭。

    如此也意味着,奥斯曼人重兵驻防在这里的接近五千多名守军全军覆灭,除了零星逃出去的些许兵力外,其他的不是战死就是当了战俘。

    此外驻防在恰纳卡莱的奥斯曼海军,也是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尝试反击,但是被楚军海军炮火击沉了十多艘船只后就逃回了马尔马拉海。

    奥斯曼人的风帆木制船只组成的海军舰队,在这一场战争里从头到尾就没有发挥出来海军应该有的作用。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实际上当代任何一个土著国家的海军在面对大楚帝国海军的时候,都是被单方面吊打的命运。

    这都和勇气或战术没啥关系,纯粹是战舰的差距太大。

    说得夸张一些,大楚帝国海军的大同级巡洋舰,直接摆在原地不动,让那些土著的风帆战舰来围攻,土著的风帆战舰都不可能对这种三千吨的庞大钢铁战舰造成什么实际威胁。

    大楚帝国当代的巡洋舰以及护卫舰,说是无防护战舰但是好歹也是采用钢铁建造的,船壳可都是钢板呢,抵挡远距离的土著滑膛炮炮击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嗯,实际上土著战舰上的前装滑膛炮也没办法在远距离上进行炮击。

    而近距离

    大楚帝国战舰上的火炮又不是摆设,哪能让伱慢吞吞的风帆木制战舰靠近两三百米的距离啊,你出现在一两千米外的距离,楚军战舰就会用舰炮进行炮击了,都不用打什么穿甲弹,直接用高爆榴弹就行。

    高爆榴弹对付这种风帆战舰效果很不错,只要命中了很容易就能够摧毁风帆战舰上的帆装,失去了帆装这些风帆战舰也就等于失去了动力,没有动力的战舰和死鱼也没啥区别。

    这也导致了大楚帝国海军和原时空诸国海军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大楚帝国海军的使用穿甲弹的情况极少,就算用,其攻击目标也不是土著的战舰,而是土著的海防炮台

    而且即便如此用的也很少,一般只有在敌人的岸防工事是属于那种堡垒式的炮台才会使用半穿甲弹,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炮台还是属于露天炮台包括楚军自己的一些岸防炮台也是露天炮台。

    这种时候直接使用高爆弹会更好一些。

    敌人的不同,也会直接导致军事装备乃至战术上的诸多不同。

    当代楚国人和土著打仗,其实和二十一世纪里美军打非洲小破国差不多,打起来都是横扫以至于楚军的高层将领和土著干架的时候,普遍追求低伤亡率。

    毕竟赢是肯定能赢的,在作战肯定能赢,而且是大赢特赢的基础上,如何体现一个楚军将领的指挥能力

    用更少的资源,更少的伤亡获得更大的胜利

    在楚军里当将军,带着部队杀伤一万土著军队不算本事,能在零伤亡的基础上杀伤一万土著,那才叫本事如果在零伤亡的基础上,使用的炮弹也不多,耗费的时间也短暂就完成战术任务,杀伤一万土著军队,那么就是当代楚军体系里的优秀将领了。

    如今在奥斯曼地区里作战的楚军,其这几个高级将领在作战指挥的时候,追求的也是这些东西。

    效果还算不错,作为主力的约五千名正规军,至今伤亡不过十多人而已,仆从军伤亡多一些,但是也就一百多人。

    但是他们的战果却是拿下了格克切岛以及周边其他几个岛屿,又拿下了加里波利半岛,夺取了海峡东岸的恰纳卡莱以及周边地区。

    击溃了总计至少三万人以上的奥斯曼守军,击毙其中至少八千余人,俘虏一万多人,伤敌无数。

    而拿下了恰纳卡莱后,楚军的地面部队在海军的掩护下,继续沿着达达尼尔海峡前进,横扫海峡两岸的奥斯曼城镇,摧毁沿岸所有的堡垒,炮台等军事目标。

    三天后,大楚帝国的地面部队就全面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两岸的城镇,堡垒等目标。

    这个时候,大楚帝国海军的地中海舰队,也就能够放心的进入马尔马拉海了。

    地中海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自然不是为了去旅游,更不是想着现在就通过黑海海峡的北段博斯普鲁斯海峡。

    而是准备前往君士但丁堡,让那些奥斯曼人好好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帝国霸权主义的坚船利炮,然后麻溜的签订楚国人给他们准备的丧权辱国条约。

    如果对方不识相,

    大楚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也不介意把君士但丁堡这座历史名城炸成废墟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