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一百四十天
    “本宫听说, 你府上年侧福晋的次兄升官了。”德妃见秀玉收了信,然后才道。

    听说德妃一个后宫妃嫔, 就算她身居妃位, 和前朝有关的事她要到何处去听说呢,所谓的听说,不过是胤祯的这封信里刚好提到了此事罢了。

    若是她没猜错, 胤祯会在信里提到这件事是在安德妃的心。

    他的第一场仗就败了,还是因为他的年轻气盛鲁莽冲动才败的, 这事德妃不可能不知道。

    就算皇帝不告诉德妃这事, 后宫里别的妃子们可不是吃素的, 她们自己不会说,伺候她们的宫女太监们却是可以说的。

    就算他们被抓住了,那也顶多就是被打上一顿板子, 毕竟他们说得都是事实,总不能因为他们说了实话就要被赶出宫去吧。

    年羹尧升官了, 这也就代表着皇帝还是时时刻刻关注着战场上的动向的。

    只要是立了功,年羹尧一个副将都能升官, 胤祯一个皇子,只要他能将功补过, 还愁皇帝没有封赏吗

    胤祯这么想,德妃却不是这么想的。

    她显然是不满意胤祯这个大将军王既非郡王也非亲王,空有个名头,所以才故意这么说的。

    她应该是觉得胤禛既然在他这十四弟带兵西征这件事情上出了力,那再出把力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年羹尧升官了这事秀玉是知道的。不光她知道,年氏也知道,且因着这事年氏终于是振作起来了。

    年羹尧能升迁,就仅凭他打了这一仗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德妃不可能不知道。

    她明明知道,还说了这样的话,不过是在试探胤禛的态度罢了。

    胤禛对此能有什么态度呢,他不在皇帝面前数落他这个弟弟就已经是看在他现在已经是大将军王的份上了。

    至于要他在皇帝面前为他这弟弟美言几句这种事,他肯定是不会做的。

    既然胤禛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作为他的福晋,她自然也是不能随意承诺什么的,不过是拿话搪塞过去罢了。

    不过她让德妃安心等待,这话也不算诓骗她,现在这种境况,皇帝是一定会对胤祯有所封赏的,不过是时间门早晚罢了。

    胤祯的封赏的确很快就下来了,他被封为了抚远大将军,和驻军一起留在了西宁。

    一场仗好打,怕的就是被打败了的散兵游勇又集结起来,他们也不跟军队硬碰硬,他们去袭扰当地的百姓。

    但凡是打起仗来,受苦的只能是百姓。这事胤祯没看见倒还罢了,现在这事情就发生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这叫他如何能忍呢

    别说皇帝没召他回去,就是皇帝真召他回去了,他怕是也要抗命的。

    秀玉听说胤祯成了抚远大将军,也不过是笑了笑罢了。

    这下德妃总不会再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让她进宫了吧。

    就是不知道德妃知道胤祯这官的确是升了,人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之后还高不高兴得起来了。秀玉坏心眼的想着。

    胤祯有了封赏,他的兄弟们自然也是不能落下的。

    他们虽然没有军功,差事也还是要由有的。

    七阿哥得了正黄旗,十阿哥得了正白旗,十二阿哥得了正蓝旗满蒙汉三旗事务的分理之权,如此,那些眼红胤祯的人也顾不上眼红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是这火真的烧到了他们身上,那就不好了不是。

    胤祯之前留在西宁,是为了视师,时隔数月视师成了驻师,他就是想回来也回不来了。

    视师和驻师,别看这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它们的差别却是极大的。

    视师,重在视,驻师,重在驻。

    胤祯上战场之前以为他这个大将军王每日的所思所想就应该是仗要如何打,直到他获封抚远大将军之后,他才知道大将军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在战场上决策指挥的人是他,下了战场,人员的调度,布防甚至是后勤都得由他这个大将军亲自管。

    他也是现在才明白为何他每次在四哥忙的时候去找他,他都是那幅表情了,依着四哥的性子,那种时候没有像赶苍蝇似的赶他,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

    和四哥相比,他找八哥的次数就更多了。八哥忙起来的时候和四哥比也差不了多少,他可比四哥好说话得多。

    别说赶他了,他只要不是真的忙得连说几句话的时间门都没有,总还是会搭理他的。

    现在想来,原来他们兄弟里头最不容易的人就是八哥呀。

    他们只要办好了汗阿玛给的差事,那自然是该封赏就封赏的,八哥从前也没少帮汗阿玛办差事,到头来却落得了个那样的下场。

    要是从前,他说不定还真会仗着身上有军功了就跑到汗阿玛面前给他八哥求情,现在嘛,他的这几场大大小小的仗也不是白打的,他也知道要曲线救国了。

    他虽然不能帮八哥求情,可他可以求八哥帮忙办事呀,只要事情办成了,他再特意漏出点儿破绽让汗阿玛查一查,他又岂会查不到这件事八哥也是出了力的。

    要帮八哥,这件事是什么事就得选好。

    最好不打也不小,但又要够重要,够急迫。

    这件事很快就选好了,那就是说服青海的大小部落,出兵一起护送归藏。

    其实大家都知道朝廷让青海的各个部落参与到此事之中,为的就是让各个部落间门能和平相处。

    和这次打过来的准噶尔相比,青海个部落间门的争斗就成了小打小闹,他们其实也是明白这种时候须得一致对外的,可就是抹不开脸来做这服软的第一个人。

    这种时候就得由他这个抚远大将军来给他们递个台阶下了。

    可他最不擅长的就是劝人,这种时候,可不就该他那八哥出场了吗

    这会儿他又开始庆幸他在打了第一场败仗之后就让人给雍亲王府送去过信,如此,他这会儿再让人送信回去也不会显得太奇怪,太突然了。

    至于四哥不肯把这封信交给他八哥这种可能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是大事,他相信他四哥不可能这么不分轻重。

    这信的确是在该到胤禩手上的时候到了胤禩手上。

    胤祯为了送这封信,还是像他每次写信的时候那样,写了两封信,只不必过这一次那另一封信不是给德妃的,是给胤禩的就是了。

    雍亲王府也收到了好几回胤祯让人送来的信了,可真要说给胤祯回信,不管是雍亲王府的男主人还是雍亲王府的女主人都没想过。

    为了掩人耳目,这信还真得从雍亲王府送出去,就因为这事,胤禩这才又登了雍亲王府的门。

    那信上写了什么除了胤禩和胤祯还真没人知道。

    胤祯手下的副将参将们只知道他们的大将军收到了雍亲王府送来的信之后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那哪里是咋在劝人去送人呀,那简直就是哪怕胤祯笑着让他们去送命,他们也会点头笑着答应呀。

    既然送命都行,那送个人也就更可以了。他们都还没反应过来呢,这事就这么解决了。

    康熙五十九年,皇帝下令让胤祯率领军队移师到了穆鲁斯乌苏,从这天开始,胤祯便没再往雍亲王府送过信了。

    其实就算胤祯再往雍亲王府送信,除非还是像护送这种大事,不然胤禛是不会再理会他的了。

    他不理会,不是因为不想理会,而是他实在无暇理会了。

    因为皇帝最近已经接到了不知道多少折子,折子上写的都是他们那儿已经许久未下雨了。

    许久未下雨意味着什么他们都是知道的,这个时节,不下雨就以为这腰闹旱灾,要是还不下雨,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农作物都无法成活,这可是不是闹灾,而是闹饥荒了。

    就算是闹灾,那也是有范围且有程度上的不同的。

    只要还有东西可吃,那就不会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

    闹饥荒可不一样,闹饥荒,到了最后可真就是无东西可耻了。

    就算朝廷一边从京中拨粮一边从路上征粮,就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求雨,是真的势在必行了。

    不过天子求雨跟寻常人求雨自然是不同的,天子求雨,即不用沐浴更衣,也不用开坛做法,只需要跟老天爷说几句话便可。

    毕竟皇帝是真龙天子,他坚信天上的神佛们是能听见他的话的。

    皇帝这雨是五月求的,雨是六月下的。

    下雨了,百姓们自然是欢欣鼓舞的。毕竟雨不仅能滋养大地,还能润泽万物不是。

    身在这朝代的所有人里大概就只有秀玉一个人闲来无事时会想,如果真这雨真是皇帝求来的,那为什么五月求的,六月才下呢

    不过这雨来了终究是件好事,秀玉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并没有也不敢把她这个想法说出来就是了。

    尽管如此,陕西在这场雨下过之后不久还是闹起饥荒,幸亏朝廷早有准备,一边从京中拨粮,一边从河南调粮食送到陕西,这才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