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96. 穿成四福晋的第二百九十六天 ……
    原本妙英和孙嬷嬷想出府是没这么容易的, 她二人能这么顺利的坐上马车,还真得感谢前些时日的那场大火。

    那场大火之前大嫂恐怕跟家里的小辈们三令五申过,绝不能到她这院子来, 显然, 她们并未将她大嫂的话听进去,这场大火就是因为这个才烧起来的。

    这场大火之后她那院子外头就更热闹了, 都快赶上畅音阁了。

    要不是四嫂来了这么一回,她那院子外头还不知要热闹到什么时候去呢。

    她四嫂一来, 除了那真不长眼的, 都知道她这院子不能来了, 就连来给她送饭的小丫头都送完了食盒就走, 她这小院儿哪还有人敢来呢, 如此,她出这小院还真没人拦着。

    不仅她出院子没人拦,她从她那院子到府门口, 愣是没碰着几个人。

    她想了想,觉得她之所以没遇上什么人应该是她那大嫂放出过话来, 让那些丫头小厮们没事儿别在外头待着, 免得冲撞了贵人。

    如此, 真正有可能会拦她的, 就只有门上的两个小厮了。

    也不知今日是不是就连老天爷都在帮她, 她到府门口时门上的这两个小厮竟然在跟人吃酒,见她来了,也只是扭头看了她这边一眼,然后就放行了。

    她虽然没敢抬头,不过她耳朵又不聋,她还真听出请这两个小厮吃酒的人是谁了, 这人,是俞管事。

    他这是知道自己带了生人进府这事被她大嫂知道了他会不好过,所以来封这两个小厮的口来了,那他为何要这么做呢,是当真想快些办成此事,还是收了那郑掌柜的银子呢妙英想。

    妙英其实还真没猜错,俞管事的确收了郑掌柜的银子,不过郑掌柜觉得这银子是他该得的,毕竟如果他不找郑掌柜做这笔生意郑掌柜就赚不到这笔银子,更别提举家回京了不是。

    俞管事虽然觉得这银子该拿,不过郑掌柜给的银子着实有点儿多了,他接过银子之后就开始想郑掌柜这是有何事要求他。

    他思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郑掌柜恐怕是想让他将她那妹子引荐给府上的夫人,郑掌柜不就是因为得了皇后娘娘的青眼才成了大掌柜的吗,他现在连皇后娘娘的面都见不着,可不就得换人捧了吗。

    要说捧着谁最有用处,那自然是福晋了,不过她二人这是头一次来,福晋必是不会见她二人的。

    见不着福晋,倒是见着了周嬷嬷,别看这位周嬷嬷年纪大了,就凭她敢拦三小姐这一点,就证明她的背后是有人的。

    他收了银子,郑掌柜的妹子见到了周嬷嬷,郑掌柜也不算亏。

    至于郑掌柜这妹子敢不敢跟周嬷嬷说话,又能从周嬷嬷口中探听出些什么,这可就不关他的事了,他最多只能帮这母女二人绊住门上的小厮,让他们能不进去赶人罢了。

    不过这位周嬷嬷瞧着也不像是话多之人呀,怎么这母女二人进去了这么久了还未出来,俞管事虽还和门上的小厮喝着酒,心里却没来由的有点儿慌。

    他请这两个小厮喝酒是临时起意的,所以也没什么下酒菜,不过是回了自个儿的住处拎了一小坛子酒就又回来了。

    他也怕他们这样子会被福晋撞见,就借着酒劲儿问那两个小厮福晋这是去了何处,何时会回府。

    这两个小厮呢,几杯酒下肚也有点儿醉了,还真是问什么就说什么。

    他从这两人口中得知福晋是去上香去了,这次上香那地方离他们安王府远着呢,如无意外,福晋今是回不来的,这才松了口气,又喝起了酒来。

    几杯酒下肚,他也有点醉了,这母女二人出府时他还在想,要是今后这种只要带人进府就能有银子拿的好事多来几回就好了,那他就不必整日盯着那点月银了。

    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这银子并没有这么好拿了,因为周嬷嬷开始闭门不出了。

    周嬷嬷刚到安王府上那段时日其实连院子都不怎么出,也就是最近她出去的频繁了些。

    她从前不出门,大家就都以为她是不爱出门。

    这段时间她总出门,大家也就看明白了,她不是不出门,她是刚来的时候还没跟自个儿的新主子熟悉起来,不能出门。

    现在熟了,那位有什么想要的,可不就只能托她去买,她可不就总得出府去吗。

    可这两日也不知是怎么了,这位周嬷嬷又开始闭门不出了。

    要不是送饭的和送药的都送的进去,她们还以为是那位又出了什么事儿呢。

    这毕竟是那边院子的事,安王府的下人们就算再好奇,也只敢在背地里偷偷谈论,是已还真没人能得出一个结论来。

    俞管事呢,他不止一次撞见那些小丫头私下议论这事,眉撞见一次就更心虚一分。

    他觉得周嬷嬷之所以闭门不出是被那母女二人气着了,只是也不知那二人究竟说了什么,竟把这位老嬷嬷气成了这样,俞管事想。

    他原本还不确定自己猜得对不对,直到郑掌柜那边先是往府里送了好些花花草草,这母女二人没来,他就有几分确定了。

    后来郑掌柜又往府里送了好些树苗,这母女二人还是没来,这下他就知道自己是真猜对了,这母女二人应该真是把周嬷嬷给得罪了,不然她们又怎么会不再来了呢。

    不过这位郑掌柜能从一个小掌柜变成一个大掌柜靠的也不光是他有门路,还靠他会做人。

    他那小妹回家后应该也对他说起了她们将周嬷嬷得罪了这事,郑掌柜应该是怕这门生意黄了,所以在送树苗来时还让他的小伙计又给他送了些银子。

    契约都签了,郑大掌柜应该知道这桩买卖是黄不了的,他会让人给自己送银子,不过是因为这买卖虽黄不了,自己若是真要找他的麻烦却不是什么难事,他这是在花银子买心安呢。

    做生意嘛,都是有来有往的,这么一来一往的,这生意不就能长久的做下去了吗,这么想着,他到底是把这银子收下了。

    俞管事大概怎么都想不到郑掌柜之所以要再送他一次银子,其实是因为郑掌柜觉得既然做戏那就得做全套。

    在俞管事那儿这母女二人可是她的娘和妹妹,那她们的烂摊子自然得他来收拾了。

    这样就算她二人不再去安王府了那位俞管事应该也不会怀疑什么不是。

    至于他为何出手这般大方,那是因为来找他办事的人比他大方多了,他给郑掌柜的那些银子连他得到银子的零头都算不上,他自然大方。

    郑掌柜送来的花花草草倒还好说,反正那院子外头那么大,放哪儿都行。

    那些树苗却不一样,要种树,那就得动土,要动土,就得请高人来看看,择一个黄道吉日再动不迟。

    不过这个黄道吉日最终没能择上,因为安王府又走水了。

    准确的来说,是那位住的小院儿又走水了,那个小院也在安王府里,所以也能说是安王府又走水了。

    上次走水还是在晚上,这次可倒好,大白天的竟然又走水了,这火不像是烧给他们看的,倒像是烧给那些百姓们看的似的。

    他都跟耿嬷嬷说过了,那些花花草草也就算了,那些树苗最好别放在那边的院子里,毕竟谁也不知那位会不会做出什么事不是。

    可耿嬷嬷说是谁的东西就该放在谁的院子里,还说这是福晋的意思,他一听这是福晋的意思哪里还敢多说什么,也就没再管这事了。

    现下听说那边院子又走水了,他不知怎的就突然想起那日听见两个不知道是哪个院子的小丫头在一处嚼舌根时说的话来了。

    那两个小丫头说福晋可是把那位的嫁妆搬了好些到主院去放着,那位竟也没怎么闹,还真同意了。

    福晋若真是觉得什么人的东西就该放到什么人的院子里去,那她做什么把那位的嫁妆搬到主院去,难道福晋觉得那位的嫁妆其实是她的不成。

    俞管事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立马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个念头从脑子里摇出去似的。

    同样觉得安王福晋有些奇怪的,还有她的两位弟妹。

    这两妯娌一起带着女儿去了京郊的庄子,双方原本都以为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会好过的,结果她二人还真没发生什么大的冲突,最多也就是说话时阴阳怪气夹枪带棒罢了。

    她二人会如此倒不是因为都不敢动彼此,而是因为清颜和清韵又玩到一处去了,且瞧着关系比从前更亲厚了,她们是看在女儿的面子上才偃旗息鼓的。

    二夫人去庄子之前就把大厨房那边的差事交了回去,因此她回了府直接就回了自个儿的院子,连福晋都没去见。

    三夫人呢,她的差事交与不交其实都无甚要紧,所以她回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到那边的院子去看看。

    她下了马车就兴冲冲的往那边的小院儿走,不过她走到半道上就又折回来了,因为她碰见了郑掌柜铺子的伙计,他们正往那小院儿搬那些花花草草,她可不就只能又灰溜溜的回去了吗。

    她那时以为她那大嫂是怕坤宁宫的人再到这安王府来看见那小院儿还是那个样子会得罪皇后娘娘,所以才急着买了这些东西来,因此并未觉着奇怪。

    现在这院子又走水了,她怎么看这些花花草草都觉得不对劲,再加上出了这么大的事她那大嫂都没来,只让耿氏一个做嬷嬷的来,她就更觉得不对劲了。

    她不傻,立马知道这里头有大文章,自然是能跑多远跑多远,能跑多快跑多快了,三夫人想。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