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根手指有长有短,但是对皇帝而言,最长的那根永远不是最喜爱的那个,而是要继承大位,私底下最看重的那个。
秦始皇够宠胡亥吧但是在国家大事上,他可有让胡亥插手若不是赵高谋逆,李斯跳反,加上一个没学霸道的扶苏被脑子有坑的淳于越给带坏了,秦朝不说延续百年,但也不会二世而亡。
至于本朝的高祖,文帝
高祖宠爱刘如意,也曾想过改立太子。可是比起强势的秦始皇,废了九年二虎之力才除掉韩信的高祖没法接受剩下的老臣接连跳反,所以在权衡利弊,敲打外戚后果断怂了,不仅把刘如意早早地送走,还把戚夫人留下来给吕后出气。
面对自己九死一生才打下的江山什么海誓山盟,什么如意类己,统统都是屁话,重要的是自家的江山不能拱手送人。
为此牺牲个小儿子或宠妃算什么
高祖这个眼光毒辣到帮吕后算好丞相顺序的老流氓怎么可能不清楚自己死后,吕后会对宠妾爱子做些什么。可即便如此,包括戚夫人在内的高祖宠妃在高祖去世前都没离开汉宫半步。因为她们必须留下作为人质,否则汉家为何要把孝道作为治国之本就是为了在藩王作乱时占领道德高地啊
至于先帝别的不说,就说先帝的原配和她所生的四个孩子到底是怎么死的。而且在分封诸子时,瞧瞧他给其他儿子封的都是啥地啊
次子刘武封为淮阳王后改封梁王,负责在吴楚叛乱时和梁王一起顶住攻击。
三子刘参封为代王,和他老爹一样负责看住匈奴动向。
而被称作“怀王最少子,爱幸异於他子”的四子刘揖则是封到了紧挨吴楚的梁国。
别看先帝对幼子无比偏心,可是在封王的大事上,刘揖的待遇还不如刘武。因为梁国是直面吴楚,而淮阳可以浑水摸鱼,只在梁国顶不住时打打辅助。亲疏远近,可想而知。
所以后世有句话说的很对,别看老人嘴上说着“一律平等”,而是得看老人的钱在哪儿。
薄姬估摸着刘启动手时肯定会把刘武也一并打残因为在先帝去世后,窦太后对小儿子的偏心已经到了想让刘启立其为皇太弟的程度,要不是以前有先帝压着,现在有薄姬镇着,以窦太后的固执,没准会逼得前朝承认此事。
“太婆的意思是,阿父会拿太子之位吊着二皇叔,让他在削藩时尽可能地顶上”刘瑞也不是笨蛋,想想现在的局面便能搞清刘启在打什么主意。
先帝有四子,本想让次子刘武和小儿子刘揖一起顶住吴楚齐赵的压力,但是在刘揖死后,帮忙顶上的就只有亲弟弟刘武。
别看刘武班底很多,实力不俗,但是面对各国的压力,也不可能以一敌四,所以在刘启削藩时,刘武要是想暗中划水,连借口都省了,甚至在平乱后,刘启还得咬着牙封赏弟弟。
可是用太子之位吊着刘武就不同了。
高祖当年为啥要让惠帝平乱不就是想借惠帝在军事上的无能来废除惠帝的继承权吗最后还是吕后出面逼退了高祖,架得高祖不得不亲自出征才化解了这场易储风波。
而惠帝当年才十四岁,就因这事差点没了太子之位。
刘武可是年近而立的诸侯王。
要是在考虑册立皇太弟的风口下抵抗无能,让叛军打入关中地带,那朝臣百姓将如何看待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说他无能都是措辞温柔,让他上位那是痴人说梦。
为着自己不合礼数的皇太弟身份,刘武就是家底打烂也得咬牙顶着。
至于事后能不能如愿以偿
不还有薄姬和一众老臣顶着。
相信刘启有一万种方法赖账。
“怎么,你对皇帝的做法感到不满”薄姬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刘瑞,嘴上还得敲打几句“很多事情,心里明白就好,但是不要表露出来,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薄姬觉得窦太后和刘武,还有馆陶长公主从未意识到皇位上坐着的是孤家寡人,所以在新皇登基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子,迟早要被刘启或是下任皇帝彻底清算。
“我有那个不满的资格吗“刘瑞明白薄姬的意思,无奈道”我这个年纪连随意出宫都做不到,哪有向阿父顶嘴的资格。”
况且从另一角度来看,刘启动手,总好过下任皇帝拼着“人走茶凉”的骂名去削皇叔。
“你这孩子”真是比她想得还通透。
薄姬对刘瑞那是越看越爱,然后在刘瑞的服侍下用了点粥饭,随口说道“你放心,孤活着一天,就不会让太子之位落于旁人。”
薄姬说这话是很有底气的,否则在新皇登基,有意封王的大洗牌里,刘启也不会拿馆陶长公主开刀。
明面上是借薄姬训斥馆陶长公主视规则于无物,实则是在警告窦太后不要挑战他的耐性。
毕竟在先帝去世后,梁王刘武作为先帝的嫡次子,进京吊丧的排场足以称得上僭越。
虽然在朝臣们的质疑下,刘启没少袒护弟弟,但是在袁盎去了趟长寿殿后,窦太后并未多留幼子几天,反而在刘武离京后罚了几个奉常的属官,也算是给朝臣们一个交代。
“孤替皇帝做了回恶人,皇帝也该在你的事上给点承诺,不然就让长寿殿的那位去闹他。“年纪上来的薄姬在最喜欢的曾孙面前耍起性子,随口贬了句焦头烂额的刘启便再次看向乖巧的刘瑞”不出意外的话,你阿父会让申屠嘉和窦婴来做你的老师。”
“丞相和窦王孙”刘瑞还以为是自己听差了“他们能和平相处吗”
历经五朝的申屠嘉和大多数的西汉股东一样,是庶民出身,功成名就后才开始念书,所以跟萧何,陈平相比,完全称得上没学问又不懂权术,因此对满肚子墨水的读书人抱有一种既羡慕又鄙视的心理。因为秦末重法家,高祖骂鲁儒,吕后爱黄老,所以在申屠嘉那儿,儒法黄老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就是在袁盎与申屠嘉交好后,他才勉强改变对黄老学的态度,但是依旧觉得儒法误国。
不巧的是,窦婴,窦王孙这个太后的堂侄并非是黄老学的拥趸,而是坚定的儒学支持者,甚至在入朝为官前数次拜访“鲁诗学”的开创者申公,举荐其弟子为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