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9章 第 89 章
    刘瑞该庆幸孔丘的后人一直都是士大夫, 所以不仅是旧宅保存得非常完整,用于书写的肯定也是麻布丝绢。否则这些青铜盒子也塞不下好几车的竹简,从而保留战国时的文明火种。

    “藏好了吗”早有准备的刘瑞把金属盒子兜在衣服里, 然后用李三准备的腰带加固。因为怕行走时暴露金属盒子的轮廓,所以披上大氅后要手臂微曲, 既不能让大氅贴着外衣, 也不能留太多缝隙。

    值得庆幸的是鲁儒一向鼻孔朝天,对刘瑞抱着“粗鲁的刘汉太子应该请我入朝,恢复周礼”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所以对刘瑞呆了那么久的异常毫不在意,甚至觉得这很正常。

    “内史大人要是等不及的话可以进去看看。”鲁儒瞧着晁错的脸色变化,感到快意的同时又阴阳怪气道“蛇蛇硕言, 出自口矣。巧言如簧, 颜之厚矣。”

    晁错瞧着对方得意洋洋的面孔, 冷冷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翘翘错薪, 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借男子追求女子而不得的情歌骂鲁儒婆婆妈妈又不思进取, 只会在那儿一边抱怨, 一面做无用功。

    鲁儒的脸色瞬间煞白,随即拔高了声音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借硕鼠偷粮骂晁错披着儒皮凑到君王面前,吃着儒家的饭还砸了儒家的锅,迟早会被儒家赶出去。

    晁错知道自己这是打到了对方的痛点,于是接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双重隐喻,一是借扶苏暗讽儒家在秦朝的好牌打得稀巴烂,二是讽刺儒法在秦朝就有一番政权斗争,到了汉朝还得相斗。

    “真是口舌伶俐之小人也。”鲁儒甩了甩袖子,继续说道“羔裘逍遥,狐裘以朝。

    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

    他的话还没说完,刘瑞便走出孔宅,奇怪地瞧了眼斗鸡似的两人,问道“出什么事了”

    晁错立刻收了怒容,冲着刘瑞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淡淡道“无事,只是与这位儒生有点争执。”

    “哼蔑周礼而驱百姓这里的百姓指的是贵族,不是黔首,着华冠而无人样。”鲁儒还是那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同躬身行礼的晁错形成鲜明对比,倒有几分威武不屈的模样。

    刘瑞用零点五倍速眨了下眼睛,缓缓笑道“学生喜周礼”

    鲁儒冷哼一声道“有礼有国才有仁,自是喜欢。”

    “是吗”刘瑞呵呵笑了几声,反问道“周礼之前的昏君帝辛直至焚于鹿台都未叫回抵抗东夷的精锐,让外族攻入殷商之地。反观被周礼教大的平王宜臼乱其祖庙,毁其基业,纵犬戎烧镐京,分王畿予犬戎真是周礼教出的忠孝之辈。”忠孝到各朝各代但凡有这种傻逼都得将其活活掐死。

    后来的徽钦二宗与叫门天子应该怒骂老天不公,让他们生错了时代,才被后人骂的那么惨。

    刘瑞的声音不大,但是落到周围人耳里不亚于惊天巨雷,惊得一些陪同的儒生也顾不得礼数,上前斥道“平王有过,但也不可用暴君来与之相比。”

    “你说帝辛是暴君可帝辛一暴君都没做出让外族入侵中原的

    千古大罪,而周礼教出的平王别说是不让外族入侵中原,甚至还把王畿分给犬戎,最后闹出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笑话。”

    末了,刘瑞还用古怪的眼神瞧着面容通红的儒生,讽刺道“孤虽不才,但是后代若有这种不忠不孝不义的东西,还不如在其出生时就一把掐死,省得日后掩面下葬,无言以对关中父老。”

    刘瑞甩了下袖子,不等儒生反驳便继续说道“可怜周公旦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废了殷商的愚昧无知,活人祭祀,最后竟让姬姓结出个卖国求王的蠢货,还让恶来秦国嬴姓的祖先,帝辛的将领之后问鼎中原,收回失地,真是讽刺至极。”

    “你你”一旁的鲁儒气得满脸通红,指着刘瑞颤抖道“分明是强词夺理,冒犯周礼。”

    “学生这话倒是让孤有点困惑”刘瑞也不问责儒生的失礼,一字一顿道“回答孤,这天下是遵汉律还是周礼尔等忠得是刘姓汉室,还是东周遗王”

    “说来也是有趣,尔等在秦朝时有淳于越为帝师,甚至喊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狂妄之语。而等秦朝灭亡后,尔等也写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把胡亥之过扣到始皇头上,也不知儒家是怎么看待恩将仇报一词。”刘瑞的话让周围人全都跪了下去。无论是儒生还是晁错,亦或是李三,都被那句“忠得是刘姓汉室,还是东周遗王”给吓到了。

    尤其是鲁儒,让他们条件反射地想起高祖令人直呼项羽大名的场景。

    “孔丘也别怪礼乐崩坏。”刘瑞上车前叹息道“我尊孔丘教化之德,也理解孔丘赞周礼除愚昧,尊周礼求太平的心态。可是姬姓天子自毁周礼,又何以要求诸侯敬周礼”

    刘瑞在车上坐好,撩开车帘微笑道“学生若有空,不如把周礼 春官宗伯大宗伯再读上几遍,然后想想诸侯不尊周礼,不敬周天子到底是谁的错。”

    “大宗之子不卫国,不联小宗以清君侧,反而与逆臣勾结,引得戎狄火烧镐京,连岐山都被犬戎夺了,最后竟求恶来之后收回岐山。”刘瑞不理儒生的羞愧之容,连连摇头道“这可真是宁与蛮夷,不与自家。”

    “如果孤没记错的话,鲁地以礼著称,西周分封时更是属于周公旦之长子。”刘瑞瞧着儒生低垂的眼睛,似笑非笑道“知礼的鲁侯不举兵勤王,或是领着姬姓的小宗清君侧,反倒支持勾敌弑父,出卖王畿的逆子。”

    这番话堵得儒生无话可说。

    毕竟这时还没有史记,还没有司马迁狂塞私货,搞出烽火戏诸侯的离谱故事。所以从民间到学术界都对周平王的继位和周幽王之死,以及帝辛是否是昏君抱有疑问。

    更绝的是,连子贡都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种隐晦给帝辛洗冤的话。

    至于孔丘所说的“殷商三仁”

    别发笑了,看看商朝灭亡时这三人中给周武王开城门的微子启的下场吧

    接手了侄子的宋国,可周围全是姬姓小国,说白了就是在你家塞满了摄像头。

    记录上为了美化灭商的正确性而对微子启大加赞赏,可是给诗经左转贡献黑料的国君里百分之六十是宋国国君,百分之三十是楚国国君,百分之十是秦国国君。

    为啥

    还不是因为宋国在西周分封时先是分给帝辛之子武庚,再是分给微子启;而秦国的祖先是帝辛的爱将恶来,战国之前正与戎狄交换建议,还没在多方羞辱后化身钮祜禄嬴秦。

    至于楚国

    蛮夷之地,虽随武王灭商,但给一个子爵的身份就够了,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

    其实说白了就是这几家,包括因烽火

    戏诸侯被黑出翔的褒国大禹的儿子所建,灭商时陪帝辛死战的崇国之后都只有一个罪名那就是不姓姬,也不姓姜。

    这也算是上古时对异姓王的隐晦排斥。

    不过说到底也是殷商自己结出的恶果。

    毕竟姜姓诸国的前身是羌人的各个部落,而殷商对羌人的态度就是没把他们当人看,不是当人牲祭天,就是当人殉陪葬。

    而被犬戎赶入岐山的周朝姬姓最初也是被殷商当成仆从国去抓俘虏,但是他们本就与羌人世代联姻,加上殷商的那套祭祀法变态到把文王的父亲季历和长子伯邑考弄去祭天不说,还加工成食品分给诸方商朝对国家的称呼,作为对各地的赐福

    长此以往,谁受得了这个刺激

    所以宋国作为商人的后代被这么对待也不算是无妄之灾。

    最憋屈的是楚人,殷商时被镇压也就罢了,跟着周武王灭了商却只得到子爵封号,之后跟着难兄难弟的秦国给周王室鞍前马后,却在朝贡时被羞辱去看火把。

    也难怪楚人在春秋时第一个掀桌子胡来,灭了周围的姬姓小国后喊出那句被玩坏的“我蛮夷也”。,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