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1. 第 21 章 为君者:霸王道杂之……
    很多时候,汉武帝时期刘彻的文治,都被短短“独尊儒术,天人感应”所概括,好像他真的是儒家至上。

    但实际上汉武帝本人并非真的以儒学为尊,而是将有利于自己的思想通通吸纳,最后披上儒学的外衣,形成可行的政策。

    这点从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病已所说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其中的“霸道”是法学家的说法,“王道”是儒学家的说法。这样一结合,汉宣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汉朝自从有制度开始,都是用儒家和法家相结合。

    外儒内法才是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统治的最好形容,也是对中国后两千多年政治历史的形容,是穿越者必用神器这套思想已经牢牢刻在中国人的dna里了,就比种菜差一点点。

    而会选择儒家作为外在代表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听起来最伟光正。

    其他学派诸如兵家、法家、纵横家、墨家,一个在不懂兵的眼里好像很阴险,一个太过残酷没有柔情对于一般百姓来说他们看不到律法的好处,只知道这些法律最后会伤害他们而且刑法严重,纵横家和墨家一个又只是“耍嘴皮子”,一个被贵族为首的利益集团排斥,对王权的统治也没有益处。

    道家的黄老学说,又已经用过到达顶峰了必须改换学说了,这时候放眼望去,能打的就剩下儒家,仁慈拥有匡正众人思想的人伦道德,条条框框都说尽人间美好,轻易就能戳中普通读书人和百姓的心。

    虽然有些理想化,但那家学派没有理想化的地方,儒家已经是最容易被世人接受,最适合拿来宣教烙下思想钢印的了,只要打打补丁就能用,加上董仲舒递梯子,不选他选谁。

    因此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后,他爽快的同意了,设立了五经博士、太学,一个是将儒家的解释权拿在了手中,一个用以培养人才,并在培养过程中逐级统一百家争鸣的思想。

    而刘彻本人在掌握了儒学后,并没有重用提出这套思想的董仲舒,而是外放他去诸侯国做了江都国相。

    归其原因史书上说,是因为建元六年因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发生了大火,董仲舒觉得可以借此宣扬天人感应,想上奏陛下。

    结果奏折还没呈上去,就被主父偃据说是其嫉妒董仲舒的才华,看见把上奏的草稿后偷走献给汉武帝,才导致董仲舒被罢免,甚至差点被砍,是汉武帝怜惜他的才华才让他活下来的。

    但实际上细看史书关于这一段的记载,董仲舒会被罢免,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刘彻不满他对自己指手画脚,没有杀他或许真的是因为怜惜他本人的才华吧

    由此也可见刘彻本人对于天人感应的态度,完全是好用的地方我就用,但想约束我门都没有,董仲舒设想的以此规劝皇帝是不可能成立的。

    天幕下被揭短的刘彻,在大臣悄咪咪的注视下,虽然有点尴尬,但还是挺直了身板,气势高昂的看了回去。

    瞅什么瞅,天人感应算个什么东西,也敢限制朕。

    刘彻瞪回去也觉得自己委屈,要不是其他学派上不得“台面”,他至于被儒家“限制”只用儒家吗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自己陛下什么性子,大家谁不知道,能被刘彻喊来一起共赏天幕的都没有不识趣的人,被刘彻一瞪就把目光看向另一个在天幕中出场的人物。

    主父偃

    被众人瞩目的主父偃淡定自若,他就不是个讨喜的性格,走到哪里都被人讨厌,这种瞩目的眼神对他来说不痛不痒,一丁点伤害也没有。

    甚至还能对顶着他的大臣说了个冷笑话“放心诸位之才,除卫侍中外,我一清二楚,无甚可妒。”

    主父偃的本意是除了会登上天幕的大才外,我和你们才华一致,没有什么值得嫉妒的。

    但是从他口中话一说出来就变了个味道,讽刺效果拔群,大家看他的视线一下从瞪变成了刀子。

    搞得主父偃本人莫名其妙,都说不会因为嫉妒你们才华,而告你们了,干嘛还不高兴,刚刚不还因为他嫉妒董仲舒,告发了他而不满吗

    人和人的感情是不能相通的,在今天和主父偃不相熟的大臣,知道了这个人为什么惹人厌恶。

    相熟能理解他话里意思的大臣,更是在心里吹胡子瞪眼,连嫉妒的价值都没有,这种话简直比他高高在上炫耀自己才华更让人窝心。

    这一刻,不管理不理解主父偃话里意思的大臣达成了一致这家伙真是讨人厌

    恨恨的瞪了主父偃几眼后,大家又瞪向卫青,这么个家伙是谁举荐给陛下的,可不是你卫青嘛

    什么你说卫青没举荐成功,是主父偃自己剑走偏锋上书最后成功的,我不管我不管,都是卫青这家伙的错。

    现在他踩我们捧你,可见你也不是个好人,哼

    无辜被刀的卫青感觉自己很冤,怎么又有他的事。

    倒是主父偃见还有人瞪卫青,本着不知道其他人发什么疯,但现在我们是一伙的心情,给了卫青一个安心的眼神。

    就差说出他们都是嫉妒卫侍中,你不必在意,区区眼刀不足挂齿了,之所以没说出来是因为天幕说到他了,一下将主父偃的心神全部吸引了过去。

    说到主父偃他的名气虽然没有,董仲舒和卫霍三人大,在不了解历史的人群里也几乎查无此人。

    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才华或是没有功绩,在本次ssr排行中,他在名气上虽然不能占到第一梯队,但论功绩第二梯队绰绰有余。

    和他同以功绩论排第二梯队之人,还有张骞桑弘羊,由于张骞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主要介绍主父偃和桑弘羊。

    主父偃临淄人,在史记中的记载是和死对头公孙弘合传,中间穿插着徐乐和严安的奏疏。

    其主要功绩为推恩令。

    一个名为推恩,实为削藩的政策。

    推恩令一个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分裂地方兵不刃血的有效政策。

    这项政令主要内容是,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孩子,让其余子弟也拥有一部分封地继承权,这样只要一个诸侯的孩子越多,分出去的地也就越多,诸侯国也就越来越小。

    同时推恩令的“出发点”是仁孝之道,认为同为诸侯的孩子,可除了嫡长子,其他人都分不到一尺之地,这对于国家推行仁孝是不利,由此打出了推恩的名头,名正言顺的削藩。

    且这个政策一经推出备受诸侯国,除嫡子外的子嗣好评,他们都期盼汉武帝能推行这项政策,因此纷纷助力汉武帝,政策的推行一下就非常的顺利。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除了损害诸侯国当代国君的利益外,其他人要多快乐有多快乐。

    同时这项政策的推行,除了大大加强和维护了汉代中央集权,还表明了汉武帝刘彻采纳了儒家的思想治国取得了成功,儒家思想进一步走向历史舞台。

    这儒家不得给主父偃点好处都说不过去,毕竟主父偃这个人成于才华,败于贪欲。

    早年因为生活贫穷的经历,穷怕了的主父偃,在发达后就开始大肆敛财,谁送都敢要。

    同时他为人又耿直,睚眦必报谁都敢告,一点也不会做人。

    被他告没的诸侯国就有两个,其中一个据说因为害怕,他来查出自己乱来的事情,怕国家报销,一下子服毒自杀了。

    因此就算他非常有才华,但在因齐国一事落下个逼迫国君自杀的罪名后,也完全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他,落井下石的人还颇多。

    汉武帝刘彻最开始本来是不想杀他的,但是在丞相公孙弘说齐王还没有后代,封国被废为郡,主父偃是罪魁祸首,陛下不杀他,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只能”下令诛杀主父偃。

    最终这个说着“丈夫生不食用五鼎,死即五鼎烹耳”才华横溢,但却倒行逆施,横暴行事贪婪无止的主父偃死了,全家报销。

    其人明明生前宾客满堂,最后为他收尸的却只有孔车一人,也是令人吁嘘。

    天幕底下众人的目光看向主父偃,这里面的目光含义颇为复杂,一部分是羡慕这个人能荣登天幕,虽然说最后结局不好,但能榜上有名就已经证明了主父偃这个人的才华。

    在一想到他刚刚说其他人的不如他,不值得他嫉妒,结果现在论被后人认可的才华,他还真在众人前面,大家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推恩令这一条政策他们是服气的,这确实是一条“毒计”,毒在光明正大,毒在提出这条政策的人,必定会因为得罪权贵诸侯而死,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而已。

    为了那一时的荣华富贵,就赌上后半辈子的生命,全家报销,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值当,这样想想虽然现在官职还不高,升值空间还暂时看不见,但靠着家里的老本,和现在的官位也是吃喝不出,没必要去犯这个死。

    这样想着,这一部分人心里对主父偃的嫉妒又平息下来了,没必要和一个日后会死的人计较。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对主父偃羡慕不已,一边觉得他才华横溢,一边他就是剑走偏锋,才能想出这种“简单”的计策,都是陛下厚爱他罢了。

    想着要是他们有着陛下的厚爱和才华,一定会提点别的建议,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受,何苦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

    而位于中心主父偃,在做什么呢

    他第一时间向刘彻告了罪“臣有愧陛下皇恩,日后居然贪婪成性,现希望将功赎罪,为陛下主持推恩令一事。”

    主父偃的反应真的很快,快到天幕落下最后一个字时,就对着已经做着削藩梦的刘彻谢罪。

    这让一些和主父偃有仇看他不爽的大臣,傻眼了怎么还有人上赶着找死,嫌自己后半辈子活得太长吗

    而刘彻面对主父偃的谢罪,收起面上忍不住带出的一点笑意,淡淡的说“今天幕所言乃为后日之事,尚未发生,朕如何会因为此事将罪于你,但仙人已点出此事,若不罚你不利于整肃朝堂。因此希望你能真如自己所言,好好主持推恩令。施行仁孝,为朝中官员做表率。”

    得到了陛下的宽恕,主父偃恭敬回道“臣必定殚心竭虑。”

    作者有话要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

    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元帝纪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又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又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阸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秦时常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主父偃盛言其便。上竟用主父计,立朔方郡。

    根据史记的记载,主父偃这个人有本事是真的有本事,但是吧贪也是真的贪,而且非常不受大家欢迎,看资料里写他真的是走到哪里都讨人厌,我寻思着让他ky一下应该也行,除了最后那个齐国让自己身死的典故,还有说他荣归故里但是撒钱让家乡里人捡钱,这也是非常能了,完全不顾及一点面子。

    写着写着发又撸了一遍时间线,发现前面董仲舒哪里出了个bug,元光元年董仲舒已经被罢官了,但我当时还写他是江都国相,这里就是没对上时间线了,已经改了,不过可能有一些地方会有遗漏小天使们要是又看到可以和我说一下,我去改一下。然后主父偃差他的时间线很麻姑,文中记载都是大将军卫青估摸着是从后面记录角度才说大将军卫青的,然后我看到时候老琢磨时间线不对啊,元光元年卫青还不是大将军看了好几遍,最后看上面写的元光元年上书,然后飞升了,也是很厉害了。

    不过吐槽一下,古代的时候大家是真没道德节操啊,诸侯国我查资料特别是一查主父偃就能看到,好多关于诸侯国乱那啥的事件,一个比一个奇葩,也心酸。

    对啦要入v了,,入v后作者依旧不能保证日更,只能保证隔日更,所以购买正版的小天使一定要谨慎谨慎在谨慎,挣钱不容易不要随便掉坑花钱。

    然后是本文观点和雷点

    1作者不是学历史的,最开始只是因为看了类似的文非常喜欢没粮才开始写的,相关资料都还在学习中,有极其大的可能会出错,如果对历史感兴趣请务必一定要自己去读相关史书。

    2不管历史里的观点怎么样,写出来后肯定会夹杂着作者本人浅薄偏颇的观点,但是作者的观点99都可能是错的,所以如果不赞同,别怀疑你肯定是对的。

    3作者写作有些拖沓,觉得水了可以提,会去协调节奏尝试修改文章进度。

    4 文中是有女主角的,所以肯定会涉及现代生活,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喜欢有人和现代生活出现的小天使谨慎入坑,谨慎入坑。

    5最重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不要看作者口嗨两下就觉得这就是历史,无论如何如果喜欢历史一定要自己去看史书啊不要吃作者洗脑包,看个乐呵就好了。然后如果有发现洗脑包,能改作者就改,不能改的我会放在作者有话说,提示大家这是洗脑包,或者有小天使提出这些理论不对,我也会放在有话说的最后面,大家看有话说的时候,记得看一下最后一页。

    s本章还没写完,晚点在补一点,我这章一定要把桑弘羊的经验也写完,然后开卫霍,呜呜呜写了那么就终于到他们了,哽咽,之前剧情都不知道跑马跑去哪里了。高估自己了,根本写不到桑弘羊。

    感谢在20230328 00:11:5220230402 22:44: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落叶纷飞 10瓶;喜欢看小说的吃瓜群众 5瓶;柠檬、云华、太薇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