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还知道在南城做工的伙食很好, 同时还打听出了还有一个比盖房子更轻松的活计,但是这个活计具体是什么,却打听不出来。
苏然把这些灾民召集到一起用, 让他们用做工换取食物, 苏然和一部分南城的灾民签订了协议,不让把在做的事情半点透露出去, 若是透露出去, 不仅不能继续在南城做工,还要被打一百杖。
苏然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制造打仗用的改良版的弓箭, 不仅仅是制作苏然改良的弓箭, 还有她和二皇子从民间搜集到的能工巧匠设计的精妙武器。
苏然和二皇子从所有设计中挑出了一些战斗力强并且可以大规模制造的武器。
在没有发生灾害的时候,苏然和二皇子二人还在商议该找什么地方的灾民既能制造这些武器还不把这些消息泄露出去。
遇到了这样的天灾, 苏然便和二皇子当即决定让江南的灾民们来制造这些武器, 江南发生了水患,好些人赖以为生的生计没有了, 这个时候是大量劳动力闲置的时候。
因为江南发生了水患,北境敌人的注意力更多是在江南发生水患,而不会想到江南将会制造武器的消息。
所以苏然来江南是带着他的一百万两和兵部拨下来制造武器的银子一起过来赈的灾。
除了那些弓箭之外, 苏然还命人在一处秘密的地方制造了火药。
苏然在以前的世界学习过这些知识, 所以此时也可以制造的出来火药。
其实在决定制造火药之前苏然是纠结的,火药是把双刃剑。
但是苏然得知在很遥远的地方, 已经有国家制造出了火药,他们用火药打仗。
苏然觉得有必要制造火药了。
只有双方都有火药, 双方才能坐在谈判桌前,若是只有一方有火药,另一方就会很被动,容易陷入被欺凌剥削的境地。
除了火药, 苏然还请几个制作陶瓷的能工巧匠制造出了大炮。
苏然本也是可以他悄悄找人制作出来的。
不过苏然觉得既然来到这个朝代,还是要看看这个朝代有没有人会这些。
若是有人会这些,把这些人用起来才是上上之道。
一是苏然一个人便会那么多东西说不过去,这二是如果是苏然一个人想那么多新发明新制造,对于苏然来说也太费神了。
倒是不如把这些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们集结起来让他们他研发,这样不仅可以推动这个时代的技术进步,而且这些能工巧匠也能够从中得到好处。
苏然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能工巧匠们张罗起来。
北城的灾民都开始不满每天只能领两顿粥,这两顿粥能顶饱多久。
只要是一到了肚子一饿的时候,北城的灾民们便过去三皇子的门外说希望他能够改到去南城,他愿意做工,这每天稀汤寡水天寒地冻的他们身子实在是扛不住,家里已经是有老人生病了。
北城的灾民知道在南城老人和小孩也是可以做工的,而且老人和小孩做的工是更加简单轻松且时间短,但是给的食物却不会少,也会给取暖的住处。
三皇子妃常头疼,原本北城的灾民都在同情南城的灾民,现在北城的灾民居然羡慕起南城的灾民来。
原本北城中灾民都在夸他,现在却都在夸苏然骂他。
而就在这个时候,三皇子写给皇上的奏折已经到达了京城。
那封奏折说的就是苏然不懂赈灾,南城灾民怨声载道。
这封奏折是苏然刚提出做工换食物南城灾民民怨沸腾的时候三皇子写的。
江南距离京城遥远,奏折现在才到。
皇上看了奏折和几个重臣商议,说是苏然赈灾赈的不好。
一个支持三皇子的大臣道:“皇上这二皇子妃本就是妇道人家,不懂赈灾之策是自然,但是不懂却还是硬是要去就是不合道理了。”
另一个大臣道:“陛下,荣亲王妃捐了一百万两是与社稷有功,但是就算是她捐了一百万两,这天下也不能是任她想怎样就怎样。”
皇上当初也是赞同苏然去赈灾的,现在的折子听的是苏然把那边弄的一团糟乱。
皇上也心里有些烦乱,看来他的确是疏忽了,当初三皇子总是说苏然管理不好内宅,实际上他却是清楚的苏然把二皇子的后宅打理的极好。
虽然二皇子府现在的人口简单,但是从苏然装饰二皇子府还有之后的日常打理也是能够看得出来苏然是个有条理心里有数的人。
装饰二皇子府虽然苏然装修得简单,却但是装饰出来却十分大气,可谓是花了小钱办了大事。
和二皇子成婚之后,苏然也把二皇子府的一些银子投在了一些能够赚钱的产业上面。
这些门道旁人看不出来,皇上却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所以皇上当初非常赞同苏然去赈灾。
但是现在三皇子的折子说苏然把南城搞得一团糟乱,
虽然皇上知道三皇子有不老实说话这个毛病,但是这毕竟是国情大事,三皇子总不能在这种事情的折子上造假。
就算三皇子不是一个实实在在说话的人,这样这个折子上起码也有七分的可信之处。就算南城不像三皇子说的那样的乱,那起码也是进行的并不顺当。
众大臣商议一番都道应该让三皇子把整个江南城的赈灾管理起来。
这终究不是后宅的小事,皇上写了旨意,让三皇子把江南城的正在全权负责起来。
就在北城的灾民已经在南城的灾民对比之下民怨沸腾的时候,三皇子接到了皇上的旨意,让三皇子把整个江南城的赈灾负责起来。
就在三皇子接到了要管理江南城全城赈灾的旨意之后,皇上又接到了江南大臣的奏折。
而这些奏折都是夸赞在苏然的赈灾法。
皇上很震惊,让三皇子管理全部赈灾的圣旨预计是刚到了三皇子的手里,这个夸赞苏然的折子就上来了。
江南城的太守说到荣亲王妃所赈灾的南城一切都井井有条,荣亲王妃让灾民们有活可做,有饭可吃,有屋可住,南城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南城的灾民也万分感念皇恩。
皇上自是又把大臣们叫了过来了。
首辅站出来分析:“现在两方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原因定然是三皇子先发出的折子,三皇子的折子才到的时候,江南城的太守才写的这份折子,现在皇上发的旨意已经到了三皇子的手里,而这太守的折子才刚到。”
皇上道:“这,皇子说的和江南太守说的是完全不一样,不知道这是个怎么回事,三皇子说苏然把南城管的一团糟乱,太守却说说苏然把一切管的有井井有条,但是却没有提及三皇子。”
首辅直言不讳:“我了解江南城的太守,他是刚正不阿之人,他既然是没有提起三皇子,臣以为太守是认为三皇子的赈灾做的不好。”
皇上开口:“三皇子和江南太守二人各执一词,竟是让人也看不出来哪个说的是真的哪个说的是假的了,首辅你便去江南看上一趟了解一下实际的情况,还是由你亲自去赈灾吧,他们这说法截然不同,朕终归是有些不放心。”
赈灾这事情到底也不同于别的事情,这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首辅得了旨意从皇宫里面出来便直接启程前往江南城,甚至连行李都没有来的及收拾。
皇上三皇子全权管理赈灾,但是三皇子却高兴不起来,这一时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赈灾了。
赈灾的银子是只够北城灾民们每天喝两碗薄粥的,而南城的灾民天天都是吃的干饭,甚至还能见到肉。
若是他把赈灾都管起来,他的赈灾银子是不够用的。
但是既然已经接到了旨意,三皇子还是打算打肿脸充胖子,这毕竟是圣旨,而且这要是南北城的差别在这样继续下去的话,南城北城的灾民都要骂死他。
还是先把用银子全用上,等到银子快见底的时候,就再找朝廷拨银子。
父皇既然让自己赈灾,总不能不给银子。
苏然也接到了皇上让苏然放权的消息,三皇子耀武扬威地去到苏然处。
三皇子得意地对苏然道:“你这几天可以歇着了。父皇到底还是觉得你这灾赈的不行,让我全权赈灾。”
苏然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皇上的旨意下来了,就算她再是为了灾民好那也要遵守圣旨。
就是在这样的皇权社会,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要听皇上的话的,不听皇上的话这个罪名足以抹杀一个人的全部功劳。并为这个人带来灾祸。
苏然也没有含糊,当即便下令让所有的地方都停了工。
灾民们也得到了南城的赈灾也全部都由二皇子来负责的消息。
南城的灾民意识都一脸懵,他们都觉得这些时日他们过得挺好的呀,这二皇子妃赈灾赈的挺好的,怎么又成了三皇子来赈灾不管是谁吧,只要是能够让他们吃饱穿暖,其实是谁赈灾都无所谓。
但是紧接着的下一顿就让南城的灾民们都惊呆了。
他们原本每日吃的是三碗掺着杂粮的米饭,还有一大盘肉炒菜,但是二皇子刚开始赈灾就给他们一人发了一碗粥。
倒是听说这粥比北城的粥更稠一些,那也和之前二皇子妃赈灾时候的饭是没有比的。
灾民们吃之前的饭食的时候都觉得比以前他们在家做都吃得好,而现在这粥只不过是能够让人不要饿死罢了,但是吃了这粥南城的灾民大部分时候还是饿着的。
南城的灾民更是怨声载道,好些人当即就和负责发粥的小头目说道:“二皇子妃管的好好的,怎么不让二皇子妃继续管。”
管事的小头目道:“二皇子妃就是在瞎闹,她还让你们做工,三皇子赈灾就不一样了,你们什么都不用干就能白得饭食,这多好呀。”
灾民们一窝蜂的围上去。
“我们愿意做工。”
“就是就是,我们愿意做工换吃的,这样我们吃的也踏实。”
“做工换来的饭是比这白来的粥好吃多了,我还是愿意干活。”
这消息也很快传到了三皇子的耳朵之中,三皇子万分的头疼。
三皇子本已经让把厨子把南城的粥熬得更稠了一些,但是南城的灾民非但不感恩,而且还说他们愿意回去做工。
南城的灾民们不知因为他开恩把粥熬的浓了一些,自己还是要和朝廷要银子。
这多要银子也是要受到父皇的苛责的,他忍着这么大的风险给灾民们熬了更稠的粥,灾民们却只想着二皇子妃给他们的好处。
想到苏然,三皇子觉得后悔,当初他怎么就没有发现苏然的好看呢其实在苏然胖的时候苏然的五官也是好看的,自己也是阅美人无数,怎么就没有发现苏然如此的资质呢
若是现在苏然是他的王妃,这赈灾之事还用他这么发愁吗
三皇子正发着愁接下来的赈灾该怎么办,有谋士给二皇子提了意见:“二皇子我们过来赈灾,就是想要得到灾民的拥护,但是被这二皇子妃一搅和,南城的灾民就也对三殿下有意见,不如我们对南城的灾民说他们做工原本是可以挣一天挣四十文的银子,但是给他们的吃用花的钱只有二十文,如此算下来,其实是二皇子妃占了便宜。”
的确在大周朝,百姓们一天如果是出去做工的话,一个人是可以挣到四十文银子的。
谋士继续道:“要告诉灾民他们得到根本没有付出的多,他们之前自然是觉得二皇子妃好,但是若是他们把二皇子妃给的好处和做工能够得到的银子来比的话,那他们便不觉得二皇子妃好了,只要说二皇子妃是趁着江南灾民遭了大灾,所以才趁此机会让灾民做工,而二皇子妃实际上是得了便宜。”
三皇子频频点头,谋士说完,三皇子道:“这消息自然是不能从我这里被放的出去,还是要靠小道消息传出去。”
这消息一传出去,马上的确就有一些灾民起了意见。
“这二皇子妃,原本大家还对她感恩戴德,但是她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还以为她多么好心呢。”
苏然也很快就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不过还没有等苏然采取措施,就有诸多灾民自发地反驳了这样的言论。
一个在灾民中有声望的人道:“我们以前做工一天是能挣四十文,不过那可是起五更睡半夜地忙活呀,现在二皇子妃这里做工,每天轻轻松松,根本没有以前累,而且还能给我们管饭,还能暖和的屋子,在北城的灾民可是只能有薄粥且喝完之后就只能回到临时搭起的简易棚子里,北城的灾民过的哪有南城的灾民好,这最终算下来,二皇子妃也并没有得大家的便宜。”
好些灾民还说就算不是在救灾的时候,他们也是愿意一直这样给二皇子妃做工的。
现在的他们每日除了干活的时间,还有清闲的时间,现在虽然是遭了大灾,但是好些灾民都认为,现在这日子倒是比以前更像是在过日子。
苏然知道有好些时候灾民是需要用舆论去引导的,他们也是相信舆论的,苏然本以为她是要想些办法去平息的,但是没想到灾民们都是自发地反驳去了关于二皇子妃让灾民们吃亏的言论。
三皇子派人去散布这样的流言,原本以为不再可高枕无忧,但是不过是半天的时间。这样的传言就被压了下来,灾民们都不认为苏然是在趁火打劫,南城的灾民还是更希望能够通过做工去换食物住处。
三皇子有些头疼,要怎样才能让南城的灾民不再继续夸赞苏然呢
可是到了第二日,北城的灾民却也闹起了事情,因为北城的灾民发现南城灾民们得到的粥要比北北城灾民们得到的粥更稠。
这二皇子原本是认为以前南城的灾民是每天吃着好的饭菜,一换成薄粥怕难缠的灾民难以适应便骂起他,于是便悄悄给南城灾民熬的粥就稠了一些。
不想很快就已经被北城的灾民发现了,北城的灾民议论纷纷,之前知道南城也要吃粥的时候,北城的灾民原本还心理平衡了一些,认为南城的灾民吃的和他一样了,毕竟有好些人是专门从南城跑到北城的,当初看南城的灾民吃得好的时候后悔不迭,现在他们心里终于平衡了一些。
可是北城的灾民却听到了南城的灾民的粥熬得更稠一些的说法。
北城的灾民很激动。
“这这也太欺负人了,难道南城的灾民就更高贵吗”
“凭什么当初南城的灾民可以有好饭好菜,到了现在南城的灾民还有更稠的粥。”
“这二皇子行事也太不公道罢了。“
很快就有北城的灾民看出了事情的本质,这灾民和大家说道:“这二皇子接手了南城赈灾的事情,他一定是觉得南城的灾民之前吃得好,他现在给人家吃清汤寡水人家肯定要不满,所以便给南城的灾民吃的粥稠一些,不过就算是这样,那我们北城的灾民算什么呢我们就该一直吃苦吗”
现在的情况是南城的灾民怨声载道,认为吃得不如以前好。
北城的灾民也怨声载道,认为南南北两处不公平。
不过有一处是共同的,就是南城和北城的灾民都在骂三皇子做事情没有章法,还说三皇子赈灾赈的没有二皇子妃赈得好。
有好些灾民原本认为二皇子妃是女流之辈定然赈不好灾,如今也是对二皇子妃很是佩服。
因为对二皇子妃佩服,灾民们连带对二皇子的印象也好了起来。
灾民们私底下也在议论:“这三皇子如此行事,这天下以后要是归了三皇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与其这样倒不如是二皇子当皇帝。”
灾民们以前都只听说三皇子,却极少听说二皇子,二皇子是个怎么的行事章法他们也是不知道的。不过灾民们议论只要二皇子旁边有二皇子妃这个贤明之人辅佐,二皇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也都是灾民们每天喝了粥以后闲了没事干的时候坐在一起议论的话了。
三皇子也是焦头烂额,他之所以选择来到江南赈灾就是为了得民心,现在民心没得着却还得罪了一大堆灾民。
三皇子主持赈灾两天之后,南城北城民怨沸腾更甚。
就在这个时候,首辅杜长松来到了江南城。
杜长松到了江南城,却没有直接去找三皇子和苏然,而是先去找城中的灾民打听了一些最近的赈灾情况。
灾民们见首辅穿的像个官员便开口道:“大人,你想想办法和上头说,还是让二皇子妃来赈灾吧。”
“就是,我们南城本来吃的好好的,每天轻轻松松干点活,日子过得比没受灾的时候还要好,偏偏这三皇子要过来插一脚,插一脚也就罢了,他压根儿就管不好,现在我们依然是食不果腹,还要忍受这寒冷。”
“大人你就让二皇子妃再把南城管起来吧。”
杜长松去北城了解情况的时候北城的灾民也是满肚子苦水。
有北城的灾民和杜长松道:“大人,这三皇子做事情也太不地道了,他怕南城的灾民有意见,给南城熬的粥稠一些,给北城熬得稀一些,偏只能是在固定的粥盆里面里领粥,不然我们早就跑到南城的粥棚区里了。”
“还有,人家南城以前每天都是能够吃肉吃饭的,我们却只能喝粥,不如让二皇子妃把我们管上吧。”
就
首辅杜长松在南城北城自然是问了诸多人,两地灾民都有一样的希望,就是希望将二皇子妃能够把赈灾管理起来。
南城北城灾民现在对三皇子都有颇多的怨言,杜长松也亲自去南北城的粥棚看了,的确南城的粥是要比北城的粥熬的稠一些。
杜长松打探清楚了情况,便当即写了折子送给了皇上,告诉了皇上江南城现在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表述了灾民们希望二皇子妃来管理赈灾的事情。
杜长松甚至把许多灾民说的话直接都写在了奏折上面,包括那句“不一样三皇子过来插一脚。”
打探清楚了情况递交了折子,,杜长松又叫了三皇子和二皇子妃过来议事。
杜长松径直对三皇子说:“三皇子你这样给南城灾民和北城灾民分的粥不一样,这样的法子是定然行不通的,有道是为患寡而患不均,若是两边的灾民都是一样的清汤寡水灾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你给一边熬的稀一边熬的愁,那便是要生出天大的事情来。”
三皇子辩解:“这个事情怎么能够怪我,是我想要把这两个地方熬的粥不一样吗是因为苏然之前就给他们吃好的,把这群刁民的嘴养叼了,我这才给他们熬了稠的粥。”
首辅道:“那既然是熬了稠的粥,那要南北一样,为何还要区别对待”
三皇子有道:“那粮草原本就不够,若是都熬成一样的稠,原本吃十天的粮便只能吃六天。”
杜长松没有说话,而是沉思了一番,良久,杜长松抬起头看向苏然:“二皇子妃,你认为当下的赈灾之事该如何做去做”
苏然开口对首辅道:“我前两天写了书信派人送给了皇上,想必皇上现在已经知道我的计划和想法了。若是由我赈灾,我还是之前的做法,只不过若是要把南城和北城全都赈起来,那恐怕还要朝廷出银子。
三皇子连忙反驳:“朝廷哪有那么多银子,你也是知道的,赈灾银子就只有捐上来和卖国债的银子,还去哪儿去寻银子。”
苏然对首辅道:“杜首辅,现在我已经书信传给了皇上,现在皇上的意见还没有下来,这件事就让三皇子先主张着,等到皇上的旨意下来,皇上若是应允,我立马将我的做法告知首辅,也希望首辅能协助于我一起将此事做好。
若是皇上不同意,还是坚持让三皇子全权负责,那我也是实在是插不上手了。”
杜首辅听苏然这意思,知道她是没有打算把她的做法说出来了。
杜首辅不甘心道:“你且说,你说了之后我若是觉得好,我定然也会递折子告诉皇上,替你说情。”
苏然道:“这江南城最快的马跑到京城传消息也要两天半,就算杜首辅支持我,这花费的时间也太长,我的折子是前天递过去的,今日应该已经到了皇上手中,再有两日皇上的旨意应该也会下来,在这两日就先按照三皇子的法子赈灾的吧。”
之前皇上已经下了旨,让三皇子全权处理救灾,现在就算是苏然想要插手也是不合情理。
只能是等到苏然的书信呈上去,皇上再批了旨意下来,才能看如如何去办。
反正杜首辅的等的起这几日。
首辅也能够看得出来苏然也是对三皇子并不放心。
杜首辅向苏然夫人拱了拱手:“二皇子妃如此清醒,定然是有良策,等皇上的旨意下来,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和三皇子辅助二皇子妃尽管直言。
坐在旁边的三皇子听不下去了,杜首辅这话怎么说的像杜首辅和他一起赈灾倒是为了帮苏然了。
还有杜首辅这话说的像是这两日过后苏然就会开始主持赈灾似的。
这两日杜首辅和三皇子便一起开始赈灾。
杜首辅吩咐把南城的和北城的粥都熬成了一样的。
北城的灾民心里稍有安慰,但是他们也知道是首辅来了所以粥才变了。
北城的百姓也夸赞起了杜首辅。
说杜如松做事公平公道。
不过总体百姓们还是在埋怨三皇子不会做事。
两日以后皇上的旨意又过来了,圣旨说是三皇子乱报赈灾情况误事该罚,不过要等灾后再罚三皇子,现在先让三皇子负责配合苏然一起做好赈灾,从此将由苏然全权负责赈灾。
三皇子又惊又气,自己本想靠赈灾得声望,都被苏然搅和了。
现在苏然才对和首辅说了具体的情况,她除了拿着赈灾的银子,还拿着朝廷一部分采购武器的银子。如此,既能做武器也能赈灾。之前苏然让一部分灾民去做工是进行一些武器的零件的加工。
这些零件都是都是灾民们在做,灾民们一个人只负责一个其中的环节,并不负责整个武器的组装,因为灾民们负责的部分简单,以便操作起来便很是简单。
把这些都制作好的零件搭配在一起就是武器。
苏然说完这个情况,首辅先开口:“二皇子妃,这事情就请先不要同三皇子说了。”
这也是苏然想对杜首辅说的话,三皇子并不是一个宽广的人。
他知道这是造武器改进武器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建立功劳的,所以保不齐会从中阻挠,而这批武器至关重要,二皇子此去境界并非只是寻常的去驻扎,而是打算一举歼灭敌军。
现在正是大周朝的危难之时,北境之敌也是如此认为。
北境的柔然一定是认为周朝是不敢攻打他们的,按照大周朝原本的力量的确也是不能攻打柔然的。
不过因为苏然和其他工匠研造出来了先进的武器,这样就可以试上一试。
而且二皇子也有充足的把握,就算此次不能一举平定北境,也是可以抵挡的住几年的入侵的,所以打这一仗并不会吃亏。
苏然和二皇子刚打算制造兵器的时候还在发愁去哪去调用工匠。
大周朝现在也是男有分女有归的朝代,一下子动用如此多的工匠便会有些大张旗鼓。
江南有了水患,苏然便想到了把赈灾和制造武器结合在一起。
制造武器原本就是二皇子负责兵的,二皇子也是向皇上请了旨,说是要制造一批新型的武器的,所以此行为并不是私下制造武器。
但是至于是在怎么个制造法,皇上便也没有管这么多的细枝末节。
现在皇上得知二皇子利用这些灾民去制造武器,便觉得这主意甚好,这就是一举两得,如此赈灾的银子便可以用来制造兵器,制造的兵器的银子也可以只用于救灾,这两件事情都是恰如其分地结合了起来,兵部的银子是其他处都不敢动的,但是若是将制造武器的工钱给了江南的灾民,武器也得了制造,江南的灾民也可以得到食物,不至于食不果腹。
且大周不会因为大规模调用工匠走漏了制造新武器的风声。
苏然已经派人把新造出来的两件武器已经送到了京城,并且请二皇子的部下让皇上看了这武器的威力之处。
见了这大炮和火药,皇上也动了一举剿灭北境敌人之心。
二皇子也来信给皇上分析过战情。
有了这样的武器,最起码也能够保持北境五年安定,现在就算是攻打了柔然,柔然也不敢反扑,那何不就打这一仗,
皇上自是十分满意,所以下旨让苏然负责这次的赈灾,并且让杜长松和三皇子配合。
苏然是了解这位首辅的,他的确是忧国忧民之辈,虽然杜如松在朝堂上也维护过三皇子,但是却绝对不是三皇子一党,所以苏然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杜长松。
接下来,杜首辅就完全按照苏然的意思开始进行赈灾了。
杜首辅和苏然一致决定让三皇子负责食物制作和食物分的事情,而苏然和杜首辅则是管理做兵器之事。
在苏然安排的之下,这赈灾好像就是一件简单顺手的事情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制造武器。
兵部也播了制造兵器的银子,再加上赈灾的银子,还有各地官员的捐款,各地富商充的国债银子,这些银子结合在一起,便可既用于制造兵器,又用于给南城的灾民分发银子。
苏然还原本发愁没有这么多的工匠,可是现在整个江南城的灾民都能够参与到做武器这件事情来,一时之间制造的武器的速度竟比苏然和二皇子最开始计划的速度提高了三倍还多。
现在是一月,苏然和杜首辅在江南一直待到四月,这几个月一直都是管灾民的吃饭住宿的。
到了五月,江南城被大水冲毁的建筑已经被恢复的差不多了,江南城的灾民开始了他们的产业,种地的去种地,做生意的也开始做起了生意,大家都缓缓的回到了之前的生活当中去了,而且武器也建造完了
江南城制造的武器悄无声息的就被运到了北境。
一个月之后北境柔然攻来。二皇子带兵一举歼灭了对方的十五万大军,对方剩下的两三万人已经躲到了更北的大漠深处。
是起码有十年,他们是没有力量来侵犯大周朝了,而且就算这两三万人还敢侵犯北境,大周朝也绝对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就收拾了他们。
接下来这两三万人,若他们肯安生就让他们活着,若是他们不肯安生,大周朝随随便便派大军出去便可让他们全军覆没。
大周朝的百姓都不敢相信,北境的战事自建朝以来就有,近几年来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大家多少也是为北境悬着点心,没想到仅仅用了一个多月,二皇子住就灭了北境的那么多敌人,北境从此以后就可以安定了,所有百姓都觉得不可思议。
大家也纷纷都赞叹起了二皇子神武,仅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解决了这么严重的北境的战事。
而且大家也知道二皇子妃把江南的水患治理得很好。
好多江南城的灾民都说他们现在吃的用的甚至比没有遭天灾的时候还要好。
不仅如此,江南城也成为了一座兵器城,原本大家都以为江南城要用很久才能恢复重建,但是江南城现在建了几个制造兵器的地方,好多人都在里面做工,工钱还不少。
江南城的百姓能挣到钱,江南城的经济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是比以前发展的势头还要好。
而且皇上还因为江南受了天灾在给江南城免了三年的税。
待到大捷之后,朝廷又告诉江南城的灾民他们制造武器有功,再免三年的税。
如此一来一回,便免了六年的税。
江南城的百姓这才知道原来这次能够大胜,就是因为用了他们亲手制造的武器。
江南城的灾民都与有荣焉,原来二皇子妃让他们做的是这么厉害的事情。
百姓们夸赞二皇子,也夸赞二皇子妃。认为二皇子打仗厉害,二皇子妃把江南城水患治理的井井有条。
同时百姓们也传起了三皇子的无能。
大家议论三皇子赈灾的不公平,说三皇子赈灾时候的时候出了很多疏漏,这三皇子是连二皇子妃都比不过的。
百姓中有这些传言,朝臣们自然事也知道。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二皇子已经有了和三皇子分庭抗礼的实力,甚至二皇子取得帝位的胜算还要比三皇子高上许多。
原本就在摇摆的大臣们更加摇摆了,那些原本坚定的拥护三皇子的朝臣也开始动摇了。
这些时日,百姓们对三皇子颇为议论。
开始只是江南的百姓议论,后来甚至是京城的百姓也在议论。
二皇子的功勋明晃晃的放在那里,二皇子解决了自立朝以来的北境战乱,这是足以留名青史的大功勋。
二皇子妃苏然去把江南水患料理的明明白白,这也是放在那里的功勋。
大家甚至都已经不把三皇子和二皇子进行对比,而是把三皇子和二皇子妃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就是三皇子连二皇子妃都不如,以后如何能管好这个天下
三皇子从江南赈灾回来就一直不高兴。
以前他从来没有把二皇子放在眼里,但是现在二皇子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战功,而且二皇子现在还是皇后的儿子。
而三皇子离开京城的这些时,杨才人也没能够翻身复位成为贵妃。
三皇子从江南城回来以后,皇上还是从来不去杨才人那里。
皇上和皇后的关系还愈加的亲密。
三皇子有些慌了,越是这样的时候,就越是得有大臣替他说话,可是三皇子的银子已经用光了,尽管去年秋季又收了四五万两银子上来,但是比起他的鸿图大业,这四五万两银子怎么够呢他要结交大臣,要培养暗卫,还有结识民间的富商大贾,这些桩桩件件都是需要银子的。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