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从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说起。
前面说过蜀汉的蜀锦,东吴的船队和水战22,今天我们来说魏国的“建安文学”。
“建安”,是年号,不过不是魏武帝曹操的年号,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如同“建安七子”属于曹魏政权一样,汉献帝是个傀儡,掌权的是曹操。在曹后,曹丕直接篡汉建魏,不过做的比较委婉,让汉献帝“禅让”。
“禅让”
刘邦一听到这两个字就来气,又是禅让给男宠,又是禅让给大臣,后世的狗皇帝怎么会是他的子孙怎么会是
但是他也知道,汉献帝与禅让男宠不同,是被权臣威胁。
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真是废物”
刘邦嫌弃地看一眼刘盈,怀疑这么弱的汉献帝是刘盈的后代。
在被吕雉冷冷瞪了一眼后,突然释怀。
罢了,吕雉挺好的,他宁愿是厉害太后掌权,也不愿意直接被大臣篡位
“建安文学”指的就是汉末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建安文学”被称为华夏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在历史上也有“建安风骨”的美誉。
刘彻冷笑连连。
“建安风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骨吗”
如果不是时空不对,遇到那汉献帝,刘彻宁愿亲自杀了他
在此之前,文学作品大都偏重政治意义,或为教化百姓,或为规劝统治者,或为吹捧帝王。只有到了建安文学,才真正实现了文学的自觉。简单地说,直到这一时期,文人的作品才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建安文学”以“建安七子”为代表,“建安七子”是指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年间七位著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因其皆曾居邺城,亦称“邺中七子”。
具体的就不介绍了,很多u主讲解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咕咕自认讲没法讲解的比其他u主更生动,今天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力来说。
朱元璋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人讲解,这魏晋时期,还有很多文豪”
身体好了点的朱标坐在特制的轮椅上,提示父皇“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每个人都挺多故事。”
朱元璋被提醒的想起来也不喜欢“一群疯子,有什么好喜欢的。”
在最重视规矩的朱元璋眼里,既不事生产也不擅长经略朝政,尤其是这些人个性都很跳脱,在他眼里属于“刺头”的那一类。
三国时曹魏有“建安七子”,后来魏晋有“竹林七贤”,这其中有不少就是前后相承,比如“建安七子”里的阮瑀就是“竹林七贤”里阮籍的父亲,而后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阮瑀更有才名。
阮咸和阮籍是叔侄,侄子阮咸更擅长乐器,发明了一种乐器“阮咸”,也就是现代的“阮”,这也是唯一一种以人名命名的华夏传
统乐器。
所以后世在画竹林七贤时,通常让阮咸抱着阮,就是这样。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天幕特意放出“阮”的图片,扶苏恍悟“哦,这种圆形的琵琶啊。”
在秦汉及以前,琵琶是很多弹弦乐器的统称长柄的、短柄的、圆形的、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数多一些的、弦数少一些的,都叫做琵琶。
“琵”和“琶”原本就是表达弹奏手法的两个动词:“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换言之,“琵”和“琶”就是现在右手指法中的“弹”和“挑”。
在早期的演奏中,凡以“弹”和“挑”作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概称为“琵琶”。当时的琵琶,可以说是一个大家族,弹奏方法也与现代有些不同。
比如现代的琵琶一般是竖着抱,但是看敦煌壁画就知道,里面的琵琶都是横抱,在很多古画也能看到。
武曌看着天幕上的阮,觉得有些眼熟,想起了自己得到过的一件古董“阮的确是阮咸发明的,应该是根据琵琶发明的。”
上官婉儿突然看着武曌一笑“陛下,还记得您的巴蜀铜器吗”
上官婉儿冲着武曌俏皮地渣渣呀,武曌突然轻轻一拍椅子扶手“朕想起来了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发现了一件铜器,就是这样,身正圆似琵琶,当时的太常少卿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乐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谓之阮咸。,后来阮咸就在大唐重新流行起来。”
大唐对音乐很包容,有汉人的乐器,也有胡人的乐器。
就算古墓里的铜器不是阮咸,重新流行起来也没什么,后来宫中的宫廷乐队里就多了一样来自魏晋的“阮咸”,民间也受到影响,开始流行。
到天宝年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的标题为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很明确地描写了听“阮咸”的过程,说明在大唐已经比较普及。
宋朝以后,阮声渐衰,曲谱失传,声音清脆悦耳,高亢明亮的月琴、柳琴等与阮形制相似的乐器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了阮的伴奏伴唱地位。
唐朝的阮形制是最成熟也最规范的,但是华夏本土已经失传,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唐制阮是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紫檀阮。
刚刚为自己传播发扬“阮咸”的武曌还没高兴几秒,就听到最完整的唐制阮又存在日本
武曌语气淡淡“朕记得有一柄大唐的琵琶也存在日本”
上官婉儿收敛笑容,恭敬道“是的,大唐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也是后世仅存的一柄五弦琵琶,是孤品。”
武曌“哼”
太平公主语气不满“还是李隆基赠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赠礼,也藏在这个正仓院。”
“不满有什么用,不想被别人抢走,就自己抢回来。”武曌冷冷道。
太平公主微微一愣,眼神有些晦暗。
母亲这话,让她抢的,到底是这藏于日本的阮和琵琶,还是
李隆基的皇位
可能有人要问,现代的“阮”不是还有低阮、中阮、小阮、大阮等系列“阮咸”吗那是建国后,在1949年我国组建了民族乐团后,音乐家重新改良的。
喜爱舞文弄墨的赵光义对乐器也有点爱好,听到这里又是一阵哀叹“宋朝以后衰落的又是那元朝”
赵匡胤淡淡瞥了一眼弟弟“蒙古人好战,重要工匠和医者,对音乐这种很可能完全没兴趣。”
赵光义“哎”
赵匡胤看着他这怂样就来气“长吁短叹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打赢蒙古人”
赵光义立刻来了精神“对皇兄,你多给我点兵我练练,我经验多了以后就能打蒙古人了”
话音一落,满朝武将齐齐紧张地看了过来,连文官也紧张了国库不丰,无论是打败仗还是赔款都赔不起
赵匡胤比官员还紧张,这可是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宋,他完全不想二世而亡。
最后赵匡胤用一个字回复“滚”
除了抱“阮”的阮咸,我们还能看到弹奏古琴的嵇康。
天幕放出后世作的“竹林七贤”画像,只见竹林之间,七名长发男子或坐或立,或怀抱阮咸,或抱着酒坛,或抱着古琴,或拿着书本,或举起酒杯,沿着一条蜿蜒而过的小溪,展现魏晋名士的风流气度。
有人感叹后世的画技精彩,也有人注意到了人物的模样。
曹操一对比就更郁闷了“为何把那竹林七贤画得如此俊美,把操,把我们都画成女人”
李世民奇怪“竹林七贤都如此俊美吗我怎么记得刘伶长得很丑”
长孙皇后脸色微红“那竹林七贤,怎么像是没穿中衣的模样”
她也记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裸奔的,怎么要么露出胸口一大片,要么直接袒露胸怀
虽然怪好看的,但是好像更适合私底下看,这大庭广众的,看得更清晰了
“观音婢不许看”李世民终于反应过来了,看到细节,连忙去捂长孙皇后的眼睛。
长孙皇后笑着躲闪“迟了,已经看到了”
“看到了也不许看”李世民有些气急败坏,大臣们没眼看,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就是不看帝后。
至于心里嘀咕的,也不在少数。
“不知道夫人是不是也在家看得起劲”这一次,轮到房玄龄吃醋了。
说起古琴,就不得不提嵇康死后古琴名曲广陵散失传的事,据说现在流传的广陵散是嵇康的外甥袁孝己在门外偷听记下来的一部分,只学会三十二拍,他自己又续了八拍,成为完整的广陵散。
也有说是隋朝宫中乐师重新谱曲编译的。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到底是不是嵇康当年所作的那首,或许只有嵇康自己知道,这也成为了千古遗憾。
已经被抓的嵇康,在刑场上,刚对刽子手提出最后的一个要求,就是
弹一曲广陵散为自己送别,就听到天幕提到了自己和自己的曲子,一阵仰天大笑“哈哈哈哈,你们今日有耳福了可以听一下正宗的广陵散”
刽子手看到汇聚过来的百姓,其中有不少世家的车马也靠了过来,紧张地找监斩官商量“要不,先让他找个徒弟传授一下”
让文化失传,感觉罪过很大啊。
监斩官也拿不定主意“先等等,我派人去请示陛下”
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和阮咸七人。
大家对“竹林七贤”的放纵不羁可能印象更深,但这同样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建安七子”是可以参政的,以曹魏对名士的看重,当时在军中都兴起名士风流,为什么“竹林七贤”仿佛只能天天裸奔醉酒不务正业
曹魏末年,司马昭已经独掌大权,正是明目张胆朝堂关系紧张的时刻。
听到天幕说起“时代背景”,大臣们齐齐一阵肃然。
皇宫中,司马昭瞥向傀儡皇帝,冷笑一声,完全不把对方看在眼里“哼,我倒要看看如何评价我司马氏”
这就得说一说时代背景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在少帝曹芳、执掌大权的曹爽等宗室和高官在高平陵祭祀明帝曹叡时,发动政变,且获得胜利。曹爽和朝廷高官一起被灭,当时称之为“天下名士去其半”,司马懿分权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立曹髦。
“天下名士去其半”曹操大营中,一群谋臣齐齐开骂,“司马氏竟然做得如此残忍”
许攸怒而拍桌“这岂不是整个朝堂都给杀光了杀光了他用谁”
郭嘉悠哉悠哉“没听到吗,用儿子。”
荀彧阴森森“司马氏可是个大族,难怪不担心没人。”
曹操听得眼里杀心不断。
这被杀的曹家人,可都是他的子嗣
曹髦是曹丕的孙子,擅长诗文,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还有已失传的春秋左氏传音。同时精通绘画,有一种说法说他是华夏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唐朝张彦远在自己的历代名画记列曹髦的画为中品,可能在唐朝时还有他的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髦继承了曹家的才华,是文学艺术素养比较高的皇帝。但是他不是同样爱好文艺的宋徽宗那样的软柿子,想要起兵反司马,被太子舍人成济所杀,年仅19岁。司马昭又立曹奂为帝,这一次严防死守,曹奂只是个傀儡皇帝。
曹丕听到是自己孙子被杀,目眦欲裂“这太子舍人该杀”
太子舍人初设置于秦朝,是执掌东宫宿卫的,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太子舍人至宋辽时期历朝历代都有设置,魏晋南北朝自然也有。
自汉朝开始,帝王会专门挑选选择德行高尚之人任太子舍人之职,目
的是陪伴在太子身边影响太子,曹魏依然延续了汉朝制度。
如此亲近的近卫弑君,这是背叛
“成济不过是司马昭弑君的替死鬼罢了,后来成济两兄弟还是被司马昭推出去斩杀以平息众怒,却没有牵连家族,足以说明司马昭不过是早有预谋。”对魏晋比较了解的李世民跟大臣们也聊了起来。
“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到司马懿孙子司马炎时期,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也就是西晋。司马炎正式灭了东吴和蜀汉,加上曹魏,可以说三国都是终结在了司马炎手中,这也就是传说中的“三家归晋”。
这一下,正式听完了全过程的魏蜀吴三国齐齐恨上了司马氏。
曹操“司马炎,好一个司马炎真是狼子野心”
刘备“连灭三国,手段厉害”
孙策“连曹贼的后人都败在司马氏手里,果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然后谋臣们齐齐发言“主公,联合起来,先灭司马”
大家看,这是不是与曹操曹丕当年的作风很像
曹操抓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
司马懿就让曹芳成为傀儡皇帝,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
汉献帝在自己被软禁的宫室里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报应啊哈哈哈哈,报应”
从高平陵事件到西晋建立,司马氏大开杀戒,不断地杀死抵抗自己和不服自己的名士,竹林七贤在“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乱世,不断遭遇到生命威胁,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表现得行为癫狂,借着音乐、道家等学术的掩饰,表达对司马政权的不满。
从曹魏时期名士高高在上的地位,到了时时刻刻受到生命威胁,曹家虽然也不算多仁慈,但是“假仁慈”也有一半仁慈。但是司马氏没有,要知道司马氏是真出了傻子皇帝和“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的。
从天幕第一次提到自己,司马懿就在家族的掩护下躲了起来。
现在,司马懿感觉连家族派来保护自己的护卫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劲了,连忙伪装之后,躲进了自家一户小农庄上。
看到天幕提到自家的种种罪恶,司马懿哀叹“我司马氏,将彻底与皇位无缘”
这一次,拉满全天下的仇恨。
他的两个儿子同样跟随着一起逃亡,看到自己也被提名,司马师怒骂“该死的天幕该死的天幕”
司马昭冷静地询问父亲“现在如何是好”
“先发制人”司马懿果断道,“计划提前启动”
他们准备了许久,天幕说了结果又如何,自己埋下的钉子多着,提前启动也能从三国口中夺下一口肉
“竹林七贤”再如何癫狂,最终也逃不过分崩离析。
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阮籍
想拒绝司马昭的联姻,只能把自己灌醉六十天,拖到司马氏放弃;嵇康态度坚决拒绝被拉拢,落入陷阱,最终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对朝廷不满却无法辞官死在任上。
阮籍本来是来给嵇康送别,听到了后世的剧透未来,苦笑。
自己青史留名又能如何,终究是只能靠着逃避来苟活。
后人羡慕他们名士风流,他却经常战战兢兢,担心连累家人儿女,又哪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潇洒
但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们来看看这段时间对海外的影响力。
华夏有春秋战国时期,日本也有“战国时代”;华夏有南北朝,日本同样有南北朝”;
华夏有“三国时期”,朝鲜半岛也有“三国时期”,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从公元前57年持续到了公元668年,也就是从华夏的南北朝朝持续到了隋唐;
朱元璋听到这里,有种自己大明朝的三国演义被偷走一样“日韩没有自己的文化吗怎么什么都学”
朱棣附和“学就算了,藩属国本就应该听从宗主国的,但是学了之后还说是自己祖传的就有些无耻了。”
韩国从华夏的三国时期开始接受汉字文化,新罗人派遣唐使留学大唐和高丽初期实行科举制度,长期学习华夏文化和文字。在高丽中期以后,韩国古人要么模仿华夏文人的行为,要么在文学作品中加以引用。
或许是曾经有过的相似历史,所以在韩国最受欢迎的华夏书籍,就是三国演义,曾经一度成为他们的必考书籍,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从幼年就要买回去精读。到了现在虽然没有再当必考书籍,但是说家家一本也不夸张,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那么喜欢做三国游戏三国动漫。
罗贯中啊我的三国演义这么火的吗
曹操想起自己的大胸美人画像,一个激灵“该不会是他们画得吧”
因为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具体的后面说,现在说说魏晋南北朝的“魏晋风流”对海外和后世的影响。
韩国,在当时受到“竹林七贤”的影响,开始模仿,出现了众多的“竹高七贤”“蚕岭七贤”“江边七友”等七贤式文学社团,并且发展出了“竹林学”,还有人模仿名士的作风来对抗朝廷。
阮籍“”
这
追逐模仿他们的人也不少,但是学到出现这么多“竹林学”“七贤”,让他感觉哪里怪怪的。
学习他们醉酒高歌见过,学习他们服寒食散也见过,这一种,总感觉自己的小团队都被学走了
韩国学者中,“竹林七贤”里阮籍和嵇康的喜爱度最高,韩国学者写了大量的论文研究二人。
天幕放出密密麻麻的学术论文,单独看看标题,阮籍就嘴角抽搐。
够了够了,知道你们多喜欢我了,看得眼睛都要晕了。
嵇康都
给刺激的更加兴奋,琴声越来越激昂,一方天地仿佛被广陵散独霸一方。
那么韩国是怎么学到“竹林七贤”的呢
这得到唐宋时期,由唐太宗和宋哲宗完成。
李世民
赵煦
公元648年,新罗饱受高丽和百济的军事威胁,请求唐朝派兵援助。唐太宗许可派兵的同时,赐予新罗一本晋书,因为晋书的原因,新罗人开始认识“竹林七贤”,并渐渐传到整个朝鲜半岛。
长孙皇后语气戏谑“多谢陛下,臣妾今日有眼福了”
李世民“”
他并不想
了解“竹林七贤”还有个重要途径,就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文趣事,由南朝刘宋宗室刘义庆召集门客共同编撰。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刘义庆在自己王府里,听到这话高高兴兴召集门客“快快快大家一起听,在说我们”
门客们看着自己负责的部分,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袁淑“我们这书没写错,后世传下去了”
陆展“还传到海外了”
“为了庆祝,今日举行宴会,咱们好好庆祝一番”刘义庆喜气洋洋中,大方地宣布,让王府里的气氛更加热闹了。
不一会,宋武帝刘裕派人从宫中送来封赏,给自己这位自幼好文、还不参与政治斗争的好侄子,让王府再次沸腾了一番,比过年还热闹。
1091年宋哲宗时期,高丽模仿谈唐宋开展早期的科举制度,向宋哲宗申请,宋哲宗列出书目后,高丽从宋朝引入大量书籍,其中就有世说新语,高士传,韩国古人对“竹林七贤”的研究更加深刻。
虽然“竹林七贤”少有能做到高官之位的,但是“魏晋风骨”“名士风流”的影响力影响了几千年,和几个国家。
行刑场上,刽子手听着越来越多书籍提到“竹林七贤”,开始拖延时间不愿意动手“到底还杀不杀”
“哈哈哈,杀了我杀了我”嵇康一阵狂笑,看着汇聚而来齐齐为他喊冤的文人和百姓,越发猖狂肆意,他放下古琴,站起来,张开双臂面朝刽子手,“名士就该死得其所杀了我”
刽子手反而被他的气势吓得往后退了一步。
这可是天幕点名过得名人,他杀了,回头自己就得被骂死
很快刽子手不用为难了,司马昭最终还是扛不住压力,派人传来了赦令。
监斩官
看到赦令,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看到嵇康狂妄的模样,又佩服,又惧怕。
最后化为一句虚张声势的喝骂“让他滚”
嵇康笑得更狂妄了“哈哈哈哈我名扬青史我天下扬名”
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它是华夏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文心雕龙在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多么流行,但是到了15个世纪以后,开始成为一门显学,在海外发展出了单独的一门“龙学”。
截止1992年,文心雕龙有朝、日、英、意、德五种语言的翻译本,国内外出版研究专著120种,发表的论文在2500篇以上,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新的一门学科“文心雕龙学”,简称“龙学”。
南京,定林寺中,刘勰呆愣愣地看着天幕这个说得真得是他吗
梁代对得上,书名也对得上,人名也对得上,但是他的书有这么厉害吗
“彦和,天幕说得是你吗”胡子花白的老和尚僧祐慈祥地看着这位自幼父母双亡、由自己接入定林寺中抚养长大的孩子。
如今,当年的小孩已经长大,在外面成家立业,当了官,写了书,虽然官职一直不大,但是写得书竟然在后世如此出名,这也让僧祐颇为欣慰。
刘勰虽然在寺庙长大,但是并没有出家,年老之后还辞官回到老家山东,又创建了北定林寺,来纪念南定林寺和僧祐,后来郭沫若还在北定林寺的“文心亭”命名题字,以纪念文心雕龙藏书1460周年。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未来,只讷讷道“我也不知道。”
“我倒觉得就是你。”僧祐笑着提起往事,“看来当年的佛经没有白看,修书都修进了脑子里。”
刘勰同样想起往事,想起那些住在寺庙里看似无聊,其实终日与佛经为伴,看书修书的平静日子。
他倒是觉得,那是最宁静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是啊,没有白看。”不善言辞的刘勰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寺庙和对僧祐的感谢,“师父,我的书也有您的功劳”
文心雕龙最早走出的国家,根据韩国启明大学李钟汉教授考证,是唐懿宗时期,入唐的留学生崔致远带回的,于新罗第五十一代真圣女王四年,和于新罗第五十二代孝忠王八年,撰写佛经大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时都曾经引用文心雕龙。
不过日本人表示不服,日本京都大学兴膳宏教授考证大唐天宝年间,日本的汉诗选集怀风藻中,虫麻吕作的秋月于长王宅宴新罗客五言诗序中,就有受到文心雕龙物色影响的句子。所以认为文心雕龙传入日本在公元897年,应该是第一个出海的国家。
文心雕龙传播到欧洲是19世纪中叶以后,最早是法国于清朝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出版的
汉籍解显;
1926年,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在巴黎法兰西学院做了有关华夏文学的6个讲座,第一场讲座就是讲述文心雕龙。10年后,又出出版了法文专著中国文学,首次把文心雕龙全部翻译为法文;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1952年,巴黎大学出版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新书和文心雕龙新书通检。
1951年,美国汉学家休斯首次把文心雕龙原道翻译成英文并刊登。
太长了,念不下去了,怕大家说我水字数直接贴在这里吧。
一时间,长长长长的“龙学”,让古代文人羡慕到眼睛通红
“好多研究学会”
“竟然这么受欢迎的吗”
“这么多中语言,好多国家都没听说过”
“日本喜欢,西洋人也喜欢,他们看得懂吗”
还有东晋史学家干宝著作的搜神记,是后世小说的鼻祖,也是集华夏古代神话传说于大成的著作。
河南,干宝居于家中,正与家人一起看天幕,看到这里傻眼了“啊,我这书也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他不过是有感于父亲婢女的死亡,和兄长的死而复生,对鬼神感兴趣,搜集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著作的,还以为只能当民间杂言看着打发时间。
“令升,好”干父激动地拍儿子肩膀,干宝干巴巴“儿子其实也没想到”
搜神记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谶纬神学、神仙变幻、精灵物怪、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之恋,人鬼之恋。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时期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比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传奇故事,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还有很多小说、戏曲,都与它有密切联系。
唯一可惜的是搜神记原本散失,现在很多故事是后人增加添补的,一共20卷,共有故事454个。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和宋朝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
干宝一听,有些黯然“我的搜神记没有20卷。”
“你好好写,为父让人给你多印刷几本,不,几百本,看得人多了总有保存下来的”干父大方地用资金支持儿子。
干家也是世家,不缺钱
除了文心雕龙世说新语搜神记影响华夏后续几千年甚至是全世界,魏晋南北朝还有一首诗歌,影响了全世界的女性
在她出现之前,迪斯尼所有的公主都是等待爱情;在她出现之后,才看到了女性还有其他的可能
这就是著名诗歌木兰诗,讲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一般文艺作品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就如同咕咕讲述的汉代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会出现女子代父从军的诗歌呢
因为,这个时代,是真的有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