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非遗申报3
这一片民族居住地区,有一种小孩一出生会说话就会跳舞,会走路就会唱歌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对于歌舞还是很感兴趣了,也是很擅长的。
而歌舞,就是以芦笙及芦笙舞为主。可是后来,也不知是为什么,大家对于芦笙和芦笙舞都慢慢地疏远,不再熟悉,也一再跳了,而吹芦笙的男孩更是越来越少。
在很久以前,就像仰亚一样,大家觉得这个小孩在吹芦笙方面有一定天赋,或者说是可塑之材,那就从小两三岁就开始培养了。仰亚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具体培养他的,就是仰亚的爷爷。
而芦笙舞,大多数以女孩学跳芦笙舞为主,所以,也就有那三四岁的小女孩,每逢村寨里节庆和喜事时,都会被自家的阿妈、奶奶以及姐姐等为她们穿上盛装,开始跟着奶奶或者阿妈,开始跳芦笙舞了。有的没有奶奶、阿妈带的,也会跟着家族中的姐姐们一起跳。
特别有趣的是,有那些没有女孩的家里,而奶奶或者阿妈又提前做好了女孩子的盛装,也有阿妈或者奶奶们,把自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的样子,穿上盛装一起参与跳芦笙舞。这在村寨里也是可以的,不会引起人们的笑话,跳舞的男孩,当然也是那些本身也喜欢跳舞的孩子。如果自己不喜欢,那是抓不来的。
这主要在于,大家欣赏的不是男孩女孩,而是欣赏她他们的舞步,还有就是他们身上穿着的盛装,那是代表着自家奶奶或者阿妈的绣花手艺。
今天,王波他们要拍摄的,也就是包括这些在内的一种自然的芦笙及芦笙舞在广大村民中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民族文化效果。所以,要把从小孩到大人,从田间地头到团圆舞舞场在这里,也就是村寨里的晒谷场。可是,这以前可不是叫晒谷场,而是叫芦笙场。也就是村寨里各种芦笙喜庆活动中,所有村民集中跳芦笙舞的场合。
另外,和芦笙场匹配的,还有起鼓场;起鼓场,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就是起鼓的地方,就是开始跳芦笙舞时,第一声鼓响起的地方。
起鼓场,在这个寨子的最高处,在很久以前,这一带还有鼓藏堂、有活路头家,同样也有起鼓场。每逢村寨里大型喜庆活动要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必须先由鼓藏头在起鼓场上敲响第一声木鼓,并由鼓藏头家未出嫁的女儿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由本家侄女代替。在起鼓场上跳起第一曲芦笙舞,然后其他的女孩和妇女们才能跟着跳起来,然后才又慢慢地转到芦笙场上来,大家一起跳芦笙舞。
而起鼓场、鼓藏头、鼓藏堂、活路头、寨佬、理佬等,也都是在大革命时才取消的。
现在,要重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把这些也都重新启用起来,也就像县里明确说的,这次大型芦笙暂不比赛,重新设立锦鸡王等的芦笙舞专门职称一样。
所以,这一切都是王波他们要拍摄的东西。
第二天早上,一起过来的所谓的赵主任、刘股长等都回去了,具体的工作都由王波他们电视台的拍摄小组来完成。最后编辑出专题宣传片,再交给县里审批。
送走了领导们后,这对于王波他们的工作还更好开展一些,因为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指手画脚。
“仰亚老师,这是我们在县里找到的一个比较熟悉芦笙舞文化的老专家提出来的,你看,这些,还有什么你要修改吗”
“呵呵,我还能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啊,这些,有好些,我以前也是听老人们说起过。都没亲眼看见过,他们能这样系统的提出来,就不错了,要是我,还不一定能够提得这么详细呢。”
“那你看,这些涉及到的场景和相关的人员,能找到吗比如鼓藏头、活路头、寨佬、理佬等”
“呵呵,这些人是肯定找不到了,从我们出生,到懂事以来,也只是听说过有这么回事。现在,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人啊。特别是鼓藏头这个人,他是由最先迁徙到这个地方的那一个家族或者部落中,最有能力的人来承担。然后才由他传给他的后人中最有能力的人。”
“那你知道,原来的这个人到底是哪个姓的,又是哪个家族的”
“好像就是我们这个姓吧也听说,我们这个姓,就是最早迁徙到这边来的。”
“那看来,我们也只好找一些寨子里的老人来,大家商量着,暂时决定一些人来扮演这些相应的人物,这样我们的拍摄也才能进行得下去啊。”
经过仰亚、王波他们一早上的努力,总算是和村寨里几个老人一起,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了。
其实,很久以前,本村寨里的鼓藏头就是仰亚爷爷的阿爸。后来,也有说要把鼓藏头传给爷爷,可是后来有了变化,这事也就这样不了了知。
而现在,几个老人都觉得,现在的仰亚,很有当年他爷爷的威望,在村寨里也很有号召力,这个鼓藏头,就由仰亚来继承了。特别是村寨里仰亚回来后,重新成立了芦笙队以后,仰亚事实上也已经在领导着大家朝前走。
仰亚一再推辞,希望村子里的几个老人出面来承担这份责任,可是,大家都一致以为,仰亚是最合适的人选。
有这个结果,是王波他们也不想到的,而这个结果,却是王波他们最想要的。
“哎呀,仰亚老师,这是大家对你的一种信任啊,我们也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要不你就先承担这几天我们拍摄期间的这个带头人吧,等我们把这次专题片顺利完成以后,你们再重新选出新的鼓藏头也行。”
这还能说什么呢能把这次芦笙及芦笙舞非遗申报的事做成功,比什么都强。
仰亚答应了。
其他的几个人物,也很快就定了下来。这样,拍摄也就马上可以开始了。
今天的拍摄,就从芦笙舞的起舞起鼓开始
在仰亚他们这个民族,木鼓,是民族的象征。
这个民族,是一个战争民族,很早以前,就是因为战争,而在战争中失败以后,才形成了长期艰苦的跋涉,也就是漫长的迁徙。
在迁徙的过程,木鼓仍然起到一个号召同族、抵制战争、跋涉前进的号令。所以,木鼓,在整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已经成为了让人尊敬、让人崇拜的神物。所以,直到现在,本民族的各种活动,都还是以木鼓作为号令。
每逢盛大节日跳芦笙舞,也是村寨里的大事,所以,也必须从鼓开始,这也才和有了起鼓场、起鼓舞。
还好,村寨里的几个老人,对于这些还稍稍能回忆起来,仰亚也还有一点点印象。
最老的鼓藏堂,是在村子里最高的地方,也就是那一棵高大的枫树下。原来的鼓藏头也就是仰亚爷爷的阿爸就是住在那里。今天的拍摄,就从那里开始。
被委任的新的鼓藏头仰亚老师,重新穿上了大家认为以前鼓藏头应该穿上的高大雄伟的长衫,并且戴上了带有长长的牛角的大沿帽。而仰亚本身的身高也是很高的,这一穿上,一个古代带兵打仗的大将军的形象就出来了。
还真有那么几分形象。
新的鼓藏头家没有女儿,只有找到一个仰亚家族中的女孩,由她穿上节日的盛装。
仰亚带着盛装女孩,就在那棵大枫树下摆起了香案,枭枭香烟。仰亚也开始振振有词地念了起来。
而王波他们的拍摄也从现在开始了。
这是起鼓时,开始的祭祀。也即是唤醒木鼓,告诉祖先,我们又要开始吹芦笙、跳芦笙舞了。
祭祀完毕,三通鼓罢,盛装女孩在鼓藏头的牵引下,慢慢地来到了起鼓场。
这是位于鼓藏头家,也就是那棵高大的大枫树下面的一个不大的平台。整个平台成圆形,都用鹅卵石成规律状镶嵌而成,表面形成一个鼓面的形状。看来,这一个村寨,处处与鼓分不开。
所有的人,包括王波他们那些设备都被搬到了这里,这里是今天第二个要拍摄的场景。王波他们也在鼓坪的四周各个适合的位置继续把他们那些长枪短炮架了起来。
那个用木支架子支起来的木鼓,被放在了起鼓场的中央。
“王波,可以开始了吗”
“这个,可能有些复杂,可能你们还是要先跳一遍,我们才知道应该怎么拍。”
这样,穿着盛装的鼓藏头又在起鼓场中央的木鼓旁边,端起了一只大牛角,牛角里倒满了满满的一角酒。
仰亚又默默地念了些什么。
最后,他举起牛角,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后喷在了木鼓上面。这样重复了三次。然后从旁边人手中接过鼓槌咚咚咚三声鼓响。旁边的芦笙手接着鼓声,开始吹起了芦笙。
芦笙吹起后,鼓藏头家的女孩,走到了中央的木鼓旁边开始跳起了芦笙舞。
一圈、两圈、三圈
其他的几个同样穿着盛装的女孩也跟了进来,也开始跳了起来,后面其他的妇女们也走了进来。
“仰亚老师,可以了,叫大家停下来,重新开始,我们可以拍摄了。”
听到王波的喊声,仰亚才领着大家停了下来。
“仰亚老师,你等一下,等我们把所有的机位再好好地调整一下,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拍摄了。”
王波和大胖在各个机位把镜头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然后回到他们自己的机位前。
“仰亚老师,开始了”
仰亚又重新走进了起鼓场
“好”这一个环节,又一遍过。
就在王波他们还在起鼓场拍摄时,寨子上大的芦笙场里也响起了芦笙,好像在对着这边呼唤。
仰亚他们,要移到大芦笙场去了,也就是现在的晒谷场上。
又开始了这个阶段和昨天差不多的大型芦笙团圆舞了。这样,就可以接上昨天拍摄的场景了。
而就在王波他们今天在拍摄祭鼓、拍起鼓舞时,另外的几个拍摄小组早已经开始了其他几个场景的拍摄。
芦笙舞来源于本民族的生活中,来源于本民族的一个个家庭。
另一个场景中,电视台正在拍摄一个男孩,由爸爸正在教自己的小儿子吹芦笙。
就在一处梯田旁边的一棵大树下,两堆草垛,利用着大树的枝丫,把一根木柱子的一头插进地里,另一头用绳子紧紧地缠在大树枝丫上,中间就是金黄色的草垛。
一头牛带着自己的牛崽,在一旁悠闲的吃着草。而就在大树下,一个好像刚刚从田里走出来的爸爸,仍然卷着裤腿,就坐在大树下的干草上。他身边是一个剪着小盖头的、五六岁的男孩。小屁股坐在自己的一条腿上,侧着身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阿爸吹着芦笙。
阿爸一边吹着一边侧脸、慈祥地看着孩子。
那管芦笙有些短,很显然,那是孩子用的芦笙。是小孩拿过来、缠着刚刚从田里犁着田上来的阿爸教他吹芦笙。阿爸的脸上,虽然疲惫但却幸福地教着孩子。
孩子是那么的认真,他早已经进入了优美的芦笙曲里面
另一处,一栋吊脚楼里升起了枭枭炊烟,几个白发的奶奶坐在房前的美人靠上,一边绣着花,一边唱起了歌。两个小女孩,搬来小马扎,就坐在奶奶们的身边,把奶奶的绣片拿在了自己手上,左看看右看看。而另一个女孩,也学着奶奶们的样子,拿着针和线,像模像样地绣了起来。她们手在不停地绣着,而嘴里却在唱着歌。
那就是在跳芦笙舞时,要唱的曲子。
两个小女孩也在跟唱着
这就是今天,王波他们正在拍摄的有关芦笙舞的主要场景,当然还有更多的要拍摄的镜头。
明天,王波他们还要进行。
而就在今天,大家收工回家一起回仰亚家,这几天,王波他们就由仰亚老师那里接待。
他们刚刚到家,天也刚刚黑下来的时候,去接木根爷爷的芦笙手也回来了。
当然,一起来的,有木根爷爷,还有王波的同学寅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