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46 章
    第146章

    杜大姐微微一愣,看向楚孑“你真想知道这条路可是苦的很哦。”

    楚孑认真地点点头“是的,我知道,我是真的想了解一下。”

    “你确定要为了茶和当地居民这样奉献吗”杜大姐神色也认真起来,“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清源村的事儿我多多少少也听说过,其实特别能理解明教授当初离开的那个决定,那是真的心寒。你现在还这么年轻,真的要做这件很可能费力不讨好的事吗”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楚孑也没太想好,只说道“我还是想要了解一天之后,再综合评判。”

    “那好,”杜大姐又给楚孑倒了杯茶,“我就讲述我看到的,你来想想吧,我们澜苍的经验可能也未必适合清源村。”

    “好,”楚孑也为杜大姐倒上茶水,“您讲就是了。”

    之后,杜大姐便一点一点讲述起来。

    1966年的时候,杜大姐只有16岁,那时候她家庭情况比较好,父母都上过学,虽然算不上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但给她的视野高度也是别的家庭给不了的。

    当时,正好是各个公社都在招工的时代,所以杜大姐就被东郎公社选入,之后便派到景迈县了。那时候景迈县的老县长非常有远见,认为他们这些村县想要致富,必然要发展茶叶,于是就从各村各寨抽调了近100名识字儿的青年,上山学习茶叶扦插育苗以及种植技术。

    那时候这算是一个苦差事,景迈山上连房子、水源这些都没有,更别提电和煤气了,所以只能集体住在之前部队留下来的房子里。

    当时因为条件艰苦,所以基本没有女青年报名参加,有零星几位也因为生活不方便都离开了,杜大姐就成了独苗,是唯一留下来的女青年,老师怕她住在集体宿舍不方便,于是费劲心思,给她安排在了老乡家里。

    可老乡家离景迈山上还有距离,杜大姐就不得不每天早出晚归,要走六公里多才能到他们开垦做工的地方,甚至还要去山上盖房子。

    景迈山经常大雾、大雨,可这些也没有阻挡杜大姐的脚步,就这样每天往返12公里,在路上常常要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日复一日的坚持着。

    别说是女生了,就算是很多男生不用走这么多路也坚持不下来,更重要的是,当时他们看不到前景,所以很多人都退学了,要么回家务农、要么去学一门手艺,总之大家都觉得这些事儿比种茶叶要靠谱得多。

    最终,将近一百人的培训班到了几个月后毕业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三十多个人。

    而杜大姐依旧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讲到这里的时候,楚孑不得不问“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呢”

    杜大姐笑了,说道“可能这和我在老乡家住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因为住在了他们的房子里,我对景迈山周边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却依旧对我这种所谓的文化人特别好,对古茶树和茶

    山也特别尊重。他们的质朴打动了我,让我认同了老县长的想法,想要让他们致富,必然要通过茶叶。”

    aaadquo而且,不仅是他们,我的父亲也常常与我通信,他常常鼓励我,说aaasquo人要能吃苦aaarsquo、aaasquo要做出人头地的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aaarsquo等等,也让我备受鼓舞。aaardquo

    本作者铁马倦倦提醒您最全的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所以,杜大姐不仅圆满完成了培训班的学习任务,还因为成绩优异,被培训班留下当老师了。

    楚孑本以为讲到这里就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励志故事,但没想到,真正的磨难才刚刚开始。

    60年代末期,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波也影响了景迈,茶训班也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了影响,而杜大姐更是因为家庭出身和性格问题遭到了一些磨难。

    那时候的她甚至不敢大声说话,走路都不能抬头,两年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就连生病了,都不敢请医生帮忙看病,怕连累别人。

    而且,她还必须要每天上山劳动,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大雾。

    那时候山上很不太平,经常有野兽出没,而杜大姐不论白天黑夜都要劳动,有一次就在半夜,看到一群豺狼在追咬刚出生的牛犊,杜大姐不得不在树洞躲了一夜,生怕那些豺狼会来吃自己。

    那是一段极暗淡、极悲痛、极磨人心性的岁月,足以让一个青年开始思考自己努力的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一切都还会不会变好。

    但杜大姐讲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情绪上的波澜,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

    而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那段黑暗也随之远去,杜大姐也重新站了起来。

    1970年,景迈县决定在当初培训班的基础上,成立景迈茶厂,这在当时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而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景迈山没有公路,甚至连土路都有很多地方没有修好,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杜大姐带着一群20来岁的年轻男女,硬是靠背、靠拉、靠牛车和骡子车,把柴油机、百叶式烘干机等等茶叶初制机搬上了景迈山,成为了这座万年古山之上唯一的现代化设备即使这些设备无比落后与粗糙。

    没有师父,他们便自己摸索,没有工人,他们便自己来干,硬是靠着这些并不先进的机器,做出了万亩古茶园的第一块普洱生砖。

    杜大姐永远都记得烘出第一块砖的时候她的激动,之前艰苦求学的时候她没哭,被打压的时候没哭,而这时候,她却哭了。

    之后,她们又自己刻印包装纸,打赏了澜苍茶砖的名字,用马帮驮出了这片大山,yyu

    运到了惠民供销社,销往各地。

    有了他们第一个吃这“肥螃蟹”,整个澜苍县的茶叶生产加工行业迅速地发展了起来,1975年,为了方便加工和制作,县里把景迈茶厂搬到了澜苍县,而杜大姐也被选为了主管生产的副厂长。

    当时的澜苍茶叶厂只有几间不到100平米的土墙草房做工厂,也买不到新机器,只能从别的茶叶厂买些淘汰下来的机器自己做改装,为此还出过事故,但

    杜大姐还是带着茶农和工人们啃下来这块硬骨头。

    再之后,全县采集到的茶青,就都被送进了茶叶厂,而茶叶厂在把这些茶叶加工好之后,又销往了全国各地。

    可就当大家以为茶叶厂会这样顺风顺水地运行下去的时候,他们忽略了大环境。开放让更多的地方都建设起了茶叶厂,也让很多外资进入了整个茶叶市场,为了生存,澜苍茶叶厂必须求变。

    他们开始生产散茶,但门槛越低的产业被冲击的越是厉害,杜大姐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带头实行承包,和很多村子的茶叶初制厂签订了承包协议,可由于经验不足,最终还是失败了,茶叶厂宣告破产,杜大姐个人也负债了十几万,一切看似穷途末路。

    最终还是政府给了杜大姐一线生机,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之下,为80多名能力较弱的失业老工人组建了澜苍古茶有限公司,杜大姐被推选为董事长,总共集资了十多万元,杜大姐也是找各种朋友借了两万元,终于完成了集资。

    可饶是这样,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是被骗子骗走了几万元,这几乎让茶叶厂经营不下去,但好在他们这些老工人的意志品质都非常强,靠着停发工资,还是咬着牙做下来了。

    他们同样没钱买机器,就只能租原来茶叶厂的破机器,这个公司因为是破产重组的情况,也没有信誉度,贷不到款,所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杜大姐重任在肩,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最终还是迎来了春天,普洱茶在全国范围内大火,连带着他们古茶公司也走上了上破了,直到今天,整个公司的资产已经上亿了,而且即将在港交所上市。

    虽然杜大姐讲的云淡风轻,但楚孑也知道她到底费了多少心思,才把一个小小的景迈茶叶厂带到了今天的这个地位。

    但杜大姐却说,她自己没有什么功劳,更多的功劳是那些工人与茶农的,如果没有他们做出这么好的茶叶,如果没有这古茶山在,她再怎么努力都没有。

    无论他们做了多少工作,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古茶山的普洱茶质量本身就好是第一位的。

    这也是为什么杜大姐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每年来亲自采茶,因为她要看看

    楚孑听完,也被他们这一代人的精神所打动了。

    其实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一句听上去有些假大空的话“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但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也为了这个信仰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最终当然是得偿所愿,当地的村民不止过上了好日子,还过上了有尊严的富日子。

    不过,楚孑还是问道“那杜大姐,您是怎么劝说村民们和你们一起劳动起来的呢”

    “嗯”杜大姐想了好一会儿,“其实我好像没在这方面下过特别大的功夫,景迈的居民大多都是布朗族,他们本身就是非常勤劳的居民,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个致富的机会。”

    楚孑的眼神又黯淡下去。

    虽然他学到了杜大姐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他并不知道怎么鼓舞自己的村民们。

    “你也别难过,我再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杜大姐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我们这里学校的一位老师,也是学校的创办者,我想虽然他没法给你讲怎么鼓舞村民采茶,但一定能给你讲讲他是怎么让村民们开始上学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