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54.第 154 章
    灯泡的制作其实并不困难。

    它本应在一百多年之后出现, 但在灯泡制造之前就已经有人发现了,将金属丝通电可以使金属丝发亮这一事情这也是灯泡最基本的原理和雏形。

    而制造灯泡的难点,其实在于寿命极短, 成本极高。

    无论是用金属丝还是用竹炭都会快速的氧化, 并且格外不好控制金属丝的亮度。

    胤祚并没有兑换出灯泡的制作方法,这是水力发电这本书中自带的。

    他当时便想到即使有了电, 也可能会有机械跟不上的问题,所以还用剩余的能量点兑换了一本机械制造要点。

    这本书内涵盖了加工工艺,焊接工艺, 热处理工艺等等十几个有关于机械制造的知识。

    这本书内的大部分知识现在都用不到, 但书中刚巧有几章是以白炽灯的制作工艺来举例的。

    白炽灯一共分为四部分,灯丝, 支架,泡壳,灯头。

    泡壳也就是最外面的玻璃罩子, 这个其实是最简单的,即使不能达到后世那样大批量生产,但目前的手工也可以完全将其取代。

    想要什么样子的都可以制作出来,连半分差错都不会有。

    而灯丝他们也直接省去了,原本历史上几十年的摸索,直接就把开卷答案递到了他们的面前钨丝。

    胤祚还记得高考地理时考的地质地形专题,其中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当时老师强调的几大考点,除了煤炭之外,便是各类稀有金属, 钨便是其中的一种。

    因为它是一种战略资源。

    胤祚没有亲眼见过钨矿的样子,可是他把位置记得清清楚楚。

    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江西浮梁县朱溪钨矿。

    起码在他高考那一年, 世界最大钨矿的名头,还是朱溪钨矿的,只不过听说后来又发现了比它还大的钨矿,但那个时候胤祚已经不需要再学习地理了,他自然也就没有留意。

    那么多人一起找,一听他们描述的矿石样子,当地人一下子就把他们带到了。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的到底是不是六阿哥所说的那个矿,但在大湖塘这的确有不少这样的石头。

    再按照六阿哥所说的用碳与之还原一下,果真就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

    刘咏鹤在这里也发挥了不小的功劳,还有当时向太子借的那两个教书先生也一同过来了,因为目前对于化学理解最为深刻,掌握的最熟练的便是他们三人。

    总之,制作灯泡的过程几乎是和制作水力发电站同步进行的,福全在刚接到命令的时候还以为书上画的这小小的灯泡很容易便可以做好,但谁知道却一同做了九个月。

    那么多人,没日没夜的九个月。

    由此就可以知道这灯泡到底有多难做,其中又有多少他们所理解不了的地方,但也算是按葫芦画瓢仿制出来了几个。

    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充氮气,便只能先抽真空,但真空他们此时也是抽不成的,只能尽量地排出罐内的空气。

    刘咏鹤利用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这个道理,配合着其他的方法,才勉强成功这样,钨丝便不会在发热之后那么快速的氧化。

    不说像现代那样抽真空灌入氢气之后可以使用几十年,但十几年也是不会坏的。

    福全小心翼翼的捧着这几个来之不易的灯泡,向康熙讲解着他们中间克服的诸多难点。

    其实这些事情康熙早就在他之前的折子中都了解到了,但果然还是亲眼看到更具震撼。

    他不禁伸手摸了一下正在发亮的灯泡,然后就被烫了一下。

    胤祚只是一错眼,就看到他爹难得犯蠢了,嘴角不禁扬起一个小小的弧度。

    嘿嘿,都说了现在用的是白炽灯,灯泡亮的时候玻璃很热的。

    虽然他们此时的水力发电更多的是象征性的作用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正儿八经能用的电器。

    但慢慢来,总会有的。

    胤祚欠系统的账在这半年内已经还了一大半,若是有个什么机会,估计很快就会还完了。

    胤祚是这么想的,但他没想到这个机会竟然这么快。

    噶尔丹突袭。

    因为俄国和他们签订了条约,并没有像原来那样对噶尔丹帮助,而今年的天气又很极端,热的很早,冷的也很早。

    现在才不过十月份,刚刚入秋的时候,就已经需要把厚被子换上了。

    草原的冬天向来要比中原的冬天更加难熬,他们这边都如此寒凉,那想必今年冬天蒙古恐怕要死伤不少。

    几大草原因为这两年和中原的交易还好过些,但一直流窜在外,被拒绝交易的噶尔丹带领的人群绝对不会那么轻松。

    他们早早的便预见了,所以便比往年更早的开始对边境的城镇和较弱的部落进行骚扰。

    但这只是表面。

    康熙的人手探查到,他们私底下抢掠的大多数都不是过冬所需要的物资,而是战备物资,比如粮草和马匹。

    他们没打算带太多的杂物,这就说明他们今年冬天没打算在某个地方驻扎安营,而是另有所图。

    胤禛也难得有些沉重。

    这和他印象中的不同,他也不知这种改变是好是坏。

    在他的印象里,噶尔丹在下一年才会发起进攻,然后被清军击败,退居到科布多。

    接下来又持续骚扰了几年,才在康熙三十五年被彻底击溃。

    而这期间,康熙曾三次御驾亲征,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将此事了结。

    哪怕是平定三藩,,康熙都未曾离京,而是在后方坐镇,但他却因为准噶尔部三次出行。

    就是因为此事的重要性以及危急性,蒙古的位置十分重要,若是蒙古不安,京城也不会安稳。

    噶尔丹一直想要收复蒙古,成为新的天可汗,这是康熙绝对不能允许,不能容忍的事情。

    甚至说若是真的让噶尔丹把漠北几部打了下来,别说今年的年,之后每一年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所以在发现噶尔丹有动作之后,朝廷最近的所有进程都暂缓了下来,康熙也开始给户部批条子,以及暗中调动军队分批前往距离蒙古较近的几个城镇。

    没人和胤祚说明,但他也隐约察觉到了一点,所以乖乖的在阿哥所养伤,没给康熙和太子添乱。

    这样压抑的气氛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就在胤祚觉得都快过年了,应该没什么事儿了的时候,康熙在朝上宣布,他要御驾亲征。

    消息传来的时候,胤祚躺在床上,边看话本,边吃着鱼干,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御驾亲征御驾亲征”

    谁

    他爹

    康熙的武力值胤祚其实是不太信任的,毕竟他爹虽然天天锻炼,但其实也没什么人和他对打,只是偶尔和下属练练布库。

    打仗交给将军不就可以了吗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康熙在后方指挥也可以啊。

    但康熙这次却很是坚决,毕竟在上朝时那么多大臣阻拦都没拦得下他。

    “战场瞬息万变,有些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过时了,我只有到前方去才能更好的把控,更好的决策。”

    但他见胤祚满脸担忧,很明显刚从床上爬起来,慌慌张张的连衣服都没穿好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安慰到“御驾亲征的象征意义更多一些,最大的作用是鼓舞士气,我自然不会亲自去杀敌,无需担心。”

    胤礽拧着眉。

    他和对于打仗一窍不通,能够被康熙这省略了所有危险之点的话语欺骗的胤祚不同,他很清楚御驾亲征是个足够凶险的决策。

    擒贼先擒王,不仅是他们这方的士气会增加,噶尔丹也必定很想要康熙的人头。

    而且此时作战的环境艰苦,即使是皇帝也得不到什么很好的照顾。

    可他却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良久的沉默。

    他没开口,康熙却主动点了他“朕后日离京,这京城便交给你了。”

    康熙拍了拍太子的肩膀,用了点力气,像是在问他能否接住这份沉重的责任“你有信心吗”

    他的眼神中满是郑重。

    这不是父与子的对话,而是君与臣的对话。

    他在问着自己的太子,问着这个庞大国家的下一任帝王。

    若是他倘真出了什么不测,太子真能把控好此时的局面吗

    康熙还是离京了。

    胤祚知道自己拦不住后就没有拦了,只是不停的帮他想着还需要带什么东西。

    把人送走之后才回到阿哥所,在被窝里蒙着被子哭了一场。

    怎么可能会不担心呢

    哭完之后他便一直焦急等待着前线传来的消息,平日里不喜欢出门的他,现在基本上每隔一天就会去问问太子有没有收到什么信件。

    战场上的消息有好有坏,但太子基本上都是捡着好的和胤祚说。

    胤禛还记得上一世皇阿玛御驾亲征的第一次御驾亲征时,得了疟疾,于是不得不停止前行的队伍,指派了裕亲王担当了指挥将领。

    而噶尔丹用了骆驼阵,被他们的大炮打的落花流水后,假似投降,然后逃脱。

    因为这事,皇阿玛一怒之下撸了裕亲王的爵位,因为哪怕把噶尔丹身边的人都杀掉,只要噶尔丹还是噶尔丹,他的反叛之心就不会消失,就永远能够凑齐一支队伍。

    只要噶尔丹不死,打了再多次胜仗都是无用的。

    而这次

    胤禛自知自己的年龄不够,即使自己请求,康熙也绝对不会把他带上战场。

    但大阿哥却在这次出行的队伍之中。

    胤禛就装作不经意一般,同大阿哥聊了聊天。

    重点就放在听说噶尔丹养了很多骆驼,全部都用来运送货物吗,听二哥说噶尔丹是个狡猾阴险的人物,从来不讲究什么君子协议,他该不会假装投降,然后逃跑吧,之前京城中有传闻,说裕亲王脾气宽和,不知道他打仗能不能压得下下面不服管教的人物。

    大阿哥就当是和他闲聊了,但终归还是留了几分印象在心里。

    胤禛以自己多年的谈话技巧,保证自己说出的这些话全部都不刻意,因为他还说了许多其他的事情。

    大阿哥即使之后回想起来,也只会觉得他凑巧在那么多话语中碰到了这几条而已。

    而对于康熙是否会在这次御驾亲征的时候染上疟疾,胤禛觉得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他没有直接去提醒康熙,而是去找了胤祚。

    他说之前商船带回来的金鸡纳树已经全部养活了,他让人做了很多金鸡纳霜出来,是要直接售卖还是全部捐出去

    胤祚这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所以康熙出发前,不仅带了许多抗生素,还带了整整两大盒金鸡纳霜。

    明明应该是喜庆的过年的日子,但紫禁城中却一片寂静,毕竟连皇太后在过年时都开始茹素了,宫妃和皇子们又怎么能热闹的起来。

    康熙知道胤祚一定会很担忧,所以每次传信回来时都会给胤祚再带上一封,有时会絮絮叨叨的写上很多,有时却只有几个字。

    比如会问他最近休息的怎么样,换季了有没有加上厚衣服,太医的药有没有按时喝

    之前他让太医调整了药方,这药方还苦不苦

    还会说哪里的蜜饯好吃,让他派下人去买两罐回来,吃完药含一含。

    还说他不在他也要好好过年,宫宴不开也要同德妃和兄弟们好好的聚一聚。

    除了这些絮絮叨叨的日常之外,更多的是夸奖。

    夸奖他之前找到的土豆和红薯,便于运输又方便储存,将士们没有粮食的时候吃个煮土豆蘸盐巴就能睡个暖和的觉。

    还说在那边有时候想念他,就让人开个水果罐头,简直甜到了心里去,吃完感觉大脑都又清醒了几分,不知道是不是他之前说过的糖分的作用。

    还说他的抗生素很有用,虽然数量稀少,但也救回了许多将士们的命,本来高烧不退的人吃了药,十有八九就能活下来。

    军队里都在传,这药是上天的恩赐,士气大涨。

    康熙说这都是胤祚的功劳。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金鸡纳霜。

    康熙还是染上了疟疾,只不过刚有这个苗头的时候,他就拿出了胤祚塞给他的两大罐金鸡纳霜。

    一般来说,疟疾不会只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一出现都是成片成片的。

    康熙身边都是用惯了的人,并且日日和他探讨问题的都是将领,这些人中就有不少染上了疟疾。

    若是治不好,或者病的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效率,影响他们到达前线的时间。

    但这金鸡纳霜的疗效,比太医的汤药要管用的多,基本上第二天人就都无事了,只耽误了一天,损失还在可挽回的范围之内。

    还说他的身体很好,让他不用担心,他虽然中途染了病,但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下床走动了,太医中有擅长补身体的,他一喝就能喝出来,那药里放了不少人参,也不怕给他补上火。

    有时实在来不及絮叨,便只写几个字。

    比如安康,勿念。

    早睡。

    进展顺利。

    归期将至。

    胤祚每每接到信后,情绪总是很激动,又哭又笑的。

    他担心信中出现不好的事情,又担心康熙对他报喜不报忧。

    一番折腾之下,本来就瘦,无论怎么进补都补不进去的胤祚更瘦了,有时候胤禛看着都担心皇阿玛还没出事,他在宫里反而焦虑的倒下了。

    幸好胤祚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哪怕没什么食欲,每日也逼着自己硬吃下那些饭菜。

    他一顿吃不下许多东西,便分很多顿吃,反正他现在也不需要上课,早上刚醒来吃一顿,上午吃一顿,中午吃一顿,下午和晚上也各吃一顿。

    宫里的碟子也就比巴掌大些,每一道还只放中间那一个圆圈,并不堆满。

    胤祚也不奢侈,他让人一顿上两道菜,努力将两道菜都吃完。

    一开始吃完胃里的确会有些撑胀,但慢慢的他竟然也习惯了,基本上刚好能将半碗米饭和两小碟菜都吃干净。

    慢慢的,虽然吸收还是不好,但也的确不像康熙刚走的时候那么瘦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胤祚以为康熙要等到二月份才能回来的时候,康熙却突然回来了。

    并且带着大捷的消息。

    噶尔丹死了,被大阿哥抓捕后,由康熙亲手斩杀。

    他的人头被挂起来传阅,他所剩无几的部下仓皇而逃。

    大部队班师回朝,整个京城的百姓都自发的夹道欢迎。

    康熙因为噶尔丹被杀,龙心大悦,给不少他认为表现出色的将士升了级。

    而这次噶尔丹本来也是假装投降,实则想要离开,可因为康熙平安无事,所以此次下令的人不是福全,而是康熙自己,再加上大阿哥的提醒,两人很果断地做出了继续追击的命令。

    带人追击的便是大阿哥。

    所以大阿哥回京后也是水涨船高,不仅有康熙大手笔的赏赐,更有如水一般的贺礼进了他的郡王府。

    于是原本因为太子这次留守京城,掌管朝政,那些认为他处理政务处理的不错的大臣,心思又开始活络了起来。

    整个京城都有些人心浮躁,而那些高级的,用于谈事的酒楼更是人满为患。

    “皇阿玛”胤祚却不管外面那些心思,他只是两眼亮晶晶的扑进康熙的怀里。

    他本来也想去城门处迎接他的,但太后和太子都决定把他留在宫里,毕竟康熙回来是一件好事,他们又知道他疼爱胤祚,若是因为想要去迎接康熙这件本来让父子俩开心的事情,却让小六生了病就不好了。

    胤祚就只能在乾清宫焦急的等待,一圈一圈地转着。

    康熙在时,乾清宫他都是说来就来,康熙不在时更是没人拦他了。

    胤祚想他爹的时候就会来这转转,一坐就是半天,什么也不干,就光望着那把金灿灿的龙椅发呆。

    他甚至还因为天天过来发呆,让人给那龙椅做了好几个不同形状的腰枕因为看久了他总是觉得那龙椅威严是威严,但的确不舒服,板凳太大了,向后都靠不到背。

    康熙一路紧赶慢赶赶回来的,此时连衣服都没换,就笑着把胤祚抱到怀里,甚至还往上抛了两下。

    他实在是高兴,这次御驾亲征让他畅快极了。

    中间有许多波折,但他的的确确把噶尔丹的人头斩了下来。

    蒙古这次被他狠狠的威慑了一把,原本那些还有些歪心思的部落,此时小动作全部暂停了。

    这些全部都和小六脱不了关系。

    小六真是他的福气

    “朕心里畅快。”

    此时没有外人在场,康熙连眉眼处都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意气风发,看起来倒不像是平日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保持沉稳的帝王了。

    “这下,大清的心头大患就已解决了。”

    康熙把胤祚放到了地上,拉着他的手走到了地图边上,另一只手指着地图上属于蒙古的那块地方。

    “这里,起码在一百年内,不会再出一个噶尔丹。”

    之后就不用将那么多目光都放在蒙古上,而要对准内部的问题了。

    康熙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彻底解决三藩问题的那一天,当时的他认为那是他最值得纪念的一天,也是最具转折点的一天。

    也认为他之后不会再有那么兴奋到无法自抑的时候了。

    但现在看来,他此时的兴奋,一点也不比解决三藩的时候少。

    康熙万分确定,大清会在他的手上越来越强盛。

    他没有愧对先祖们闯下的江山,更没有愧对于太皇太后的托付。

    他会做一个好的君王,并且把风调雨顺的国家传递到太子的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