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三章 红楼世界33
    “其实, 这事是一个大乌龙”

    事情是这样的。

    太上皇当初因为中风几乎瘫痪在床,可是这一两年下来, 因为休养的好,已经能起身了,虽然不能做到行动自如, 但也能活动身子了。

    身体好了点,太上皇的心里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当初无奈之下才把权柄交出去, 可是现在他都能正常看奏折了, 可是老五那个不孝子却把着权力不放, 一点都不把他这个父皇放在眼里。

    时间越长,太上皇的心里越不满,之后就经常召集老臣,想要和新帝打擂台。

    可是这一两年下来,新帝着实做了不少事,换了不少太上皇的死忠, 因此太上皇可用的人就剩下那些勋贵了。

    这些人以甄家为首, 在太上皇召见的时候,屁颠屁颠的表忠心,并一再的给新帝上眼药。

    太上皇病了一场, 越发的念旧,表现在对勋贵们更加的信任上,也表现在对之前厌恶的甄贵嫔和十一皇子的态度缓和上。

    尤其是读了奉圣夫人寄来的表示关心的信后,太上皇越发的思念故人, 思念以前的峥嵘岁月。

    于是太上皇时常召见甄贵嫔和十一皇子,在甄贵嫔终极白莲花下,太上皇渐渐忘了她当初干的那些事,一心认为新帝才是狼子野心的那个人,骗了自己,骗了全天下人。

    甚至连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事也怪在了他的身上,肯定是老五撺掇的,不然那两个孝顺孩子怎么会背叛君父

    人死了,记得的都是他好的一面,何况太上皇还是个自认为慈父的人呢,当然把大皇子和四皇子的错美化了。

    他们没错,那错的是谁

    谁得利就是谁啊

    在这样的思维下,太上皇越来越偏激,一心给新帝找不痛快,朝堂上使绊子不说,后宫也不得安生。

    太上皇一心给新帝找勋贵家的女儿充入后宫,好控制新帝的子嗣,想要生出一个亲近自己的皇子,以后接到身边教养,好培养出亲近自己的下一任皇帝。

    没错,太上皇没想过废掉现在的新帝,只是想要培养出下一任。

    至于为什么没选新帝的两个皇子

    很简单,嫡长子是皇后所生,一直由皇后教导,本身也已经长大,而且之前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对五皇子都很少见面,何况是五皇子的孩子,那基本上也就是宫宴上了。

    可宫宴上出现的孩子太多,没退位前,太上皇甚至记不起五皇子的嫡长子长什么样。

    所以新帝嫡长子对太上皇并不亲近,日常除了晨昏定省,就再也没接触过。而二皇子就更不可能了,那就是个憨憨。

    除非新帝的儿子都死绝了,不然怎么都轮不到他。

    太上皇的打算,新帝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他在朝堂上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花去了他所有的精力,对于后宫,已经力不从心了。

    新帝的后宫本就是个修罗场,除了皇后和李妃之外,各家大臣家的小姐斗的像乌鸡眼一样,现在又要来一批勋贵家的女儿,简直就是个麻烦制造机。

    新帝心里当然不愿意,可他却毫无办法,太上皇虽然退位了,可还是新帝的父亲,在朝堂大事上,新帝可以挣一挣,毕竟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但后宫却真的不能硬着来。

    父亲给儿子赏赐几个侍妾,你有什么好不满的你是对这些女人不满,还是对你的父亲不满

    不管是哪个,皇帝都不能表现出来。

    太上皇可是他的父亲,如果不满,就是不孝,现在可是以孝治国,如果不孝,新帝的位置都坐不稳了。

    而勋贵那边就更不能了,别看勋贵现在大部分都落寞了,但他们是当初跟着打天下的,你作为皇帝,怎么能鄙视这些功臣之后呢。

    而且现在朝中的武将,大半都是当初跟着勋贵们的下属,以及他们的子孙。

    皇帝表现出对勋贵们的不喜,会让他们物伤其类,担心被皇帝厌弃,这对于武将来说,就是致命的。

    自己在前方打仗,还要担心后方朝中对自己使绊子,换谁,谁能安心

    所以新帝不仅不能表现出不满,还得感动的泪流满面,父皇即使病了,还担心儿臣的后宫子嗣,儿臣真是太感动了。

    事情就这么僵在那里,皇帝不能表现不满,皇后和皇帝夫妻一体,也不能表现出来,李妃出身太低,不够格

    就在这时,贾元春出现了。

    贾元春是个极为聪明的女子,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在李妃的宫里待了大半年,一直都没什么行动。

    刚开始,那些新进的嫔妃还会来找她的茬,她一概都忍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而李妃看在钱的份上,也不会让她们在自己宫里闹的太过分。

    时间长了,那些嫔妃也就没意思了,渐渐都不来了,贾元春就这么被所有人忽视了,大家都忘了她的存在。

    而这次,贾元春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自己的机会。

    她又一次给李妃敬献了大笔的金钱,只求见皇帝一面。

    李妃

    于是,李妃就把皇帝卖了。

    皇帝以前几个月才来李妃这里一次,这次因为后宫那些新来的女人太能闹腾,想起了李妃的好来,于是来了李妃的宫里。

    而李妃接待皇帝后,毫不犹豫的让人通知了贾元春。

    贾元春和皇帝说了什么,外人一无所知。

    之后,贾元春就和太上皇身边伺候的大太监搭上了线,进入了太上皇的视野。

    太上皇和贾代善那是打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之后贾代善又成了太上皇的心腹,屡立奇功。贾代善死后,太上皇还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现在知道贾元春是贾代善的嫡亲孙女,对着她都亲切和善了不少。

    太上皇从贾元春嘴里知道了不少贾家的事,什么自从贾代善死后,贾家就没落了,家里的男子没能力为皇帝效忠,只好送女儿进宫以表忠心。

    什么贾家对太上皇忠心耿耿,贾家男人虽然没能力,但都安安分分的当纨绔,绝不给皇上惹麻烦。

    最重要的是,贾家在先太子被废后,安置好了太子的私生女,还娶回来当了宗妇。

    这事犹如石破天惊,炸响在太上皇的心里。

    这么多儿子,其实太上皇最看重的还是先太子,他是太上皇一手带大的,日日操心,细心教养,从不假他人之手。

    而先太子在他的教导之下,成长的非常优秀。

    可就是太优秀了,让日渐衰老的太上皇感受到了威胁,于是默默对以前疼在心里的儿子起了防备之心。

    在有心人的挑拨下,太上皇开始打压太子,把太子批评的一无是处,还让人全方面的监视太子,就连太子每日说了什么话,看了什么书,吃了什么东西都要一一汇报。

    太上皇常常鸡蛋里挑骨头,一不顺心就责怪太子不孝。

    正常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会崩溃,何况是一贯骄傲到骨子里的太子。

    几乎被逼疯的太子日渐放浪形骸,以为自污能让皇帝放心,可换来的确是皇帝更深重的打击。

    于是太子真的疯了,草草做了个计划,就带人冲入皇帝的寝宫逼宫。

    可想而知,事情当然没成,太子失败了。他直接自刎于皇帝寝宫

    太子妃也是个脑回路清奇的,接到太子死的消息后,让人封闭了东宫,晚上凌晨,趁着所有人熟睡,一把大火,把东宫所有人都烧死了,包括她自己。

    太子死了,他所以的血脉都死了。

    这样惨烈的结果终于让皇帝想起了和太子的父子之情,悔恨异常。

    但悔恨有什么用呢太子一家已经回不来了啊。

    这是太上皇心里永远的痛,比大皇子和四皇子出事,还让他难以释怀的痛。

    现在贾元春告诉他,先太子还留了一丝血脉。即使只是个女娃,也足以让太上皇慰藉了。

    之后,太上皇怎么认回秦可卿,怎么嘉奖贾家就不细说了,现在说的是贾元春。

    贾元春顺利的成了新帝的妃子,还被太上皇金口玉言,必须给高位,不然不足以表彰贾家的忠心。

    皇帝欣然应允,对着太上皇满脸笑容,“多亏了贾家,不然太子大哥就真的绝后了,父皇你放心,我会封可卿为公主,一定会好好照顾她,让她尊荣一生。”

    两父子面和心不合的聊了半天,之后,新帝回去后就下旨给贾元春封妃。

    正在这时,皇后为后宫的事找来,听完皇帝要封妃的事,就顺嘴说了一句,李妃虽然无功,但好歹有个皇子,之前又照拂了贾元春那么久,当得个封号了。

    皇帝一听,是这个道理,想到贾元春至今还住在李妃的宫里,干脆就一张圣旨一起封好了,于是写下封为贤,德妃。

    新帝觉得这样写没什么毛病,太监宣读的时候还故意停顿了下。

    可李妃宫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听错了,以为是封为贤德妃,当下就恭喜起贾元春来。

    这不能怪李妃宫里人听错,实在是李妃太不受宠了,李妃能封为正二品的妃位,已经是极限了,谁也没想到,李妃还能成为正一品的贤妃。

    现在的后宫品级,皇后是超品,之后就是贵,贤,德,淑四妃,是正一品。往下是没有封号的妃位正二品,像李妃之前就是。

    正一品的妃位是皇后之下第一人,尊贵异常,之前皇帝就没想过封给李妃,之后也没人认为李妃能得到,毕竟李妃那个市侩的德性,已经众人皆知了。

    不管是贤字,还是德字,和李妃都完全不搭,任何人都无法把李妃和贤德二字联想起来。

    所以事情就这么误会了。

    直到贤德妃的名号传遍了整个后宫,上面的两位大佬,皇上皇后才反应过来,可怎么办呢

    总不能说皇帝写圣旨太随便,让人误会了吧。

    即使之后贾元春在圣旨上看出了端倪,但三人都心照不宣的默认,贾元春就是贤德妃。,,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