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会儿话,时间已经不早了, 太阳都已经西斜了, 好在大河村离县城并不远,走路也不过一个小时就能到。
村支书安大明连忙招呼四人动身, 回下河村。
没错, 安树原本就姓安, 幸运的是, 安山也姓安,所以被收养后,就没有改名字。
一路上,安支书都在介绍下河村的情况, 是想让安西提前了解一下, 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至于新来的三个知青, 是顺带的。
不过既然说了, 也就顺便说说村里的情况, 让三个小年轻了解了解,别到时候乱来,吃苦头的是他们自己。
作为村支书, 他就当尽自己的义务了, 至于听不听的,还得看他们自己。
其实说起来, 整个下河村也就支书安大明家,和安西家是姓安。
他们是逃荒过来的,原本来的是一大家子, 最后就只剩下了两兄弟。也就是安大明的爷爷和安树父亲的爷爷。
他们娶了下河村的姑娘,顺利的在下河村安居落户。
因为各种天灾,传到现在,也不过就剩下安树大伯一家和安大明一家,以及安西这个安家人。
不过他们都比较出息,安大明成了村里的支书,任何人也不敢得罪,而安大伯家,因为安树父母烈士的身份,也没人敢招惹。
后来,安西的二堂哥又当了兵,还很出息的,年纪轻轻就成了营长,这下子,安家就成了下河村风光最盛的人家。
下河村算是一个大村,上上下下有好几百人口,其中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都是陆陆续续逃荒过来的,原有人口不到三分之一。
当时安家太爷两兄弟来的时候,下河村其实很排外的,对于外来人口非常防备。
也是两兄弟聪明,一合计,就分别看中了一位本地姑娘,花了不少心思,成了下河村的女婿,顺利的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这个村各种姓氏都有,而外来人和本地人又因为各种原因,摩擦不断,所以关系非常复杂。
等新中国成立后,把下河村划分为一个村级单位,要选村支书的时候,谁也不服谁。
本地人认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你们来我们这样,当然要遵循我们的规矩,服从我们的管理。
可外地人人多啊,选村支书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
这事闹了很久,都没办法定下来。
最后还是安太爷从中看到了机会,他和弟弟一合计,自己两人去劝那些外来人口投自己孙子一票,而两人的媳妇回娘家,让娘家人帮着一起劝本地人也投自己的孙子。
花了一些小钱,这事还真给他们办成了。
外来人觉得安家也是外来人,和他们是一伙的,至于人家媳妇是本地人,男人还能让家里的媳妇管住了不成
因此如果安家人选上了,肯定偏心他们外来人。
而本地人也听了两媳妇的娘家人劝,觉得没毛病。
安家举目无亲,安大明最亲近的不还是外家嘛,他母亲和奶奶一样,都是本地姑娘。那些外乡人和他可没有血缘关系,亲近谁不是一目了然嘛
于是,安太爷兄弟就还真就帮安大明拿下了村支书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选安大明,一来他有个初中学历比较容易服众。
二来当时他年轻啊,安太爷一合计,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自己的儿子也五十多了,就算当上了还能当几年
可孙子不一样,他才二十几,只要不犯错,最少也能当个二三十年吧
安太爷眼明心亮,早就看明白了,现在的体制,没办法父传子的,那一开始就让安大明去当,也省的以后麻烦。
安太爷的这个决定可谓是非常有先见之明。
因为没几年,他和弟弟媳妇都相继过世,之后又遇上了大饥荒,他儿子侄子,也就是安大明的父亲和安树的爷爷,为了省一些口粮给儿孙,也都相继饿死了。
安家的人口越来越少,但因为安大明一直占据这村支书之位,也没人敢惹安家。
安大明显然继承了爷爷的精明,这些年把这个位置坐的稳稳的,让所有人对他都服服帖帖。
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算是护住了下河村的一方安宁,不受外界的纷纷扰扰打搅。
不过,下河村本就复杂,后来又陆陆续续分配了不少知青过来,就更是难以管理了。
有的知青不错,教教也就是了,可有的就非常自视甚高,看不起乡下人,当然也就不服村支书的管教了。
安大明给了他们几个教训,然后把知青们划分到两处,一处住的是乖巧的,一处便是一些刺头。
因为吃过安大明的手段,那些刺头们不敢在明面上闹了,而是在院子里搞各种内部斗争。
安大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是不妨碍到其他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反正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所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下河村独特的环境。
刘洪铭和张贺伟来的时机是真的不巧,乖巧的那处知青的院子已经住满了人,挤挤勉强塞下了个孙秀秀。
但两个大男人确实已经住不下了,只能被安排到那些刺头的院子,因此才让他们格外倒霉,一来就被老人各种找麻烦。
这些是书中原本没有的设定,不过到了这个世界,自动补足了,而且非常合情合理。
孙秀秀因为一开始就住在了和善知青的这边,然后没几天就和男主一见钟情,顺利勾搭成奸,不,顺利有情人终成眷属。
男主回军队后,她又有夫家人疼着,干的都是最轻松的活,自己还带着随身超市,不缺吃不缺穿,所以日常除了和男主腻腻歪歪的写信,就是看两个男配的大戏了。
没毛病
而且,安西非常有理由怀疑,那个所谓的男主,就是他那个从军的二堂兄
二堂兄年纪轻轻就是营长,符合男主的标配。
而村支书还是堂伯,在不要求工分的情况下,给堂媳妇安排一个轻松的活计,简直不要太方便。
至于是不是的,等过几天就知道了。
至于刘洪铭和张贺伟这两个,因为自己变得这么悲催的男配,他是不是该伸手帮一把
可是他自己目前也没地方住啊。
“堂伯,既然我父母都牺牲了,我住哪里都无所谓,你看村里的地能不能卖一块给我建房子,我想着和你们住的近一点,大家也好有个照应。”安西自己开口问道。
“不用,不用,你还不知道吧,你二堂哥当兵挣的第一笔钱就交给了你大伯保管,说是赚了你父母的便宜,无论如何都想要回报一下,他知道你还活着,就想着在村里给你建个房子,如果你以后回来了也有地方可住。”
安支书乐呵呵的道,“诚小子可真有先见之明,这不,房子刚建好一年,你就回来了。你是不知道啊,诚小子前几年的工资都搭上面了,一溜的青砖大瓦房,可宽敞了,在咱们村,可是独一份。”
“啊真的”刘洪铭惊叫出声,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实诚的人,堂弟回不回来都不知道呢,却给他房子都准备好了。
张贺伟和孙秀秀也不由的侧目,这样的人可真少见
“真的,真的,诚小子说了,这是他欠你的,他原本都想去找你的,可是当初安山只留下一个县的地址,没有具体的住址,我们想找也找不到。不过,我也理解,他辛辛苦苦把你养大,自然也不希望你原本的亲人去打扰你。”
安西微笑,还真不是,只是安山住在深山,即使写了地址,你们也找不到啊。
“那大伯母”从安山嘴里知道,大伯母肯定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二堂哥这么干,大伯母不会乐意吧
“哎,树小子,你也别怪她,她不是个坏人,当初她的一儿一女饿死了,难免迁怒与你,后来你被收养走了,她也不好受,觉得没给二房留下一个后。后来你大伯动过把你二堂哥过继给你爸爸的心思,她也没反对,也是觉得对不起你们的意思。”
安支书摇头叹息,那个年月,谁也不容易,安大伯母有自己的私心,想要护住自己亲生的儿女也无可厚非。
“后来,因为不允许过继了,你大伯他们才打消了这个念头。诚小子因为你父母的遗泽进了军营,你大伯母也是很感激的,因此在诚小子提出给你建房子的时候,没出声反对。”
这样说起来,大伯母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怪不得孙秀秀嫁人之后,日子过得那么悠闲自在,没有一个找事的婆婆,可不就舒心嘛
安西想了想,开口问道,“建那院子花了多少钱”
安支书向他比了个四字,意思是四百。
这年头拿四百来建房,可不是个小数目,大概花光了安大伯家所有的积蓄吧,可见那房子建的多好了。
“二堂兄前两年的工资应该没有这么多吧”安西奇怪,按照这个年代的物价,新兵最多最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块钱吧,后面职位升了,工资才会涨上去。
“是你大伯补贴的,说是他这个做大伯的对不起你,既然要建,就建好一点,未来你要是娶媳妇,有这样的房子,女方也不会因为没有父母就看不起你。”
安支书没说的是,其中有一百还是他给的。
他也愧疚啊,作为堂伯,还是村支书,他做主把树小子送出去了,他哪里不愧疚,只是当时他也是没办法。
爷爷奶奶,爹娘都饿死了,他家也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也是无能为力啊。
知道诚小子要给树小子建房子,他默默拿出了一百,就当他这个堂伯尽一份心。,,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