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六章替身成正主16
    安西当然知道, 自己在京城有多招人恨,那些钱虽然是他自己挣的,但被这么多人, 用火辣辣的眼神盯着,也拿的烫手。

    别看他是备受宠爱的皇子,但也不是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啊。

    不说别的, 那些皇子们, 他就不能直接对上,都是他的兄弟,过来打个秋风, 他难道还能不给了

    今天大哥过来借个五万六万的, 明天二哥想买个园子,让七弟帮忙周转一下,后天三哥四哥也上门了。

    哦, 他们当然不是来借钱的,就是取取经, 学习学习, 好让自己的门人也多赚点。

    这样的麻烦数不胜数, 何况在京城, 赵檀不仅有兄弟, 还有叔叔伯伯, 叔爷伯爷, 有嫁出去的姐姐妹妹,姑姑姑婆。

    完了外家还有亲戚,柳衡虽然能节制柳家嫡系,柳家也是传承了很久的大家族, 穷亲戚也不少。

    有的是真困难,为了老人看病,为了小孩念书,这些都是正当的。也有些没脸没皮的,拦着厉云芊的轿子,当街就跪下来哭求。

    这样的你能不给吗多多少少都要拿出一些,是个意思。

    安西不是在乎那些钱,就是嫌麻烦,有一阵子,安王府的拜帖都需要拿一个库房来存放了。

    为了还自己一个清静,安西直接找上了兴德帝,“父皇,儿臣和王妃最近也挣了不少,儿臣二人一辈子也用不了这么些,再说我还是一个亲王,本身不缺钱,也不会缺了孩子的嚼用。银子多了放着也是放着,就想着拿出来做一点好事。”

    说着,安西让人递上自己写好的折子,“这是儿臣与王妃商量好的,在各地建一个孤儿院,专门收容那些无处可去的孤儿,并让人交他们一些谋生的技能,等长大了,也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那些人也是大楚的百姓,是父皇的子民,如果能生活无忧,也是父皇的恩德。”

    兴德帝拿着折子,看了半响,沉吟不已。

    安西明白他在忌讳什么,装作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接着往下说,“关于课程,那些孤儿也不可能真的学四书五经当个文化人,还是让他们学一些匠人的手艺,比如木匠泥瓦匠就不错,哦,对了,也可以学医,多一点大夫,对百姓们也是好事。至于女孩,可以学一下刺绣厨艺之类的。另外,再给他们安排一门爱国教育的课程。”

    “爱国教育”兴德帝品位着这句话,眼中是明明灭灭的光。

    安西似乎什么也没觉察,天真的说,“是的,教导他们忠君爱国,这些人都是孤儿,不像别人,有父母教导他们忠孝的道理,因此就只能我们找人来教了。”

    这就是笑话了,在古代,有几个做家长的,会教导这个,会教的人,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

    而往往这些人,都是上层人。然而他们教的最多的,不是忠君,而是忠于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而活。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孝顺

    是因为他们知道,当父母的一定会让儿女孝顺,而君王,想要让人听话,就要把孝顺父母和忠于君王划上等号。

    这是一体的。

    让人形成了思维惯性之后,父母教导孩子,让他们孝顺的同时,也会提上忠君的概念,提的多了,就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以孝治国强调的是孝,其实也就是想让人忠君而已。

    而现在,安西告诉兴德帝,那些孤儿没有家人,没有长辈,更加没有所谓的宗族。皇帝可以让人给他们灌输忠君的思想。

    只有忠君,没有其他的辖制,就不容兴德帝不心动了。

    他这些年最怕的是什么是底下的皇子们觊觎他的皇位,是那些有着种种利益纠葛的大臣们,对他失去了忠心。

    如果能培养一批孤儿,一批只会忠君的人成为文臣武将,那他还怕什么

    “这些花费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可想好了”兴德帝眼神闪烁,试探的道。

    安西笑笑,仿佛不明白皇帝的潜在含义,“父皇多虑了,那些孩子能花多少钱,只是费一些粮油米面和布匹,另外再找一些人照顾他们,这个可以收一些孤寡老人,让他们帮着照看,最费钱的也不过是一个庄子,然后找一些有手艺的人教导,不费什么事。”

    兴德帝摇头,这可不符合他的期待,“你不能这么想,这些孩子虽然是孤儿,但也是大楚的百姓,如果有天资聪颖的,也该让他们有念书机会的。”

    安西一愣,“那这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了,不说读书的花费,就是那些教导的夫子,我也轻易找不出那许多来。”

    假装思考了一下,他又开口道,“而且条件如果太好的话,很容易让外人嫉妒,难保他们不会为了沾便宜,而把自家的孩子扔过来。”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不限制生产,很多家庭都会生很多胎,之所以人口没有想象中的多,是因为小孩夭折率高,也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养不起那许多。

    如果百姓们知道有那样一个去处,不仅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还免费教读书,那肯定有不少的人干出偷偷扔孩子的举动。

    不说别的,就说那些女孩,古代因为女婴的性别问题,溺死扔掉了多少,你想都不敢想。

    是所有人都狠心如斯,就见不得女孩吗

    不是的,是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允许,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只愿意把资源倾注到男孩身上。

    如果安西的孤儿院开了这个口子,那可以想见,孩子会多得超乎想象。

    百姓们会一个劲的生,生完了就扔到孤儿院。等孩子们长大,他们就回去认亲,在古代以孝治国的风气下,孤儿们敢不认他们吗

    他们原就是孤儿了,在社会上备受欺凌,如果还出个不认父母族人的名声,那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有技术又怎么样,别人不要你,一切都是白费。

    兴德帝想了想,“那就建明暗两间孤儿院,普通的孤儿就在明院里长大,学一些匠人的手艺。至于那有些天资的,就送到暗院悉心教导。院里的夫子我会派人过去担任,也免了你烦心。”

    安西心中暗笑,上钩了就好。

    “那就麻烦父皇了,我这就下去筹办,计划是先在五洲建立五所,至于以后,等着这五所走上了正轨,能自立自足了,再接着筹备。至于暗院”

    “就放在京城吧,西郊还有一个皇庄,那里有一座山地势平坦,出产不多,就让人改建成书院好了。”兴德帝直接开口,截住了安西的话,“这个你不用费心,我直接让人去办了,你只要让人送优秀的孩子过去就行。”

    安西点头,西郊的那个皇庄他也知道,地盘很大,不仅有良田千亩,还有一个小山头。那里的田倒是肥沃,只山头怪石林立,没多少植被,也就没什么产出,现在弄成学院,倒也不错。

    而且那些隐蔽,是属于皇帝的庄子,等闲也没人敢窥视什么,如果兴德帝的安保工作做到位,确实能隐藏很久。

    等到这些暗院出身的学子,一个个进入朝堂,挤压那些原有的势力,形成全新忠君的势力,那皇帝的权限将进一步拉大。

    当然,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十年是完不成布局的。

    安西没指望这个帮他夺嫡,他只是想提前筹备人才而已,了解科学,思想开放的人才

    其实暗中培养也不是不可以,安西完全有能力瞒住皇帝,就比如他现在收买的那些文臣武将,只是何必呢。

    有了皇帝这个捷径,他为什么还要自己劳累,找人培养他们,还要想办法给他们安排身份,不动声色的进入朝堂。

    这么做,多累啊

    而告诉兴德帝就不一样了,人才由兴德帝培养,身份也不需要他去安排,兴德帝可以弄的妥妥的。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从安西的孤儿院出来的,是夹带了私货的。

    毕竟,他们能在考核中胜出,那就说明他们的学科都学的不错,在小的时候,接受了科学教育,打下了科学的烙印,难道他们还能反对自己意识里正确的事物吗

    等到安西登基,这些人也占据了朝堂,是支持安西的中坚力量,有了他们,各种改革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即使遇到了阻碍,也好解决的多。

    安西笑着对兴德帝道,“那我在建明院的时候,出一套考核制度,合格的孤儿就送到暗院,剩下的就留在明院。”

    兴德帝满意的点点头,对于安西的识相非常高兴,大手笔的赏下了不少贡品。

    安西也很满意,钱光明正大花出去了,有了做善事的借口,再也没人好意思借钱不还了吧

    而人才,也借着皇帝培养了,顺便还解决了他们未来的就业问题。

    完美,,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