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们说了一箩筐的废话,总结下来就是“郁夏同学很好,这分数给本省长脸了,拿出去和其他省的比较都是高的”,又说她这个全满分的理科让首都那边许多高校招生办看了都眼红,如今国家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最缺的就是理工科人才,她天分实在好,太值得培养了。
别说围在旁边听热闹的社员们,就连报社记者都挺意外“还有这出先前都没听您说起。”
领导心想我不要脸面的这种牛总归要到人多的地方来吹
大家伙儿都好奇,催说然后呢。
“然后啊京市医学院也不是吃素的,半年前那次冬季高考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基本都让清大京大招去了,好不容易有个这么拔尖的同学三个志愿全报了医科,第一志愿还就是他们学校,京医大招生办哪肯放人他们效率从没这么高过,赶着发了录取通知。”
省里的领导指了指郁夏手里那张薄薄的通知书,“就这个,是投递到我省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别的都还在等消息。”
社员们就爱听这些,平常总弯下干农活的背脊挺得笔直笔直,郁家二妹真是给全生产队长脸了。
这年头,农村学生要谋出路不容易。就说高考,假如说同省份同录取线两个考生同分了,优先录取城里的。再说城里还有各种技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蓝领,这种学校因为录取分数很低,根本不招收农村学生,要报考就得是非农业户口因为类似种种限制,农村孩子要走出去就一条路,参加高考,考过录取分数线,能过录取线哪怕上不去大学本科,总能上个大专之类,也比耗在乡下地里刨食来得强。
“领导我就想问问,咱们夏夏去京市上学一年要花多少钱学费多少书本费多少生活费要准备多少”
不用去看,这是郁妈问的,自家穷,她心里最记挂的就是开销。偏这事就连公社高中的老师也只知道个大概,太具体的说不清楚,只知道国家重视人才,你能考上就能让你读完四年,哪怕家里穷也有补助措施。
不能怪人家,在公社上教书的想也知道不可能上过大学。头年冬季高考又太仓促,他们全公社一个大学本科都没录上,统共就走了两个大专两个中专。
大专生的待遇和大学生能一样啊
郁妈这个问题特别现实,也是大家伙儿都关心的,领导听了不嫌烦,耐着性子给说明了一通
“咱们国家正面临人才断层,各行各业急需要人才,大学生显得尤为珍贵,不仅毕业以后包分配岗位,上学期间也有诸多照顾。首先呢,大学生是不用交学费的,也不交书本费,只需要准备生活开销。假如农村学子家庭贫困,就连日常生活都有困难,可以申请困难补助,特困生每个月能领十八块钱,一般贫困也能领十三,这个钱是国家资助你的,不需要还,你只要好好读书毕业之后为咱们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样就对得起国家对你的帮扶了”
一段话下来,全场哗然。
不交任何费用国家还反过来给发钱有这种好事卧槽啊
先前放任家里孩子由着他们荒废学业的悔得肠子都青了,说痛心疾首也不为过,这种事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以后简直缓不过劲儿来,脾气暴躁的真忍不住想冲回去揍人
那死孩子,还说什么没考上才好,没考上能给家里省钱,考出去一个多大开销
结果呢,听听人家领导说的
只要考上大学就等于走上康庄大道了,什么开销啥费用不交每个月给十几块还不够你花用这要是不够你还能是去读书的
啥都不说了,明年复习一年,这之前先揍他一顿
要说全场震惊也不对,郁夏是挺意外的,她知道这年头人才稀缺,但没想到国家给的福利这么好,好得超乎想象了。
至于郁春就很淡定,这些事她知道,上辈子她上的大学很一般,不是什么重点,福利还是享受到了,国家对大学生一视同仁,最多不过拨给重点大学的奖金和补助多一些。
要说真是命运的巧合,上辈子郁夏是优秀,也没优秀到各大院校抢着要的地步。公社高中教育水平有限,她在这一片分数高,放去市里兴许都排不上。就算这样,在很难才能考出去一个的农村,她属于顶顶争气了。
当时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郁夏想去读,但是家里条件差,郁爸断着腿得有好长时间不能下地,郁妈就是抹眼泪一个人顶不起家,郁毛毛人还小在郁春不让步的情况下,郁夏上后山哭了一场,回身就把通知书撕了,撕了也是怕自己回头又后悔,不想留余地。
那时候没有领导来发奖金,对上大学这回事他们也抓瞎,当时郁春倒是说了两句好听的,大概是说连她那份一起努力,读出名堂来一定拉拔妹子,然后就收拾包袱带着钱出了门。
郁春上了四年大学,开销不少,一来她好脸面,心里有点小虚荣,二来是入学没多久就喜欢上同校一个男同学,对方是城里的,家里条件不错,郁春为了让他注意到自己也用了很多精力在收拾打扮上。
当时为了省一张火车票,郁春是独身一人去的学校,家里没陪。本来,在她了解到大学的真实情况之后可以写信回来告诉妹子,让郁夏复习一年,来年再考,不用担心开销。那会儿郁夏还没同高猛谈恋爱,也没结婚,无需考虑家庭
她的确犹豫过,犹豫过要不要说,后来想到说了要在从家里拿钱就不容易,郁夏要是学习好年年拿奖学金她更尴尬,所以就黑了心。
得有四年时间,大队上只考出郁春那么一个本科,直到第五年才考出第二个,这时候,事情就兜不住了。人家老娘找上郁妈,问她国家政策这么好,当初咋不让郁夏去读郁夏那孩子最聪明,她真是被耽误了。
郁妈气病了一场,回头逼问郁春,郁春还说政策年年都在变,之前高考总分四百,现在都改六百分了还让她妈少听点挑拨,人家是没事找事扎她心来的。
这个情况郁夏也知道,乍一听说肯定气愤,气过了就释然了。那时她已经有家庭,刚结婚的时候同婆婆有些摩擦,后来互相包容嘛,也就融洽了。她生活挺好,不管还能不能考都没想过丢下丈夫去进修。
八十年代政策放开之后,高家投入了一笔钱,包下生产队上的大池塘养起鱼来。当时做这个的不多,鱼养成之后拉进县里很好卖,他们在两三年间又发了一笔。
这点子其实是高猛瞎琢磨的,怎么操作是郁夏看着农业书籍一点点摸索的,做成之后,高猛觉得两兄弟全扑在这上头多余了,就从赚的钱里头抽出一笔作为启动资金,养鱼这个活直接让给他哥,跟着就带郁夏进城去做起别的生意。
从农村进城里打拼,哪怕手里捏着一笔钱,总也要吃苦头吃教训,那会儿大小事是高猛出面,账目之类是郁夏盯着,生活也是郁夏在张罗。高猛在外头受了气 ,好几回都不想干了,干啥搁外头装孙子活受罪回家看到老婆忙里忙外又忍下来,他这辈子好运都用在娶媳妇上,娶回这么个好老婆,咋能叫她吃苦受罪呢
说是机遇遍地的年代,发家之路也是有很多坎坷的,受过委屈,吃过苦头,经受过诱惑,之后才有城里的厂房城里的别墅。
要说上辈子的郁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可以说是老天爷总心疼这种踏实勤勉的好孩子,哪怕在这里受了挫折,转身也有机遇。
郁春呢,后来不顺意的生活也算是为她浮躁虚荣黑心肝买了单。她上大学的时候挂过好几科,好在补考通过了,这才拿到学位证。哪怕有学位证,因为教授不喜欢她,后来给分配工作的时候她那个岗位就不咋的好。
看着那些学习好讨教授喜欢的去了好岗位,她能甘心
她当然不甘心
因为不甘心做事难免带上怨气,当时是没有随便开除的说法,只不过就这个工作态度和效率,升职加薪没你份,干十年还是个小职员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各行各业就不缺人了,又赶上郁春工作没做好,犯了不小的错,她跟着就被开除了。
这些故事是小电影里没讲的,毕竟在那里头女八号没多少戏份,不多的几个镜头都锁定在八十年代末,当时郁夏已经过上好日子了,她作为久别重逢的高中同学帮助了遇到困难的女主角,也是从女主角的口中,观众才认识了她,这个认识也就是简单的人生概括,并没有细节。
郁夏什么也不知道,她伸手扶着喜极而泣的郁妈,郁妈还在说呢“国家好啊社会主义好啊”
这种镜头就是报社记者需要的,他们赶紧抓拍了两张,省里领导想起来又提醒了说“你们回头算算郁夏同学一学期要多少口粮,把口粮装上,拿去县里,凭录取通知书兑换全国粮票,拿粮票上京,到学校之后,再用粮票换饭票,拿饭票上食堂吃饭。”
郁家人听得仔细,他们原先以为带上衣物就行了,顶多多备点钱,结果还有这些门道。
领导还提醒说,咱们祖国首都样样都好,就是冬天冷得很,别的都能省,御寒衣物不能省,你以为咬咬牙就撑过去了,反过来想,冻僵了影响学习效率,得不偿失。建议有条件的最好备件羽绒服,不然也弄个厚棉衣。
老太太抢着问“那羽绒服上哪儿买”
“咱们南方冬天不咋的冷,落雪天都不多,羽绒服少见,你买到的拿去首都也顶不住,这个要去当地的百货商场,羽绒服比较贵,得要六七十一件。”
能不贵吗
羽绒制品也就是最近这些年才有的,量少啊,原本他也不该同农村学生说这个,还是因为郁夏是省状元,手上捏着一笔奖金,对她来说负担得起。
既然负担得起,买一件就有必要,羽绒服穿着是真暖和,穿上身不受冻才能更好的学习嘛。
那衣服领导也见过,分里外两层,保暖的是里子,里子不用洗可以穿一冬,外衣脏了只需要把外衣剥下来洗干净。又因为做工好结实耐穿,买来能穿很多年,真的合算。
都是郁夏够优秀,上头领导把能想到的全提醒了一遍,还好心告诉他们早点去买火车票,否则当心没座。再有就是火车上挤,什么人都有,千万注意行李和财物。
郁夏都记住了,她拿着录取通知书和领导们拍了一张合照,又回答了报社记者的问题,送这一行人出去的时候还特别感谢了领导的关心,要不是他们提醒,自家啥也不知道,真是抓瞎。
郁爸郁妈心里压的大石头已经挪开了,把人送走之后回去的脚步都轻快不少,老爷子老太太也高兴,本来还想着读书费钱,办酒席只要过得去,能省还是要省。
现在好了,夏夏手里捏着奖金,那个是她凭本事得来的,就让她带去首都买什么羽绒服。家里办席靠她养猪攒那笔钱就够了,绰绰有余。
“既然录取通知书到了,就明天办席,高家的你看能打上鱼不”
陈素芳拍拍胸脯“我这就让高奎跟他爸下网去,郁老太你只管放心”
“那行,就麻烦你当家的。”
“说啥呢乡里乡亲有什么麻不麻烦”她们家红红明年高考,还要指望郁夏的复习资料,这点忙咋能不帮
本来,高家条件好,陈素芳也没想着一定要高红红考出去,管她读成啥样以后总归差不了。还是刚才让领导洗了脑,大学生那可是国家养的,这待遇实在太好,哪里是厂里的女工能比的这么看还是要考大学
不止她一个人这么想,全生产队包括其他生产队来凑热闹的都一样。家里条件好的不用说,条件差点咬咬牙也拼一把,万一考上了呢
老太太喊住几个手艺好的妇女,请她们明天来帮忙,就怕自家这么几个人张罗不过来,又说可能还要借点碗盆桌椅。
“说了就中多大点儿事”
“就是嘛,这可是办状元席,你不开口咱也要来帮忙的”
“状元席啊,还真没吃过”
老太太牙豁子都笑出来了,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她就拉着郁夏回屋,想仔细看看录取通知书长啥样。乡亲们有眼力劲儿,没跟进屋,倒是自家几个亲戚跟了,还催着郁夏开信封看看,上头领导奖励她啥。
“是钱不知道装了多少。”
这种事也没必要瞒,你瞒着给人瞎猜反而要传出夸张的谣言,这么一想,她就当着几个亲戚面把信封拆了,将里头的票子取出来点了点,四个信封加一块儿统共六百五十块钱。
那几个亲戚瞪成了牛眼“咋这么多”
还有人咽了咽口水,真羡慕坏了。
郁夏又把多的装回去,取了二百递给老太太,老太太跟着就要推回去“这钱你自己拿着,到京市还要买那什么羽绒服,要添置的不少,给我干啥我一个农村老太婆有几个花钱的时候”
郁夏坚持“没地方使就存起来,想吃口啥就拿去买。我想着自己带二百五十块上京,奶拿二百,这里头有一百是给爷的;妈拿二百,拿着供家里周转。”
“那你咋够”
“人家没这笔奖金都能读,我咋不够我非但够,还能有剩呢您没听省里的领导说大学生是国家养的读书不花钱”
郁夏这么说,老太太才收了,跟着她妈也收了二百。边上几个亲戚真是羡慕。别人家闺女出息不说,良心好孝心也好,从不叫人担心,还变着法给家里挣脸面。
回头看看自家的,心里想的是啥时候能添件新衣裳吃口肉,多大的人还不懂事,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 我妈有件八十年代买的羽绒服,说是买成二百八十块钱,年年穿到现在还没坏,就是样式落后了穿不出街v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