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小孩子都喜欢过年,窝头自然也不例外。
过大年,吃糖块,肉饺子还有发压岁钱。
老魏家一直都有给压岁钱的习惯,只是在家里富贵之前,一般也就给窝头两文钱意思一下。两文钱也不算少了,在那种走街串巷的货郎那头,可以买一大块麦芽糖吃,那东西能吃很久,要是哪个娃儿买了一块,必能收获一大堆羡慕的眼神。
本来今年也差不多,这自家就算再有钱,也不能太惯着孩子了。
不过考虑到窝头来年就要去受刑了哦不,是去上学了。杨冬燕盘算着,可以稍微多给窝头一点儿压岁钱。
那就给五文钱吧
给都给了,咋能只给窝头不给猪崽呢
富贵了的杨冬燕不在意这点儿钱,很痛快的给每个娃都发了钱。
窝头可高兴了,把铜板揣在小兜兜里,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还主动保证说“奶,窝头一定好好念书,不让先生把我赶回来”
“嗯,咱们家窝头是最聪明的娃儿”
“那猪崽呢”忽的,窝头看向抓了一块土豆饼吭哧吭哧啃得正起劲儿的猪崽,质疑道,“猪崽不去念书啊”
“她笨,念啥书你看她连话都不会说,只会爬都不会走”杨冬燕编排起人来那叫一个熟练,张嘴就数落了猪崽一堆缺点,听得家里其他人目瞪口呆。
猪崽才十个月大啊
你家十个月大的娃儿又会走路又会说话的不对,猪崽就是她家的
真是心狠手辣,连亲孙女都不放过
小杨氏忍了又忍,可那是她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宝贝闺女,哪里忍得住她倒是没在年岁上多纠结,只替闺女分辨道“猪崽她会说话”
说着,小杨氏一把夺走了猪崽正啃得起劲儿的土豆饼。
猪崽
胖嘟嘟的小脸上充满了迷茫,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胖爪子,确定刚刚还在啃得土豆饼不见了踪影,她顿时憋不住了,小嘴一瘪哇啦哇啦的大哭了起来。
“你说话啊你咋不说话了早先你不还说要吃吗来,跟娘说,吃”
猪崽不,猪崽就不说话,猪崽要哭
哭比说有用多了,今个
儿是大年夜啊,杨冬燕一个眼刀子甩过去,劈手抢过小杨氏手里的土豆饼,又塞回给了猪崽“大过年的,你干啥要把她闹哭窝头都不欺负猪崽,你呢你呢你还是当娘的,就你这么当娘啊”
小杨氏瞬间蔫吧了。
表面上是投降了,可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咆哮。
大过年的不能把孩子闹哭,就能骂人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哼哼哼
小杨氏哪里知道,这世上就是有一种人双标得可以,偏生杨冬燕就是这样的人。
委屈唧唧的小杨氏过去搂住了猪崽“崽崽啊,我可怜的崽崽哟”
猪崽才不傻,她记得刚才的事儿,一扭头钻到了杨冬燕的怀里。
小杨氏好气啊
“生个闺女有啥用呢都不知道心疼娘的,我下回一定要生个儿子”
“你生个儿子也没用的没见你上辈子的儿子完全不惦记你吗”杨冬燕搂着猪崽喂她喝甜汤,顺口又怼了小杨氏一句。
小杨氏这日子没法过了。
好在,等年夜饭端上了桌,小杨氏立马就高兴了起来。
饭桌中间放了个陶瓷盆,里头装的是小杨氏最爱吃的猪蹄花生汤,旁边围着陶瓷盆的是六个大海碗,分别是红焖猪肉、孜然小羊排、白斩鸡、辣椒炒肉、白菜炖粉条、鲜肉饺子。
都是自家人,犯不着那般讲究,桌上哪怕最小的碗,都能让窝头把脑袋埋进去,一看就特别得有食欲。
杨冬燕很满意。
她满意的还不是菜色,而是摆盘。
上辈子的她,自打成了老王妃了,府上中馈就交给了王妃掌管。王妃可能耐了,别的暂且不提,就说这个菜色,以前杨冬燕每顿吃八个肉菜,大碗装的。
等王妃掌了中馈后,每顿能给杨冬燕鼓捣上至少二十八道菜。
数量是多了,可质量它跟不上来啊
不是时蔬就是鲜果,每一道菜都用小碟子装,那架势要怎么说呢
杨冬燕就觉得吧
她儿媳妇那是在喂猫
这么一想,眼下这种大口吃肉的日子就太舒服了。或者应该说,当家做主的滋味可真美啊
一高兴,杨冬燕就让方氏去拿了酒,打算今晚好生干一杯。
“娘要喝酒前阵子我去镇上买了两大坛子的酒”大牛说着就要去拿酒。
“不要你的酒。”杨冬燕嫌弃得很,她喝惯了琼浆玉液,再让她喝乡间自酿的酒,可不得嫌弃
其实,大牛买的还真不是乡间自酿的酒,那是他特地去镇上的酿酒坊买的,还挑了最贵最好的那一种。
然而没用,杨冬燕依旧无比嫌弃。
稍片刻,方氏就双手抱了个精致无比的小酒坛过来了,小心翼翼的起了封,几乎下一刻,空气中就飘荡着一股子令人陶醉的酒香。
“今个儿就喝这一坛”杨冬燕笑眯眯的看着那酒坛,其实就连她也已经很久很久没喝到了,毕竟上辈子临终前,她病了太久。这酒啊,起码有四五年没尝到了。
此时的永平王府也在过大年。
老太太走了已经一年半了,就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搁在其他人家,老太太是寿终正寝的,再说都走了那么久了,怎么着也该翻篇了。可搁在永平王府是不可能的,悲伤倒是真没了,可要说忘了老太太
咋忘啊
隔三差五入你梦,你还能给忘了
其实比起去年老太太刚走那阵子,今年真的要好很多了。前面半年几乎没啥动静,当然一有动静就很吓人了,说是要给他们送她那儿的土特产,吓得一把年纪的永平郡王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也顺便,把王妃吓得晕厥过去,险些就真的跟着老太太去了。
万幸的是,土特产终究是没送过来,就是不知道是因为刘家兄弟的坚决拒绝,还是确实没办法送过来,反正永平王府的主子们都十分得庆幸。
之后,虽说老太太还是要这个要那个,乱七八糟的要了一堆,档次还低得不行,可甭管怎么说,老太太终于学会了一口气将事情说完。
简单明了,条理清晰。
王爷还私底下跟他弟吐槽,说真没想到啊,老太太还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人都没了还能有长进,可真是不得了啊
殊不知,他弟刘二老爷才觉得王爷最是不得了,老太太人都没了,还显灵了,咋就有这个胆子说她呢不怕她再搞事吗
自然,到了大年夜,该供奉的还是得供奉。
介于先前曾发
生过供品消失一事,且消失的东西相当之乱,刘家兄弟已经放弃了思考这其中的规律。然而,他俩是心大,可这事儿却如同一根刺一般,牢牢的卡在王妃心中。
王妃就想搞清楚,供品消失之谜。
最开始,她以为只有钱才会消失,像她的三万两银票和后来的碎银子等。当然,这个钱不包括纸钱纸元宝之类的阴间货币。
可谁能想到呢猪油罐子也消失了。
再后来,老太太陆陆续续的要了不少东西,有一些是消失了,另外一些却是屹立不倒。
王妃是个有强迫症的好奇宝宝,她就跟这事儿较上劲儿了。之后,她也不让刘二太太插手了,也跟她儿媳妇世子妃别劲儿了,正好府里要守孝,她连各家宴请都不用去,有的是时间琢磨清楚这里头的规律。
然而,老太太要的东西太杂了,尤其这里头有很多重复的东西。她就搞不清楚,为什么猪油会消失,但一大块的猪肉就不消失呢整个儿的羊腿消失了,但一整只肥鸡却供了一天还不消失,甚至在供桌上拉了一泡屎。
就很烦。
但还是想知道。
可惜,这么久过去了,她依旧不曾看透供品消失所遵循的规则。
结果就在这天,宫里赏赐下来的御酒,消失了。
王妃
这老太太真烦人
今晚又要睡不着了嘤嘤嘤
甭管永平王府如何,杨冬燕是每天都睡得喷香。至于守岁的事儿,这不是有儿子们在吗再说了,乡下地头还真就没那么讲究,差不多困了就都回屋去了。
次日是正月初一,照例先去老叔那头晃一圈,之后就可以回家等着别人过来拜年了。
每当这个时候,杨冬燕就特别庆幸她借尸还魂的是个老太太。其实原主真不老,三十多呢,连四十都没有。可仔细想想,假如非常不幸的让她成为了二八少女
这日子真的没法过啊
整个初一都挺顺利的,杨冬燕倒是散出去了不少糖块点子。
别以为小孩子就真的啥都不知道,他们比大人都会看。
哪家有钱,哪家大人手松,还知道大过年的,就算上门讨糖块,对方不给也不会骂他们的。
甚至私底下他们还会互相交流经验,横
竖每个孩子都只能往一户人家跑一趟,真要是赖着不走哭闹啥的,都不用那家人说啥,自家老子娘都能动手抽他们。
也是因为糖块的诱惑力太大,窝头又再度的享受到了众人环绕的感觉。
自个儿上门去要,肯定没有拖着窝头一起去效果来得好。尤其杨冬燕也是个精的,看到眼生的娃儿,她就给人抓一把花生。可要是看到隔壁魏大嫂家的小娃儿,她就给人把小兜兜里全装满,还会给镇上卖的那种芝麻糖、红枣糕。
如果是窝头的小伙伴
甭管是不是塑料友情,自家娃儿的朋友肯定是要受到优待的。
窝头高兴坏了,除了跟小伙伴一起满村跑着要吃的外,他还好生显摆了自己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私塾念书的事情。
他的语气太嘚瑟,脸上满是憧憬和向往的神色,把那些涉世未深的乡下娃儿唬得一愣一愣的。
礁磬村这边,普遍还都处于温饱线上的,也就是糊口没问题,但想攒钱做其他事儿就难了。也因此,整个礁磬村竟是没一个人念过书。
倒是隔壁南田村,一则相对富裕一些,二则私塾就在村里头,那些有远见的家长,还是会咬咬牙送孩子去念书,当然一般一户人家只能供一个孩子。
听说窝头要去念书了,以后就是能读能写的读书人了,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像萝卜和土豆还好,他俩早先就已经听窝头提过了,倒是没太大的感觉。其实还是因为他俩心大,心不大的也不会在其他小伙伴都不跟窝头玩了,他俩还眼巴巴的凑上去的。
这俩是没啥反应,其他小伙伴有啊
仗着是在正月里头,这帮小娃子想着父母长辈常说的“大过年的”顿时,心中充满了勇气,毅然向父母提出要去读书的愿望。
于是就轮到当爹娘的傻眼了。
也谈不上有多生气,就是感觉特别摸不着头脑。想想自家娃儿,早先还在闹着要吃要喝要铜板去买麦芽糖,怎么才半天工夫,就变成了要去私塾念书呢
“啥玩意儿念书”
“嗯,窝头说的,念书可好了,去上私塾可有意思了,他还说只有最聪明的娃儿才能去私塾念书”
窝头反反复复的嘚瑟了好多遍,还是
那种来个新人就重新炫耀一遍的,听得多了,好些娃儿都能把他的话给背下来了。
等老子娘一发问,他们挺起胸膛,神情傲然的将窝头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同时,他们还觉得自己也很聪明,一点儿也不比窝头差。
“这啥乱糟糟的行了,去打雪仗,不然回头让你哥给你堆个雪人”
小娃儿们觉得他们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谁要打雪仗啊谁稀罕堆雪人啊他们要念书
杨冬燕咋都没想到,她孙子会这么能耐。
真不愧是她孙子,是个干大事的
“你真要把窝头送去念书”隔壁魏大嫂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杨冬燕,有心想说什么吧,可就算家里从没出过读书人,她也不能说读书不好。
就跟先前老魏家想要起新屋一样,外人是觉得没那个必要,毕竟他们家的老房子也没到住不了人的地步。可人家执意要起新屋,外人也不能说啥。
同样的,送自家娃儿去念书也是这么个意思,是没必要,大可不必,可人家就是要去,你还能咋地
别人也就在心里嘀咕两句,魏大嫂则是一个没忍住,就跑来跟杨冬燕叨叨。
杨冬燕浑不在意“对呀,这不是家里还剩下一些钱,就索性送窝头去念书。南田村离咱们村也不远,又是我娘家,我叮嘱了二牛和他媳妇,明个儿回门时也提一嘴,没指望他们帮着照顾,可真要有啥事儿了,都是亲戚也会帮衬一把的。”
这一带多数人家还是没有午饭的概念,因此倒是没必要让窝头特地跑去杨家吃一顿。
真要是担心中途肚子饿,也可以带上一些吃食。像煮鸡蛋、土豆饼、红枣糕之类的,放个半天坏不了,也不会变味道。
魏大嫂欲言又止的看着杨冬燕,半晌才叹气般的道“认识你那么多年,我还真是头一次知道你志气高。”
“啥玩意儿”送孙子去念书就是志气高
好在杨冬燕也不傻,略一琢磨还是弄懂了魏大嫂的言下之意,顿时没了好气“就送孩子去私塾里学个认字,省得那娃儿跟他爹他二叔一样都是睁眼瞎再说了,村学又不贵的,又不买书又不买笔墨纸砚,一年的束
脩也才二百文钱”
二百文钱,说便宜也便宜,说贵也贵了。
说它便宜吧,村学的先生也就带了十来个孩子,一年下来撑死了赚个三贯钱。是能养家糊口,但平常还是需要他婆娘下地劳作,就算不种粮食,也得种些蔬果,院子里也养鸡,不然日子还是没法过。
说贵吧,这一带最便宜的粗粮,只要十文钱就能买一斗,当然没去壳的,吃起来也是分外得拉嗓子。可那也是粮食啊,二百文钱,不得买个二十斗灾荒年间,那是能救不少人命的。
再说魏大嫂家,二百文钱其实是出得起的,就算每年出二百文钱,也是绝对没问题的。
可孩子那么多,让谁让谁不去呢如果都是自家儿子,那是无妨,当爹娘的可以选最聪明的那个去,或者选最小的。可问题就在于,魏大嫂家是四个儿子,前头仨都生了好几个儿女,不提姑娘家,再撇开已经长大了的几个,剩下适龄的也有仨。
萝卜和土豆,跟窝头是一年生的,还有个小了一岁的叫大头菜,都是男娃子。
关键是,这仨还分属于三房。
魏大嫂刚被杨冬燕说得心动了,随后就摇头了“罢了,能把他们都拉扯大,再娶上媳妇就成了,还折腾啥呢”
“读书好,不做睁眼瞎是一回事儿,回头要买地置业,不得签那个红印子的契书每回都得找中人帮着看,多给一笔中人钱不说,万一人家蒙你呢”
杨冬燕是真觉得读书识字是个好事儿,要不是这样,她上辈子也不会逼着次子上进。
仔细想想,她次子都投胎到了郡王府,就算没办法袭爵,那也照样能一生荣华富贵。可她觉得不行,没有爵位就必须有官职,与其萌祖荫不如自己打拼,硬是逼着次子上进,成为勋贵圈子里少有的通过科举入仕的人。
换成窝头,杨冬燕依然是这么想的。
如果说她次子无论学成啥样儿都能过得好,那么窝头就必须上进了。家里其他人都以为她那些话是用来糊弄窝头的,却不知眼下这些话才是真的糊弄人的。
既然要读书,就要读得好。村学启蒙后,就直接去县学,随后就要考秀才,考出后去府学,再接下来
啥认识几个字
就好她家窝头,那是要考状元的
就是状元
她上辈子的次子到最后也没考上状元,都没能上头榜,只得了个二榜进士。后来的游街也没他的份,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状元、榜眼、探花骑马游街。
遗憾啊
就希望这辈子窝头能弥补她上辈子的遗憾。
不过,面对魏大嫂就是另外一番话了。
“大嫂你也别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要是只给娃儿吃穿,把他们养大娶媳妇生娃儿,那以后呢一代代的都得在地里刨食”
杨冬燕掰着手指头给魏大嫂算账“只要家里能出个读书人,就算当不上大官,也能开个村学赚点儿束脩,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不开村学也还能去镇上摆摊给人写信读信,糊口肯定是没问题的。对了,大牛二牛还跟我说呢,县城里的酒楼饭馆啥的,都在招账房先生”
读书当然不是唯一的出路。
可一旦读了书,你就会发现眼前的出路有千万条。
魏大嫂长叹一口气,说要回去好好想想。
杨冬燕没再劝,在送走了魏大嫂之后,她开始收拾明个儿要给俩儿媳妇带回门的东西。
她觉得做人应该实诚一点儿,别整那些个虚头巴脑的东西去糊弄亲家。
因此,每人拎一块肉、半篮子鸡蛋、一包糕饼,齐活了。
不过也并非完全公平的。
次日,方氏因为娘家就在村子里,她要洗好碗筷收拾好一切再出门。而二牛和小杨氏则是速度极快的吃了早饭,拿上东西抱上猪崽就要走。
方氏看了看杨冬燕给她俩准备的回门礼,其他都差不多,鸡蛋和糕饼几乎是一样的,可那块肉
“娘,为啥弟妹带回娘家的那块肉有起码五斤重,我这才一斤重”
这也太他娘的离谱了吧
区别对待也不是这么个区别法吧
杨冬燕看了眼方氏,拿手指了指胖若两人的小杨氏“那是给她带的口粮,要是不带上,我怕她娘家再也不想让她回门了。”
方氏
小杨氏
作者有话要说
3,,,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