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会有鹰派和鸽派。
主张求和的鸽派有些人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既然这些蛮族胡人不会种地,那就教会他们种地,能吃饱喝足了,难道还会这么频繁的南下打草谷
何必非得要打打杀杀的呢
但此时仙画说的这个观点让他们心中的想法和主张全盘破灭了。
不降水怎么种植
即使是学会了方法,但是产量不高依然不行啊,可能依然还是吃不饱,还是得来打劫啊
汉朝。
汉武帝刘彻忍不住看着群臣冷笑 所以,匈奴是必须要打的之前反对打匈奴的臣子们清了清喉咙 陛下圣明。心中委屈,他们早就知道了呀,早就改变主意了呀,现在还提这茬干嘛
唐朝。
李靖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声“就算是要怀柔,也得先让他们怕了才能施以怀柔手段。”
不然谁理你呢
而且,那边虽然降水少,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种植。不然卫青去打匈奴的时候,从匈奴腹地的赵信城缴获的大量粮草是从哪儿来的
李世民与突厥各部打了那么多年,知道西域那边的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来说,靠近中原的部落善于种植,而远离中原的部落耕善于放牧。
一琢磨,还真是大致围绕着那降水线而来。
不过有一点,李世民是赞同的。
农耕和游牧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除非大规模的迁徙,否则很难让两者完全相融。现在就有好几个突厥部队迁来了中原,这些年过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中原人也没什么太大区别了。
但显然这不能适用于整个西域。
大唐采取的办法是设一都护府放那儿,但具体的管理就让那边自治,该干嘛干嘛,管不来。
不过李世民自己也知道这种模式的坏处,那就是对中原王朝的忠诚不够。假如有一天大唐衰败,那西域各部肯定会生出叛心。
魏征显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问出来大家心中所想 那后世的朝廷是如何同时管理农耕和游牧两者的呢
户部尚书房玄龄善于计算,对
经济还是敏感一点,此刻幽幽的道 “他们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可见已经不靠着耕种而活了。
大家一想,好像也是
然后李靖也幽幽的道 “而且他们的路那么宽那么直,连山里面都有。即使有叛乱,估计一两天,主力大军就能到达目的地。
大家麻了。
这种方法,学不了啊
仙画正好也提到了这一点
至于咱们现在能做到,那是因为第一现在大家的生活已经不是单纯靠农业和畜牧业来吃饭了,西边的矿业和乳业还有一些其他产业发展得可好了。
第二,国家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以及产值较低的产业,比如农业和畜牧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补贴。
这一方面,就不再扩展了。
咱们继续回到气候上来。
有个研究发明,平均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华夏的年降水量平均就要下降约100毫米,而且越往北去下降得越多。
越冷越少雨。
说到冷,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小冰河时期了。
太阳的活跃是有周期的。当太阳活动减弱,地球上接收到的辐射变少就会导致气温下降,地域平均温度,持续的这一段时期就被称为“小冰河时期”。
原本活跃在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和耀斑忽然就偃旗息鼓了。太阳看上去竟然变得无比的平和。
这是华夏历史上最冷的时候。
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编辑的中国气象史资料,华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小冰河时期,一次是殷商末期,一次是东汉末年,一次是唐末,一次是明末。
每一次小冰河时期都代表了物种的灭绝,以及朝代的更替。路小柒放了一张历史朝代更替图。上面多加了一条气温曲线。
可以看到气温低的时候,也都正好是乱世和改朝换代的时候。在商朝的时候,中原地区的气候和印度是差不多的。
从甲骨文和一些出土的动物骨骼可以看出来,那时候的黄河流域,大象、犀牛、鳄鱼等亚热带动物在河南一带可并不少见。
懒懒的鳄鱼在黄河边晒着太阳,附近的丛林中缓缓走出来一头犀牛。在商朝的王城外,武丁
和妇好正在校场点兵。
先是步兵,再是骑兵,然后,一阵阵悠长洪亮的象鸣声响起。
走在最后的竟然是一头头巨大的象,身穿皮甲的士兵坐于大象之上,朝着武丁与妇好行礼。妇好登上自己的战车,朝着东边一挥。儿郎们,和我出发,去征东夷
竹书纪年中写,公元前903年,周孝王在位期间,冬天降下大学,牛马都冻死了,或许像是大象和犀牛这样的动物也都冻死了,或者是被迫往南迁徙。长江甚至都结冰了。
这代表了一个温暖时代的慢慢结束。
那时候终究离咱们太远,不如来说一说明末的这一次小冰河时期。
明朝。
被太阳黑子折磨了十几年的朱元璋沉默了 敢情这太阳黑子还是个好东西,还得盼着它活跃点儿不过,这一两年,它的确是没那么活跃了。他的心头涌现出一股危机感。大明的灭亡居然和气候有关系西汉。
司马迁熟读各种史籍,一思索就在脑海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颔首道“史书中的确有这样的记载。
而且以他修史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样的描述是最没有必要杜撰的,没有意义。所以,商朝时黄河流域可能的确是有大象的。他抬头看了看天,嘀咕道 这气候可真神奇,怎么一下子就这么冷了
落下闳日常与天象气候打交道,挥挥手道 这都快千年了,变冷一些又有什么稀奇。日积月累下来,就是巨大的变化。
民间。
讲洋流的时候大家看得似懂非懂,小孩子倒是很高兴,光顾着看海底动物去了,此时同样很高兴。
大象
“我们在学堂学过曹冲称象的典故有小童嚷嚷道,然后又带着点迷茫, 可是现在大象去哪儿了
他的长辈摸了摸他的头顶 冻死了罢。这能直接让物种灭绝的严寒,该有多冷啊。
他们带着忧心 “慢慢的冷下来倒没关系,最怕的是那种忽然一下子降温的天气。”完全没有准备,那是要死人的
大明吧,这时间点也是有些倒霉。
这次的小冰河时期其实起于元朝,终于清朝,但是在大明达到了鼎盛。
有多冷呢
明史五行志上写“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这说的是南京。大家都知道,零度的话就是冰点,但是一般整条河要冻住并且维持数天的话,这温度最起码得要零下十五度再往下。
原本奔流不息的长河现在却仿佛被按下了静止键,成为了冰河。
河边的树上也全是雾凇。
这原本是北国的风光,此时却发生在了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
整条河都结成了厚厚的冰块,船只无法通行,沿途的官府没辙,只能征召了附近的民夫来凿冰。穿着不算厚实的民夫们手上握着工具,正在凿着冰面。
他们的手上生着冻疮,凿两下就需要把手放到嘴边呵两下,脸上被冷风已经吹得神情麻木淡漠。
再往南一点,岭南地区。现在要是广州下个雪,市民们保准得堆个小雪人放冰箱里保存起来,
能留到第二年再看,多稀罕呐
但据广东通志里记载,公元1506年也就是正德元年,广府琼州琼州就是现在的海南,那时候归广东管琼州千里飘雪,积雪达到了数尺之厚。
古代就这里不好,这些史料数据都不够精确。但大致也可以推测,不说一米,积雪四五十厘米肯定是有的。
那可是海南啊不是东北啊
琼州县的百姓们早上想要打开门,却发现那雪从门外直接堆进来了,连出门都难。远处响起一阵阵的呼声,那是被暴风雨掩埋住了房屋,正在喊救命。好不容易出来了,往海边一溜达,好家伙
连近海的浪花都被冻了起来,还维持着往前翻涌的姿态。渔船、庄稼、房屋、死伤者琼州县陷入到灾难之中。
“琼州”天幕下的人们瞠目结舌, 是琼州
有商人哆嗦了一下,仿佛酒楼外的寒气钻了进来, “琼州我去过呀,那地方可热了而且一年四季都热,当地的土人直接袒胸露腹,十分不雅。
“乖乖,连琼州都下雪,这得是有多冷啊”
古代流放官员为什么流放到琼州,不单单是因为它远,还因为它热啊,瘴气横生,热毒强大。
商人想起当地的土人,心里一咯噔,摇摇头 “他们没有过冬的习惯,若是忽然天降大雪,恐怕
他不用说什么,在座的各位都是知晓世事的人,立刻明白了过来。一时间有些沉重。
明朝。
朱元璋险些跳了起来 “这小冰河时期居然如此冷”
现在金陵的河可冻不住,最多就是表面结一层薄冰,但无法站人。
朱棣眼眸转深 “北地的河,也只有遇到严寒,才能堪堪能冻住让兵马渡江。”连金陵都比北地要冷,可想而知。
虽然知道是百年后的事情了,但朱元璋依然有些焦虑。
他本来就是很会揽事儿的人,不然又怎么会自己就把整个政事堂的活儿给干了呢,这时候又习惯性的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该怎么预防
在一旁的朱楠倒是若有所思 父皇,皇兄,有一样东西一定要大力推广种植,然后做好育种。
朱棣看向他,脑子里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朱棣已经说了出来 棉花民间。
老百姓也焦虑上了。
我之前就想说,这冬天是一年比一年冷。这冬天这么冷可怎么过
多备点柴,多备衣服,然后再多打几床被子,总能熬过去的。
你说得轻巧,哪有那么多闲钱
反正也还没到那时候,慢慢攒嘛。
也有聪明人想到了棉花 之前仙画里的那棉花,可以做棉被也可以填到衣服里,看着就暖和,看来咱们也得种点儿。
现在的被子大多都是塞芦花和杨絮,保暖性一般。闻言,大家都点头你说得是,得种一点。
只有无忧无虑的富贵人家,不识愁滋味,还在欣羡不已 “是雪啊这么大的雪,肯定很好玩
杭州,也曾经连续下过三天三夜的鹅毛大雪,将整个西湖都冻住了。中年文士居住在西湖边,早上起来发现西湖已经被白雪覆盖,顿生雅兴。
他穿上自己的绸缎棉衣以及皮毛斗篷,径自去了湖边,找了小舟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已经结了薄冰,需要船家用竹竿先把它敲碎推开。
这么冷的天,也就相公您有雅兴。船家笑着对文士说道。
没想到到了湖心亭,却发现其中已经有两人,正在温酒赏雪,童子正在烧着小炉,见他来便邀请他同饮。
闲聊中,文士这才知道他们原来是金陵人,来杭州游玩,正好遇到下雪。
回途,那位船家咋舌摇头 “我还说相公痴,没想到更比相公还痴的”
各个朝代的宅邸中。
风雅有文人摇头晃脑,一脸向往湖心亭赏雪,这实在是太风雅了。西湖雪景,独立舟头,这画面实乃绝景。
有人吟出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恨不得自己也在那湖心亭,可以参与如此雅事。最好大家再吟诗作对,烤上一点鹿肉,那就更美了。
但仙画语气一转
这是明末散文家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张岱出身显贵的书香门第,就算是不出仕,家中也有钱供养他。遇到下雪,他可以优哉游哉的跑去看雪。
但,那些穷苦的百姓呢难道也能有闲情来欣赏雪景吗他们能艰难的生存下来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四面漏风的茅草屋和土砖房,没有预料到忽然会冷成这样,大家只能待在一起抱团取暖。没有棉服,也没有皮毛,只有麻衣和稻草杆。有准备的人家烧了木柴来生火取暖。
积雪覆盖了屋顶,到了一定程度后直接压了下来,整栋屋都被垮塌了,而这样的事情在频繁发生。
一栋用土砖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内。母女俩正抱在一起取暖。
娘这袄子给你穿。看上去苍老但实际三十不到的女人哆哆嗦嗦的想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六七岁的女儿穿。
女儿已经懂事了 “娘,我不冷。”
女人怜惜的看着自家囡囱已经有些发青的脸色 听话,穿上。娘是大人,扛得住。
等雪停了,娘再去割一点茅草来,不过得要出
太阳才好晒。夜那么的漫长,寒风呼号。
大雪下了好几天。
娘,你冷不冷
可暖和了,不冷。
女人只觉得自己眼前看到了温暖的火光,浑身像是沐浴在热水中。
“囡囡,要听话啊。”她喃喃道。
第二天一早,小女孩摇晃着她已经僵硬了的身体,呜咽道 “娘,囡囡会听话,娘,您醒一醒。
没有合适的保暖措施,那就只能被冻死。不能外出,也不能做工,还有可能被饿死。
另外,气温降低就影响降水,接踵而至的干旱、冰雹、蝗灾等气象灾害,又让土地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作物整片整片的死亡。大批大批的人被饿死,或者是成为流民。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随着旁白的声音响起。
仙画中出现了干旱到开裂的土地、见底的河床与水塘,以及漫天的飞蝗。
无数人拖家带口离开家乡,衣衫褴褛。
年迈的老者和弱者死在路旁,尸体一个不注意就被拖到了阴影里。易子而食。
饿极了的人是没有理智的,当他们到达下一个县城和村镇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流血冲突,然后队伍如同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增加。
刚才正在感叹风雅的文士们戛然而止。
就算是心里想着,这些泥腿子的命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最起码也知道此时肯定不宜说出口。装,也得装出个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样子来
民间。
善感的人已经眼含热泪,感同身受。
有人哭道 “贼老天,是真不给人活路啊”
这天灾呀,走过无数风雨的老者沉重的摇头, 老天想让你死,有太多的办法。雪灾,紧接着又是大旱,又是蝗灾
“而且这些灾乱过后,往往就是瘟疫。”有大夫神情严肃的说道。
一重接一重,让人无法招架
。
原本还在舍不得钱的当家主妇,这会儿毅然下定决心 “咱们今年就去做几床新被子去,冬天都过得舒服点。
“再给你们做两件新衣服,也塞上那棉花,没有棉花先塞点芦花也行。以后拆了可以重新再填。
不知忧愁的小孩子立刻欢呼起来。
明朝,皇宫。
朱元璋和朱棣、朱楠等都闭上了眼睛,简直不忍再听下去。他们的那位末世儿孙,崇祯也实在是太倒霉了吧没有哪一年是没有大灾的,这这可太难了朱元璋恍恍惚惚的想其实这明朝灭亡,似乎也不能完全怪他。
朱棣恍恍惚惚的想这皇帝看起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不猝死就算是好的。还是当个王爷更好。
唯有心志坚定的朱棣,忽然道“父皇,去寻找美洲的队伍要及早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一愣。
倒是对农作物比较熟悉的朱楠眼睛一亮对啊之前仙画说玉米和红薯,还有那什么土豆,都是不怕干旱的
他敬佩的看着朱棣,四皇兄果然是当皇帝的料。好不好吃在其次,主要的是先得让人有得吃。
朱元璋大喜过望,终于找到一条破局之路,连说三个对字对,对,对而其他朝代的帝王们,听到那一连串的灾情记载,也都麻了。汉武帝刘彻缓缓的吐出一口气。
他暗暗的道 “还好,还好朕在位的时候,气候没什么可怕。”不然,恐怕是连他都撑不住,就更别说那些资质平庸之主了。至于东汉末年的小冰河时期,他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那东汉是不是他后世子孙的天下那还很难说呢。况且,若是他此时如此努力的改变时局,历史都还朝着那个方向走了,那他也没办法了。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开始赈灾,拨款拨粮,组织灾区重建,指导种植,可能一切都还算好。但那会儿是明末,朝廷和官员们不添乱就不错了。
地方官收到了来自朝廷的赈灾粮。
“开个粥棚吧。”他眉头一皱 “粮仓里的那些陈米也该都清掉了。还有,米不够啊,放少点儿。
底下的人一听就懂了,但脸上依然露出谄
媚的笑容 “还是大人想得周到。这群泥腿子怕是饿狠了,不能一下子吃那么饱,稀一点好。
官员这下真觉得自己周到了,矜持的点点头。
待底下人走了后,旁边的师爷却道 大人,现在的粮价可是水涨船高啊。
你的意思是
大寒之后必是大旱大人,假如明年真有旱情,那这粮价恐怕还得再涨。到时候谁手中有粮,谁就能发财。钱家米行的东家今天还来邀您赴宴呢。
师爷的话意味深长。
官员想起官仓中的粮食,也一下子就懂了 “那自然就要。”
大不了,把这些赈灾粮扣下,施完这次粥就不施了嘛,或者是再稀一点算了,那柴火还得算钱呢。
反正那些泥腿子又不知道朝廷到底拨了多少粮来。
官员打定主意后,施施然的去酒楼赴宴了。
这样的情况下,民众活不下去了,只能选择起义。
陕西的高迎祥,也就是李自成的舅父,聚众起义,点燃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米脂的张献忠攻克了成都,称帝立国,国号大西。
天下响应者无数。
如同元末一般,明朝终究无法摆脱封建王朝的三百年魔咒。
刚刚大抵说的是中原和南方地区。你想想,海南都冷成这样了,那北方得有多冷啊就算是习惯了寒冷的游牧民族那也扛不住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