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太柔非柔,至刚无刚
    原文意为:天地问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懦弱,太刚就会折断。刚

    不是暴戾的意思,强行矫正罢了。柔不是卑下软弱的意思,谦虚退让罢了。

    为人处世,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曾国藩用道家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到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

    因此,他总结出,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挟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是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858年6月7日,一度抑郁不得志的曾同藩再次出山,品味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一处世哲学的妙处。出山后,曾国藩首先拜访了骆秉章和左宗棠,以取得湘湖实力派人物的理解与支持。随后遍走各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善化县衙他也亲自造访。堂堂湘军大帅,如此不计前嫌、谦恭有礼的举动,使长沙上下的官场人人都感到再次出山的曾国藩的确像换了个人,既然曾大帅如此谦恭,他们纷纷表示全力支持湘军。经过曾国藩的一番拜访、联络,赢得了湖南大小官员的好评,他们表示要兵给兵,要饷供饷。

    众所周知,太极拳法圆活连贯、虚实相交、柔中寓刚,具有很大威力。由此看来,曾国藩处世中的刚柔相济,是其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之一。曾国藩没有过于阴柔,全然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他明白如此下去会被人嘲讽为懦夫;而又没有太过于刚硬,否则容易被人称为莽夫。没有水的柔弱,哪来的滴水穿石,因而不要忽视渺小者的韧性。

    自古以来,人们受到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而事实上,凡事欲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应该既柔又刚,不可推崇其中一面,否则就会让事情夭折或失去控制。真正的成事之道就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柔的方法,成刚强之事,才是真谛。太柔非柔,至刚无刚

    原文意为:天地问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懦弱,太刚就会折断。刚

    不是暴戾的意思,强行矫正罢了。柔不是卑下软弱的意思,谦虚退让罢了。

    为人处世,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曾国藩用道家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到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

    因此,他总结出,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可以挟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是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858年6月7日,一度抑郁不得志的曾同藩再次出山,品味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这一处世哲学的妙处。出山后,曾国藩首先拜访了骆秉章和左宗棠,以取得湘湖实力派人物的理解与支持。随后遍走各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善化县衙他也亲自造访。堂堂湘军大帅,如此不计前嫌、谦恭有礼的举动,使长沙上下的官场人人都感到再次出山的曾国藩的确像换了个人,既然曾大帅如此谦恭,他们纷纷表示全力支持湘军。经过曾国藩的一番拜访、联络,赢得了湖南大小官员的好评,他们表示要兵给兵,要饷供饷。

    众所周知,太极拳法圆活连贯、虚实相交、柔中寓刚,具有很大威力。由此看来,曾国藩处世中的刚柔相济,是其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之一。曾国藩没有过于阴柔,全然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他明白如此下去会被人嘲讽为懦夫;而又没有太过于刚硬,否则容易被人称为莽夫。没有水的柔弱,哪来的滴水穿石,因而不要忽视渺小者的韧性。

    自古以来,人们受到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而事实上,凡事欲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应该既柔又刚,不可推崇其中一面,否则就会让事情夭折或失去控制。真正的成事之道就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柔的方法,成刚强之事,才是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