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客观存在,对于这种本来已经很清楚的事实或想法,出于某种顾忌或某种策略的考虑,故意使用含义广泛的词语,使话里面具有某种弹性,这样就可以应付各种不便做出准确回答的特殊场合。
一位银行家不怀好意地问作家大仲马:“听说,你有1/4的黑人血统,是吗?”
“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老实地回答。
“那令尊呢?”
“一半黑人血统。”
“令祖呢?”“全黑。”大仲马答道。“请问,令曾祖呢?”“人猿。”大仲马一本正经地说。“阁下在开玩笑,这怎么可能?”银行家表示他不敢相信。“真的,是人猿。”大仲马怡然说,“我的家族从猿开始而你的家族是到人猿为止。”
在我们身边或单位里,领导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致于使矛盾激化,常常说:“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看来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同志表现较差……”这里,“最近”、“绝大多数”、“极个别”就是含有很大水份的应付场景的话。这些话对于处理特殊场合有很好的效果。
在严肃场合尤其是在政治立场上对突发事件,在还没有弄清来龙去脉,又不得不马上做出反应时,也需要多给话里加水,模棱两可,以应付暂时的情况。如“我们注意到了贵国领导人的讲话”,“我们注意到了××事态的发展”,“注意到了”只表示“知道了”,但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让自己有进退的余地,拥有主动权。
1779年夏天,法国革命家康斯坦丁·沃尔涅俞去拜访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沃尔涅为了达到周游美国各地的愿望,请求总统开了张介绍信。华盛顿这下子十分为难,心想:不开吧,不免让沃尔涅碰钉子;开吧,又叫我为难。于是他写道:“康·沃尔涅不需要乔·华盛顿的介绍信。”
法国总统密特朗身材魁梧,体态有发胖的迹象。一天,他的一位朋友规劝他说:“总统阁下,我劝您最好天天去游泳,这样对你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好处的。”
“是啊,我也常常这么想。只是大海里有带鱼,也有鲸鱼,不知道我会变成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