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谈举止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是博学多识还是孤陋寡闻,是接受过良好教育还是浅薄粗鲁。一个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的人很难引起众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谈,用词高雅恰当,言之有物,对问题剖析深刻,反应敏捷,应答自如,能够简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则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作家丁玲回忆与鲁迅先生谈话时说:“鲁迅先生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又生动活泼,句句吸引我们。渐渐谈下去,愈来愈强烈地发射出真挚的热情,又有一种严峻的强大的威力,从他瘦削的脸上透出来。”言谈能使人听得人迷,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然而,高雅的谈吐是无法伪装出来的。卖弄华丽的词藻,只会显得浅薄浮夸;过于咬文嚼字,又会使人觉得酸涩难懂。交际中应做到不背后议论人,讲话注意分寸,要背后表扬人。多讲他人优点,少当面批评人,指正其缺点。尤其不要油嘴滑舌,不要讲粗话。
但是也应注意“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语,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然而,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因为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如果不可靠,你说三分真话,已经不少。
孔子日:“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不是可靠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之谈兴,结果会是如何呢?你说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不知深浅。你不是他的朋友,却去劝慰他,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不搞清对方的立场,不了解对方的主张,却偏要高谈阔论,弄不好还会招祸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不能说!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做事时心中的那一份坦荡,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擅长交际的人,能分清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的只说三分话,说明他懂得交往的原则,决不是他不诚实。
说话要根据人、时、事。对方不是可靠的人则不必说;不合时宜,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但与此事无关,还是不必说。不是可靠的人,你说三分话,已经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提醒;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事,你说三分话,只能说明你太多口舌。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寒暄,或是正式场合的交谈,说话都要谨慎,尤其要注意用词,要根据场合、对象说最恰当的话,不适当的言语,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易得罪他人。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话时却滔滔不绝,都是无礼的行为。
言语是沟通人际关系最好的工具,人与人都是从交谈建立友谊,并从中获得启示。但是现代人在正式场合里,反而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说话必须自我长期训练,切实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自然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有说服力,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夸张、好雄辩、说惊人之语,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容易引人注意,却难以获得信任。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由日常生活中所培养而成,只要平日多加留意,不但可增添自己的魅力,也会带给他人难忘的印象。
理想的交谈是思想的交换,可是,很多人却以为理想的交谈是一个人机智或口才的精彩表现。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庆幸,因为要使别人乐于和我们谈话,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困难。
怎样让别人喜欢与你交谈呢?
首先,说话要有善意。这里所说的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我们与别人说话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希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用意。所以,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没有必要特意挑剔。
其次,说话要尽量客观。有些人在说话时动不动就夸大其词,这样,无论听者或是被说到的人,难免不会产生反感,认为这人说话有点不着边际。比如,明明是一对男女青年在正常地说话,他可以把别人说成是在谈情说爱;明明别人是在争论问题,他却说成是“碰在一起就争争吵吵闹个没完。”像这样信口开河的说话习惯,很容易惹事生非。
会说话的人却大不相同,他们有以下特点:
1.充满热情,让人感觉到,他们对于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怀有着强烈的感情,而且他们听别人说话也会很认真。
2.能从新的角度看事情。能从大家熟悉而又不在意的事物中提出令人意料不到的观点。不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不表白,不自吹。
3.有好奇心,他们经常对某件事追根究底。表现出想要知道得更多的兴致。
4.有宽广的视野,他们思考、谈论的题材超出自己生活的范畴。既实事求是又纵横乾坤,致广大、尽精微。
5.有自己的谈话风格,个性鲜明、惹人喜爱。
6.有同情心,他们会设身处地替他人分忧。
7.有幽默感,不介意开自己的玩笑。事实上,最擅长和人交谈的人往往常说关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