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满足的信念是人生的死海症状。死海是个没有出口的海,因而成为一滩有毒的死水,并且正逐渐消亡。自我满足像死海一样,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态度,终将妨碍我们发挥潜能。
当我们的思绪全放在自己身上时,自我满足便是信念。这种信念会带来麻烦,影响情绪,减低工作效率,破坏美好的未来。在这种态度下,我们的交往会受到限制,长期的关系也难以建立,因为很少有人会愿意和凡事只想自我满足的人做朋友,更别提要和他维持长久的情谊了。
没错,自我满足是条死胡同,而追求个人成长的动机却是条奔流不绝的河流,由这头流到那头,一面灌溉农作物,一面发电。满足自我就像个孜孜不倦的学生,为知识而求取知识、寻求答案;个人成长的动机则有如教师,他得到知识是为了将答案与别人分享。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琼斯在最近某期《科学》杂志中,评论一项有关“期望”的研究。他说:“期望不仅会影响我们对现实的看法,也会影响现实本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每位医学院学生,在受训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种或多种所学疾病的症状。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经外科医生库辛斯,在执业初期曾预测他一定会死于脑瘤。结果真的应验,他的预期变成了事实。
卡耐基美伦大学的心理学家席耶发现,乐观者在面对求职遭拒之类的挫折时,多半会拟订行动方案,寻求他人帮忙或忠告。悲观者遇到类似困境,多会试着忘掉一切,或认定事情已无挽回余地。而乐观者通常只有在真正无法挽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态度。
宾州大学的赛利曼博士说:“成功之道,在于几许天分加上屡败屡战的精神。”
两者互相结合即为乐观。赛利曼博士还说,较实际情况更能掌握自己生命的人,所获成果会比那些自以为洞悉事理的现实主义者(即悲观主义者)更佳。###第3节(7)自我突破.自我挑战
成功与获胜必须自我突破,向他人证明你的价值。你必须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表现自己,如此,你才能夺得金杯或奥运会金牌。为了自我突破,我们必须做到:
1发自内心的先爱你自己,才能将爱散播给别人。
2自我的价值观,决定你所表现的品质。你的表现,仅仅反应了一部分,实不足以衡量你的内在价值。
3你愈不想引人注目,就愈使人印象深刻。
4你向世人所呈现的,正是你内在的感受。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
1.内在的赢家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运动竞技中的冠军及各行各业的获胜者,所共有的主要特质,即对自我的内在价值具有基本的信念。如果成功有赖于外物支援,将受制于经常性的焦虑。当同事为你的成就庆功时,你也许快意一时,但不久心中会怀疑,他们下回是否仍将如此衷心为你庆贺?若你受到批评时,更会感到受到伤害与威胁。事实上,成功的概念若仅是指一回完美的表现,或追求一面金牌,那你将永远无法获胜。
显然的,天赋、外貌及其他特质,并非人人生而平等,但上天赐予我们丰富的“内在价值”,却能够绵延不绝。人生的竞赛,并不局限在一个公司的竞技场上,而我们每个人的教育程度不一,提供支援的家庭生活及其他因素,也大都非我们所能控制。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生而具有冠军者的品质,那就是所谓的“价值”。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要学会用一个词——“内在的赢家”,去描述那种能够认知自己的内在价值,而又能够以它为基础,去实现目标。世界上,能够在颈上披挂金牌的秘诀在于,你必须先是个内在的赢家,你必须认知自己是个潜在的成功人士。2.真诚热爱胜过一切有一对夫妇——弗格与桃乐丝,他们从未将购置艺术品,当作投资的捷径。但是,他们确实为新画家与雕塑品深深着迷,他们喜欢和艺术家聊天。三十多年来,这位纽约市的邮政员工,与他在公立图书馆工作的妻子,发现了许多未成名的艺术家,购买了许多他们觉得有趣又美丽的作品,但他们从未出售任何作品,多年以来,弗格在曼哈顿的公寓书满为患,他们拥有约二千五百件书画与雕塑收藏品。
在一篇纽约时报的报导中,弗格解释道:“我们从不因为某一件作品很重要,而去购买。我们买我们所爱的,那与价钱无关,重要的是感觉。”
最后,弗格的艺术收藏到底值多少钱呢?他们开了五辆货车,将收藏品载到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美术馆馆长表示,实在不能确实估计这些艺术品在金钱上的价值。很少有私人收藏,能获得国家美术馆如此权威机构的青睐,除非是知名收藏家,如洛克菲勒。
而弗格夫妇很轻易地,就把大部分的收藏品捐给了博物馆,有些则为博物馆以高价收购。弗格夫妇打算用这笔钱,再去买更多的艺术品。
根据这篇纽约时报的报导,国家美术馆二十一世纪艺术品部门主持人柯瓦特说,弗格所作所为,皆出自对艺术的热爱,他们甚至愿意把这些艺术品,不计代价转送给博物馆。
有句格言说得好:“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格言强调,胜利者天生是倾向行动的人。他们将自己视为世界舞台演员,而非被动地被他人行动牵制的受害者。
即使失败了,胜利者也宁愿选择一种有声有色的方式失败。如果无法避免失败,就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那是成功者的处事方法。
拳王阿里曾用过这种方法(向自己挑战激励自己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数年之后,在拳王阿里与弗来奇尔对阵之前,他像诺马士那样宣称自己将获得胜利。同样的,这种装腔作势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在他早期的拳击生涯中,阿里就常预测对手的实力,但那时他是与实力远不如他的人竞赛。现在,阿里是离开圈内多年后再战,而弗来奇尔则是常胜将军。阿里居然仍夸口自己会胜利。他也不只说一次便罢,还重复无数次。
这回,他的预测错了,阿里输了。最后一战他辛苦应战,但失败了。
在这之后不久,阿里被邀请上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在他被介绍给观众之前,有人怀疑他上台时观众会有何反应。他曾信誓旦旦地说他一定会赢,结果他输了,那确实令人无地自容。
可是当阿里出现时,他受到在场观众真诚的起立致意,热烈鼓掌喝彩。
他并不被认为是个愚弄自己的人,相反地,被认为是一名勇于以自己的名誉作赌注的勇士,虽然比赛结果并未如他所言,但比起他甘冒大险的勇气,胜负真如鸿毛一般,不值一提。
当然,在阿里的时代之后,那种运动员在赛前夸张的预测,已全然没有价值,因为它确实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你有胆量说你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将因此而尊敬你,即使事后证明你错了。
当你继续迈向高峰时,必须记住:每一级阶梯都供你踩足够的时间,然后再踏上更高一层,它不是供你休息之用。我们在途中难免会疲倦与灰心,但就像世界重量级冠军詹姆士·柯比常说的:“你要再战一回合才能得胜。碰上困难时,你要再战一回合。”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里,并坚持用它,否则毫无价值。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帕柏罗卡沙成名之后,仍然每天练习6小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他的回答是:“我认为我正进步之中。”
我们得努力工作才能把握住伟大的工作。任何一位推销经理都会告诉你,每一个“不”的回答都使你愈来愈接近“是”的目标。“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这句话并非口头禅,只要你努力工作,发挥你的技巧与才能,成功的一天终会到来。需要指出,即使你成功的一天永远没有到来,你仍然是个大赢家。因为你已经有了知识,也懂得面对人生,那是更大的成功。
许多懒惰的人在心理态度方面都有问题。他们吝于在工作或职业上使出全力,觉得如果尽力而未能成功,就会很丢面子。他们的理由是,既然未曾尽力,那么失败了也可以振振有词,不愁找不到借口。他们并不觉得失败又能怎样,因为他们从未认真地去做过。他们时常耸耸肩膀说:“这对我没有什么两样。”许多失败者都是这种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