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息不灵通的古代,商人是消息最灵通的群体,戏班子则是传播消息最方便的群体。
不是所有的戏班子都能在京城有一席之地,大部分都是要走南闯北讨生活。
条件好的戏班子可以在城里唱戏,条件不好的戏班子就辗转于村寨之间,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
地方官敢肆无忌惮的摊派青苗钱就是因为百姓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么样,有些官员为了能随意操控权柄甚至刻意不让治下百姓知道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
推行新法遇到的阻力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真正需要救济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官府的青苗钱到底是干什么的。
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对症下药,送上门来的机会没有不把握住的道理,等舆论战打完就去收拾京东、河北、淮南二路的狗官。
括弧,仅限于狗官,尽职尽责的好官该提拔提拔该夸夸,他们好官不和狗官一起玩。
《白发魔女传奇》后半场将朝廷的立场写的非常明白,他还把青苗法的实施细则写进了戏文里,只要听戏就能明白朝廷制定的到底是个什么政策。
戏文通俗易懂,剧情看起来也毫不费劲,前半出写喜儿被地主和贪官害的家破人亡后半出写六扇门和开封府惩恶扬善挽回朝廷的名声,过审技能点满。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二大纪律八项注意~
他到现在都能唱《二大纪律八项注意》,可见这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戏文有多洗脑,背不住具体内容没关系,记住调调哼两句就能把忘了的内容想起来。
想搞信息差糊弄百姓?
那就看看谁的手段更厉害。
苏景殊在登州的时候搞宣传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最开始就防备着基层官员欺上瞒下,他没法把执法记录仪苏出来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法子。
让基层官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不现实,基层官员自己都可能不知道政策到底是什么政策。
先从州衙的官入手讲解政策,确保所有官员都能正确理解政策后再让他们二人一组散到县乡去讲解,县乡再召集村里代表讲解政策,到最基层的时候就招呼全村人开大会。
不需要村里所有人都能明白,只要有半数村民能知道上头下达的到底是个什么政策就能避免绝大部分的欺上瞒下。
一个人有坏心思两个人有坏心思,还能一整个村都能坏心思?
百姓不敢和官吏起冲突,政策上说的收两成利,还钱的时候收到二成他们大概率也就忍了,可现实和宣传差的太多肯定会有胆子大的到县衙州衙告状,一旦有百姓告状,接下来轻轻松松就能揪出几条利益链。
法子他们登州试验过了很好用,第一轮青苗钱收回来之后他就把操作步骤详细的写下来送到京城呈给官家,官家当时还夸他心思活络是个聪明官,说是会尽快让京东、河北、淮南二路的其他州县也按照这个步骤来宣传。
结果如何他回京之后已经
亲眼看到,顛?葶絔葶湸?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按照官家命令来宣传的州县刚刚超过半数。
这个数量和寥寥无几相比已经很好,但是要知道下达命令的是大宋的皇帝,皇帝亲自下令都有近半数官员敢阳奉阴违,皇帝注意不到的地方他们会放肆到什么程度?
所以说,道德是靠不住的,人的欲望还是得由律法来束缚。
既然部分地方官不乐意搞宣传工作,京城这边不介意帮他们把活儿干了,他对那些即将在官场上走到头的家伙向来很宽容。
这年头没有电视网络,朝廷的邸报和民间的小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戏班子可以起到电视节目的作用,朝廷多找几个文人写些宣传新法的戏剧杂剧让戏班子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不出半年就能让大宋的百姓都知道新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法。
既能让戏班子赚钱又能宣传新法还能娱乐大众,一举二得,何乐而不为?
养戏班子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戏写的好能火起来,不用官府出钱戏班子自己就会演,他们只需要把控大局确定戏文能传播到大宋所有角落就行。
戏文写的多了总能火起来几出,不拘哪一出只要能让百姓听懂就是值得推广的好戏。
推广新法难,推广几出戏还难?
他们背后有朝廷他们怕谁,干就完事儿了。
《白发魔女传奇》前半出放出去惹来骂声一片,不只老王被骂的不敢出门,老王的亲信也都低调的不能再低调,连最爱和朝臣呛声的吕惠卿都消停了下来。
司农寺衙门本来就因为新法被京城的读书人挂在嘴边,现在又来了出诋毁新法的《白发魔女传奇》,虽然有王相公在前面顶着,但是他们这些底下的小官也没少挨骂。
和朝臣吵架叫据理力争,和百姓吵架,百姓又不听他讲那些大道理根本没法吵。
惹不起躲得起,这次的事情一看就是有人在幕后推动,他们先冷静下来追查幕后之人,找出来作乱的家伙是谁再秋后算账。
苏景殊:心虚.jpg
对不起了同僚们,黑暗马上过去,胜利就在眼前,他们很快就要熬出头了。
只要后半出戏放出来,不用朝廷插手新法的名声也能挽回大半。
小小苏嘴上这么说,心里也紧张的不行,这是他第一次搞这么大的事情,和以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万一事情不按他的想法走就完蛋了。
新法的推行本就困难重重,再加上他这股泥石流,嘶,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他自己都不敢想。
更可怕的是,他敢想老王敢干,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不压身,反正情况已经难办到让他头秃,不如看看接下来还能再差到什么程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胆小怕事要不得。
苏景殊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看老王那么淡定也慢慢稳住了。
他们的计划做的很好,也几乎将所有的意外情况都预想到了,只要不是太倒霉就肯定能按照计划进行下去,要是倒霉透顶撞上来不及处
理的意外情况还有官家能给他们扛着。
而且现在距离上半出戏开演已经十多天,跟风骂新法的群众差不多也该反应过来,读书人不会甘心被人当刀使,反应过来后肯定会转过来替老王冲锋陷阵,事情并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在后半出戏上演之前京城的舆论就已经有了变法,老王不再是闷头挨骂,即便他们自己人没出声也开始有因新法获益的百姓为他打抱不平,老王出门也不用再担心被愤怒的群众扔臭鸡蛋了。
骂贪官就骂贪官,连着王相公一起骂算什么?
王安石以前在地方当官,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中有他治理过的地方的人,当地百姓都知道王相公为官尽心政务,一群人道听途说诋毁新法也就算了,凭什么连着好官一起骂?
这些人最开始人微言轻,发展到最后数量也不少,等后半出戏放出去不消二天就能和跟风抵制新法的百姓打的有来有回。
患难见真情,这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很合适。
前些天诋毁新法的说辞铺天盖地,那些人反对新法的同时也将老王贬低的分文不值,如果不是知道王介甫的为人,只听那些传言肯定会觉得这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反对派的狂欢团建进行的热火连天,跟风谩骂的人很多,仿佛全天下都在反对新法,但是在无人注意的地方保持沉默的人也很多。
这时候还能冷静下来的不说都能支持新法,至少不会因为新法有问题就全盘推翻,也就意味着都是能拉到己方阵营的好苗子。
这次的行动是秘密行动,只有官家和几位相公知道,老王瞒着他儿子,小小苏瞒着他爹,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很大一批支持者为他们冲锋陷阵,虽然这些声音在全城百姓的讨伐中几不可闻,但是也能证明老王的号召力。
他们的基本盘没有崩,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慢慢反应过来,后半出戏放出来后百姓也会停止跟风谩骂,这时候再在坊间传些谁家亲戚因为青苗法熬到秋收谁家河滩地因为农田水利法变成良田之类的小故事,慢慢的主动权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舆论战五大基本战术:栽赃陷害、?言过其实、?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编造谎言。
他们的舆论战还用不到那么高端的战术,只先抹黑后洗白这一条就足够让那些扭曲新法的家伙不敢再胡来。
百姓不知道新法实施细则的时候他们可以胡来,百姓知道新法实施细则后他们再敢胡来就是被忍无可忍的百姓进京告到官家面前。
他们的世界观有包青天还有江湖,百姓进京告御状不是吓唬人,人家忍无可忍是真的能千里迢迢来京城。
前有责任终身制,后有戏班子帮忙搞宣传,不信还有官员敢和前两年那样胡来。
戏园子里的观众换了一批又一批,剧目越火戏班子就越爱演,排的场次越多知道这出戏的百姓就越多,如此良性循环下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老王的名声在百姓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青苗钱可以不要利钱,我二舅
说他们那儿借钱必须得交利息,?葶?????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想借钱还得托关系找里长说好话,不送礼根本借不出来钱,合着那么多条条框框都是地方官吏私自加的。”
“幸好现在知道了,回头得赶紧给乡下的亲戚朋友送消息,没道理还够了钱还要被那些贪官欺负。”
“你们说这出戏是不是犯了忌讳后半出被改了?我怎么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改的好,不改还不知道之前骂错了人。这些戏班子也真是,什么东西都敢唱,也不怕被抓去见官。”
“骂人就骂人,和戏班子有什么关系?前半出戏我可看了四五遍,里面演的就是贪官勾结地主逼死佃农强抢民女,这种戏满大街都是,怎么偏偏这出闹出那么多的事情?肯定有人在故意诋毁王相公。”
自认为找出真相的观众恍然大悟,之前一直没往这边想,一旦想到就好像打开了任督二脉把前面所有事情都顺了下来。
是啊,地主勾结贪官逼死佃农的戏文到处都是,这出戏只是借用了朝廷推行青苗法的背景,前半出戏算下来“青苗”两个字出现的都没几回,怎么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惹来那么多骂声?
不用想,肯定是有人在刻意引导。
有一个人这么说,周围其他人马上跟着附和,他们都不是傻子,别人能想到的弯弯绕绕他们也能想到,于是又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
“前几天我就觉得不对劲,咱平头百姓知道什么,骂王相公也就算了还反对新法,咱们知道新法是什么吗就反对?”
“就是就是,肯定有人在幕后推动,说不准就是那些平时骂王相公的御史谏臣。”
“不是,他们朝堂上吵吵也就算了,咱们小老百姓看个戏还要被利用,要不要这么过分?”
“还好戏本子把真相演了出来,不然还不知道会被利用多久,朝堂水真深,当官的心真黑。”
“以后再也不跟风了,现在想想前几天说王相公的那些话只想回去扇自己一巴掌,人家王相公辛辛苦苦为百姓做主,到头来却被京城的百姓这么骂,心里不知道难受成什么样呢。”
“话说回来,王相公不会气到辞官不干吧?”
戏文里唱的非常清楚,青苗法是利国利民的好法,只是在那些贪官污吏手里变成了剥削百姓的坏政策。
不是,都贪官污吏了还能指望他们能干好事?什么法到他们手里都是剥削百姓的坏法好吧?
他们有邻居的亲戚在王相公府上干杂活,听说王相公忙的几乎住在衙门,回家也是在书房一待就是半夜,不管怎么说肯定和贪官污吏不沾边。
王相公洁身自好,推行的政策还是对百姓有好处的政策,对百姓有好处就意味着对某些一直有坏心思的贪官污吏和地主大户有坏处,这说明什么?说明王相公被人盯上了啊!
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牟利的家伙见不得王相公这种为国为民的好官,成天阴暗的看着王相公就欲除之而后快,大过年的看个戏也不消停,揪住戏文里的几句词
就开始大张旗鼓的诋毁人。
包大人铁面无私被宵小嫉恨,王相公为国为民也要被栽赃陷害是吧?哪儿有这么欺负人的?
不行,他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决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被坏人牵着鼻子走。
他们可是经历过包青天被各种诋毁的开封府百姓,想利用他们来陷害忠臣对方还嫩了点儿。
从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到忍辱负重的忠臣贤相,只差后半出《白发魔女传奇》。
苏景殊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这出戏的效果之好比他想象中更甚,对得起他通宵达旦的魔改《白毛女》。
继续继续别歇着,闲着没事儿多吵吵有益身心健康,吵完外头的事情发泄完精力回家就不能再吵了,因此被解救的小辈们不用感谢他,大过年的就要开开心心的才好。
他是开心了,原本开心的人不开心了。
朝中的反对派看着这急转的局势开始傻眼,不是,他们还没骂尽兴呢就结束了?这些百姓怎么一点主见都没有,戏文上唱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是吧?
行,既然戏文唱什么百姓就信什么,他们也编戏本子找戏班子唱。
然而京城就这么大,勾栏瓦舍的戏园子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他们加班加点写完戏本子拿去找戏班子,那些戏班子的班主连看都懒得看就直接拒绝了,说什么最近《白发魔女传奇》太火,他们没时间排新戏。
反对派:???
唱个戏而已哪儿那么多事情,平时也没见戏园子只挑一出戏演啊。
他们又没说把最热的戏换下来,犄角旮旯里那么多剧目随便挑一个换上就行,百姓看那劳什子《白发魔女传奇》看腻了总得换换口味,戏班子一直演一出戏不累吗?
戏班子的班主们表示:有钱赚就是不累。
没有客人喜欢听说教,那本子上来就骂百姓是乌合之众只会跟风,上台就是砸自家招牌,他们疯了才会和衣食父母过不去。
他们只是戏班子,不敢掺和朝堂争斗,某些人想诋毁王相公就去找专门写戏本子的文人来写本子,犯不着亲自动笔来写这些他们瞧不上的东西。
拜托,他们排戏也要看本子质量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