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
真是细思极恐
好像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这小子身边
金马、金鸡、东京
二十八岁的三金影帝。
如果明年金像封帝
史上第一个华语大满贯
你丫的三十还不到
回到京城,又是新的一年,剩下只有桃姐春节档上映。首先是港岛宣传,然后晚几天来内地,投资不到三千万,回本问题不大。
也不用跑路演,文艺青年圈子不大,基本都知道。
有一点自己挺得意,出道至今,没有一部让投资方赔钱的作品。
得奖不得奖那是演员自己的事,人家相信你,真金白银砸进来,最后亏钱的确有点坏良心。
至于赚钱多少
那就是命。
马上快过年,提前回老家陪父母,表妹考上北影,让黄老师照顾照顾,毕业直接带着走。
老妈第二家分店开张,老爸整天跟着驴友到处跑,越活越年轻,每天笑呵呵的。
带着礼物往小丫头老家跑一趟,明年把父母也接到京城,结束北漂,正式安家落户。
港岛首映票房八百九十万,比预期高不少。内地春节档一千三百万,算是不大不小的一匹黑马。
豆瓣评分高达八点七,百分之九十九好评,堪称自己作品最巅峰。
看过许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知道看她的电影,应该做怎样的心理准备。但片头音乐一起,我还是认输了,稀里哗啦地认输了。
看桃姐时所留下的眼泪,不仅是因为感动,更多是因为一种无法抚慰,也无法消散的心酸和痛楚。
痛到你甚至祈求自己忽略它,就像看到一个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时,因不忍心而别过脸一样。但有些可怕的想象,你越不愿意想,它就越是汹涌澎湃。
最怕的是展开有关衰老的联想,因为这是一种犹有竟时的联想,会令人生不如死的痛楚,裸地站在想象的尽头等着你。
至今还记得,那年妈妈生病,因为大学没什么私人空间,只能躲在厕所里哭的情形。
那时候不去厕所哭,就在宿舍泡泡面,因为吃泡面可以很大声,哭的声音就被掩盖了。
好在后来妈妈平安无事,但我就是在那时知道,自己是无法应对这种事的。
看的过程不断地想起奶奶,脑袋里就会出现一个黄色的小蝎子香包。那是她在某个端午节给我缝的,蝎子腿是铁丝做的,一道一道绕上黄色的毛线。
也不知道她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不识字,没接受过教育,用过期的年历纸和胶带,给炉子上的水壶壶嘴做了一顶小帽子,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为了防止灰落进去。
还用红色的年货包装纸,剪成大大的牡丹花,贴在墙壁上。她似乎没什么痛苦,就跟桃姐一样。你永远也无法从她们的表情中读出,她们的身体正在遭受着衰老的折磨
叶德贤在桃姐中的表演达到个人演艺生涯的巅峰,洗尽铅华,肢体语言和心理描摹都与人物高度合体,水一般的沉静和清澈。
丁诚也奉献出一次不同寻常的表演,没有偶像化的光芒,而是完全生活化的自然状态。
状态完全不同的对手戏,却也有着穿越时光的情感延续。
这是我看过的艺术性和公益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值得每个人去品味,能让你在心灵上贴近自己正在老去的父母,告诉你一个绝对简单而重要的普世人生观,那就是
善待亲人,
趁活着
曾记得语文老师说过作文切忌华丽词燥堆砌,贵在真情实感,切不可无病呻吟。
最终目的感人才算成功。
看完桃姐,才明白电影同样如此。剧情含蓄微妙,却不造作卖弄;表演诚恳肃穆,却非曲高和寡;看似波澜不惊、平静如水的节奏下,却拥有在最不经意间直入观众心底的共鸣与妙意。
在我眼里很成功,甚至可以说很伟大,真的不可想像,一部长达两个小时之久的电影,竟然毫不煽情,却依然能打动人心,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力。
大爱叶德贤和丁诚
叶德贤虽归隐多年,但演活了桃姐,那些隐忍凝重的特写对准她,孤独地望着窗外,微微眯眼,眼神里仿若幻海浮沉,白驹过隙。
枯萎的皮肤,微白的发丝,时间几近停滞。孤独无形,难在描摹;人物有戏,贵在眼神。
抑或几近绝望,抑或平静悲伤。她是角落里的静观者,见证着家庭的荣耀,港岛的命运起伏,生命的离去与降临,他人的悲欢离合
最后说一句
老娘是丁诚的死忠粉
没有激烈的节奏,没有刻意煽情的泪点,整部戏就在两个人琐琐碎碎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里面慢慢展开。
即使是丁诚扮演的少爷要决定桃姐的生死时,不是号啕大哭的悲,也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而是默默吃完一碗凉粉,给医生说,按你们意见办。
有时候真实的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平静下克制着伤悲,我们都要忘记亡者继续前行。
我是丁诚的死粉,追了这么多年,不吹不黑的说
这是演技最炸裂的一次
不,根本不是在演戏。
就是在生活。
他就是罗杰,
就是桃姐伺候一辈子的少爷。
所有细节浑然天成,完美无缺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仿佛金庸笔下的大侠风清扬,
拈花摘叶皆可伤人
二月底下档,总票房一亿九千万,创造导演个人最高纪录
所有人再次见证丁诚的逆天福气,用余胖子的话说
拍文艺片都能赚一亿,以后丁诚无论拍什么,博纳必须投
刘天王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两年合作三次,解救吴先生票房九亿
投资看不见的证人直接破十五亿,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四十年梦寐以求的票房巅峰
随随便便投一部文艺片,居然也能赚几千万
自从遇见丁诚这小子,
一路顺风顺水,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抱大腿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