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长生不死
始皇听着天音最后的叹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不,朕不相信
若是没有长生不死,那现在天上的神迹又作何解释。
汉武帝刘彻听到这里也是一愣,高祖皇帝就不信术士和长生,自己却想追求长生,难道是朕错了吗。
只不过,李世民和朱棣又是谁,这二人能和扶苏并列想必不是普通人,应该也是诸侯公子,可朕之前怎的从未听说过这二人。
李世民看着天幕皱眉,上面提到了自己,却是关于起兵造反,玄武门之事,他自认哪怕再重来一次也绝不后悔,此刻天幕特意提起又是何意。
朱棣又是何人,秦在大唐之前,他自问遍读史书,即使不算精通也都大概知晓,此人若是大唐以前的帝王和诸侯,他肯定会知道,可这人的名字他却从未听说过,那想来只有一种可能,应是大唐之后的朝代。
难道天幕不但可讲述历史已发生之事,也可预知未来吗。
虽然早就知道唐朝会有灭亡的一天,可此时大唐刚立国不久,就从天幕中得知大唐灭亡,仍是让他感觉有些难受。
要说秦二世而亡,就得说到汉朝四百天下,汉朝是秦大一统后最长寿的一个朝代。
四百年
汉武帝刘彻突然听到大汉国祚,本来还觉得四百年有些短,可紧接着听到大汉是最长寿的朝代,又觉得畅意不少,果然是有了对比才更幸福。
汉朝四百年最长寿,那大唐国祚多少,李世民有些不确定的想,再差总不会如前朝大隋一般吧。
我们讲秦朝,为什么又要说汉朝呢,因为汉承秦制,汉朝基本延续了始皇帝的政策和制度,汉朝才真正让大一统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可以这样说,秦第一个提出了大一统的玩法,而汉第一个证明了大一统是可行的。
不要觉得汉朝坚持大一统是天经地义,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可他一死,秦朝在短短两年之内就轰然崩塌,四分五裂。
这就相当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吃完就直接嘎嘣一下死了,这死的太快了,导致你根本没法反驳说这个螃蟹是可以吃的。
所以汉初有很多人反对大一统和郡县制,因为前面秦朝的例子就在那血淋淋的摆着,很多人都觉得秦朝是亡于大一统郡县制和法家的严苛,要在这种情况下还继续坚持秦制,就可以想到阻力有多大。
所以汉初还是做出了一定妥协,郡国并存,但又在封国内实行郡县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暂时减缓了矛盾,但也埋下了隐患。
汉初建国不久后几个异性王陆续就被诛灭,只剩刘氏子孙的封国,可隐患还是爆发,最终酿成了七国之乱。
可见,分封确实是战乱的根源,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互相征伐,秦的大一统确实是结束战乱的最好方法,大家都变成了一个国家的人,纷争自然就少了很多。
说到这里又想起个有趣的知识,好多人印象中秦始皇和刘邦是两个时代的人,但其实刘邦只比始皇帝小三岁而已,他四十七岁才起兵,六年就彻底平定了天下。
不过比起来他可幸运多了,虽然儿子刘盈太过仁弱不成器,可他死后先是有吕后执政延续他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后面上来的文帝景帝都是历史上数得上号的明君,尤其是汉文帝,在唐太宗李世民出现之前,古代帝王圣君的榜样一直是汉文帝,直到出现唐太宗这个六边形全能帝王,汉文帝才退后一步。
再对比一下秦始皇后面的胡亥,唉,真是要为始皇陛下掬一把同情泪。
天幕上的女声带着些欢快的调侃之意,让不少人微微皱眉,神仙不都该是严肃公正的吗,为什么这位仙女如此不庄重,竟拿国家兴亡之事作为笑料。
“恭喜陛下。”容光艳丽的长孙皇后笑意盈盈,向身边的丈夫下拜施了一礼,晶亮的双眸熠熠生辉,她就知道,二哥一定会是个好的君王。
李世民一把握住妻子的手把她揽进怀中,他紧握着妻子的肩膀,努力平复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观音婢,你看,上天承认了我的功绩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捋须而笑,跟随这样的君王他们也是与有荣焉,无论是当初意气风发的天策上将秦王殿下,还是今日的大唐天子天可汗,他们都没有选错人,陛下确实是一位能开创大业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圣明君主。
魏征也难得的没有在这时候扫皇帝的兴,他看着皇帝高兴到眼眶发红简直快要手舞足蹈的样子,轻轻咳了一声想提醒一下君王注意仪态,却被君王闻声回望过来的璨亮双眸噎住了。
宫外听着天幕对圣人的称赞,大唐的百姓们欢呼雀跃,更有甚者直接跳起舞来,还有很多人请周围人一起喝酒,生机勃勃的大唐一派繁华盛景。
“去查查刘邦,若能找到,将他带来咸阳。”始皇终于知道代替了秦的君主是谁。
他本以为会是六国贵族之后中的年轻英才,没想到居然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这个年龄有如此能力的人,若是六国贵族之后绝不可能默默无闻,他倒是很好奇这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说回秦灭亡的原因,很多人说是因为始皇残暴,修长城修运河修宫殿,徭役不断,才让百姓不堪忍受才纷纷起义。
有一个流传最广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可实际上这个故事在战国年间就已经流传,而不是秦统一之后,孟姜女哭的更不是秦长城,而是齐长城。再说了,秦的都江堰灵渠这些工程一直使用到今天,还被选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之中,经历地震也不垮,由此可见秦朝工程的质量,又怎么会出那种豆腐渣工程呢。
好啦,我知道哭倒长城只是夸张的艺术手法,开个玩笑,但不可否认的是,接连不断的繁重徭役确实让很多百姓心生不满。
掀起秦末起义潮的首倡者,就是在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史记中说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大雨失期当斩,先不说这点是不是真的,单说这两人,当时的平民是没有姓氏的,陈胜吴广却有名有姓。
当然,不论陈胜吴广到底是什么身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自此成为了华夏人千年来能一直奋发的精神来源之一。
陈胜吴广,始皇听下来倒是越来越平静。
有朕在,又何惧天下皆反。
他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倒是有些欣赏,大秦先王最初也不过是给周天子养马的马奴,后来从西戎手中夺回封地,又经过一代代努力后才有秦国,再到商公变法后,秦国任用过的身份卑微的人多不可数,军功封爵更是给了所有秦国百姓机会。
刘邦在登基后,还派了几户人家去守秦始皇陵,他对始皇一直很敬仰,曾经在始皇出巡时看到始皇的车架,还感叹过,大丈夫当如是。
刘邦后来向天下列出项羽的种种罪行时,有一条就是挖秦始皇陵,这无疑是稳定人心的一项举措,可若始皇帝真那么不得民心,用这条罪名来收拢人心又有什么用呢,可见起码在当时的百姓心中,始皇帝还是很有威望的。
始皇听到这里眉头微松,由此看来,刘邦此人倒是可用,他能六年平定天下,能力可见一般,若真不能为已所用,再做其他处理不迟。
从始皇帝摒弃用活人陪葬葬而改用陶俑,就可以看出始皇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残暴,毕竟在当时用活人殉葬还是很平常的事。始皇帝墓中发现的工匠遗骸,是后来封陵时胡亥杀死陪葬在墓中的。
说起来,强盛的汉唐两朝都不用活人殉葬,而是用陪葬制度,也就是让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陪葬在皇陵附近,这对臣子来说,是一种荣耀。
比如汉武帝的陪葬墓就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彈等人的墓葬。
卫青霍去病
听到熟悉的名字,刘彻猛的从听故事的悠闲状态中回神,天幕上说的卫青霍去病,难道就是卫子夫的弟弟和外甥吗。
还是说只是同名同姓,其他三人的名字他现在还都没听说过。
刘彻转头去寻找卫青,既然他和去病是舅甥,说不定他也可能认识其他几人。
卫青刚刚也在认真听天幕讲解,此时见皇帝的动作,立刻明白皇帝是在找自己,上前行礼道“陛下”。
“卫青,”刘彻坐直身体有些期待的问道,“刚刚说的那三人你可还有熟识的。”
“陛下,其他三人臣并未曾听闻过。”卫青顶着周围人隐晦打量间偶尔夹杂不怀好意的目光,眉眼低垂挺直背脊回道。
他知道,天幕中说他死后陪葬帝陵,恐怕对他不满的人会更多,但那又如何,臣子陪葬帝陵本就是陛下给予的荣耀,他现在的一切皆来自陛下恩赏,他一定会努力用自己的全部来报答陛下和大汉,他会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最终是靠功绩屹立于朝堂之上,凭军功陪葬于帝陵,既如此,又有何可心虚之处。
卫青挺拔的似一把未出鞘的利剑,虽剑芒收敛却一眼可知其危险,他平日为人亲和谨慎,此刻众目睽睽下迎着众人探寻的目光,却毫不犹豫的用自身气势顶了回去。
“倒是可惜。”刘彻笑着仰头往后倒去,卫子夫跪坐在侧轻轻为他斟酒,因天幕提起卫青二人的名字又惊又喜,能被仙人提及,哪怕是同名也是莫大的幸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