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始皇,很多人说,即使始皇不死,六国贵族叛乱和农民起义早晚也会爆发。
可事实上,在始皇崩于沙丘前,六国残余势力虽恨始皇恨的咬牙切齿,可表面上一个个也只能乖顺无比。
就如祖父、父亲历任韩国宰相出身的张良,他这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被后世尊称为谋圣的人,他也不敢公然打起反秦的旗帜直接造反,只敢像燕太子丹一样,用刺客的手段去刺杀始皇。
韩国贵族宰相后人。
谋圣好高的赞誉,不知能不能为朕所用。
始皇敏锐的捕捉到了这段话里的关键信息,前面提过的刘邦他只知道名字,派人去找时其实不抱太大希望,可现在确定了身份的张良,想来要好找的多。
又一批秦军精锐从咸阳出发,往韩国贵族聚居的几处而去。
张良一听天幕提到自己,立刻就意识到自己恐怕危险了,匆匆起身穿衣,再也顾不得看天幕,急声吩咐跟随自己的仆从不要收拾太多不易携带的财物,现在马上离开这里。
并不是我小看谋圣,谋圣的智慧和谋略在楚汉之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汉初三杰无论缺了哪一个,大汉恐怕都无法开国。
只是,当分散的势力和个人,对上秦国这样一架高速运转,在始皇手中发挥出最高战力的战争机器时,各有盘算顾虑的六国势力,在无法齐心的情况下,又怎么敢公然叛秦呢。
此时,不需始皇再多吩咐,刀笔吏已经开始快速记录天幕所说的一切,始皇自己也拿起笔记录着有用的信息。
汉初三杰
秦国时空下的六国贵族和其他如儒家墨家等人,也在默念这四个字。
如此人才,若能收入自己麾下,待秦始皇死后,自己复国就绝对不是问题了,若运气再好一些,想来还可以和天幕说的刘邦一般统一天下成为皇帝。
此时的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在秦国一统前,他们的梦想也不过是多占一些邻国的土地和人口,做个富足强大的诸侯王,让其他国家臣服,现下却一个个起了一统天下的妄想。
而这,都来自于秦始皇的开创。
再说到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拉开了封建王朝农民起义的篇章,可是,没有详细计划和严密组织的他们,失败的也很快。
始皇一统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互相征伐后,不论是秦国百姓还是六国百姓,都已经快到极限,对普通人来说,是诸侯统治还是皇帝统治,和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百姓所求,不过是吃饱穿暖已。
天幕下,衣衫褴褛的百姓们听着这段话大哭不止。
日日辛苦劳作,秋收后的粮食却大半全被贵人们收走,他们自己家中却常饿死人,眼看一辈子已经活到头,却连一天饱饭也没吃过。
上天此时降下神迹,又如此说,是来拯救他们的吗
也许在当时的贵族眼中,百姓们并不重要,甚至被认为是愚昧、无知、甚至懒惰的。
当地的贵族们说什么他们就只能听什么,可百姓是人,他们会累,会痛苦,会愤怒,也会思考,他们有着人的本能。
他们会思考,谁能让他们吃的更饱,过的更轻松一些。
秦一统结束了征战,本该暂时停下来让百姓恢复一下生气,可接踵而至的却是不停歇的各种徭役。
天幕中修建长城的景象长长铺开,密密麻麻的男丁女丁们用人力和少量的器械进行着繁重的劳动。
看着天幕上展示出各国遗留的长城被慢慢连接起来,直至成为那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众人不由心中惊叹,原来从长城上空往下看竟是如此震撼。
可百姓们看着那长城却是止不住的哭泣起来,这样浩大的工程,他们又要服多少徭役,家里还能剩几人。
李世民看着长城却是微微皱眉,叹息不止。
历代以来防范北方草原部落,皆是修筑长城以此固守,长城固然有效,可对百姓来说负担实在过重,与其被动防守,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主动出击,去劫掠草原诸部,让他们彻底臣服内迁,再也无力威胁中原。
如果要问,长城该修吗,驰道该修吗,甚至要问那些流传千年的水利工程要修吗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应该的。
修长城以抵御匈奴,让百姓们免于被匈奴侵略和骚扰,才能安心耕种和生产。
修驰道以连通各地。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连通各地后才能更好的让百姓们种植的粮食,生产出的布匹和其他商品更好更快的流通。
修水利设施,让多少本来难以灌溉的贫瘠土地成为良田,产出更多的粮食,让百姓能吃饱。
哭泣的百姓们抬头看着天幕中穷凶极恶的匈奴人杀人劫掠,吓得瑟瑟发抖,又看到匈奴被驻守长城的军队打跑,被掠走的人们也被重新夺回。
原来,长城是这样的用处吗,还有那平坦好走的道路,灌溉方便的良田,若我家的地以后浇水能有这样方便该有多好啊。
可,是人就会累,会痛,这些工程若是慢慢来,分散一点进行,百姓们也未必不能接受,始皇在位时,大部分确实是这么进行的。
可秦二世上位后,才是苦难的开始,毫无节制的修建宫殿和奢侈享乐,彻底打破了百姓所能承受的底线,在这之上,又肆意加重秦法惩处底层官吏和百姓。
秦律太过严苛又刑罚过重,比如一人犯罪牵连家属邻里,就连罪案发生地的居民也必须捕拿罪犯以后才能免除刑罚。
处罚时更是各种残酷的肉刑不断,腰斩,戮刑、磔刑,黥、劓、斩左止、宫刑等等不可计数。
百姓如同一根绷紧的弓弦,到了某一天,这根弦,终于断裂了。
秦律中好的地方当然不少,比如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算先进的惩治家暴的法律。
可不要忘记了一件事,六国贵族还在,在很多地方秦律到底如何执行,完全取决于下面的小吏和当地贵族。
秦灭六国太过迅速,短短十年间就扫灭六国,这固然是始皇不世功绩的体现,然而,有利就有弊,秦国扩张的太快,又要按秦制推行郡县,那这会面临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熟悉秦国律法的官吏够用吗
秦律规定的太过细致,太过宽泛,这些既是秦律的超前优秀之处,也是秦律的不适用之处。
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来说,太过细致的律法不一定适用,在封建时代,对百姓来说,皇帝和管理者们能少折腾,不折腾,就能让百姓缓过几口气来,华夏百姓们的韧性一直很强。
李世民听到这也是不由点头,他在朝中裁撤了不少人浮于事的官职,可这只是在朝中,到了州郡的县府,不论是征收田税还是其他徭役,朝庭的律法可能只取三成,可官吏实际执行到百姓身上,就可能变成七成甚至更多。
他能管束官员,可更下面的小吏,基本都是由当地的郡望世家和豪强家中的人担任,他们甚至一定程度上能把持整个州县,一些官员想要在当地做些利于百姓的事,都被这些府吏逼的动弹不得。
当秦末烽烟四起,各方诸侯征伐不休时,谁又低头去看过那些处于战火中的百姓们呢。
只有刘邦,他入关中后,先是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就是这简单的三条后,关中百姓争相带着牛羊酒食献给刘邦和他手下的军士,而刘邦回答说,我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粮,就不让百姓们破费了。
关中百姓自此人心皆向刘邦,生怕沛公不在关中称王。
这一做法和思想,也延续到了汉朝开国后,汉朝前期一直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黔首,他们有这么重要吗
六国贵族也在思考,对他们来说,黔首除了为他们种地服徭役外,也就是打仗时征用,他们天生就该是自己的奴隶,哪用得着对他们好。
始皇想起秦国变法后,有许多六国百姓迁徙至秦国,只为了能多分一些田地,为了多些粮食,也许,自己的脚步偶尔该暂时停一停。
这样一点即燃的局势,即使扶苏上位又能怎样,他的眼界和仁心,注定他逆转不了天下大势,也许他还会恢复分封,将秦国七代先祖积累而成的伟业葬送。
也许秦国可以保留下来,但争天下的楚汉分出胜负后,前者楚和秦国有灭国之仇,后者汉是始皇大一统思想的真正继承者,前者获胜必然要灭秦国报仇,后者胜了也肯定要灭掉这个苟延残茶的秦国,以达到天下一统的目的。
所以,在我看来,扶苏上位,未必就能改变秦二世而亡的命运。
天幕下的所有人听着这道天音,欣喜称赞者大有人在,可始皇却被这神迹给激出了豪气,激出了与天争锋的决心。
神又如何
我大秦历代先祖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我老秦人几百年不断戮力奋发,才有今日之盛,此刻难道便要因上天否定而放弃吗
“叮检测到世界愿力增强”机械的声音在始皇耳边响过,他环视四周,却见众人仍在仰头望着天幕,奇怪,刚刚是谁。
秦亡是必然,但也是个偶然。
说秦亡是个必然,是因为楚汉战争是诸侯王制度与皇帝制度的战争,是新生事物在上升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旧势力的反扑。
只不过,秦亡后,这次代表新生势力的是刘邦,他在楚汉战争中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克定诸侯,几乎相当于秦灭六国的再一次重演,而这次秦灭六国的总战略家是兵仙韩信。
兵仙韩信
始皇立刻想到了前面说过的汉初三杰,能被专门列出来,想来必定远高于普通臣子,谋圣张良,兵仙韩信,这二人必定是三杰之一,一文一武,只不知道另一人是谁,不过应该也不用急,天幕应该会说才对。
此时,淮阴县街头,刚刚因蹭饭被人赶出来的韩信,猛然抬头看向天幕,那上面说的是他吗。
“韩信,天上仙人说的人和你同名,会不会是你啊”
街边几个地痞哈哈笑着挤到韩信身前,伸手推搡,还有人去拿他手中的破剑。
“你这剑如此残破,真的能杀人吗,有胆气便拿我来试试”
韩信默然的抱紧自己手中的剑往前走,不顾身边地痞们的羞辱。
“我就说不可能是他,他连拔剑的胆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是仙人说的人。”
而说秦亡是个偶然,又不得不提在天下诸侯并起时,秦国并非毫无抵抗之力,若不是秦二世胡亥一系列秀到人发麻的拖后腿举动,秦军慢慢剿灭各地势力也只是时间问题。
说起大秦帝国的将领,你们会想到谁呢
白起,王翦,王贲,蒙恬还是司马错公孙衍,这些都是大秦赫赫有名的战将们。
可最悲剧的是谁呢,是章邯。
章邯在秦二世时为少府,他在秦国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函谷关被破,起义军进入关中近逼咸阳,章邯带着由骊山囚徒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连破起义军,为大秦构建了最后一道防线,他一路连战连胜,将乘势兴起的六国余孽几乎尽数剿灭。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以章邯的功绩,他在历史上大概会成为一个不逊于孙吴韩白,卫霍李岳的顶级名将。
然而不幸的是,章邯出世领兵时,他背后站着的已经不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而是昏庸无道的秦二世胡亥。
天幕中,披坚执锐的章邯带领着将士们在野外风餐露宿拼死搏杀,可画面又是一转,秦二世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与内侍和美人们饮酒作乐,浑然不知今夕何夕。
烹饪鲜亮的肉还没怎么吃就被扔出了殿外,华丽的布匹被美人们随意剪裁用作帐幔,甚至铺在地上。将士们饿着肚子艰难行军,甚至有兵士饿到走不动路,在路旁啃食树皮。
巨鹿之战,这场在整个华夏古代战争史上都排得进前几,成就了西楚霸王项羽千古威名的战役终于来临。
当一个一流将领遇上一位超神级将领,未来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率领长城军团回来平叛的王离,被项羽一战而灭,这样惨烈的战事自然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可能怪谁呢,长城军团一直由蒙恬统率,蒙恬却被无端下狱随后冤死,军中早已民军心动荡,王离的失败似乎也早已预见。
这一切,只能由章邯来背负。
一个将领败了一次就罪不可赦吗
崇祯已经用他的结局向我们证明了急功近利的后果是什么
此时,秦二世和赵高问罪,章邯知道妻子已被杀,自己回咸阳也只有死路一条,在这种情况下,章邯只能投降。
同样的大败,李信当年狂妄称只要二十万秦军就可灭楚,结果大败,可即使如此大败,始皇也未曾杀李信,始皇他自己背起了这个责任,史书记载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话虽然不太好听,可责任却实打实的由始皇自己背了起来,李信此后又参与了灭亡燕国和齐国的战争,表现可圈可点。
章邯和李信结局的不同,就是始皇和胡亥的差别,当一位君王不愿意背负起责任,却只会一味推脱时,臣子会动摇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人们说,章邯的投降才是秦真正灭亡的那一刻。
是啊,关中之地门户大开,楚军尽数入关中直进咸阳。
秦,确实亡了。
而这,成了章邯一生的污点和悲剧的开端,尽管项羽封章邯为关中三王中的雍王,章邯却自此再也无法挺直脊梁。
秦楚恩怨绵延数百年,秦灭楚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谣,就可知楚人对秦国仇恨之深,再加上粮草的问题,项羽于新安屠杀了章邯手下的二十万秦军,随后他进入咸阳更是尽杀秦国宗室,抢掠关中财物,肆意杀戮劫掠关中百姓。
火烧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大量先秦时代的典籍和记载失传,这是对华夏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
始皇看着天幕上咸阳城熊熊燃起的大火,那通天的火焰肆无忌惮的吞噬着一切,似一头猛兽扑向无辜的众生,所到之处哀号遍野,直到扑到他面上,令他的眼睛也一片通红。
在火海和刀兵下挣扎哭喊,四散奔逃却被楚军砍杀的关中老幼和儿童们
被掘坟开棺夺走棺中金银的墓葬
被侮辱强奸的年轻女子们
一幕幕不忍目睹的画面就这样毫无遮掩的呈现在众人面前,让许多不曾直面过战乱的人们惊叫出声,更有许多父母捂住了身边幼儿的眼睛。
扶苏被天幕上的惨象惊住,一时不能动弹,原来,国破的下场便是如此吗
秦国几百年的经营,在这把大火中化为飞灰,关中的老秦人们看到了秦国一统天下,还没来得及得到自己应得的赏赐,就迎来了血腥的杀戮。
汉武帝看着天幕也为之震颤,他自小在宫中金尊玉贵的长大,日常爱好骑马打猎和排练战阵,书中描写再如何残酷,也无法想像出这样真实的乱象。
果然,匈奴必须要打否则这天幕上今天展现的一切,明日就可能发生在长安城,发生在我大汉的百姓身上,朕绝不容许
李世民倒是最淡定的一个,可他眼底的痛惜却无法遮掩,他是亲身经历过隋末乱世的人,隋末先是炀帝暴政致使天下生民减半不止,再是随后各路反王混战,比天幕上更惨的景象他也亲眼见过。
大唐,绝不能步其后路
项羽的这一系列做法,从他个人立场来说,当然是报仇血恨了,可从争霸天下的立场来说,他的失败正是由此开始。
而章邯,二十万关中子弟随他出函谷关,却一个也没有回来,这里的章邯和后来在乌江边不肯过江的项羽,二人的的心境恐怕别无二致。
对此时的章邯来说,若时光可回溯,他可能宁愿当初死战到底也绝不投降。
他至死都将背负对关中百姓和二十万秦军的愧疚,关中百姓恨项羽却更是恨透了章邯,因为他是一个背叛者,靠着二十万秦军的鲜血换得了他雍王的王位。
这种情况下,章邯在关中尽失民心。
自此,他跟着项羽浑浑噩噩的走向了生命的倒计时。
楚汉争霸的主角是项羽,是刘邦,是范增,是汉初三杰,不幸的章邯又一次遇上了一个历史上的神级将领,韩信。
这次他和韩信的交手就是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以水灌城,此刻,也许身为秦将的章邯想起了当年白起的以水代兵,这似乎是一种轮回。
无情的洪水成为压垮章邯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雄末路,大抵如此,令人可悲可叹。
在大秦即将崩塌时,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他后来的每次关键选择,谁又说得出是对是错呢
天幕的叹息声中,脑子浑浑噩噩的章邯被兵士带进了咸阳宫中,走到了始皇面前。
李斯抬眼打量面前这个一身沉稳气息,虽未着盔甲却仍然一身军伍气息的人。
又一个和自己一样有功有过的人啊,不知道大秦以后可还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一切理想还未完成,法家的传承不能被儒家道家压制。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