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6.赋税 有余粮才会安心
    第36章

    沈迁跟陆久也看到了沈庆平几人, 两人都没有去打招呼的意思,将心思全都放在身边的孩子们身上。

    不过下午给村里人送粑粑的时候,他们也捡了一篮子送去了那边, 在一个村里住着,即便讨厌那边,但沈庆平毕竟是长辈, 为了不被人指摘, 表面功夫还是得做。

    两人放下东西就打算离开, 却被老太太叫住, “你你们地里的活忙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对着老太太, 沈迁神色温和了许多,“还差大豆没收回来。”

    “那就好, 那就好。”老太太捏着手帕,不自在地没话找话, 过了会儿才有些艰难地开口道, “你们要不要坐会儿, 吃了晚饭再回去,前几天沈麟他们在田里挖了不少泥鳅。”

    沈迁一看老太太的模样,就知道这绝不是她的主意,抬眼便看到不远处的沈庆平跟沈继峰正关注着这边,他心里冷笑,对着老太太的态度没改变,说的却是拒绝的话,“不了,今天家里做粑粑,搞得一团乱, 还得回去收拾。”

    “你娘在家她不会收拾啊。”沈庆平不悦道。

    沈迁神色淡淡,“我们家的活个人都要做,不是哪一个人的。”

    说完他就借口要忙,跟陆久离开了,沈庆平跟沈继峰一向看不起沈迁母子,自然也做不出再挽留的事。

    出了院子,陆久才撇了撇嘴道“不要脸,当初怎么对你跟娘的,现在看我们过得好了,又想来巴结。”

    沈迁拉着陆久的手,笑了笑道“我们不理他。”

    他知道沈庆平为什么想要缓和关系,他现在在村里的地位,大概是沈庆平做梦都想要有的,只是他都想方设法脱离那几个人了,又怎么可能傻得让他们黏上。

    平常年节或者丰收的时候送点东西过来,也不过是不想落个不孝的名声,他可以无所谓,但还要为以后的孩子着想,处在这个时代,有些事情不得不屈服。

    “嗯。”陆久点了点头,也不甚在意,反正他们两家,一家在村东头,一家再西头,除非有事,平常也很难碰到。

    沈迁跟陆久办的这场活动,算是给庆祝秋收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之后连着好些天,不仅是孩子们,大人坐在一起的话题也是那天的事,讨论谁家的孩子得了几个粑粑的奖励,说宋兰做的桐子叶粑粑如何好吃。

    直到县衙的人来村里收赋税。

    交赋税是一件大事,村长确定收税的人要来的日子后,提前几日便让大家准备好。

    往年这个时候,即便不是哀嚎遍野,村里也是气氛低沉,不过今年因为大丰收,气氛要好得多,谈起交赋税,偶尔还能听到一两句笑声,说交完赋税家里还能剩多少多少粮食。

    沈迁跟陆久也围坐在桌子边,计算着要交的银钱。

    “我们家人头税是石粮食,户税两百文,力税两百文。”陆久道。

    力税是每年有段时间,青壮年的汉子要被朝廷征召去干一些类似河道清淤,修建城墙的活,没去的人则交赋税替代。

    沈迁对比了一下记忆中各个封建王朝的赋税,感慨道“还算可以。”赋税不算高,也没有太多苛捐杂税。

    陆久将声音压得极低,“我听衡叔说,以前赋税也是极高的,且各种名头的税数不胜数,直到先皇登基,才好上许多。”

    说委婉点是先皇登基,直白点便是先皇造反,建立了新的皇朝。

    不过比起前朝末期,新皇朝的统治确实让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而且当今皇上跟太子都励精图治,对百姓也仁慈。

    沈迁想起往事,以原身堂哥做的那些事,要不是太子宽厚仁慈,他们被流放的大概就是苦寒之地了,哪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里讨论赋税。

    不过他很快就收回思绪,什么皇上太子,都离他太远太远了,不是他需要关心的。

    沈迁道“将人头税也换成银钱交吧。”

    在村里要干体力活,且不是日日有肉吃,大家食量都不小,他们今年收的粮食,撇去糯米不谈,还有十四石左右,再除去一家口一年的口粮,几乎剩不下什么了。

    大概是种花家的基因,沈迁总觉得,仓里要有余粮才会安心,而且在这个全靠老天吃饭的时代,明年的收成还是个未知数,更是需要有粮才有安全感。

    “行。”陆久点头,今年收的粮食好,他也舍不得交出去。

    两人准备好银钱,隔天收赋税的人就来了。

    一群穿着衙役服饰的大汉,腰上挎着长刀,赶着一队牛车停在村口。

    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拿着账簿,带着大汉们一户一户敲响了村里人的大门。

    大概巳时正,这些人来到了沈迁家,为首者是个十四五的儒生,先前这些人刚到村口的时候,沈迁远远的看了一眼,这人应该是这群人里的领头人。

    “各位大人稍作休息,我这就去拿银钱。”沈迁道。

    宋兰跟陆久也赶紧端了茶水跟早就准备好的吃食出来。

    儒生带头坐下,几人都只喝了茶水,没动盘子里的吃食。

    陆久见状有些忐忑,这跟往年的情形有些不一样啊。

    沈迁很快拿了银钱出来,儒生数完后,没有问为什么人头税没有交粮食,而是自我介绍道“我是县衙的林主簿。”

    这下不止陆久,第一次面对收税的沈迁跟宋兰也察觉到了不对劲,沈迁打了声招呼,等着林主簿接下来的话。

    “不用害怕,”林主簿道,“我听下来收税的人说,你们村今年粮食大丰收,是因为你弄出个什么土化肥”

    沈迁跟陆久对视了一眼,大概明白了林主簿的意思,点头道“是草民瞎折腾出来的。”

    “你能将制肥的方子写下来吗”林主簿道,“大人明年想将这个制肥的方法在全县推行。”

    “当然可以,能被全县人用上,是草民跟这个方子的福分,”沈迁道,“只是要辛苦大人推动了。”

    林主簿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大人身为全县人的父母官,自当为全县人民着想。”

    沈迁没有丝毫迟疑,迅速在林主簿推过来的纸上写下制肥的流程,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也都一一标注好。

    他这方法从头到尾都没隐瞒过,村里人几乎都会,村里人会了,自然会告诉那些沾亲带故的人,就算他今日不写,估计到明年,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能用上。

    不过林主簿还是满意他的态度,吹了吹写着方子的纸,道“大人会记得你的功劳的。”

    “草民不敢当。”沈迁道。

    一家人将收赋税的人送出门,回来宋兰才拍了拍胸脯道“刚才他说粮食大丰收,我还以为是想问我们要钱。”

    沈迁一瞬间也有过这种想法,不过很快反应过来,村里不止他一家粮食丰收,陆大柱跟陆栓子他们地多的,收的粮食更多,若是要钱,必然那些人家也要了,以李秀云为人的周全,肯定会遣陆水生过来知会一声。

    陆久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荷包,道“我有准备一些银钱。”

    沈迁问“他们往年会要”

    “要得也不多,一般一户给个十几二十文当茶钱就够了,”陆久道,“刚才我看他们只喝了茶水,没动吃食,就没将银钱拿出来。”

    顿了下他又说“主簿来村里收赋税,也是头一回。”

    沈迁琢磨了一下,猜测这位主簿大概是为了制肥的方子而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县衙里的那位,或许真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

    赋税交完之后,人将家里的粮食又晒了一个日头,便打算收进仓里。

    陆久去年秋天收的粮食,因为成亲后家里多了两个人,早就吃完了,后面吃的都是买的,如今堂屋后面小房间里的大缸都是空的。

    今年收的粮食多,原来有的那几口大缸装不下,沈迁跟陆久就又买了两口缸回来。

    装粮食的大缸不能随便放,不然后面不好拿粮食。

    两人买缸回来的,宋兰已经将小房间打扫了一遍,腾出了放新缸的地方。

    一筐筐的粮食倒进缸里,装满后封好口,人看着几口大缸全都被装满,心满意足,有了这些粮食,他们未来一年都不用担心会饿肚子。

    陆久指着还剩一点的空地,道“到时候收了豆子就放这里,挨着门口,方便拿来换豆腐吃。”

    “行。”沈迁点头,村里有人打豆腐,可以拿银钱去买,也可以拿豆子换。

    “高粱什么时候去县城了就顺便带去卖了吧,”陆久又道,“今年我们收的谷子多,还有麦子,吃不上高粱饭。”

    说起高粱,宋兰想起一件事,“先前收拾小屋子的时候,在高粱袋子旁边有个装着东西的小坛子,我给拿出来放在堂屋里了。”

    陆久想了一下,才明白她说的是哪个小坛子,道“那是一坛子饼曲,跟那几坛酒一样,是别人抵给我的。”

    他笑着道“要是邻村那个酿酒的人没有去投奔他亲戚就好了,高粱可以卖给他,就不用带去县城了。”

    沈迁心中一动,道“我去看看那些饼曲。”

    陆久跟宋兰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对饼曲感兴趣,但都跟了上去。

    小坛子一直用东西盖着的,没有落灰,打开盖子,里面装着约莫二十来粒饼曲,大概是保存得好,饼曲颗颗干燥,表面也没长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闻起来也没有异味。

    沈迁道“我想试试自己制酒。”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