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章
    赵得援也想不明白,他怎么给女儿求来了这样一门亲。

    他出生檀州一户普通人家,上京赶考时因缘际会,结识了微服私游的圣上,在经历过几桩不大不小的事后,与其结为八拜之交。

    当然,那时的他不知道圣上是圣上,只以为是哪户富贵人家的公子,不然他是怎么也不敢与圣上结拜的。

    后来,圣上表明身份,在殿试上亲自点了他为状元,授官翰林修撰。楚王谋反时,他救驾有功,圣上龙心大悦,欲封他为异姓王,他连连推辞不受。

    圣上询问他想要什么,他答曰家中内子有孕,望赐太医金药安胎。圣上笑着答应了,还拍拍他的肩膀,言如果将来有缘,他们说不定能成为亲家。

    他不敢也不想把这话当真,谨慎回答“皇子公主皆为人中龙凤,微臣不敢高攀,将来儿女亲事,圣上若能赐道婚旨,便已是微臣一家大大的荣光。”

    圣上朗笑道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下。

    一晃多年过去,他有了一儿一女,小女儿玉雪可爱,煞是讨人喜欢,夫妻俩都疼爱得紧。

    一次,祝晴带女儿回道观探亲,于归途中偶遇突发疾病的汝南郡王太妃。

    祝晴妙手救下太妃,太妃感激不已,又见跟随在一旁的小女儿生得玲珑标致,心生喜爱,便在之后的几次宴会中都邀请了母女俩。

    先汝南郡王战死沙场,留下太妃与世子相依为命,世子袭爵郡王,年纪轻轻,尚未娶妻,太妃喜爱觅瑜,一来二去的,就生了让两家结亲的心思。

    赵得援夫妻俩素来对儿女不加规矩,闻听太妃结亲之意,在询问过女儿,得到后者“一切都听爹娘的”回答之后,便在仔细的思量之下,答应了这门亲事。

    哪知距离两家谈妥不过半月,庚帖尚未交换,太妃却忽然改了主意,进宫去给儿子求了一门亲。

    这也罢了,左右两家的事没到明面上,再让女儿另择良婿即可,反正他们女儿与郡王没见过几回面,彼此之间没有多少情谊,亲事不成便不成。

    偏太妃不知犯了什么病,把祝晴叫到郡王府上,言不是她想要毁约,而是双方八字不合,若结为夫妻,恐会有所妨碍,这才不得不忍痛割舍。

    这些套话原本没什么,祝晴懒得去管郡王府悔婚的真实意图,但当她在离府时,听到府里下人隐隐在传的话,登时气不打一处来,不愿再将此事善了。

    那些下人道,赵家姑娘的八字不好,太妃正是得了高人警示,才忙不迭推掉这门亲的,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还特特请圣上下旨赐婚。

    又有多嘴的嘀咕,也不知那赵姑娘的八字有多不好,竟能使得太妃这般惶然不安。

    祝晴虽然只养了一双儿女,没有操办过婚事,但她自己成过亲,又出身道观,哪里不知晓,所谓的交换庚帖只是为了讨个吉祥

    什么八字不合,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何况两家还没有换过庚帖,太妃上哪里去要的她女儿八字

    是,他们赵家的门第没有郡王府高,太妃有了更合心意的儿媳人选,想要悔婚无可厚非,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脏水泼到她女儿的头上

    祝晴怒气冲冲地回了府,将此事告知丈夫。

    听罢,赵得援也和她一样生气,是可忍孰不可忍,他连夜进宫面圣,询问圣上可还记得当年约定。

    当然,他只准备让圣上下一道空白的圣旨,不是真的想要把女儿嫁出去,他还没有合适的女婿人选呢

    他只想以此向太妃表明,他家女儿的八字好着,什么不宜结亲、不能嫁人全是鬼话,谁娶到他的爱女,是天底下第一有福之事。

    岂料圣上误会了他的意思,询问他可是看中了哪位皇子,他吓了一跳,正欲澄清,一旁的皇后却笑着开口。

    “赵大人聪明鉴悟,悉心奉国,为股肱之臣,赵姑娘定然娴静淑贞,堪为良配,皇上不如就把她许配给瞻儿吧。”

    圣上迟疑“瞻儿这”

    赵得援越发惊吓,惶惶跪地回话“太子殿下身份贵重,微臣万万不敢高攀微臣只想”

    皇后没理他,附在圣上耳边轻言几句,圣上当即眼前一亮,抚掌道“好这门亲事好贤弟啊,从此以后咱们就是亲家了来人,笔墨伺候”

    就这样,没有给他半分推拒的机会,圣上笔走龙蛇,挥下一道赐婚圣旨,他的女儿一跃成为了准太子妃,备嫁半年后的大婚。

    捧着圣旨回去的当天晚上,他差点被祝晴拧掉耳朵“赵得援啊赵得援,你看看你办的好事”

    “皇宫岂是个好地方你怎么忍心让女儿嫁去那里我是让你去给女儿讨公道的,不是让你把女儿推进火坑的”

    “哎哟哎哟,疼、疼疼,夫人轻点为夫也不想这样,可圣上和皇后自说自话地就把亲事定了,我半句也插不进去,只能哎呀呀呀”

    祝晴那日的怒火,赵得援至今心有余悸,因此,一听到这声问话,他下意识打了一个哆嗦,苦了一张脸,哀叹。

    “我当初什么也没想,就想着给我们家纱儿出口气,别让那汝南郡王太妃得了便宜还卖乖,哪里知道唉”

    觅瑜见状,趁机表现出自己的委屈“是啊,爹爹可害苦女儿了,女儿宁可嫁给路边的贩夫走卒,也不想嫁进宫里,当什么劳什子的太子妃。”

    可惜她还是被自己爹爹瞪了一眼“慎言你这话若是被旁人听去,我们家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祝晴反倒平静下来,气定神闲地端起茶盏,用盖子拨了拨茶水,道“怕什么你儿子是锦衣卫统领,只有他探听别人家的份,没有别人家探听我们的份。”

    “娘。”赵寻琅原本在旁默默地听着,此时开口道,“孩儿解释过很多遍,只有北镇抚司才掌稽查之事,孩儿是南镇抚司的,不管这些。娘不要再弄混了。”

    祝晴摆摆手“北镇抚司稽查百官,南镇抚司稽查北镇抚司,算起来不都一个样”

    “南”

    “行了,别扯远了。”赵得援把话题拉回来。

    他看向觅瑜,语重心长道“纱儿啊,爹爹知道,太子妃难做,但圣旨已下,就算再难,你也要做好这件事。”

    “而且,这也算得上一门极好极好的亲事,你觉得你嫁给谁,能比得过太子”

    觅瑜很想乖巧应是,但她还是忍不住嘀咕道“太子是太子,太子妃是太子妃,皇后都能换三个,何况太子妃”

    当今圣上共立过三次皇后,一为原配端慧皇后,二为废后安氏,第三就是现在的周皇后,因其子被立为太子而被册封为皇后。

    端慧皇后因病早逝,废后德行有亏,周皇后母凭子贵,这三次立后、一次废后,虽然都有充足的理由,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深宫凶险,祸福难料。

    皇后尚且如此,太子妃又当如何

    赵得援再次瞪眼“让你少说这些,你还说上瘾了”

    “你给我记住,这些话你只能放在心里想想,外头万万不能说不对,放在心里想也不行,你得从现在开始把它们忘掉记住了没有”

    觅瑜抿抿嘴,心里犹有不服,面上乖顺道“女儿记住了。”

    祝晴把茶盏置回桌案上“你也别冲着女儿发火,纱儿说的有错吗太子妃不是那么好当的。”

    “现在还好,太子尚无通房妾室,等将来东宫里的女人多了,诸般争宠谋算,你觉得我们女儿能挡几分”

    赵得援皱眉叹气“这些我能不知道吗我当时就想要推掉这门亲事,可圣上和皇后你一句我一句地把亲事定下,我磕头谢恩都来不及,让我怎么推”

    “好在自废后一事后,圣上厌恶极了后宫的争斗,下旨,皇室妃嫔中除正室外,皆从家境清白的小官或平民家选取,妃嫔的册封和晋升也以资历论,与内宠子嗣无关,应当能清静些。”

    祝晴故作惊讶“原来你还是大官”

    赵得援哑然。

    大理寺卿官及正三品,虽不是小官,但也着实算不上什么大官。

    不说别的,就说前些年的魏王妃,便是辅国公嫡女,家世显赫,出身名门望族,太子妃的身世,怎么也不该比魏王妃差。

    要说圣上喜爱魏王,特意为其择一门好亲,那也不对。

    皇室诸子中,圣上最喜端慧皇后所出的元慜太子,可惜元慜太子英年早逝,接着便是现在的太子,当今皇后能够坐稳中宫,靠的就是这个儿子。

    魏王资质平平,性情鲁直,圣上就算再喜欢,也不会喜欢到哪去,更不会因此特意压低太子的亲事。

    帝后如此赞成这门亲事,还只给半年的备嫁时间,最可能的理由只有

    “他们压根没看中女儿这个人,看中的是女儿的医术。”觅瑜道,“他们想让女儿给太子治病。”

    赵得援再度斥责“慎言”

    觅瑜道“女儿说的是实话。”

    赵得援瞪眼“实话也不能说”

    当今太子少而灵鉴,德泽远洽,堪为命世之才,唯独在一项上面差些,那就是偶有臆症,会以为自己是早逝的胞弟奇王,而非还活着的兄长太子。

    究其原因,还要追溯到二十年前。

    当时的太子还是元慜太子,但自幼体弱,常年缠绵病榻,于十岁那年不幸离世,端慧皇后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

    圣上另立新后安氏,却迟迟没有立太子,后宫一时波澜四起。

    元慜太子离世半年后,尚为贤妃的周皇后诞下一双皇子,分别为九皇子与十皇子,被晋为贵妃。

    兄弟俩同胞出生,长相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极是灵动可爱,圣上颇为喜爱,对于安皇后所出的三皇子,则有些神色淡淡。

    其实这也没什么,历来太子皆立嫡长,安氏后位既立,三皇子的太子之位也在囊中,只消等圣上从丧子之痛中走出便可。

    偏偏安氏多疑狠毒,容不下两个在襁褓中的婴儿,串通钦天监散布双生皇子不祥的谣言,意欲处死其中一个。

    如此一来,剩下的那个皇子也会因为兄弟的牵连,而与储位无缘,甚至连贵妃也会失宠,大大减小怀孕生子的可能,可谓一石三鸟。

    好在贵妃有急智,主动向圣上进言,愿意将十皇子送去太乙宫,养在天尊名下,割舍母子关系,从此,这个孩子便是天下人的孩子,为天下人祈福。

    太乙宫为道门祖庭,有天下第一道场之誉,不怕压不住十皇子的命格,而九皇子留在皇宫,与兄弟分离,也不会应验不祥之言。

    就这样,贵妃保住了两个孩子的性命,自身也不再争宠,避安氏锋芒。

    两年后,三皇子被立为太子,安氏中宫位稳,一时风头无两。

    又一年后,各地开始闹旱灾,大旱持续三年,民不聊生。

    圣上用尽各种方法,罢任数十官员、问罪数百道士,及至颁下罪己诏,亲自前往太乙山祈雨,都没有成效。

    正当圣上感到焦头烂额时,忽有一名云游道士来到长安,进宫面圣,当着圣上的面,祈得了一个时辰的细雨。

    圣上大喜过望,敕封其为神妙真人,赐居蓬莱岛,恭敬询问解灾之法。

    真人曰诛十皇子,立九皇子。

    于是,十皇子为国祈福,自愿献身天下,终解三年大旱;九皇子行高恩厚,躬履仁义,被立为太子;贵妃教子有方,入俪宸极,奉为天下之母。

    至于原来的皇后安氏,则因德薄仁俭、屡害皇嗣而被废为庶人,于一月后病逝;原来的太子也被废为临王,发往苦寒封地,于途中不幸染疾去世。

    时至今日,太子坐稳东宫数年,辅臣众多,得圣上厚爱,宫中皇子无人能相抗衡,天下也一片太平,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之景,当是十全十美。

    偏偏有一样不美。

    十皇子为国祈福期间,虽然居于道观,但也没有彻底同皇宫断了联系,九皇子因此知道,自己在世上有个同胞弟弟。

    九皇子性情温厚,爱护幼弟,神妙真人诛杀言论一出,当即去圣上跟前跪了一天一夜,请求圣上饶过弟弟一命,他愿意代弟弟献国。

    圣上没有理会,下密旨命锦衣卫护送十皇子回宫,带去蓬莱岛上,助真人祈雨。

    九皇子见求情不成,闯岛欲救胞弟,被锦衣卫拦下,遣送回贵妃宫中看管。

    大雨倾盆而下的那一刻,远在贵妃宫中的九皇子似有感应,咳出一口鲜血,昏迷不醒,发了三天高烧,醒来后口吐胡言,称自己乃十皇子。

    圣上大惊,询问真人,九皇子可是被十皇子魂魄附身。

    真人一番查验,言道,九皇子是因为伤心过度,才会生出臆想,只消神思清醒,便于天下江山无碍。

    过了一段时间,九皇子果然好了,各地也传来了好消息,圣上龙心大悦。

    恰逢安氏亏心事发,圣上便以雷霆之势废了原来的皇后和太子,另立九皇子为太子,贵妃为皇后。

    然而,太子的病却又犯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