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便视士卒性命为草芥吗士卒之命便不是命吗”
那书生竟然不避不让,直接反问道“将军可知,在这些士卒身后,关联着多少家庭”
张昌宗不气不恼,反而笑起来,神情自若的转向主持人冷子畅“冷主编,可能顺势展开第二主题这位兄台的问题,若让我谈来,连主题都可以一并说了。”
冷子畅略略颔首,转向台上的大佬们“诸位先生的建议呢”
王琰道“若细论起来,其实方才世茂所述,已可说是第二主题范围之内的论题,既然世茂有谈兴,依老夫看,顺势进入第二议题恰当其时。诸位以为呢”
广陵先生点点头,表示附议,其他几位老先生也没意见,张昌宗看着,不止没意见,怕是还满心期盼他们这些小年轻辩论,看能说出什么个所以然来。
张昌宗见大家都没意见,笑了一下,笑容在俊美的脸庞上分外的英俊好看,从容不迫,气定神闲“这位兄台如何称呼”
那书生朗声答道“河东桑泉张思让。”
张昌宗讶然道“原来还是同姓本家也是巧了。既然张兄问了,在在下答之前,请问张兄,面对四夷,对朝廷有何建议和或战可有主张”
张思让道“既然将军动问,那在下这里倒有些愚见。”
“请讲。”
“喏。”
张思让昂然道“张将军方才说,战略主张对突厥施行长期削弱的策略,于此,在下不同意。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削弱敌方的同时,我方不也在损伤吗”
张昌宗道“说到损伤,我认为不能撇开战争的本质去谈损伤,枉顾根基空谈损伤以讲仁义的做法,那就是耍流氓。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是为国家利益服务不是为国为民而发动的战争,那是不得人心的,国虽大,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唯有本着利国利民的基础上发动的战争,才是得人心的战争。而若是为国为民,若是保家卫国,以少量的损伤换取家国民族的存续,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不是军队应该尽到的责任吗若军队都怕牺牲,还还谈何保家卫国那军队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张思让哑然。而听众们,台上的大佬和台下的年轻人们,不少人为张昌宗的发言击节赞叹不已,显然是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张昌宗笑着抱拳致意表示感谢,谢完了,张昌宗又道“方才张兄所言,似乎是出自怜惜士卒,出自仁义之心”
张思让道“正是。前隋广加征伐,死伤壮丁无数,乃至暴政而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将军以为然否”
张昌宗依旧微笑着,慢条斯理的道“说来说去,还是仁义的问题。既然张兄说到仁义,是该论一论。论及仁义,先贤们曾各有论点,而我这里来说,我的仁,唯有四字,知行合一。心之所向,行之所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何谓知”
张思让分毫不让,咄咄逼人的继续追问。张昌宗自然也不惧他,朗声道“知者,良知也。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于良知之上立志、勤学、修身、笃行,便是我的仁。此是我私德之仁,还有大仁。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为民者各思其职,则天下太平,是为大仁。”
“叮”
竟一起响起好多声敲磬的声音,冷子畅左右看看,不止台上的大佬们,便是台下的后辈们,都有许多人敲了磬。
冷子畅满脸笑的劝道“还请大家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否则,大家挤在一起发言,乱糟糟地,岂不是说什么都听不清了不如,请台上的先生们先来可好”
“大善。”
众人纷纷点头。台上的大佬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恭显然是急性子,立即抢着道“王某先来”
众大佬不禁苦笑,只得让他先来。王恭立即问道“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汝之良知,便是仁乎”
张昌宗理所应当“便是仁。君王、臣子、百姓,大家都在一个国里,各司其职,各担其事,君王治理好国家,臣子辅佐好君王,士农工商诸百姓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例如,农耕好田,士做好教化工作,为国家开启民智,输送更多的人才,格斯其中,难道不是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吗这不是仁政吗”
河汾学派的根本依旧是儒家的仁政爱民为本,讲究君王勤于纳谏,重视民生。太宗朝的魏征便是河汾学派的佼佼者。
张昌宗的观点出自王阳明的心学,但又不全然是心学的东西,有他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其中。当今的形势,自两晋南北朝以来,一直都有谈玄之风。大唐立国,以老子后人自居,谈玄之风并未断绝。如今女皇又崇佛,佛教一时兴起,论禅之风盛行。
相比佛道,儒家这时的情况有些弱势,虽说科举选士,但科举重诗赋而轻经学之风渐起,对儒学发展并不利。有识之士中,已渐渐有了儒学需改革的认识,
张昌宗今天提出的观点,并不是所有大佬都赞同,但却给大家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一个与佛道截然不同的,根植于儒家仁义为本的根基上的新方向。
于是,本来是要辩论针对四夷的政策,最后却歪楼成了儒学讨论会。张昌宗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他觉得对畏威而不怀德的四夷来说,唯有战争才能换来长久的安宁。四夷就像对中原虎视眈眈的饿狼,只要中原王朝露出一丝软弱,他们就能群起而上,分食中原。
张昌宗抛出的知行合一的观点就像是引子,彻底引燃了大佬们和与会人士的热情,支持佛家观点也好,支持道家观点也好,儒家子弟也好,各自畅所欲言,阐述观点,各种观点、思想相碰撞,交汇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张昌宗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各家思想相碰撞,以辩论做交流,互相说服,互相驳斥,颇有兴致勃勃之感,说到兴起时,拍桌子、撸袖子,什么斯文,什么教养都忘记了,先说服对方再说。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昌宗,东正先生跟广陵先生低声附耳道“悟观兄,你说这张昌宗真是上官修仪的弟子”
曹参“据闻,张昌宗的蒙师是义丰李钦让,座师却是上官修仪,是否还有旁地师承倒未曾听说。”
东正先生有些嘀咕“上官擅诗文,此事闻名天下,也多有笔墨流出,但于儒学能教出张昌宗这等弟子的,非大儒不可为之,上官嘛”
东正先生笑着摇摇头,虽未明说,但意思已然明了。曹参心头一动,道“此事不急,且先看看再说也不迟。”
这一场文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晚上,与第二主题的热闹相比,赛诗会上的诗作虽然算得上佳作,但第二主题后投到季刊的众多文章相比,却显得相形见绌。
与诗篇相比,更精彩的是众多文章中精彩的思想碰撞,这些思想的产生和交流,不止影响到本朝儒学的发展,成为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亦发展出许多流芳千古的学说、学派,史称“洗月台争鸣宴”。
这些都是后话,最直观的影响是,张昌宗一宴成名,成为了天下共知的才子,儒学造诣过人的年轻士子,为士林看重。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