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回井冈山朱毛会师桑植城姐弟用计(下)
4月24日,朱、毛两支队伍在砻市会师。毛泽东握着朱德的手,激动地道:“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竟没有整倒你们,足见你们骁勇善战。”朱德道:“我们转移得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毛泽东道:“从今以后,我们团结对敌,共同开辟新天地”朱德道:“我们努力奋斗,定能打出一个新中国。”接着,他们在龙江书院举行营级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将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共辖六个团,部队由原来的一千多人增加到六千多人。会议决定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生的剑眉凤目,仪表英俊;性格刚直,意志坚强;学富五车,谈吐幽默。青年时留学法国,回国后加入共产党,追随朱德参加南昌起义。在危机中协助朱德,率部转战半年有余,奔上井冈山,成为毛泽东、朱德的得力助手。
数日后,在砻市举行两军会师和第四军成立庆祝大会,毛泽东代表第四军军委讲话,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要求全军每个指战员认真执行。
在朱毛会师期间,湘军第一师占领了茶陵、酃县,赣军第二十七师占领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毛泽东主持军委会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方针,集中力量击破战斗力较弱的赣军。朱德率部出击,先在遂川境内击溃赣军一个团,乘胜追击,又在永新附近击溃赣军另一个团,一举攻占永新县城;缴获六百多条枪支,随即撤回砻市。
战争是最好的课堂,总结是提高的良师。回到军部,毛泽东和朱德分析形势,及时总结经验。毛泽东道:“总的形势是敌强我弱,这就要求我们重在斗智,而不能单纯斗力。”朱德道:“强敌勿攻,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打其薄弱,重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毛泽东道:“趋利避害,避实击虚,灵活机动,声东击西;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逐步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他们共同切磋,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在这一军事原则的指导下,工农革命军进退自如,灵活作战,连连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数月之间,先后歼灭赣军三个团,击溃五个团;缴获枪支三千余杆,迫击炮七门,山炮二门,大洋五万余元,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井冈山根据地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两县一小部,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割据区域的面积达七千二百多平方公里,辖区人口达五十万。
不久,又传来新的喜讯,中共中央派人来井冈山联络,带来了中央文件和党的“六大”会议精神。原来,自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机关由武汉迁到上海,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领导和组织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白区地下斗争。不久,周恩来从香港秘密来到上海,主持中央军委和中央组织部工作。他和瞿秋白、刘少奇等领导人精心部署,着手改变共产党在白区的活动方式,逐步实现了各机关社会化、家庭化,建立秘密工作网点,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健全秘密工作制度和纪律。周恩来还创建并领导了中共中央特委,选派忠实可靠的同志打入敌人要害部门,截获重要情报;在深入了解敌情、配合红军作战、保卫中央机关、打击敌特、惩办叛徒等斗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1928年6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共的任务》的报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和军事问题报告;李立山、向忠发分别作农民问题、职工运动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等各项文件,修改了党章,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由于受斯大林的影响,大会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工人成分,把向忠发推选为党中央总书记,致使一批经受长期革命考验、经验丰富的知识分子干部,在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工作受到限制。
中共六大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性质,规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动力和前途,制订了党的基本策略和方针。大会指出,第一次国民革命的高潮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目前处于低潮时期,党的策略方针是争取群众,准备起义,而不是立即进攻,不是普遍的组织起义。
六大以后,党中央回到上海,立即部署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各地尽快恢复被敌人破坏了的党组织。中央派出大批的干部,重建了各省、市党委,秘密恢复了各地的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基层组织,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艰苦斗争、积极准备。周恩来还亲自领导了开辟上海到各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工作,竭力加强中央同各根据地的联系;并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秘密举办各种训练班,为农村根据地培训和输送了大批干部、技术骨干、医生、谍报人员。同时,周恩来利用国民党左派高层人士,购买药品、布匹、无线电台、兵工器械等物资,千方百计输送到各根据地,支援各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派人深入井冈山,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得到中央文件后,毛泽东始知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已陆续建立起十多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立即组织传达“六大”会议精神,并按照中共中央的规定,将井冈山的部队改名为红军第四军。随后,毛泽东向中央写信,汇报井冈山的斗争,称:“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军队党帮助地方党和地方武装发展,对敌人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敌人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敌人。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推进的策略。”
数月后,中共中央再次来信,充分肯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巨大成就;并派来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医护人员。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蒸蒸日上,进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秋收天时好,起义卷狂飙。转战上井冈,满山红旗飘。指路有马列,统帅是朱毛。星火可燎原,山河变新貌。
再说南昌起义后,经周恩来批准,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在南下广东的途中被敌人打散,贺龙率领一支部队,撤退到桑植和鹤峰交界地区,开辟了湘赣西边界根据地。1928年10月,贺龙率领三百余人,进入桑植、鹤峰交界处的堰垭地区,进行整军、扩编活动;得到了贺英的大力支持。贺英是贺龙的大姐,素有“穆桂英再世”之美誉,是一位让土豪劣绅闻名丧胆的巾帼豪杰。她长期带领一支农民赤卫队,转战在湘鄂边界。贺龙与大姐相见后,合兵一处,在五峰、石门、慈利地区展开游击斗争。一月之间,部队便扩大到一千余人。
不久,贺龙收到周恩来代表党中央的指示信,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贺龙深受启发,对部队进行了改编,恢复军的番号,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二军,自任军长,以周逸群为党代表,并在各营、连建立党组织。
是年底,春节将至,农家多闲。桑植城中集市贸易热闹,人员出入混杂。地方民团疏于防范,被贺龙率兵突袭,一举攻克桑植县城。桑植是贺龙的家乡,贺英、贺龙姐弟在家乡父老中拥有崇高威信。时值新春佳节,家家焚香鸣炮,庆祝红二军大捷。贺龙乘机与地方党组织联系,成立了桑植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李良旭任县委书记,汪毅夫为政府主席。节后,桑植县进行了深得民心的土改,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工农群众欢天喜地,有志青年纷纷参军。半月之间,红二军扩大到二千余人。乡亲们自编歌谣,满城传唱,歌曰:
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砍头只当风吹帽,脑壳掉了碗大疤。
红二军的发展壮大,使湘西剿共副司令陈榘珍大为恼火,急令白梦云率领一团人马出动,务要将贺龙消灭在桑植境内。白梦云性格傲慢,口出狂言:“贺龙所部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他派其副团长带领一千兵力逼近桑植,企图一举夺回县城。贺龙早已侦知敌情,在城外南岔设伏,将敌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全歼了来犯之敌。
当白梦云听到败讯时,直气得咬牙切齿,扬言要:“血洗桑植城,活捉贺云卿。”随即带领二千人马,杀气腾腾地扑向桑植。
桑植是座千年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城墙坚固,易守难攻。贺龙得知敌情后,沉着冷静,制定计策,秘密部署,将部队埋伏在县城内各个伏击点,占据有利地形,张网以待。随后,贺龙下令打开城门,与贺英带领数十名卫兵策马出城,到赤溪河下游垂钓,造成一种毫无防范的假象。
白梦云率兵来到赤溪河边,接到探子密报:“桑植城内空虚,贺龙等人尚不知国军来到,还在下游钓鱼。”白梦云大喜道:“此乃天助我也。”随即命令部队渡河。白梦云耀武扬威,策马前行。当他来到离城不远处,突然勒马不进,派人进城侦察。须臾,侦察兵跑来报告道:“西门大开,从门中望去,城内多是些卖菜的、卖柴的、摆摊的、干活的,不见一个军人。”白梦云忽生疑窦,对左右道:“贺龙诡计多端,莫非唱的是空城计?”左右乱道:“可能是空城计。”“可能是故弄玄虚。”“贺龙兵不满二千,枪不足八百,敢与我堂堂国军作对么?”“贺龙听说国军到来,早就逃之夭夭了。”众人七嘴八舌,胡乱猜测,弄得白梦云满腹狐疑,犹豫不决。
正当白梦云踯躅不前之际,城内突然鞭炮齐鸣,一队商界代表抬着一块“迎接王师”的巨匾,敲锣打鼓地走出城来。白梦云迎上前去,问道:“共军贺匪可在城中?”一名绅士答道:“他们早已溃不成军,溜之大吉了。”此时,城头上一支乐队也热热闹闹地吹打起来。白梦云举目四顾,看不出丝毫破绽;便挥动马鞭,下令:“进城。”他的命令一下,手下兵马如同潮水般涌向城中。
白梦云傲然策马,缓辔徐行到城边。突然之间,城内枪声大作,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居飞出无数的子弹;城头上的乐队扔掉唢呐、锣鼓,抱起机枪猛烈扫射;那些假装卖菜、卖柴、摆摊的个个手持驳壳枪,顿时一起发作;子弹如同倾盆大雨,一齐洒向敌军。敌军猝不及防,被打得鬼哭狼嚎,溃不成军,四处乱窜。
各座民房上、墙头上杀声四起,火蛇乱飞;各条街巷内伏兵齐出,分头赶杀。“活捉白梦云”,“活捉白梦云”的喊声如雷贯耳。白梦云吓得浑身筛糠,调转马头,匆忙逃跑。逃到河边,翻身下马,急忙钻进一条渔船。忽见船舱中一名妇女手举双枪,直指白梦云的脑门。白梦云战战兢兢地问道:“你、你、你是何人?”那妇女一声冷笑,道:“我就是你想要抓的贺英。”白梦云闻言肝胆俱裂,一头栽倒在船上。
这一仗毙敌千余,俘虏八百,敌军无一漏网,红军无一伤亡。贺龙因此而威名大振,附近各县民团望风归降。何以见得,有诗为证。诗曰:
贺龙巧施空城计,威名大振湘鄂西。附近各县齐归顺,建成红色根据地。
随着井冈山、湘鄂西根据地的开辟,共产党人还先后创建了十多块根据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方志敏、邵式平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成立了红三军;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组建了红五军;徐向前、陈昌浩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成立了红十军和红十一军;张云逸、邓小平、韦拔群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创建了左右江根据地,成立了红七军和红八军;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根据地,成立了红九军。这些红色根据地彼此声援,互相呼应,逐渐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这正是:共产党人再崛起,奋斗正未有穷期。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