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节 生活,一块试金石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朝诗人白居易赞颂江南山明水秀的美景,多么令人陶醉!不过,这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要是狂风大作、雷雨倾盆、山洪暴发、海潮呼啸,那么这幅平静、优美的图画就被涂抹掉了。人生同样如此,不管是富人、穷人,只要按部就班平静、安宁地过日子,老百姓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周而复始,即使平淡无奇,也会感到无怨无悔。可怕的是,如果打破了这种平静,那么,人生不知道要怎样改写历史了。

    随着时间的逝去,这种虽然生活艰难、清苦,但还算平静的日子,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让这对母子坚持下去了,他们感觉人生的道路是愈走愈窄,几乎被逼上了绝路。前面已经交代过,罗家的草房在村最后面的山脚下,要走出村外必定得经过村口一个大户人家。这户人家有财有势,有五个儿子,人称“五雄狗”。仗着人多势众、财大气粗,经常欺压乡邻,横行霸道。小石头当然也免不了受欺凌,特别是当看到小石头高高兴兴地赶着鸭群出村,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不知道招惹他们什么了,总觉得看不顺眼。于是,常常找借口无缘无故地打得小石头鼻青脸肿,还讥笑他是孤儿寡母。逃到家里母亲见了心痛得只能相拥而哭,以泪洗面,忍气吞声。并千叮嘱、万叮嘱,不要去招惹他们,宁可躲得远一点,好汉不吃眼前亏。小石头尽管刚强,可又能怎么样呢?奈何不了他们。这样的日子是多么难熬啊!天天提心吊胆,小心翼翼,掰着手指头过日子。人说黄连苦,这简直比黄连还苦。

    时间老人总算是公正的。再甜、再苦的日子同样会慢慢过去,只要能等待。终于,到了石头十五岁那年,做母亲的想想再这样下去孩子终无出头之日。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孤儿,势单力薄,在这世道里是难以活下去的。与其是等死,倒还不如冒险让孩子出去闯一闯,或许会有时来运转的机遇;何况,她心里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噶(这)小石头会不会有运道啊?龙凤贵人在何头(哪里)?‘建业’噶名字有勿有名堂?”对看相先生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不是说石头要出门到外面去闯一闯,会有贵人相助的吗?”终于,在将近年边的一个后半夜,天下着鹅毛大雪,她轻轻地把儿子叫醒,塞给他一个包裹,十来块六谷饼,一袋番薯干和十几个铜板,嘱其连夜从后山逃到外面去谋生,这样,总比在家里等死好。万一上苍有眼,菩萨保佑、贵人相助,混出个名堂来也没数。

    “石头啊,勿要怪娘心肠硬,我也舍勿得你走,实在是呒没办法。噶(这)是放你一条生路,是死是活只好听天由命,勿要怨娘!”

    “娘,我晓得咯(的)!”说罢,母子俩抱头大哭一场,最后,咬咬牙推开儿子。石头也只得抹着眼泪,狠狠心告别娘亲,走向大雪纷飞的漫漫山路。“不知道此一去是死是活,能不能再见娘亲一面?”想到此,真是悲从中来,万箭穿心。他一步一回头,看着站在雪地里渐渐变白的母亲,看着那两间风雨飘摇的破屋,直到消失在黑沉沉的夜空中……!

    十五岁的人尚未成年,虽然石头从小会吃苦,磨炼出还算强健的体魄,但终究年纪小,显得稚嫩。他走出家门一路乞讨、到处流浪。石头在桥的上坡段给人推车,到饭店洗菜、洗碗,到街坊店铺做学徒、打杂,也到砖瓦窑搬砖、踏窑泥,甚至到车站、码头去扛包、做搬运工……总之,不管什么活,只要能不饿肚皮、吃得消做,他都会去试一试。不过,骗、拐、偷、盗、抢,他绝对不干。因为,石头牢记着娘从小常说的话:“做人的人品顶要紧,穷没关系,但勿好做偷鸡摸狗的坏事,勿要剥爹娘、祖宗咯脸皮,情愿饿煞。”他听娘亲说过自己的身世。她也是不甘心受辱才逃出来的……

    就这样,他常常以地为床,以天做被,经受着日晒雨淋、风霜冰雪之苦,经受着生活鞭子的抽打。终于,练就了狂风吹不倒、冰雹打不烂、巨浪卷不走的钢铁硬汉;活像一棵岩石缝隙中的苍松,不管身子多么弯曲,但硬是迎风而立,虬劲、顽强;又像坚固的山石,傲然屹立、巍巍高矗;更像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发誓:为了能见到娘亲要活下去,为了能在村里抬得起头来要活下去!

    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石头十七岁那年,他流浪到东阳。一天,小伙子来到一集镇上,恰逢赶“牛市”。他反正无事,一是,因为好奇心赶热闹;二是,想看看能否帮着做点杂活,赚点外快填填肚腹。于是,就在“牛市”中穿来穿去,东走走、西逛逛;看看这头黄牛的毛色,摸摸那头水牛的犄角。正在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眼前:“这不是陈庄的祥福伯吗?”

    巧的是,祥福伯也不约而同地看见了他。“咦,小石头!何只嘎(为什么)跑到东阳来嘞?”在异乡客地见到故人已是悲喜交集,加上祥福伯这一问,更在他胸中涌起翻江倒海的波澜,一种难以言表的酸苦,无法抑制地全冒了出来。他扑在了祥福伯的肩头,任泪水哗哗地流,诉说着这几年的非人生活。

    祥福伯的心灵被震撼了,看着眼前哭成泪人儿似的小伙子,听着他那令人惊骇、怜惜的经历,不禁也伤心起来,忍不住落下同情的眼泪。他想:“石头的爹是和自己从小一道长大的伙伴,两个邻村孩子常常一道在百丈埂上放牛,满畈满垅游戏、吵闹,想不到现在已成故人,其儿子又吃到噶种苦头,真正作孽啊。”

    出于诸暨人的仗义,祥福伯拍了拍石头的肩膀赞赏地说:“好了,都过去了,坚强点,天下没有走不通的路。你老伯年轻时也吃过不少苦。既然这样,要是愿意,就跟我一道贩牛好吗?”石头一听求之不得,现在只要有人收留,让他干什么都无所谓(坏事不在内)。就这样,在度过近两年的流浪生活后,总算有了归宿。从此,罗正清的父亲跟随祥福伯走上一条贩牛的道路,鬼使神差地成了个“贩牛佬”。

    真是人生如棋局,一着不慎会满盘皆输;而一着妙棋也会柳暗花明,起死回生。这么一来,小伙子的这只险棋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而且把罗正清带到了人世间,甚至还延伸到罗家的第三代。

    几年下来,石头跟着祥福伯一边贩牛、一边“偷拳头”,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也能够根据牛的牙齿判断出牛的年龄;只要扳一扳牛角、拍一拍牛的屁股,就能知道牛的性格是否驯顺;只要看看牛的身架子、毛色,就能断定牛的健壮程度……由于他肯动脑子,又能虚心求教,这样,石头很快成了牛商中的行家里手,渐渐有了名气。他不但学会了“牛经”,熟透了贩牛之道,而且还因为做人讲究实在,不欺诈、不贪欲,使他在牛商中赢得不俗的口碑。再说,石头做事认真,买卖公平,特别是苦难的生活教会他谋生的不容易,因此,必须要做好。如此一来,大家都愿意与他交往;当然,生意也就越来越好,最后,脱离了祥福伯自己另起炉灶。

    有一年,浙北地区大旱,基本上是颗粒无收。老百姓纷纷离乡别井逃荒外流,剩下的老弱残幼、妇女,想尽办法要活下去,他们就动起了牲畜的脑筋:杀掉它们填肚腹。其实,像牛羊等等家畜,因为没有草料,也饿得皮包骨头,即使宰杀也吃不到多少肉。石头刚好贩牛经此。他脑子一转,觉得这也许是个好机会,既能帮助灾民度过饥荒,又能以较公平、低廉的价格买下这些饿牛(当然病牛不要),回家好好调养,待来年再出售肯定能赚钱。就这样,他以灾民能够接受的价格买下十几头饿牛带回东阳。石头开始了掘第一桶金的计划:他雇了一个伙计,俩人一起放牧饲养,自己摸索兽医的门道,精心护理。

    经过一个冬天,这些饿牛慢慢恢复了元气。等到春暖花开,大地一片新绿,这些得到将息有了精神的牛,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美味佳肴。到春耕开始时,已经完全脱胎换骨,头头成了壮硕的健牛,一出手便买了个好价钱。如此一来,慢慢钱袋子鼓起来了。这种天赐良机,也促成石头命运的转变。

    他不断地往来于东阳、义乌、永康、金华一带。由于牵挂老娘亲,难解乡愁亲情,后来慢慢把生意做到诸暨周边,像萧山、嵊县、绍兴等地,但他总没有勇气回到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