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终究是生在农家。务农人家的理想,正像毛主席所说的,那就是年年“顶礼膜拜赵公元帅”,祈求风调雨顺,稻出双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恭禧发财,把人家做好;然后,买田、起屋、讨老婆、生儿育女、子孙满堂、安享晚年……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老百姓奋斗的轨迹,他们别无他求。石头在外面贩牛发了财后,便开始要实现务农人家世代相传的美梦:
第一步,买田;包括“五雄狗”家原来村前的田在内,他买进了几十亩,再到邻村毗连的田畈买了几十亩,组成约有四、五十亩田地、三十余亩山林的庄园;
第二步,置产;有了田地、山林,必定要有农具家什,于是,置办了较齐全的劳动生产工具:像稻桶、水车、犁耙水耖等;还圈养起牛、羊、猪、鸡、鸭等家畜;
第三步,起屋;石头大兴土木,在拆掉原来两间草房的地基上,再向四周开辟出一大块平地,造起了九间四弄连进三幢的庄园屋。后来,又在诸暨县城开了一爿南北杂货铺,和一家绸布庄。至此,用毛泽东的阶级观点来看,石头已经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工商地主了;
第四步,那就是讨老婆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娘要吸取他爹的教训,在石头还不满二十六岁时,就急急地托人做媒相亲。此时的石头已今非昔比了,做介绍的人如过江之鲫。但他心平如镜,什么花容月貌,什么财大气粗,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只希望平平安安、好好过日子,再不要像爹娘那一代吃苦头。所以,最后成为他老婆的女人并非大家闺秀,只是一个较殷实的普通农家之女。她虽没有出众的容貌,倒是生得五官周正,身材适中,清清脱脱,性情温和,敦厚质朴。
从此,罗家就像燃烧的煤炭,红红火火地越烧越旺,成了四乡一邻有点名气的财主。不过,鉴于自己的生活经历,他明白,做人是不能忘本的,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不能以强欺弱、恶霸一方。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要勿报,时辰未到。”做人应以诚信为本,勤俭是实﹔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所以,他总是牢记娘亲的话,善待父老乡亲,左邻右舍,凡能帮得着的,绝不推托。
几年以后,这位贤内助为他生育了两儿一女,全家五口,经营着五十几亩田地、三十余亩山塘。人手不够雇用一位管家,一位账房,家务则由老婆自己把持,农忙时喊些短工帮忙。
石头跑过三江六码头,受过人生风风雨雨的考验,因此,在打拼这份家业时,是十分精业的。他不仅常常亲自下田指导农活,而且对经济收支严加控制,精打细算,张弛有度。同样,他的当家婆除了养育子女外,在勤俭持家方面一点也不逊色于男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做人家”(精明的意思)更是美名四播。据说,其每天晚上焐猪食时,里外两个汤罐都放上半升米,猪食烧好了焖到第二天早上,汤罐里的粥也炖好,而且温热刚可充当全家的早餐。如此这般地动脑筋节省柴火,可想而知,在别的方面也会“照此办理”。正是这种千方百计的“勤”加上“俭”,“人家”哪能会做勿好呢?人们说:“铁扫帚碰到一个金畚斗”。夫唱妇随,从此,石头撑起一份越来越大的家业。
应该说,石头从小有志气,不甘心一生一世苦下去,总想有朝一日会过上好日子咯。如今,他所憧憬的希望慢慢地实现了。但他不是“小花脸做皇帝”,有朝一日生活好转了就浪吃浪用,只顾享尽荣华富贵,所谓“辛苦铜钿快活用”;而是要继续开创家业。不仅要积财积德,还要积人才。人家做好了,他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培养下一代身上,开始憧憬着下一代的未来。他不想儿女一代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把这份家业传承光大,使罗氏门庭兴旺发达。
由于时代的变迁,尽管还是大清的天下,不过,在外面跑过码头、见过世面的石头、脑子里的小农思想已经渗杂了不少新的东西。他开始懂得应该培养孩子上学堂去读书求知识。想想小时候羡慕有钱人家孩子读书,自己只能在学堂外偷听,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啊!正是因为呒没文化,现在只好请账房先生来理财。这就更坚定了他要培养儿子读书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家业;只有这样,才能使罗家的火苗越烧越旺。但是,说实在的,一直到石头老死,他却从没有想过要让儿子读书是为了做官当老爷。在他的头脑里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闯出的这份家业,应该让儿子、孙子守住,而且要不断壮大,这才是他最大的憧憬。恕不知老爷子的这一憧憬,被老婆横出的一杠子打破了。当然,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不可能实现,这是后话。可是,让石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如此精业地经营这份家产,非但没有为后代子孙带来福祉,反而还祸害无穷。正是他的发家致富,连累到他的儿子、甚至是孙子两代人吃尽苦头,使他们几经人世的沉浮。倒是“五雄狗”们败光了家产,反使子孙们因祸得福,成了新中国的贫下中农,相当当的“红脚骨”——“文革”时的造反英雄。这难道是昭昭天理吗?